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双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双与物动词方面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英语双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双与物动词

摘 要:构式语法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研究方法,自诞生以就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今这一理论已日趋成熟.本文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对英语双及物动词进行分析研究,来揭示构式语法下英语双及物动词的本质特征.

关键词:构式语法;双及物动词;双及物构式

作者简介:黄海霞(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3

1.引言

双及物构式已有多个流派的语言学家进行研究,如: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方法和认知方法.在结构主义中,语言学家通过直接成分分析法来对其进行研究;而在形式主义学派里,Chomsky和他的学者们把注意力集中于对双及物构式和与格构式的关系上.在认知学派里,Goldberg作为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语言学家们则重视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同时依赖于人的经验.所有这些探索都为本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以往的研究在很多方面缺乏说服力,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构式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双及物动词.许多语言学家对构式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Adele E. Goldberg(1995),Paul Kay(1999)等等.

2.构式语法及其优点

1957年,Chomsky发表的《句法结构》在语言学领域带来了很大的突破.但在研究Chomsky理论时,一批语言学家发现,转换生成语法在许多方面不具有说服力.在现代认知科学的支持下,认知语言学家对概念范畴提出了新的见解.

Chomsky认为,语言是自主的,是不能参照其他非语言因素而进行研究.但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只是人类知识的一部分,语言研究应该在世界知识的宏观框架内进行.

基于认知理论,认知语言学家如Fillmore,Kay, George P.Lakoff(1987)提出了语言教学的新方法,这就是构式语法.人们普遍认为,由Goldberg和Kay解释的构式语法有最深刻的影响.

Goldberg(1995:4)把构式定义为:构式是一个形式与意义的对子,这个形式或意义不能全部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中推出,每一个语句中的构式都对这个语句提供了各自不同于词汇的意义.

构式,具有存储形式和意义的功能,包括语素,词,成语和各种句式.他们被认为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包含了语言的方方面面.如:语素:anti-, pre-, -ing;词:ocado,anaconda,合成词:daredevil,shoot-in,俗语:going great guns,还有一些句型,the Xer……, the Yer……,双及物构式等等.

总之, Goldberg认为,构式语法包括这些基本观点:所有层次的描述都涉及语义和语篇功能形式的结合,构式是被理解基础上的输入和一般的认知机制.

根据Goldberg,构式语法研究了人类社会所有的语言,结构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是独立于构式中的词.在构式语法里,意义不会从部分的语言中抽离出来,但“你看到的就是你得到的”方法的优点如下:

第一,它可以避免难以解释的动词意义问题(Goldberg,1995:9),如:

(1)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2)She baked him a cake.

我们知道sneeze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但在句(1)中,sneeze成为了及物动词,因为它处X causes Y to move Z by sneezing这样一个构式中.

句(2)中,我们可能需要一个理论来说明bake存在一个特殊的含义,即没有转移的含义.但是当bake在双及物构式中时就有了三个参数:一个施事论元(agent),受事( theme)和接受者(recipient):X intends to cause Y to he Z. 在构式语法中,这些都归功于结构.在不同的结构中,我们不必事先假设sneeze 和 bake的具体含义,因为是由构式来负责解释这些意思的.

第二个优点是语义简约性,Beth Levin(2003)认为存在不同的动词意义,如:

(3)She slid the door the present.

(4)She slid the Susan the present.

我们必须预先假设slide有两种不同含义, slide的第一种含义限制了其目标是有生命的,但第二个slide没有这样的限制,我们假设第二个slide只能出现在双及物构式中,而不是假设slide还有另外的含义,这样说明了构式语法具有语义的简约性.

3.英语双及物动词的特点

根据Goldberg所言,双及物构式存在以下五个特点:

首先以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构式的转移语义:

(5)a. Mary baked Bob a cake.

b.Mary baked a cake.

我们可以发现,句(5)有明确的语义转移的含义:Mary烤了一个cake,想给Bob,但句(5)b却不能表达这个意思.如果转移的语义直接与动词的bake相联系,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句(5)a和句(5)b 都包含给予的含义.但句(5)b没有这个语义意义的转移.同理可证,句(6)从动词 write 和 sing,我们都无法找到任何内在语义的转移,但是当我们将这些动词置于构式之中,它们就具有了转移的含义.

(6)a.Mary wrote Jon a e-mail.

b.Mary sang Jon a song.

(7)a.Mary knitted Bob’s winter wardrobe a sweater.

b.Mary knitted books for children in poor areas.

双及物构式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目标动元必须是有生命的(接受者而不是承受者).句(7)a是错误的,因为 “Bob’s winter wardrobe”不是有生命的,这个句子就可以来解释第二个特点,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其他的介词构式,那在句(7)b中是无法成立的.根据Goldberg,双及物构式可允许在动词后接两个非谓语名词,这是双及物构式独有的特点,例如句(8)a和b.

(8)a.Mary made Bob a present,

b.*Bob put the fish the table.

在(8)b中,fish和table都是非谓语的名词,它们也都处于动词之后.但是,这个句子并不是双及物构式,此时的put类似于双及物构式中的动词,允许有三个参与者角色,但是put不允许出现在双及物构式中,只能接在NP+PP之后.下面的例子就能解释这个观点.

(9)Bob put the fish on the table.

句(9) 实际上是一个使动结构,因为其语义和句法都与双及物构式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四个特点是构式有连接接受者与宾语的功能,句(9)是一个介词构式,put的宾语不是接受者而是承受者.

最后一点是主语必须是有意地(volitional)施事论元,有意向的发生转移(intends traner),如下:

(10)Bob told me a story.

在句(10)中,Bob应该是乐于对我说这个故事的,并不是我偶然听到的.

总而言之,双及物构式的五个特点每个都有其特别、关键之处.

4.中心意义和延伸意义

不难发现,双及物构式是基于其中心成员,也就是表达构式含义成员.在有意地施事论元和受事论元之间的转移被看成是核心含义,意味着X causes Y to receive Z,双及物构式的句法形式应该是NP + V + NP1 + NP2.动词如give和pass在双及物构式里是典型的成员,如:She ge me an orange yesterday.根据Carroll,Dies and Richman’s的一项研究(1971)Word Frequency Book,列出5000个单词,其中make出现了8333次,gets出现了5700次,take出现了4089次,tell出现了4089次,give出现了3366次.虽然give排名最后,但对双及物构式而言,它可以最好的表达出转移的含义.

当然,双及物构式里也存在一些非典型的成员,Goldberg做过一个调查:

She topamased himsomething.

其中十个人里就有六个人认为topamased 是“give”的意思,不难发现这些边缘的成员是可以通过隐喻和转喻与中心成员相联系的.

第一种延伸意义是逆向类转移,也称“obtaining ”转移,在英语双及物构式中,在这种转移中动词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例如overcharge,fine和 cost 并不能表达出受事转移从接受者到施事论元,然而,构式可以表达这种转移,如:

(11)The policemen fined me fifty dollars because of overspeed.

(12)The all retailer overcharged me seven dollars.

(13)The new bicycle cost me sixty dollars.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这些转移发生之前,受事者拥有受事而非施事论元拥有,但当转移完成之时,却是施事论元拥有受事.

第二种是拒绝类转移,这种转移可以表述为有可能存在的转移但却被某人或某事阻止了,也就是说X causes Y not to receive Z.在英语双及物构式中,仅有一些单词可以有这种用法,如拒绝类动词refuse 和 deny.如:

(14)The government denied the reporters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

(15)My mother never refuse our demands.

第三种是未来类转移,是说转移的行为发生并不在由谓语动词描述的时候发生的,施事论元依旧拥有受事,并没有将其转移到受事者,当然这之前是有一些条件的.动词如promise,lee 和permit 可以满足这种转移.另外这种转移的特点是反身代词可以用于受事者,像himself,myself,themselves. 如例

(16)I promised to give her a candy.

(17)He promised himself he a break after a busy day.

第四种是创造类转移,指的是施事论元做某事拥有受事,而后将其转移给受事者.创造类动词有fix,pour,gather,knit,make和 mix可以出现在这种转移中.此类转移拥有两个特点,一是受事总是具体的实体,另外的就是这种转移也是有目的地.如:

(18)My father made me a cake.

(19)She knit me a pair of socks.

第五类是方式转移,意味着动词来解释说明转移时如何发生的.动词kick,hand,throw,fax 和e-mail可以表示施事论元如何将受事传递到受事者的.这种转移的特点就是施事论元和受事者总是有生命的人或者有极高的生命性.例如:

(20)In the evening, Fay e-mailed his Chinese friend a letter.

(21)She handed us the torch.

第六种也就是隐喻转移,在之前我们也提到过,隐喻一直被认为是语义扩展的基本途径.如:

(22)a.The fish ge Mary food poisoning.

b.The sound of ambulance ge Mary some hope.

在句(27)a中,主语是有生命的但可能并不是有意地给予,在(27)b中主语是无生命的,所以无法表现是有意地给予.根据Goldberg,这些例子都是从双及物构式通过隐喻扩展而来,概念隐喻是实体转移的因果事件.也就是说,在概念隐喻中,事件导致结果(食物中毒或玛丽的希望)被构造成一个实体.

5.结论

双及物构式的典型含义是“给予”,除了典型动词外,其他动词可能会导致非典型类型的“转移”发生,如逆向类,拒绝类,将来类,制造类,方式类,隐喻类等,本文从这些方面进行了探讨.但本文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首先,其次,本文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能忽略了一些特点.另外,还有一些我没有考虑到的双及物动词.对我而言,分类仍存在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整.

参考文献:

[1]Fries, Charles. C.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 An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anguage English Sentences[J]. Language, 1952, 31(2): 312-345.

[2]Fillmore, Charles. J. Frame Semantics 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J]. Annals of New YorkAcademy of Sciences, 2006, 280(1): 20-32.

[3]Goldberg, Adele.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4]Goldberg, Adele. E. Constructions: A New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Language[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3, 7(5): 219-224.

[5]Goldberg, Adele. E. Constructions at Work: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6]Kay,P. An Informal Sketch of a Formal Architecture for Construction Grammar[J]. Grammars, 1998, 5(1): 1-19.

[7]Saussure,F.d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M]. Beijing: Foreign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8]陈满华. 关于构式的范围和类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34-45.

[9]董燕萍,梁君英. 走进构式语法[J]. 现代汉语,2002(32):12-22.

[10]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第四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刘利民. 双及物构式的“零给予”和“负给予”问题解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14):22-31.

[12]李淑静. 英汉语双及物结构式比较[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23-33.

[13]陆俭明. 构式语法的理论价值与局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1):142-151.

[14]石毓智.构式语法理论关于Construction定义问题研究[J]. 重庆大学学 (社会科学版,2007(1):108-111).

[15]王望妮,孙志农. 试论构式语法中的“构式”[J]. 外语教学, 2008(6):47-50.

[16]汪兴富,刘世平. Goldberg构式语法思想变迁跟踪---基于1995及2006著作的考察[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2): 51-59.

[17]徐盛桓.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双及物句再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9):21-33.

英语双论文范文结:

关于英语双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英语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

2、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4、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5、英语论文提纲模板

6、英语文摘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