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类有关论文如何写 跟人性的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和罚》方面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浅析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人性的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罪和罚》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作为其小说中经典之作,既有侦探小说的悬疑推理的过程和紧张刺激的情节,又有哲学著作对于社会思潮的深刻反思.笔者通过分析其中梦境中的“瘦马”这一意向,并对于心理描写的进行梳理,探究人性的苏醒以及其两面性的特点.最后通过分析小说结局,感受人性的救赎,完成读者角度的心灵升华.

关键词:罪与罚;人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

作者简介:李想,女,山东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于师号,男,山东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化、文艺美学.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12-128-02

在小说《罪与罚》中,作家陀氏不仅是在塑造人物形象,也不单纯向读者传递他的思考成果,更为重要的是,他通过具有鲜活的特征人物的形象,设置了多重的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自主地去探索人物和情节的意蕴,并完成对于“人性”这一问题的自我思考.

一、“瘦马”意向蕴含人性的苏醒

毫无疑问,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心理小说家”,在他之前的小说《地下室手记》中,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于人物心理的准确生动的刻画.梦境作为心理的一种展现形式,在小说《罪与罚》多次出现,这里重点分析第一个也是最吸引笔者的梦境——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梦杀人前梦见和父亲一同经历赶车的“瘦马”被活活打死一事.

首先,父亲在整部小说中并非是主要刻画的主人公,赶马车也与作者当时的生活状态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文中也明确地表示这发生在童年的时光,这种时间上不符合常理的梦境的出现仿佛是很突兀的,也正因此使读者产生疑问去思考.梦中他和父亲外出碰到了一群醉鬼,他们拿着鞭子、棍棒或辕木疯狂地抽打、锤打马的鼻面、眼睛,这群人为之激动兴奋,丝毫不顾及这匹小马的承受能力.马拉着很重的车,一次次挣扎站起,最后不堪重负被活活打死.笔者反复地读这一段,心灵十分震撼.这匹瘦马勤勤恳恳的为人劳作,面对无端的鞭打没有任何反抗,在生命的最后挣扎地吃力站起,却还是为了给这群疯狂又无情的人劳作.这不禁让人想到和这匹马一样的人类——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阶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经历让他很清楚穷人的痛苦、悲惨与无助.他们从被迫受到“鞭打”到习惯于自己的命运被控制,就像是后文中所提到的那种“天生保守,循规蹈矩,或者必须服从且乐于听命”的“平凡的人”.与他们不同的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则他更像是“不平凡的人”,他有着拿破仑式的“超人”行为方式,想去挑战,想去靠自己的力量承担责任来造福黎民百姓,他比承受苦难的人更为清醒.因此当他目睹这样的场景时,会痛苦无奈,愤怒哭泣,他对于残酷的社会现实不愿袖手旁观,于是在梦醒以后,他选择用极端暴力的手段杀死了老太婆.杀人后,他没能有丝毫的成就感,反而走向了无止尽的自我惩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内心灵魂的谴责.这种痛苦折不亚于他面对想解救的苍生却无能为力时的痛苦,在笔者看来,此时的他虽然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却又像是那匹“瘦马”一样,开始活在他人的摧残和心灵的鞭挞之下了,这是一种比贫困更让人痛不欲生的内心压迫.

在后文的读到因为命运处境而不得不挣扎的形象以及一些无力抵抗的场景,或是某个人物被舆论乃至自我意识折磨的痛苦的时刻,都会再次联想起这匹梦境中“瘦马”的形象.反观当今社会,又是否存在着像“瘦马”一样的人,也许他们不再是被贫穷所折磨,而是陷入了思想上的沉睡,在意识上缺乏质疑权威的精神,也没有造福苍生的,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在笔者看来,这敲在瘦马身上的“当头一棒”,又怎么不是敲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头,又何尝不是人性的第一次苏醒呢?

二、心理描写展现人性的两面性

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陀氏自己曾说: “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并不正确,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描绘的是人的内心的全部深度.”若将整部小说可以将主人公心理描写摘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展现的主人公的思想的脉络,同时也能够体会到“罪”的产生过程和“罚”的深厚意蕴.

从拉斯柯尔尼科夫心理变化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犯罪的产生并不是一场突如其来行动,他在这种痛苦中反复挣扎了很久.杀老太婆之前,他就把自己比作被判了死刑的囚犯,丧失了思考力,已经极度的痛苦,这种自我认知并不像一个作恶多端的犯人,反而是一个极度胆小单纯的大学生的形象.杀人后,他脑力衰退,思想无法集中,头脑糊涂.他收到传唤,就立刻认为对方起疑了.之后,对拉斯柯尔尼科夫心理的描写又表现了他的内心的极度痛苦与悲哀,他患病发热,产生了两种感觉,一种是人们围着他要捉他;另一种是他孤身一方,别人都在嘲笑和戏弄他.他绝望悲观,觉得自己站在高耸的峭壁,周围是一片深渊和汪洋,他孤独无依,被痛苦包围.这种惩罚,是拉斯柯尔尼科夫对于灵魂上对于自己的惩罚,他虽然没有被逮捕,但是心理的畏惧,道德上的谴责是没有止息的.

文章标题中提到的罪与罚,在笔者看来其实是两个过程.后者“罚”也一分为二,除了法律的惩罚以外,还有拉斯柯尔尼科夫自己对于自我灵魂的拷问、道德的谴责.造成这种“罪”与“罚”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原因,我认为是人性两面性.即我们不能忽视,善与恶在一个人身上是并存的.无疑,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这件事情从何种角度来看就是触犯了法律,他无法逃避法律的制裁,是一个罪犯.但是我们对于他为什么会无法恨到咬牙切齿,不会拿对于一个普通的杀人犯那种眼光来看待他,反而是有些同情的,是因为陀氏无论是从心里还是从何种角度,就一次次的暗示着他身为一个有罪恶的人但本性善良.

首先,他杀人后一直表现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安,认为自己卑鄙和可恶,纠结犹豫地想去自首.他在意别人的看法,小市民流出“冷淡而带敌意,洋洋得意的微笑”时候,他会感到痛苦折磨.其次,是他救马尔美拉多夫一事,当这个醉鬼在街上被马车扎伤的时候,拉斯柯尔尼科夫主动央求人去请大夫,这是很多围观的所谓的“善良的人”都无法做到的,这种对比之下,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善的一面更为明显.包括他自己,在救人后内心又充满了力量,对自己说“内心的恐惧滚开吧!”,仿佛在像某种黑暗力量挑战.再次,拉斯柯尔尼科夫对待亲人的态度上看出他是珍惜亲情的纯良之人,当看到母亲的信件时,他久久端详信封上的字迹,觉得母亲的字迹可爱.他赎罪之前去也不忘找亲人告别,希望他们能够忘记他并且永远爱他,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虽然贫穷但是保存着人本性里的纯真.最后,他为自己和亲人保留着生而为人的尊严,他饱受诽谤的妹妹想嫁给富人卢仁来改善家庭的生活.他坚决的反对,只因为看不惯卢仁唯我独尊,虚荣心和狂妄自大的自负的态度,甚至很早就看透了卢仁那洋洋得意的顾影自怜,渴望贫苦人家的女儿向他屈服,卑躬屈膝的猥琐想法,拉斯柯尔尼科夫不愿妹妹玷污自己的人格和道德与他皆为终身伴侣.

由此可见,善良是他的本性,他渴望改变处境,改变家人的情况,十分可悲的是,这“善”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处境里,却也是造成他“罪”的原因之一.当笔者梳理他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时,不禁在反思,身处如此残酷的处境,他灵魂深处却可以发掘出善良与真挚的爱,甚至是我们也许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的.他的生命中伴随着无止尽的自我拷问,他不只是在活着,他同时也在寻找.他看似是疯癫的偏执狂、不顾后果的杀人犯,但同时他也是亟待救赎的孤独灵魂,他的心灵需要解脱,他的人生需要找寻一个平衡点.

三、从主人公的结局中反思人性的救赎

在笔者心里,小说的结局是笑中带泪的,首先感动于索尼娅的坚守与真情,犯罪的人在她眼里不再可怕,当拉斯柯尔尼科夫告诉她自己的犯罪事实时,以后她的第一反应是“不,现在世界上再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了”,索尼娅这种热切的痛苦和同情让我意识到或许拉斯柯尔尼科夫并命运将不再凄惨.当这个姑娘选择跟随这些流放犯同行的时候,拉斯柯尔尼科夫的人生就有了一束阳光,哪怕他一开始由于他“自尊心受挫”,信仰的缺失等种种原因,为自己的关上了心灵的窗户,索尼娅这束强烈而执着的光,也迟早会射穿这个封闭很久的心灵暗室,直到拉斯柯尔尼科夫愿意主动打开心灵的窗户去拥抱这束真诚善良的光.这个结局对于两个人来说是一种情感与灵魂安托处的选择,思想上则展现的是俄国历史文化的最终抉择,对于读者则是一场长久的自觉的关于人性救赎的反思.

索尼娅以东正教徒的名义,以俄罗斯的名义救赎了正要归于毁灭的拉斯柯尔尼科夫,除了完成了对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救赎,整部小说也完成了对于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反思与救赎.在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索尼娅“亲切而愉快”的微笑温暖了在寒风料峭的清晨里,她“闪着无线幸福的光辉”的双眼里包含着款款的深情,这是两个人命运救赎以后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新的生命曙光.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站在很远的视角中望着两人,天地之间所有的生命,也不过是他们的命运的复制或者一生中某个人物特性的缩影,如果当今没有经历过,那么迟早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对他们这段经历感同身受,虽然照射在每个人的人生故事是不同的.此刻,小说所有人物一生的命运在脑海中闪过,包括索尼娅和拉斯柯尔尼科夫,他们在贫困、无助、无奈、争吵和挣扎中的人生结束了,接下来是新的充满挑战的新的人生……

诚然,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我们都无法去抛弃历史的背景,这种人性的救赎,有的学者认为,从社会的角度这代表俄罗斯文化完成的对西方文化超越的过程.当然,也不可能不考虑宗教文化对于人性的启发,对社会的影响.但是笔者认为《罪与罚》不仅仅完全的反映历史思想,反映宗教,反映文化的吞噬与或者谁胜利与否,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多地关注人性中本身的价值,笔者在本文中更多地思考了这部伟大的对于心灵震撼以及对于文学对于人性的启发,对于当代思想的冲击,以及《罪与罚》这部小说对于我们当今现实生活的警示.

参考文献:

[1]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M].商务印书馆 , (美)马歇尔?伯曼(Marshall Berman)著, 2003

[2]经典的深度与品读的维度——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谈起[J].周启超.甘肃社会科学,2016(06):65-69.

[3]浅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观——以《罪与罚》为例[J].路健.黑河学刊,2015(11):20-21+23.

[4]浅析《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形象[J].徐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1):61-62.

浅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浅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浅析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浅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