关于审美教育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和慕课背景下服务类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和实践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审美教育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慕课背景下服务类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和实践

慕课背景下

服务类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的创新与实践

文/ 李青马洪波

摘 要:美育对于服务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审美修养和文化内涵的提高,更是激发创造力并帮助学生提高服务境界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的革新使传统的审美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信息化教学已经像图书馆、阅览室一样成为常规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现代高校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审美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一个人的品味,使人拥有一种大“气象”、大

“格局”.拥有审美的眼光,会看到平淡生活中的“乐”,看到连接各学科之间的桥梁——“美的形式”,会感受到天地间的“生意”,能够得到最高境界的精神享受,最终会实现人性的“完满”.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慕课教学审美教育创造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2016 年度科研课题“以校园核心文化精神为轴心构建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融合模式研究”(WH1352016YB46);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慕课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与美育融合教学研究”(20161002)研究成果.

在信息化时代,创造力是个人在社会中拥有竞争力和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现代高校而言,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现代服务类高职院校具有教育吸引力的关键,而审美教育则是激发人想象力、创造力所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

一、信息化时代下的现代美育观

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美学家席勒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美育观, 这部书中的很多重要命题对我们现代的审美教育都有很大启发, 可以说席勒的美育思想是西方现代审美教育的理论基础.席勒 曾表达这样的观点:人要通过游戏冲动,也就是摆脱功利心的 审美冲动,才能达到精神的自由,通过审美活动来实现人性的完满,这时,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人性的完满,这就是美育的最根本的任务”[1].

在中国,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思想家,到20 世纪初,大教育家蔡元培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提倡美育,并提出“融合式美育”的观点,“例如数学,仿佛是枯燥不过的了,但是美术上的比例、节奏,全是数的关系.文学、音乐、图画,都有冷热的异感,可以从热血上引起联想.地理学上云霞风雪的变态,山岳河海的名声,文学家美学家的遗迹;历史上文学美的进化,文学家美术家的轶事;也都是美育的资料.”[2]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日趋高尚;可以使人去私忘我,日趋和谐;可以使人摆脱愚昧与僵化,敢于创新.在信息化时代,美育可以利用一切技术手段,与专业各门课程有选择地渗透或融合,与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融合,使传统的审美教育焕发出新的魅力.

二、美育对现代服务类高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也在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是否能够良性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人员素质的高低.服务的关键是相互尊重,服务的最高境界是让被服务者从服务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心情的愉悦,从这一点来看,服务人员 的审美修养对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在服务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美育是帮助学生提高服务境界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美育是对人心灵的熏陶与触动,是通过一系列的审美教育活动使人保持个体本身精神的平衡、和谐与自由,从而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性.美育不能孤立地进行,也不是传统教学模式那样开设几门艺术类课程就能轻易实现,而是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素养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贯穿在学校各门课程当中.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浪潮下,教育信息技术的革新使传统的审美教育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信息化教学已经像图书馆、阅览室一样,成为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现代高校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

三、慕课教学改革下

服务类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实践的创新

近年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号召,将慕课教学引入大学学生的文化课课堂教学.在旧的观念中,人们经常把美育与艺术教学混为一谈,这样是不妥当的.美育与德智体的教育是并列的,可以相互补充和渗透,但不能互相代替.美育是触动人心灵的教育,更是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照亮生活的教育.以语文慕课教学与美育融合为例,学院实行慕课教学改革后,美育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成为了现实,学生在课前习得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这样教师在课上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侧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在塑造健全人格的同时培育创新型人才.

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选用的是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牵头制作的《大学国文》慕课视频,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将课堂“适度翻转”.在教学上,打破传统以教案为本的授课准备,教师们集体制作了授课标注、授课计划、学生课前自学任务书,教师教案等材料,将慕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在实处,有记录有思考.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设计学院针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美育与大学语文慕课教学融合教学实践为案例,研究教学实践的创新性.

(一)授课计划的创新

将授课计划分为学生观看慕课教学进度计划表和教师面授计划表(如表 1、表 2),并详细分出知识重难点回顾、活动及课堂测试所占学时数,在明确主要授课内容的基础上,以文学为基础,将美学思想融于讲授内容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领悟文学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二)学生大学语文学习任务书的创新

在学生观看慕课视频的同时,下发学习任务书(如表3),先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程内容的各教学目标,重难点,笔记记录要点、课堂讨论问题及学习方法建议等,在任务书中体现了文学与审美的结合,由审美所引申的与专业的连接与启发.

(三)教案的创新

改变传统教案的结构与教学环节,一开始便给学生出示教师授课思路图,让学生先心中有数,对于基础知识梳理让学生自己核对慕课笔记,教师直接把精力放在重点难点的点播和审美升华的环节,出彩的环节由审美这一“桥梁”启发学生将文艺思想与专业设计结合.

四、慕课教学实施下

审美教育实践案例的有效性分析

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设计学院美育与大学语文慕课教学融合、针对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为案例,以学生反馈为重要依据,分析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从2016级新生开始,学院教师在教学中便探索将美育思想融合到大学语文课程的讲授当中,并在每学期的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017 级调查问卷的设计较2016 级的调查问卷完善了许多, 因此,在这里以2017级的调查问卷为样例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收获情况和听课满意度.

这份《2017级学生大学语文课程与审美教育融合教学创新 调查问卷》,是针对2017 级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四个班和中餐专业学生五个班(总共 9 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的,回收有效问卷182 份.调查问卷共8道问题,简练精要地对学生在课堂思路清晰、语文素质能力提高、审美修养提升和个人阅读兴趣等方 面做了调查.近97% 的学生反映教师讲授思路清晰,重点明确, 知识面广;80% 的学生反映,在本学期所讲的古代文学内容里, 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审美欣赏方面的启发和渗透;有一多半 的学生表示,希望老师日后继续在与专业审美欣赏结合方面多 启发一些.

五、教学反思与完善方向

两年来的教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深刻认识o到,教学改革要以课程本身的基本特质为立足点,创新才有根 基并生发出充实的多样化,不虚空.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教学, 在思考以美育为创新点为个人特色风格的同时,要不忘课程的 文学性特质,即一切教学重点仍放在文学领域,一切的引申内 容都应从文学文本角度出发,从文学领域的艺术手法或审美风格自然过渡到专业艺术设计领域.

此外,美育与语文教育融合的巧妙性仍需继续探索.可以说,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是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升华出的哲学思考,这些思考在理论层面是深奥的.因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深奥的道理以浅出的方式与语文课程融合,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思维模式去启发学生,在这方面还需继续探索.

六、结论

中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曾说“: 人在这个生活世界中怎样生活,……要看他有什么样的境界.”[3]每个人的境界不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审美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一个人的品味,使人拥有一种大“气象”、大“格局”.拥有审美的眼光,会看到平淡生活中的“乐”,看到连接各学科之间的桥梁——“美的形式”,会感受到天地间的“生意”,能够得到最高境界的精神享受,最终会实现人性的“完满”.

参考文献:

[1]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05.

[2]蔡元培.美育论集[M].高平叔,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60-161.

[3]张世英.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9-80.

作者简介:李青,硕士,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 文艺理论、美学.

马洪波,硕士,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编辑:刘贵增

审美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审美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审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