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文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读《说文》段注札记两则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说文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读《说文》段注札记两则

摘 要:表示“残疾”之意的本字是“癈”,因“癈”与“废”常用作假借,故今人表示“残疾”之意时常用到“残废”一词.“痼”字的意义与“癈”稍有差别,“痼”是经久难愈之病,并非用来指人身体上的缺陷.

关键词:《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疒部字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177-02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录了九千多个小篆,以五百四十部统率全书汉字,据“六书”分析汉字本义.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为研究《说文》的精深之作,阐发并疏证《说文》的义例、说解,校正《说文》传本的讹误,系统分析汉字的形音义.《段注》有许多为学者所称道的成就,也有不少局限.本文以《段注》及其他前辈学者的研究为基础,选释“疒”部字.

(1)癈(f&egre;i)

《说文》:癈,固病也,从疒,发声.(方肺切)(154)[1]

《段注》:癈,固病也.按,此当云“癈固,病也”.癈固为逗,浅人删癈字耳.下文痼为久病,癈固则经传所云癈疾也,其义不同.锴本作“痼疾也”,则尤误矣.癈犹废,固犹锢,如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皆是.癈为正字,废为叚借字,亦有叚癈疾字为兴废字者.从 ,发声.方肺切,十五部.按,废癈可入,发伐可去,南人作韵书分别,遂若约定俗成矣.古无去入之别.(348)[2]

段玉裁认为此字下方句读应是“癈,癈固,病也.”“癈固”即“癈疾”,《周礼?地官?族师》:“辨其贵贱老幼癈疾可任者.”贾公彦疏:“癈疾,谓癈于人事疾病,若今癃不可事者也.”[3]即残疾之病,如聋哑者、两足不能行者、肢体断折者、身材异常短小者等.故段玉裁认为其义与下文久病之“痼”不同.“痼疾”即积久难治之病,与“癈疾”义不相同,因此段玉裁说“锴本作‘痼疾也’,则尤误矣”.

至于“癈固”的假借情况,段玉裁认为“癈犹废,固犹锢”“癈为正字,废为叚借字,亦有叚癈疾字为兴废字者”.据《说文》:“废,屋顿也,从广,发声.(方肺切)”(191)有钝置、无用之意,与“癈”音同义近,二者常用作假借.如《礼记?王制》:“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4]《礼记?礼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又《说文》:“固,四塞也,从囗,古声.(古慕切)”(125)“锢,铸塞也,从金,固声.(古慕切)”(295)固、锢二字音同义近,可用为通假,与癈连用时似体内脉络阻塞成疾,“癈固”犹“癈锢”.

最后,段玉裁讨论了“癈”的音韵问题.据《汉字古音手册》,“癈,方肺切”,在上古韵中为月部入声字,在《广韵》中属于废韵为去声;[6] “发,方伐切”,在上古韵中为月部入声字,在《广韵》中属于月韵为入声.[7] “癈”从“发”得声,其声理应与“发”一致,却于《广韵》中有去、入之别.段玉裁认为“古无去声”,“癈”“发”可为入声亦可为去声,故今“癈”“发”去、入之别乃是南人作韵书将之区分所致.

综上所述,“癈”本义为残疾,即今天我们所说的“残废”.

(2)痼(g&ugre;)

《说文》:?,久病也,从疒,古声.(古慕切)(156)

《段注》:痼,久病也.多假固为之.《月令》:“十二月行春令,则国多固疾.”注曰:“生不充其性,有久病.”癈疾为锢疾,痼谓久疾,故许异其义.从 ,固声.古慕切,五部.(352)

段玉裁改“?”为“痼”,未作说明.那么,“?”与“痼”是何关系?何为表久病义之本字?前辈学者就此问题有若干讨论,然尚存疑点及问题,今择众说探讨.

前辈学者多引用《一切经音义》及《玉篇》进行论证,现将众家所引录入如下:

《一切经音义》:?,久病也.《说文》:“痼,病也.”

《玉篇》:痼,久病也.?,同上.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引《音义》及《玉篇》作“?”和“痼”的不同,来说明“?”“痼”二字是异体的关系,且认为《玉篇》以二字为同文的说法有误.沈涛《说文古本考》用《音义》所引《说文》内容和其他文献来证明古本作“痼,久病也”,又引《玉篇》说明“痼”是“?”的别体,且认为桂馥所说的异体关系有误.桂、沈二人皆引《音义》及《玉篇》为证,然桂氏以文献对比为论,沈氏从《玉篇》内部为论,故于二字关系结论不一.

王筠《说文解字句读》:“(?)此字在此不次,小徐在痥下仍不次,癈下云‘固病也’,小徐即作‘痼病’,何不使之类列乎?”[8]又引《音义》来说明《说文》作“痼”不作“?”,故王筠猜测“?”乃后人所增.但王筠认为“固”才是表久病义的本字,并引文献中作“固”例证明己说.然汉字有形义合一的特点,“固”之字形与疾病义无涉,故窃以为王筠“作固自足见义,何必从疒”之说无法成立.据其所引材料,只能说明多假借“固”表久病,至于表久病义之本字为“痼”还是“?”仍存疑.

按王筠的分析,应是先有“痼”,“?”为后增,但也有众多学者认为“?”应是本字,“痼”才是后起字.如徐承庆《说文解字匡谬》:“痼本字作?.”钱坫《说文解字斠诠》:“(?)今作痼.”高翔麟《说文字通》:“(?)今俗作痼.”[9]

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钱坫曰:‘今作痼.’舜徽按:?之言固也,谓其病凝固不化也.《礼记?月令》:‘国多固疾’,即以固为之.今作痼者乃后起增偏旁体.”[10]同样以“?”为本字,“痼”为后起字,而“固”作为假借字是由“?”变为“痼”的桥梁.但《一切经音义》所引《说文》及《玉篇》又作“痼,久病也”,是以“痼”为本字,故不知何种说法为是.

考察“?”“痼”的字源字形,仅知二字的小篆字形,故无从得知孰先孰后.再看二字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见于文献中仅《说文》:“?,久病也.”《玉篇》:“?,小儿口疮.”及苏轼《东坡志林》卷一:“口谓眼曰:‘他日我?,汝视物,吾不禁也.’”三处.[11]《玉篇》及《东坡志林》中的“?”都是口疮之义,表示久病之义的“?”字于文献使用中未见.“痼”的使用在文献中有较多记载,如《汉书?王子侯表三》:“东莞侯吉,五月甲戌封,五年,痼病不任朝,免.” 柳宗元《吊屈原文》:“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字汇》:“痼,久固之疾.”[12]

此处仍存疑点,其一,今所见徐铉本《说文》与《一切经音义》及《玉篇》所引《说文》内容不同,不知孰是孰非?其二,若“?”为表久病义的本字,又是如何发展到“小儿口疮”之义?且为何于文献中如此少使用此字而多用“痼”?

因文献不足征,未能解决“痼”“?”孰为本字的问题,但经过分析各前辈学者的观点及二字在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倾向于“痼”为本字的说法.首先,造字来记录某种意义,必然是有实际的使用,若“?”为表久病的本字,则当于文献有记载,然实际并非如此.其次,《一切经音义》与《玉篇》引说文皆作“痼”,则今所见大徐本《说文》作“?”很有可能有误.以上论说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段玉裁在此再次做了“癈”与“痼”的区分,认为“癈疾为锢疾,痼谓久疾,故许异其义”.段玉裁对“癈”与“痼”所做的区分是确实无疑的,虽“癈”与“痼”皆有病长期不愈之义,但“癈”更侧重于残废之义,“痼”更侧重于久治不愈之义,在今日亦是如此.

综上所述,“痼”为经久难愈之病.

注释: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括号内为引文出处页码,下同.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括号内为引文出处页码,下同.

[3](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08页.

[4](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26页.

[5]《礼记正义》,第658页.

[6]郭锡良编着:《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217页.

[7]《汉字古音手册》,第9页.

[8]转引自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中华书局,1988年,第7677页.

[9]以上皆转引自《说文解字诂林》,第7677页.

[10]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45页.

[11]以上皆引自《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2581页.

[12]以上皆引自《汉语大字典》,第2868页.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丁福保:《说文解字诂林》,中华书局,1988年.

[4]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5](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6](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8]郭锡良编着:《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0年.

说文论文范文结:

关于说文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说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2、辩论文格式

3、政论文范文

4、毛概论文格式

5、高被引论文

6、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