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与在企业中试行校本化双证制课程方案的思路和类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关于课程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在企业中试行校本化双证制课程方案的思路和

[摘 要]乡镇成校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施行“双证制”课程方案过程中,出现“一教双证两张皮”问题,根源在于没有真正做到双元互动、双证融通.成人“双证制”教育项目应该倡导做成“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项目,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自构成不同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即根据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进行“双证融通”和课程的校本化改造.

[关键词]双元;双证制;双证融通;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17-0080-02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囿于市场需求的冲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开始转型升级、提档换代,企业经营既需要有专业特长的员工,也需要具备懂工艺、懂管理、懂营销的复合型员工.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是许多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关乎企业生存的重大课题.

乡镇成校对企业推行多年的“双证制”课程体系是很好的成人教育平台,既能提高企业员工的学历水平,也能提升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困于教材选用与课程设置及评价体制等问题,无法真正地有效实现“双证融通”,无法满足企业、员工所需的“学习”,对企业文化“质”与“量”的培育作用有限.

如果对目前推行的“双证制”课程体系作适当改造,使其充分吸收企业“营养元素”,实施符合企业经营特点的教学形式,编撰适宜企业的课程方案,传授企业和员工需要的课程内容,力行企业员工欢迎的教学模式,这无疑能很好地阐释“双证融通”问题.它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传统的“双证制”教学,将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进行机械组合,施行“一教双证两张皮”,学历证书与技能证书的发放分别隶属于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施行的是不同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两者完全脱节,没有形成统一的整体.融通的“双证制”教学应立足于专业培养,尽量舍弃文化课的学习,在技能培训中穿插专业理论和必要的功能文化、职业道德学习,此举符合企业员工的认知规律,于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施之理论培养,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能随之提升.

(二)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组织实施中,坚持“对证施教”“对岗施教”,以企业员工的工作实际来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学习,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等,以获取直接和间接经验;在教学安排上,直接利用生产场景、产品实件、工艺流程、岗位标准、管理规范等来开展教学,使企业员工直观地获取知识与技能,使“双证融通”更富成效.

(三)有利于职业特色的强化

融通的“双证制”教学要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中心、以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特色,在充分了解并掌握不同企业专业需求与技能需求的基础上,于教学过程中强调职业特色,关注岗位分工,强化各种专项技能,并注重各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症施教,采用有的放矢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培育

融通的“双证制”教学根植于企业生产实际,灌注企业个体的“基因”,嫁接企业内生的创造“原动力”,吸收优质营养,注重企业特色发展,以企业员工整体的职业素养、文化素养、技能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在施展教学过程中帮助企业培育本土的、个性的企业文化,营造团结、友爱的群团氛围,和谐、奋进的劳动场景,增强员工职业自豪感、集体归属感.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双证制”脱胎于“双元制”.“双元制”最早产生于德国,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国外的职教模式大多是对德国“双元制”的一种改进与发展,基本上都摒弃了“单干”的教育模式,如,法国的“新学徒制”、英国的“业本”培训制度、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都从唯知识的教育观念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即变学科本位为岗位本位,其实质是职业教育与生产岗位对接,要求职业院校走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办学模式.国内早期在职教领域出现的“产教结合”模式,而后出现的“新双元制”及最近几年倡导的“新学徒制”等,在职业教育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都是为了阐释这种教育理念,就是对职业人才的教育要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前以“双元制”为胚胎的各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在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中遍地开花.

“双证制”是基于“双元制”教育模式下衍生的一种教育评价制度,即在一定学制下,同时完成学历课程及职业技能课程,成绩均合格者,同步获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一种教学制度.目前职教和成教领域都在广泛推行“双证制”.为检测教学效果,“双证”评价制度与“双元”教学模式相配套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制度设计,但学历评价与技能评价体系存在双轨现象,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不兼容、评价机构不统一,导致“双元”教学模式被动地遵行“双证”评价制度,无法真正达成“双元互动”,实现“双证融通”.

成人教育中推行的“双证制”教育项目,与职业教育的“双证制”同质,初衷都以岗位为本位,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可在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评价方式、检测标准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没有很好地服务经济,有时甚至成为一种教育负担.问题的根源还是没有真正做到双元互动、双证融通.成人“双证制”教育项目应该倡导“宽基础、活模块”的教育项目,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建构不同的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即根据教育对象的教育需求进行“双证融通”和课程的校本化改造.

成人“双证制”教育项目在县域以下是由乡镇成校来承担的,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往往与企业或行业组合,按照常规的教学组织方式来完成.鉴于上述原因,“双证制”教育项目没有真正起到服务经济的作用,只是简单地成为一部分学员解决学历问题的渠道.现在有必要对该项目在制度设计层面、课程设置方式、教育评价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作全面反思,探索一套全新的教育项目体系来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基本方案

(一)实验路径的选择

实验路径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配置.首先是实验对象的选择:主要从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管理模式、场地设施、培训配合度等方面进行考评,尽量把目标定位于有培训场所、管理规范、领导重视、需求强烈的规上企业;其次是“双证制”介入类型:可分为生产指导型、安全指导型、管理指导型、技能培训型、文化培育型、综合型等;最后是校企合作形式,大致划分为协作式、抱团式、镶嵌式三种.

(二)课程方案的探索

课程方案是施行项目实验的关键.“校本化的双证制”课程方案在编制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有:规定教学内容与自选教学内容之间的配置和规定教材与自编教材之间的取舍;企业的检品标准内化为岗位技能标准,以此为基础提升技能课程模块;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课之间的融合,即如何把文化课改造成迎合企业需求的、具有鲜明的专业或岗位属性的课程;针对企业员工分层现象,要设定普适性的常识课程(宽基础),及设定个性化的专题课程(活模块).通过项目实验形式解决上述问题,可形成同质企业中推行的课程方案.

(三)培训策略的选定

在企业中施行教学培训与在学校中组织开展的教学培训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许多企业特质的课程内容,如前述的既有“宽基础”的课程,又有“活模块”的课程,那么显然给教学培训的组织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所以“宽基础”和“活模块”为课程内容的教学组织形式显然可作为项目实验的一个子课题.对应不同课程内容所采用的授课方式可以有:课堂讲授、会议研究、小组竞赛、厂区演练、室外活动、野外拉练等.

(四)评价方式的探讨

“双证制”培训项目中的技能培训模块可以通过企业自主评价形式来进行,如果经过扎实的检品标准化解并编制为岗位技能标准的课程方案运作,则可以通过校企双方协作,在实际生产中完成技能等级的鉴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岗位培训目标.“双证制”培训项目中的文化课教学模块因采取“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方案的实施,拟采用分层的评价方案或“菜单式”评价体系来完成考评工作.通过技能与文化课的方案实施与双重评价,就可实现“双证融通”.

(五)重难点的剖析

“校本化双证制”课程方案的重点应放在“宽基础”及“活模块”的课程方案及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方案的编制与实施上面.在项目实验过程中可以预想到的实际困难或工作难点,是如何把“双证”规定内容融入新的课程方案中以及企业自主评价方案如何取信于或替代“双证”原有的评价体系,这些需要在项目实验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予以解决.

成就一个企业和员工欢迎的“双证制”教学项目,于企业文化的培育,员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提升,企业的转型升级、技术攻关等都有好处,于校企紧密合作更有好处.

参考文献:

[1]陈乃林,刘建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保强,朱涛.成人教育管理论[M].武汉:湖北出版社,2017.

课程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课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课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新课程编辑部

2、新课程刊物

3、课程教学杂志

4、新课程导学期刊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6、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