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技术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中职纺织技术与营销专业《机织技术》教材的开发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纺织技术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职纺织技术与营销专业《机织技术》教材的开发

杨远志

(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广东广州 510310)

摘 要 “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目前中职教学改革中的主导模式,项目化教材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本文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立项教材编写要求”等文件为指导,提出《机织技术》教材开发宗旨,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材编写体系,并形成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开发思路.

关键词 机织技术;中职;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TS105.1

文献标识码:A

《机织技术》是中职纺织技术与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技术性和应用性强,机织工艺流程长,机织设备种类多,理论内容抽象、难懂.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机织技术》课程表现尤为明显.鉴于传统教学方法很难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机织技术》教材开发应立足于“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力求在能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 开发宗旨

以基于纺织(机织)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指导,以机织生产实践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建设开发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教材.以“模块-项目- 任务”为基本结构编排整合教材内容, 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到各任务中,便于教师实施“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2 中职学生的特点

目前中职学生相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年龄上的差异外,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相对较差,但中职学生在动手操作、对新事物的求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教材的开发上应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应注重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只是服务于技能培养,理论知识达到够用即可.

3 教材编写体系

按常规机织生产流程,机织可分为三大工序:准备工序、织造工序和整理工序.准备工序包括络筒车间、整经车间、浆纱车间、穿接经车间和纬纱准备车间;织造工序中机织企业会根据产品类型选购不同的织机,目前常见的织机种类有:有梭织机、剑杆织机、喷气织机、喷水织机和片梭织机.整理工序一般在机织企业中单独分成一个车间,主要是对下机织物进行检验、整理和打包.

3.1 模块的划分

在《机织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上,打破原来的学科型结构,不过度追求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材的编写要求按照职业性、开放性与实用性组织课程结构.将整个教材按工序划分为三大模块:准备工序、织造工序、下机整理工序.三大模块符合机织生产流程的先后顺序,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贯穿.下机整理工序虽然内容较少而简单,但工序相对独立,故划分为单独的模块.

3.2 项目的选取

机织准备工序中车间比较多,但常规机织生产中主要包括络筒、整经、浆纱、穿接经和纬纱准备五个车间,为立足中职学生特点,增强教材的职业性和实用性,每个车间可按工艺流程基本可以单独形成一个项目,但考虑到穿接经和纬纱准备知识和技能较少,两者可合并成一个项目.

机织生产中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备更新较快.在机织课程改革中通常以机织工艺为主,设备为辅,简化大量的设备结构、原理及工作过程.针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设备的生产操作技能,学会制定生产工艺.每个车间的“生产”与“工艺”,对于培养中职学生实践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在“模块一:准备工序”中可设计为四个项目:络筒生产与工艺、整机生产与工艺、浆纱生产与工艺、穿接经和纬纱准备生产与工艺.

织造准备工序大部分教材均按织机的基本原理——五大运动来划分,即划分章节为:开口、引纬、打纬、卷取、送经,这种划分强调织机的基本构造、原理与性能,显然不适合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定位和要求.教材开发可以进行创新,从实用性和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按织机的种类将“模块二:织造工序”中分为五个项目:有梭织机生产与工艺、剑杆织机生产与工艺、喷气织机生产与工艺、喷水织机生产与工艺、片梭织机生产与工艺.

3.3 任务的设定

按机织工序划分模块,按生产车间选取项目,按机织企业工作内容设定任务.根据机织企业工作针对中职学生的用人需求,设定具体任务名称,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模式,接触一个新的工序,首先应认识工序中的设备生产操作,即学会挡车操作,进而根据产品规格制定生产工艺,并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因此每个项目下基本可以拆分三个基本任务:认识工序生产、制定工序工艺、工序质量控制.

4 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开发思路

4.1“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基本内涵

所谓“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事先将书本内容分成几个教学项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一个完整的项目拆分成几个或多个不同的任务,以实例为引导,学生紧密地围绕一项共同的任务活动为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应用学习资源,并采取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去完成任务的一种实践学习活动.

4.2 《机织技术》教材开发思路

“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实质是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以此形成《机织技术》教材编写体系,紧紧围绕“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基本内涵,每个项目前设置“项目导入”,根据机织企业生产实践的需要引入本项目内容,项目最后设置“项目小结”和“项目测评”.“项目小结”介绍本项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习组织形式与授课方式的相关建议;“项目测评”针对本项目知识内容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不同题型的题目,供学生回顾复习,也可作为整个项目学习后效果评价的一部分.

每个任务下设“学习目标”,“任务描述”、“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与“知识拓展”等.“学习目标”根据课程大纲要求,明确提出本任务中职学生应达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任务描述陈述该任务的实际工作任务要求,并简单进行任务分析;“相关知识”紧紧围绕上述的学习任务,引出完成本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任务实施”叙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用的实施步骤,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方便理实一体化教学, 这一部分可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知识拓展”以任务活动以外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为主,可选学.

根据教材内容或教学的需要,适当穿插“温馨提示”、“加油站”和“小技巧”,方便中职学生的阅读.“温馨提示”用于提醒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的知识,“加油站”用于正文知识的进一步延伸或解释为什么要进行本步操作,“小技巧”用于指点快捷、实用的方法或技巧.

5 结语

(1)《机织技术》教材开发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机织企业生产实践的需要,建设开发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材.

(2)《机织技术》教材开发中,各项目的选取和任务的设定充分强调企业需要中职学生“会做什么”,而不仅仅是“知道什么”.

(3)《机织技术》教材紧紧围绕“教、学、做”相互融合的开发理念,形成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的开发思路.

参考文献:

杨远志. 机织技术 [M]. 江苏: 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毛 雷等. 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的" 机织技术"课程改革[J]. 山东纺织经济, 2011;(4):72-74.

孟源北. 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建构研究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杨小刚.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教材开发探索与实践[J]. 湖北: 新课程研究, 2011;(5):26-28.

纺织技术论文范文结:

适合纺织技术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纺织技术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

2、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3、农村新技术杂志

4、现造技术论文

5、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

6、电脑知识和技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