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管弦声声诉乡思叶国辉为女高音和交响乐队而作《望大陆》的当代性表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该文是关于当代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管弦声声诉乡思叶国辉为女高音和交响乐队而作《望大陆》的当代性表述

自古以来,思乡主题绵延于人类历史的不同时空,缕缕乡愁或浓或淡,承载着人们最纯真、最美好的情感.围绕着这一被人类不断吟诵的永恒情感,出现了在艺术上与思乡主题高度契合的许多经典作品,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马思聪的《思乡曲》等.

1962年,身处台湾的辛亥元老于右任以“楚辞体”写就思乡诗作《望大陆》,这一撼天动地的心灵悲歌,字里行间流露着无以言说的孤寂、苦痛.其情感表达的幅度及气势、博大的情怀与可贵的人性精神极大地震撼了作曲家叶国辉:“相信任何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读完此诗,都会产生共鸣”.2011年,作曲家创作了为女高音与交响乐队而作的同名作品《望大陆》①,将诗作诉诸于交响乐的宏厚气场中,“乐曲以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作曲家感动于于右任著名诗作所凸显的基于人性的至美、至诚、至爱与至真……”②.首演结束,作曲家杨立青先生曾激动地说:“国辉在艺术上越来越成熟了!”作曲家陆培也发表博文:“我个人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叶国辉最好、最成熟的作品(没有之一).”2015年北京国际作曲大师班,作曲家陈怡听完《望大陆》作品录音亦赞:“真棒!大气!”2016年作品在北京现代音乐节开幕式上演出,再次好评如潮……

“寥寥数行诗作,却展现了极强的文学烈度”③,作曲家叶国辉如是说.原诗中,诗人凝聚于心、执着翻滚的炽热情感自始至终与无奈、无力、悲憾交织缠绕.鉴于此,作曲家选择以二元的叙事方式与多重的音乐情感切入,细腻真实地将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讯息在另一个空间维度喷发释放,以求“达到同样的基于艺术共性所拥有的烈度”④,乃至更强的烈度!

在交响乐的陈述中引入人声并不罕见,但在此,人声(女高音)和交响乐队(三管编制)的合作却显然被赋予了形式之外更深一层的寓意:作为情感叙事的载体,乐队的磅礴气势天然地承载了宏阔、厚重的历史,而独唱的人声则为历史场景中孤零零的个体之象征,其微渺与乐队的强势,在叙事尚未开始就显示了力量上的对抗和不均衡,作曲家采用了一个与原诗作情境暗合的二元式演绎形式,同时也预示了作品最后悲剧式的情感归结.

器乐化与歌腔化的二分性套叠结构

作品以大二度为核心贯穿全曲,分为两大部分——管弦乐段落(A)与人声段落(B),它们各自内部又再次形成了二分性的层级段落,从而构成二分性的套叠结构,如图所示:

管弦乐段落(A)在听觉上形成了无序与有序的的两个段落层次.a段中蕴藏着作品的三个动机素材,在作品伊始便将三者作集中呈现.(见谱例1)

谱例1

素材1

素材2

素材3

素材1为快速音流的滚动,在木管和弦乐上澎湃奔泻,似眷念故土的翻涌,这一动机铺满了整个a段.快速音流动机饱含着渴望,但它似乎始终飘忽不定,缺乏归宿感,由谱例可见:它由无调性归属的全音阶和有调性的五声性音阶拼接而成,二者相互交缠,形成了介乎于游离与归属之间的奇特音响,恰如诗人乡情的魂游和无可皈依,这种状态延续到人声出现时开始转变,而它最终也化入了素材3的二度因素中,并在尾声中与素材3一起变型为密集的音块.

素材2为单音重复的节奏型,其内部又因不同的节奏点错位,形成类支声复调似的单纯节奏呈现.强力度的铜管音色显得强硬、粗暴而冷漠,象征着冷酷的现实,整体相对单一的单音节奏型更凸显现实的刻板与不可抗拒.这一素材变换着不同的节奏形态贯穿全曲始终:从a段初起由疏渐密的节奏型,而后以短暂节奏型间隔分散出现,到b段末呈密集型的集中出现.在人声段落中,它时不时硬生生地闯入,提醒着现实的存在.至尾声,它变得更为短促、密集,最后浓缩和融化在定音鼓声中.

与素材1、2的直接呈示不同,素材3的大二度动机因素分散隐藏在素材1、2的织体当中——大提琴的大二度交替,钢琴、贝司的全音阶下行,包括素材1的快速音流及钟琴和颤音琴黑白键式叠合的快速下行等.这个“潜伏”着的、貌似不经意掠过的大二度是全曲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因素,它贯穿全曲,从一粒幼嫩的种子不断生长,似乎隐忍着的人心底不可抗拒的向往与诉求,此后的人声哀歌主题即由大二度衍伸而来,并透出五声音阶式的音乐气息.

整个a段,三个素材相互叠合冲撞,作曲家将之铺满整个高、中、低音区,以有序的素材、音色铺排出了一种听觉上的无序状态,织构出一种既激烈又混沌的音响.

在听觉上明显变得有序始于23小节——建立在f、g音上的纯粹大二度音调的过渡段落,素材1、2逐渐隐退,素材3的大二度因素开始逐渐走向前景凸现、成长,随后传递到人声.b段是二度因素的连续移位上行,形成六声(加变宫或清羽)f或g商调式音列的模进进行,从弦乐低音区不断地向上攀升,接着延伸至弦乐中高音区,再蔓延到铜管、木管,通过音区的逐渐上升和乐器的逐层叠加,温暖而执着的情感亦随之递增至顶峰.

人声段落(B)是一曲心灵的哀歌.由前延续而来的二度因素,成长为一条五声性的主题旋律音调(见谱例2),这条吟唱旋律建立在bG宫调系统,更具悲彩,调式中心音依次在ba商、be羽、bb角游走.整个人声段落也可分为两个段落层次,并通过两段结尾的重复音调呈再现性,以取得作品内在的统一.e段是大篇幅高音区呐喊性的音调,与其前后c、d段的歌唱性形成明显的两个表述层次.

谱例2

尾声段中,素材2的出现更为干脆,频率更为密集,终归于声声定音鼓中远去(见谱例3定音鼓).素材3的二度因素则由伸展开的歌腔回到纵向叠合的面貌,并被埋没在钢琴与其他乐器织构的音块中消失(见谱例3)……与此同时,低音弦乐声部出现的E音与作品伊始的低音E遥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音与人声旋律的宫调中心音bG呈大二度的音响构成,再次潜在地呼应了大二度的核心因素.

希望与绝望交织的情感起落表达

作品依照情感的起落明确地分成三个层次:奔涌、心灵哀歌、绝望失落,传递和经历了一个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与情感过程.

就诗人情感而言,望大陆,望故乡,永生不能回,然永生不能忘.这是一种执着的情感,也是一种希望与绝望并存的情感.在音乐的流动里,“希望”奔腾在素材1快速密集的音流中,而在作品的结束段落,“希望”被封锁在持续不断、由密集摞置的二度音程构成的大量音块进行中,一点一点地“绝望”窒息……

全曲毫无遮掩地开始在一片急速强势起伏翻滚的音浪中,素材1掀起蕴集已久的、无可阻拦的心浪涌动,木管和弦乐互相密接,滚动着强烈的渴望与赤子之情,尽管与此同时,铜管组夹在其中,素材2极强力度的单音节奏型,冷冰冰、生硬地提醒着“现实”的存在,但无法遏制住这股思乡的冲荡,它们一直交织着争斗着,直到“现实动机”不得不示弱.一直隐忍在素材1与素材2之中的素材3终于通过钢琴和打击乐组F音和G音的交替使得大二度因素从远景中浮现出来.与此同时,背景中的弦乐则拉宽F、G二音的时值距离与之呼应.当钢琴与打击乐组逐渐隐去,自40小节始,在弦乐上缓缓衍生出了一条由大二度音程为建构基础的连续上行的长乐句,在孤独而略显忧郁的前行中渗透着希冀的光亮和温暖,甚至一度感染了铜管,可是当人们停留、沉浸其中时,铜管却冷不丁又恢复常态(素材2),再次以它的强硬冷漠阻断了这温暖的幻境.

万千感慨,凝聚在女高音的幽缓泣诉中.音乐从平缓深沉的感怀到刻骨铭心的嘶喊,再到四顾茫然的失望,这其间残酷的“现实动机”时不时惊现,让人心惊肉跳,希望就这样一步步走向沉落.直到钢琴以手臂强压最低音区的黑白键,与竖琴、弦乐及木管摞置在一起的二度音程一同构成密不透风的音块,它们如同一堵黑暗的音墙使人看不到光亮与希望,让人窒息.此中闪现的唯有吊镲一丝微弱亮色,但它也一点点地淹没在铜管的咆哮和直击心灵的定音鼓中,让人绝望至极,音乐逐渐地陷入那一片黑暗的绝望之中(见谱例3).

谱例3

吟咏与悲鸣对置的人声音色渲染

作品最着力渲染,也是最为撼动人心的是人声演绎的心灵哀歌段落.音乐依循诗作的情绪走向,根据诗作的三节段落分为呈驼峰形分布的三个表达阶段、两个层次加以展开呈示.

第一节以宣叙调性质的平直旋律直抒胸臆,弦乐组碎弓映衬着心灵的震颤,带着沉重与悲郁.此节中,“望”字是文辞的精魂,故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唯以四度大跳强调“望”字(见谱例2),突出了诗人的无限牵挂和苦恋,“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故乡不可见,只有痛哭”.

第二节诗词表达的是欲见不及、欲归不能,欲聚不成,然故乡却“永不能忘”的刻骨铭心之痛.唱词“葬我于高山之上兮”的第二次出现,比第一节提高了四度,语气和情绪渐起波动,及至“故乡不可见兮”,唱词的节奏律动也由之前的疏缓陈述变得逐渐紧凑,尤其“故乡”一词三次以连续上行模进方式的强调,更是让情感随着音区的不断攀升走向第一个沸点(见谱例4).此时,木管组和铜管组也都抑制不住地随之应和起来,女高音在全曲最高音区——bA2、bB2音上一字一音地吐出“永不能忘”的誓言,清晰而决绝……乐队在誓言盟出之后突然一片寂然,留待苍天倾听……然,苍天亦无语,“故园渺何处”?无奈叹息,在印象中的那片“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中,悲吟着,那飘荡着不能回归故里的魂魄……

谱例4

人声的第一个表达层次充满悲憾的无奈,然而终难掩思念乡土、忧叹家国的满腔愁情悲绪,在这短暂的悲叹之中为第二个表达层次积蕴更深沉更强烈的情感力度.突然,女高音撇开了纯粹意义上的歌唱技巧,采用中国戏曲中“哭腔”的唱法,在高音区连续三次不断地悲鸣、呼嚎出“故乡”一词,在音区的逐渐攀升中,一次比一次激动,直到最高点上哽咽地自行滑落.接着,再一次斩钉截铁地重复着此前“故乡永不能忘”的心迹誓言,哪怕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声,哪怕现实主题冷不丁地一次次提醒……这情感,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其力量之强大,连整个乐队全奏都难以匹敌和压制,这份忧伤的执着与挚爱是不灭的心魂站在历史上空的俯视.这没有乐音标记的自由呼嚎,是杜鹃啼血式地悲鸣,是仰天的叩问,久久盘旋在人们的心中,在前后乐音的表白之间掀起了全曲的第二个沸点,也是全曲最让人撕心裂肺和动人心魄的制高点(见谱例5).之后,依然是一片苍茫、空旷、叹息,依然是弦乐淡淡地伴随着,只是这次更加地凄然、山长水阔、归期渺渺……

谱例5

在这里,人声的吟咏与悲鸣在音色的分离和对置中完成了情感的递进和深化,在音区的极度伸展中拓延了音乐空间的纵深感.高音区的人声嘶喊更是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情感冲击波,乐队几次固执而强烈的二度下行长音造成一种强烈的笼罩与压抑,织就了一张看不见的网,人声却毫不示弱,奋尽全力要去冲破这层禁锢.人声与乐队混合在一起,貌似的不平衡却制造了更大的张力——就像核裂变,其反应是激起了听众内心强大的震撼力.

结 语

诗作的荡气回肠使得音乐作品的立意高远深沉,音乐则给予诗作以更广博的展现空间.叶国辉以细腻的音色笔触、感性的投入,营造了情境交融的音场,以一贯精省的材料、凝炼的笔法营造了大气、恢弘的艺术效果,撼人魂灵.

作品从个体情感出发塑造两个块状的表现场面,不管是人声部分还是管弦乐部分都有着非常突出和独立的表现,作品既可以被认为是一部“带有女高音声部的单乐章交响曲,又可视为高度交响化的大型艺术歌曲”⑤,它们不仅在纵向音响配合中水融,更在横向块面的进行中平衡伸展,起伏回环,从而成为互为观照,不可隔断脱离的统一体.

作品在情感与现实的矛盾交错中展开,二元对立相依的陈述方式使作品融叙事、情感和立意为一体,音乐充满着收放自如的内在张力,一对对互为对立的因素以多元交错的方式相互关联.它们在不断地冲撞和平衡中产生了巨大而美妙的张力和结构力,使得诗的情境在乐中流动.

音符铺设烘托出了极具戏剧冲突的氛围,而作品中几次短暂的“留白”则以一种“无言之美”使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第一次音乐停滞是在现实主题首次单独出现之前,此前音乐强力度地二度音程下行之后,这次留白似乎是种不祥的预感.其余是在人声在极高音区唱出“故乡永不能忘”之后,似那炽热悲愤的情感在历史的上方回旋,天地亦无语以对.传统的留白手法在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宽,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人声旋律,不管是吟咏还是悲鸣,作曲家都是依循诗词吟诵的韵律和语气,在缓缓地陈诉中触绪万端.正因此,旋律曲调在谱面的表达上呈现出一种精确和井然有序,而给人的听觉印象却是一种散化的东方式随性节律,完全摆脱了有序节奏的束缚.同时,为了更好地表达诗作中一再传达的“葬我于高山之上”的诗人心愿,人声旋律基本在高音区盘旋,形成一种高远的音乐效果,同时给演唱者设置了一个难题:人声段落的诠释不管是在演唱音区的控制上,还是在情感与技巧处理关系上,都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人声旋律出现了四次在极高音区(A2、bB2)长时值的盘旋和停留,为了强调情感的执着,声音尚须有力而坚实,难度极大.此外,中间自由处理的戏剧性呼号段落必须抛开纯粹意义上的歌唱技巧,以中国民间戏曲更为素朴和真实的哭腔唱法使情感表达走向极限.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完美地诠释了作曲家的意图,更传递了诗人的内心.她的出色演绎也使《望大陆》这部作品得以鲜活、感人至深地立体呈现.

咫尺戚戚断天涯,管弦声声诉乡思.《望大陆》,一个诗人和一个作曲家跨越时空的缘分——半个世纪、一湾海峡,他们在乐音的流转、在恢弘的歌腔咏唱与交响化的时空中相遇.

① 作品于2011年 11月9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与上海交响乐团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大型交响乐作品音乐会“辛亥交响”上合作演出.

② 参见作品为女高音与交响乐队而作的《望大陆》扉页题记.

③④ 黄威娜《交响乐中的“辛亥”情怀》,http://szb.shmg.org.cn/HTML/2011-12-15/1068_3937.html

2011年12月15日《上海民革报》(电子版)第二版.

⑤ 武维曦《历史 现在 未来——评“辛亥交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音乐会》,《人民音乐》2013年第7期.

(本文受“华南理工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为:2015ZKYJZX05)

沈云芳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

当代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当代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当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当代大学生恋爱观论文

2、艺术当代杂志

3、当代经济杂志

4、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论文

5、当代护士杂志

6、当代青年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