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文化论文范文素材 和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两岸故宫所藏明代竹雕珍品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民族文化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民族文化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两岸故宫所藏明代竹雕珍品

刘进

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6),在他的《天工开物》中曾写道“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说的是明代工商业有了飞速的发展,那时江南工艺美术品的技巧和品种、数量,均超过了前代;尤其是经过了长期发展的中国竹雕艺术,至明代中期已趋于成熟.当时文人雅士将竹子作为赞颂的对象,赞美竹子的高洁品性,并通过诗文、绘画等形式抒发感情,从而使得明代竹雕艺术品数量繁多,精彩纷呈.

因竹雕是适合文人趣味的题材,故在明代是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工艺品.当时的文人雅士十分钟情于书斋的装饰,作为文房用具或案头陈设,他们不仅除讲究笔砚精良,而且要求淡雅精致之竹雕佳品的使用.所以为了满足时下的需求,明代的竹雕作品以文房四宝、饰物及日常用品为主要品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代竹雕工艺的发展和成熟.?

众所周知,海峡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均珍藏了大量明清两代皇家收藏的竹雕作品,且仅北京故宫就收藏了万余件.这些竹雕藏品虽然以清代的居多,但也不乏明代的珍品.其中珍藏的明代竹雕器可分为实用器、陈设品两大类,工巧精微;品种则从各种文房用具以至清玩之物,可谓举不胜举.它们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充分彰显了明朝的审美取向和时代风尚.

明代朱三松制竹雕仕女图笔筒(图1)

高14.6厘米,口径7.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竹制笔筒棕红色,下承三矮足.仕女、松、岩和兰草等图案,刻于筒壁.且头戴风帽、手持兰花的仕女,依石壁而立.而松枝伸展的古松穿岩而出,似蛟龙一般蟠曲弯转;有石台位于松下,并有杯、砚等器放在台上.仕女身旁岩壁上,以阴文隶书刻乾隆丁酉年(即1777年的乾隆四十二年)新旾月的乾隆御制诗一首.两方“□”、“隆”印刻于其后.而笔筒另一侧,有“万历甲寅(即1614年的明万历四十二年)秋月,三松作”的款识,刻于外壁.

朱三松的竹雕作品,多以仕女题材为主.其竹雕技法,又多以浮雕为主;而深雕、透雕、浅刻、留青等技巧,有时也兼融其中.此朱三松利用多种技法的竹雕笔筒,将仕女的衣纹及神态举止及山石、苍松、花草,刻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树石皴法颇富画意,而刀法之中亦颇见笔墨.

明竹雕老人挖耳图笔筒(图2)

高15厘米,直径1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下承三矮足的圆体笔筒.图案为松竹的掩映之下,倒挂有镂雕和浮雕的山石;画面主体为一位老者,其戴着襆头、穿着朝服在坡上斜坐,并且一手拿着笏(h&ugre;,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 一手却神情放荡不羁地拿着小枝掏耳.老者眉眼攒顣(c&ugre;,古同“蹙”,皱缩额头、眉毛之意),目光斜视,同时微动着嘴角,十分享受于掏耳之中.其神形兼备,可能是传说中的钟馗形象.此竹雕笔筒中人物塑造极其出色,镂雕工艺也非常上佳,是一件立体感极强的文房玩物.

明末制竹雕松树形笔筒(图3)

高14.6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1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雕成松树形的笔筒,取材于竹子近根处肥厚的老干.为表现树皮的肌理,器身布满了阳刻的云朵纹.其中一侧崎岖蜿蜒,有枝杈穿插虯结;还有挺拔伟岸的茂盛松针,重重叠叠.另外一侧则露出瘿瘤罅隙的树皮,虽开裂剥落,却似经风雨;以及全部倾倒的小枝,如历经沧桑.此不同侧面、不同构图的竹刻笔筒,节奏张弛有度,繁简、动静对比强烈.此独具匠心雕刻的这么一段普通竹节,其复杂的变化却表现得出人意表,实属惊喜难得.

明代三松款雕竹窥简图笔筒(图4)

高14厘米,口径8.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取一段竹干雕刻而成,平口,底为竹节的横膜.其外壁一侧,浮雕有高髻、盛装披帛、展读手卷的一位女子伫立屏风前,风姿卓卓.另外一侧则浮雕作窥视状、以指挡其唇示小声的另一女子,自屏风后探身而出;而屏风后的雕刻更加细致入微,刻制的几案、瓶花、古琴、笔砚和香具之类的陈设,繁复精美.有花鸟画阴刻于屏风之上,画下有阴刻楷款“三松”.此笔筒的全景画面,非常相似明末画家陈洪绶为《西厢记》而作的版画插图“窥简图”.

明代朱三松款雕竹仕女笔筒(图5)

口径14厘米,底径14厘米,高1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取一段宽竹节雕成,底有三矮足.竹作深浮雕和镂雕装饰,壁厚.外壁的两景以巨石和松树分成,两景皆为女子聚会的画面.其中一侧是镂雕窗前站立的室内四女子,同时镂空伸展了窗外的松树.另外一侧的户外景则以松树区隔,为古松危崖下三位女子游憩的画面.此笔筒体现了明代闺秀之间相处文雅的社会风尚,七位室内、户外的女子衣着打扮相似,毫无主仆之分.

此件朱三松的竹雕作品注重女子之间彼此顾盼呼应的神情举止.虽然笔筒内壁的刻画略为紧缩,但是每位女子却深浮雕出将近四分之三的面庞与躯体,使得笔筒画面主体突出,人物刻画神形兼备.纵观全景,无论是作品浅刻的女子发丝和衣褶、松皮等,还是深雕的山壁、镂窗引松,均可看出朱三松纯熟的雕工技法.竹雕笔筒的巨石之下,图案刻有“三松”款识.

明末制郭子仪免胄图笔筒(图6)

高15厘米,径13.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笔筒竹制,并以绘画的构图方式应用在竹雕上,而繁复的层次则采用雕镂.此笔筒相对而立有两组人物:其中一组画面为松树下的一位老者,一手拿棍、一手拉绳,威风凛凛地骑于马上;另外一组则描绘的,是跪伏地面、与老者相对的一群士兵.作品描写唐代名将郭子仪单刀赴会,以其德望说服进犯之敌的历史故事.笔筒大胆奔放的线条表现,刀法雄劲的背景刻画,令人叹为观止.

明晚期制雕竹仕女臂搁(图7)

厚1.4厘米,长24.3厘米,宽6.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臂搁,为一种华夏古代文人在做书画时,可以令臂腕有所倚靠的文具.此臂搁用一段竹干剖出一片而成.而外壁采用了浅浮雕形式,刻画了一位背屏风而立、含羞展卷细读的高髻妇人.其屏风中的花鸟纹饰采用了浅刻手法,屏风后的雕刻亦细致入微,似不厌其烦地刻画了瓶荷、香炉与几案等陈设.据专家推测,此臂搁的雕刻图样应该是取自名著《西厢记》中,其“崔莺莺窥简”章节的版画插图.

明竹雕荷花香筒(图8)

通高23厘米,底径5.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牛角镶于上下缘的圆筒式香筒,顶托为花梨木.其凸榫的下端顶托和器身插接,并用蜡粘接上端顶托.满雕荷花的香筒,煞费苦心地安排经营着画面:花和叶的层次、位置、穿插和向背,处处体现了匠意的高妙,处理繁而不乱;构图的点睛之笔,为踞于荷叶上的小小河蟹,刻画生动细腻,构图趣味横生.为配合香筒的阴刻,筒身还不露刀痕,采用了多至六重的雕镂.其精到的磨工、圆熟的刀法,极具明末竹雕的典型风格.此香筒繁复精美,不流于琐碎的卖弄,雕刻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明末制雕竹镂空七贤过关香熏(图9)

高18.2厘米,径4.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香熏取竹材一段,刻画“七贤过关”的历史故事.其外壁一关门敞开、半掩于山石后的关口,雕于近口缘处;有两位人物刻于关门前,为骑牛前行的一位长髯老者及骑马后随的一位戴笠蓄须文士;另外还雕有隔着山石的六位人物,即骑骡驴前行的四位文士,骑骡驴后随的一位文士(此行五位文士中头戴平顶巾帻的有四人)和一位肩挑花篮的小童;山石人物间浮雕松树,其间为供出烟而处处镂空.一片紫檀木为盖与底,各嵌在香熏的上下缘;为示出烟,木盖还凿有一孔.

明竹根雕松树罗汉像(图10)

高12.7厘米,底径16.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竹雕像分罗汉和底座两部分,采用圆雕技法,雕刻了十六罗汉中的第八尊:伐阇罗弗多罗尊者.其刻的一棵松树和盘石座,是艺匠用一大节竹筒从中间截去部分,仅留下底节、部分中节雕刻而成.底座上的独松有如伞盖般苍古遒劲,依石耸立;而底座下奇石叠错,立体感丰富.树下座上,一尊庞目深眉、双耳垂肩的慈祥罗汉,采用了一块竹根圆雕而成.罗汉袒肩露腹,右手持一串念珠并抚膝,左手撑地、盘膝曲肱席地而坐.其右膝上有一昂首张口、蓬发翘尾的小狮,按在罗汉的前胸上;而罗汉则神情祥和地看着小狮,其乐融融.

明代朱三松制竹雕渔翁(图11)

高13.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竹根制渔翁,雕刻精细奇巧,风格气韵生动,充分展现了朱三松高超的竹雕技艺.其雕刻图案,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其手提小筐、足蹬草履,面露微笑地躬腰前行.雕刻最为细腻的,是老渔翁举起前臂,用长袖擦抹腮下雨水的刻画,十分精细,栩栩如生.此竹雕老渔翁浑厚精湛的刀工,古拙朴实的造型,不失为明代竹雕制品中的佳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为表现道路的泥泞难行,老渔翁显露了双脚的筋骨,其脚趾还紧抓着地面;但我们从老渔翁盈面的笑容、向前观望的姿态中,看到了他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

明代濮仲谦制竹刻松树小壶(图12)

高12.3厘米,径8.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呈天然树桩状的小壶,制于明代万历、天启时期.其雕刻圆润,不留锋刃,精致古雅,风格独特.明代雕刻大师濮仲谦用老松树干一节作壶身,以深浮雕技法刻成小壶.巧雕为枝叶形的壶盖,与壶身枝干相连,且曲折如钮.一侧有沿树身盘屈而上的松枝,作为壶柄;其断梗作流.还有楷书“仲谦”二字款识,隐刻在壶柄下方.此呕心之作壶的独到之处,是濮仲谦根据材料的自然形状巧镂细刻而成,为其众多的精品之一.

明竹雕蟠松杯(图13)

高9厘米,口径10.7—10厘米,足径8—6.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撇口、平底的竹根雕杯,雕工精湛细腻.有蟠松老干浮雕于外壁之上,其盘缠的枝干层次清晰明了,纹饰疏密有致.竹雕艺术已达高峰的明代中晚期,以竹为器的酒具十分常见.此杯作为代表,极富明代中晚期典型的竹雕工艺风格.

明末制望云款竹雕荷叶式杯(图14)

高8.3厘米,口径9.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折枝荷叶形的竹根雕杯,有荷花一朵雕于近底位置.其舒张的花瓣、翻卷的荷叶、饱满的莲蓬,表现了荷花的盛开.花叶筋脉隐现,以浅雕完成.一螃蟹隐于花瓣之间,舒腿敛螯般像攀爬,妙趣横生.由荷花及叶茎盘曲而成的底足,构思巧妙.杯的内壁,有隶书五言诗阴刻其上,并刻“万历庚辰(1580)秋日墨林山人”款识.还有阳文篆书“望云”印章款,刻于近底位置.

明三松款竹雕荷叶洗(图15)

长15.1厘米,宽9.3厘米,高7.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根雕为一茎荷叶,风起卷掩四合状,中可容水为笔洗.叶缘残破虫蚀,边缘栖息一蟹.荷叶外壁隐起筋脉,其间刻行书小字“三松制”.底部叶柄转绕,横伸一枝老荷,花瓣肥短,中心莲蓬已生成.是写花叶姿态形象生动的立雕佳作.荷叶洗无论天然取材、人工锼镂,皆见独到匠心.

明末制竹雕古松水盛(图16)

纵9.1厘米,横13.8厘米,高5.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一段竹根雕成的水盛,雕刻成古松状.其薄壁中凹,好像是可盛水的浅盘.竹根天然鞭节瘿瘤呈密布之状的外壁和器底,雕如松树的鳞皮,旁侧作数枝松干,或斜欹盘绕于外壁,或由外屈伸入盘内;松针细密丛生,松鳞深浅错落,枝桠虬生,横斜有致,实为文房陈设的巧作.

两岸故宫收藏的明代竹雕珍品,古朴庄重,淡雅清秀.它们在中国古代竹雕的发展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其奇妙的造型、精湛的工艺,皆让人们感觉到了一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古典风格和古朴素雅之美.而其散发出永不消逝的清香,更足以证明它们是华夏雕刻艺术中永开不败的鲜花!

民族文化论文范文结:

适合民族文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民族文化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2、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3、企业文化期刊

4、中国文化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