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语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两岸不同用语背后的门道方面论文如何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用语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两岸不同用语背后的门道

不久前和朋友聊起两岸用语差别,比如“熊猫与猫熊”“布什与布希”,这看起来颇为有趣,但背后门道究竟为何,则较少被人深究.两岸语文差异的几种情况

根据《两岸常用词典》所载,大陆与台湾地区所用词汇差异大致包含四种情况.首先是那些“同中有异”的词语,即不论大陆还是台湾地区都在使用,但其意涵或用法已有所不同;其次是所谓“同实异名”的词汇,两边就词义而言并无大区别,但在具体使用时则各有习惯;第三,即便双方表述不差一字,但实际上是“同名异实”的情况;最后就是两岸有各自专用词汇了.

有位台湾地区的同学跟我说:“在台湾,不会出现你的觉悟不够这样的用法.”这种判断对错先不论,但这恰恰说明,由于两岸政治、社会制度的不同,也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同样的,因台湾地区受日语、闽南语影响留下的痕迹,其用语中也有大陆人较难理解的部分,像是台湾人会用“kimochi”(日文氮持与)来指心情、直接使用闽南语的“三小”(意为“什么”)等口头禅.

同时,在两岸现实交流中“同实异名”和“同名异实”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关于“同实异名”,比如一次性筷子/免洗筷、软件/软体、皮包公司/空头公司、创可贴/OK绷、猕猴桃/奇异果等等.在台湾地区,找台湾同学借“U盘”的时候,就能“识别”他的陆生身份,因为在台湾,那叫“随身碟”.

而“同名异实”的情况最容易混淆.如“书记”一词语,在大陆有其含义,在台湾地区却泛指记录资料或缮写文件的人员.“土豆”在大陆又被称作马铃薯,而受闽南语发音影响,它在台湾地区却是指花生.在台湾地区,土豆对应的则是洋芋.不过,大陆闽南人_点都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他们也是这么说的.外语翻译各有千秋

更有意思的是,两岸对外语的翻译.

在国名、地名的翻译上,双方基本依据外语发音翻译,只不过在具体的音节和汉字选择上有所不同,比如也门/叶门、卢旺达/卢安达、危地马拉/瓜地马拉等.这样的词汇,双方即使在沟通时发现不同,也能很陕相互理解.哪怕是卡塔尔/卡达、沙特阿拉伯/沙乌地阿拉伯、格鲁吉亚/乔治亚这样长短不一的译名,只要我们稍作联想,也基本都能对得上.

在双方都采取音译法的案例中,也有较为特别的.

台湾地区的“雪梨”,指的是大陆所称的悉尼(Sydney).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某个台湾地区歌手说:“我们去雪梨开演唱会.”不过,为一座遥远的异国城市,赋予家常水果的名字,倒也添了几分亲切与趣味.

另有个别的译名,因为两地具体使用的翻译依据不同.最终有很大不同.比如梵蒂冈在大陆的译名是按照“the Vatican City”的发音而定的,但在台湾地区则采取意译法,以“教廷”(the Holy See)称呼.

至于大陆所称的非洲国家科特迪瓦,台湾地区称为“海岸”,很有画面感.该国在历史上曾是法国殖民地,其独立后的国名也以法文拼写(COte d´Ivoire),在法语中意为“海岸”.许多国家都对其采取意译法,后因该国主动要求改为音译,大陆称为科特迪瓦,而台湾地区仍使用意译.

大陆比较熟知的例子还有新西兰/纽西兰、新泽西/纽泽西一类.这些译名的区别都在于对英语原词中“New”的翻译,大陆取其意“新的”,而台湾地区取其音“纽”.

其实也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我想,这些地名确有“新”的含义,殖民者在自己的故乡已有西兰、泽西之类的地方,把家乡之名带到新开拓之地,再加上“新”字以示区分.新的土地意味着新的开始,但老地名也承载着他们离乡渡海之情.

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这些译名,两岸并无相互协调统一的机制.但由于语言翻译总会依据通行的方法和准则,因而即使具体译名有异,总体上也不至于相去甚远.

电影译名大不相同

相对而言,两岸对外国电影的不同译名差异更显著.当我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在台湾地区被译成《刺激1995》的时候,实在没忍住笑.

两岸电影译名的不同,也是彼此文化语境与市场需求结合的产物.

大体说来,大陆倾向于尽量直译,译名通常保守而庄重,好处是简单明了,也能尊重电影的原意.但缺点是有时较死板,可能会对观众的理解造成不便.

相比之下,港台地区的电影片名多采用意译的方式,且为了应对中西文化差异,翻译时较强调和在地文化连接,例如用一些意思相近的本土词语,让观众一看就懂.

就说去年热卖的好莱坞电影《Coco》,在大陆叫作《寻梦环游记>,而在台湾地区则成了《可可夜总会》.这引来许多大陆网友吐槽:这么一部主打家庭温情的片子,和“不健康”的夜总会有什么关系?

这可是不小的误会.台湾人所说的“夜总会”,不是指那些地方,而通常用来称呼坟场.在台湾人看来,坟场大概是到了夜里就会因为魂灵飘荡而热闹起来.如此一想,这个词确实能够传神地指向影片背景一一墨西哥亡灵节.

多说一句,大陆语境下的“夜总会”,在台湾地区则多被叫作“酒店”,提供正常住宿场所则是“饭店”.所以,如果一个台湾人只是在找下榻的地方,不会说“订酒店”,而是“订饭店”.

人员往来带动文化交流

一方水土滋养一地文化,不同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不同的语言文法,是相当自然的现象.而自两岸开启交流之门以来,文化相互影响己成为常态,两岸民众越来越能读懂来自对岸的用语,相互借鉴用法的案例也并不鲜见.

过去,台湾地区流行文化鼎盛时期,塑造了不止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正如“80后”“90后”或看《流星花园>或听周杰伦、蔡依林长大,而《康熙来了》等综艺节目,也曾经为大陆人津津乐道.台湾地区的用语习惯,通过这些文化内容,为大陆人所熟知.

而今,大陆流行文化对台湾地区的影响力日渐明显.现在,台湾人追《琅琊榜》《中国好声音》,看大陆综艺节目的,已经不比看韩剧日剧的少.因而,很多台湾人也会学到不少大陆网络热词,有些台湾地区的朋友甚至会使用大陆热播剧目中的梗了.

这些双向文化传播的背后,最根本也更直接的,当然是两岸之间实实在在的人员往来.

人是行走的文化载体,从陆生、陆配到台湾去,到台商、台生到大陆来,通过面对面地走入彼此的日常,两岸民众会把各自的用语习惯和背后的故事在生活中展开,也会碰撞出新的文化内容.而在这些交流与碰撞里,我们会看到更多两岸文化的繁荣、多元与新意.(资料来源:《解放日报》)

用语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用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用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