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跟虚拟现实(VR)创作: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的互通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验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虚拟现实(VR)创作: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的互通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虚拟网络的普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艺术创作的形式也逐渐趋于多元化,通过创作中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的融合转化,达到艺术创作主要目的:实现创作者与受众的互通连接,完善价值性经验的传递过程.本文以“个体经验”、“群体经验”、“虚拟现实(VR)创作”三者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提出基于“经验”转化的虚拟现实(VR)的创作形式,并希望以此拓展艺术创作、艺术体验、艺术活动的可能性.

关键词:艺术创作;个体经验;群体经验;虚拟现实(VR)

一、关于经验

“经验”是普遍存在的,是理解事物的先决条件,它的形式多样并始终不断演进,对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经验为客体事物创造了可供依靠的实践背景和特有方法,使之被理解.人们运用经验时会产生主动的自发性和选择性,根据当下的情况实时提取可用经验.

经验的获取形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大类,第一种途径是由社会背景、知识体系的教化所得,它可以上升为一种通理,是多数群体所共知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第二种途径为亲身经历,通过体验感知获得,是一种具有特殊个体意义的经验,不存在广泛的共性.

本文所指的经验包含了以艺术创作者为主体展现的“个体经验”,以及由受众参与艺术体验所产生的“群体经验”.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个体经验”借由艺术体验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从而唤醒或创造受众“群体经验”的过程.

二、艺术创作中的经验互通

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群体经验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艺术创作无疑是其中重要可行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经验不再是单纯的客体,个体经验不再是单纯的主体,我们将根据“群体经验”认识理解“个体经验”,同时也借由“个体经验”创造丰富“群体经验”.

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其个体经验直接决定了艺术创作的内容价值、呈现方式和社会意义,它不同于广泛的物质生产所强调的规律性和模式化,转而侧重创作主体的个体经验.

受众作为艺术创作的接受群体,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创作的内容、形式、意义等,这完全取决于艺术创作者,其在自身所具备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想像、思维、情感等因素,对特定的空间、事物进行认知、理解、创造,并发现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为欣赏者提供日常生活中不可知的部分.本文所涉及的艺术创作主要以虚拟空间体验下的虚拟现实(VR)为例,借由它分析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的互通性,两者之间转化的必要性以及转化的合理方式.

三、虚拟现实(VR)创作中“经验”的转化与应用

虚拟现实(VR)技术是一种可以连结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三维的动态视景,以及实体化行为的全面仿真,使受众进入一个非真实的虚拟空间,产生沉浸式的体验效果.因此在这类交互性较强的艺术体验中,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的融合协同,多元发展更加重要.关注满足受众的艺术体验成为艺术创作者所必须考虑的要素.

1.个体经验呼应群体经验

艺术创作者在虚拟现实(VR)的创作过程中,需要运用某种艺术性的方式,使个体经验与受众的群体经验产生 “呼应”,其中的“呼应”可以是创造或唤醒.创造是指以个体经验为主,群体经验为辅所创得的全新经验,可以是受众之前想像过,但从未亲身体验的.而唤醒则是指受众内在曾经历的类似体验,但由于时间或空间因素导致该层面的经验被暂时封闭,并有可能通过艺术体验得到唤醒.

由于受众本身存在差异,因此在体验的创造过程中需要平衡各个群体,反复验证受众的“状态”,将艺术体验建立在“经验”性的模拟之上,进一步体会受众的感觉与价值诉求,使受众可在该体验中寻找对应的可供获取的群体经验,并对体验产生满足感.

2.精神载体的选择与表达

虚拟现实(VR)体验过程中情感精神的认同感依赖于“经验”内质的共鸣,受众进入体验空间之前,自身携带了许多“经验”,其中包括群体属性的群体经验,如某些既定事实,真理,等,也包括个体经验,如许多主动经历的,各类情绪等.受众进入空间之后,会主动甚至无意识的提取“经验”,挖掘自身与“体验”之间的感情以及价值观的类似点.于是,就会产生“就是这样”,“感同身受”之类的体验评价.因此,艺术创作的精神载体应具备一定的辨识度,可被大众理解,个体经验的转化才合乎情理.同时展示主题的具体内容需要兼备“常规性”及“非常规性”,从“经验”的角度而言,我们更愿意与自身脾性相近的人沟通交流,具备认同感的体验亦是如此.常规性意味着艺术体验必须具备群体经验的展示,“非常规性”即融合了艺术创作者的个体经验,经过一定的艺术化处理,两者缺一不可.

3. 感官形式的经验转化

感官是人们体验世界,获取经验的最基本途径,因此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这一要素,达到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之间合理的艺术性转化.虚拟现实(VR)作为一个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形式,不管是媒介材料的应用,亦或是体验感官的升级,都与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

视觉被视为最神圣的一种感官语言,失去视觉就意味着身体各功能感官的联动缺失1.在虚拟现实(VR)的体验过程中,受众的中心观赏依托于虚拟现实(VR)设备,其体验过程与传统的影片欣赏存在本质区别,侧重受众的亲身临场感和沉浸感.由于虚拟现实(VR)是近距离的观赏设备,无可避免的会产生像素弊端,创作因巧妙规避该类问题,加强空间感的塑造,避免强光,保证受众在体验过程中不会因视觉刺激产生不适.

丰富视觉的过程中,听觉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辅助因素,视听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受众的沉浸感.在体验空间中设置环形声场,根据虚拟场景转换音效,增加声音的立体感.例:当整体场景处于古风意境,声音多婉转悠长,当空间氛围转为危急紧张,音效也要转为急促深沉,此处所谓的“婉转悠长”、“急促深沉”都是依据人们对于声音的固有经验而言,如果让从未闻者来欣赏,是无法感知这两种声音所产生的空间氛围的.因此,在感官创作阶段,前期的经验性调研显得尤为重要.

四、运用创新形式实现经验的互通转化

1.已知事物未知化

事物的形式与功能在长久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关系,人们在众多模式化,规则化中急需一些创造性的打破常规的事物,来满足内在追求新奇的意欲.古书有言:“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2,所谓的摈古竞今自然要求摒弃固有的定义、形式、功能等,并在现今的改变上存在必然的价值和意义.使人们感受到新奇亦不觉无理.

虚拟空间体验的创作中,需要打破受众的固有认识,进行一定形式的创新,反观经验中存在的某些事物,提取相似的元素,却又截然不同.极端性原理指出人类认识事物时,总是倾向于从特殊情况出发,并借由事物的特殊性逐步认识其一般属性,由此可知事物的特殊属性有助于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事物,并且更加快速准确.就此原理,我们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放大事物的未知性和特殊性,在冲突对立中创造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

艺术创作者所做的并不是定位命名事物,而是重新创造并给予观众自我认知的空间.

2.观看方式的创新体验

观看这一体验方式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观看先于言语出现,将自身定义为主体,周围的世界定义为客体,我们借由观看的方式,确定了自身作为主体置于世界之中,通过观看我们尝试用言语描绘世界,但言语始终无法真实还原这个世界,正如经验永远无法完全概括这个世界,真正的了解仍然需要通过“体验”.虚拟现实(VR)作为体验式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受众认识艺术,认识世界的一个全新的方式.

在虚拟空间的演绎中,受众和体验空间不再作为两个单独的个体,受众真正进入虚拟空间之中,可根据故事内容,场景转换,人物状态等,任意切换观看角度,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方式,当受众在自身情绪达到一定高度时,可产生一种近乎完美的体验,使群体经验的获取更加自然而真实.

五、结语

在创作形式多样化的今天,艺术创作者可借用的媒介逐日增多,不再限于单老的表达形式,许多新兴的科技产物也可作为传递经验的一种辅助途径.所有的创作媒材都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艺术家应在了解媒材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个体经验,通过提取筛选,选择适合表现特殊个体经验的媒材,使得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使个体经验和群体经验之间的互通转换更加自然合理.

本文以虚拟现实(VR)创作中经验的互通转化为例,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VR)这一艺术创作形式,如何更好的实现主客体经验之间的互通、创新,提出了关于内容主旨、感官要素、空间营造以及情感精神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经验”互通提出了创新性方式的总结.

注释:

1.The eyes of the skin-by Juhani Pallaaa ISBN978-1-119-94128-6 p21.

2.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经验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经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经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期刊投稿经验指南

2、期刊投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