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方面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古代人结婚的那些事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古代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古代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古代人结婚的那些事

作者简介:陈颖(1993.3-),女,汉族,浙江丽水人,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法律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公司法律事务.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162-02

现如今,年轻人结婚花样很多,其中大多倾向于中西合璧的婚礼.仪式时候采用西装婚纱,仪式后敬酒则换上中式礼服.谈到古代人结婚,不仅婚礼办得讲究,从相亲开始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古代人相亲,人品作派全靠口碑,经济条件也全在明面上,因此产生了门当户对的说法.所谓的门当户对,主要是要求政治地位相当,家事背景相近.门户相当首先来源于一夫一妻的制度,古代其实也有一夫一妻的制度规定,在众多女子中择一为妻更多的是为了定名分,由家到国,维持宗族等级制度.由此妻子必须具有一定的家族背景,所以也有人戏称三书六礼等婚姻制度为专管“家务事”的政策和习俗.其次,门当户对原意中隐含同性不婚,正如《礼记》的文字记载“所以附远厚别”.古代宗族制,结婚往往也带有家族联合的目的,通过联姻与血缘远的贵族建立姻亲关系,既可以加强统治者的实力,又可以防止族内因争美色而产生动乱.因此男女自当出自不同家族.男女婚姻须由父母做主,并经媒人介绍.所以婚姻最大的阻力往往不是女子求而不得,而是父母属意她人.《孟子?滕文公下》中有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可见,现代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在古代,家长对孩子有着绝对的权威.

门当户对往往是双方决定相亲的前提条件.古人信奉天命,讲究忠孝,因此,仅仅门户相当是不够的,还须通过八字合婚、宗庙问卜等一系列程序问吉凶.跟现代偶像剧里的一见钟情不同.在古代,男女在结婚仪式完成前往往是没能见面的,容貌谈吐纯靠口口相传.感觉上,婚姻像是福袋,各类价值基本相称,但女子的容貌性格是否合意就全凭运气.男子到适婚年龄后,家里长辈便会开始帮其选亲,会请媒婆到中意的女子家提亲.问明闺阁女子年龄、属相,找术士进行八字合婚.属相和八字是古人非常信奉的吉凶之测,有“鸡猴不到头”,“羊鼠一旦休”等说法.男方会将合婚结果告知女方,若双方属相相合,男方执雁为礼,拜会女家.据《仪礼士昏礼》记载:昏礼有六,五礼用雁.用“雁”作为纳彩礼物,一是要表达顺应阴阳往来,妇从夫的意思.二是用于表达不能错过时机,丧失节操的意思.雁作为候鸟,每年秋天飞到南方,春天又飞回北方来,从来没有违背过这一规律.用雁作为礼物则用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意思.三是要表达行有先后,讲求顺序的意思.四是用雁在当时还比喻从一而终的意思,因为雁一生只婚配一次,配偶之后变形影不离,二者中若一只死去,另一只则终生不再婚配,以此来反映夫妻二人坚贞不移、琴瑟和鸣与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古人的礼制决定了其对婚姻的讲究程度,往往是双方父母为子女谈婚论嫁,父母的考虑往往更注重家族的兴盛,因此占卜问吉光属相是远远不够的.确认双方八字相合可以继续了解对方的姓名出生年月及其生母姓氏,也就是民间俗称的“换龙凤帖”.庚帖也是为了测婚配,方式非常的简单,双方将所得庚帖压在祖宗香火堂或灶君菩萨香炉下三日,三日内家中一切相安无事,方可进行宗庙问卜.若这三日内家中有不详事情发生,则退还庚帖,双方婚事就此结束.宗庙问卜比前两道婚配测试题更加正式,由父母带上两人的八字、属相等信息到宗庙占卜.吉卜表示了宗族内已故长辈的“认可”.男方交与女方家聘书,以表明愿与女方正式缔结婚姻.自此,双方婚配获得了许可.当然,佳偶天成还需完成很多的礼节程序.无论什么文学形式都不会省略的婚姻礼节便是下聘礼.男方将各种彩礼装箱,同礼书一起送往女方家.实际上,西周的聘礼并没有如此奢华,主要为玄纁,束帛,俪皮,数量可根据的家庭条件而定.古人虽然不过分看重经济价值,但是仍然将下聘作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彩礼本身就是蕴含美好寓意的.《仪礼?士昏礼》注:“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昏礼.”纳征礼是男女成婚的关键环节.有“非受币不交不亲”和“无币不相见”之说.下聘礼之后便是择日.

占卜问吉通过,良日吉日既定,就只等“亲迎”.亲迎前很可能双方都未曾见面,往往带有期待和紧张的情绪,结婚时辰一般选在黄昏或者夜晚,穿着黑色礼服,汉儒们给先秦婚俗注入了阴阳五行的说法:男子为阳、女子为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红色为阳、黑色为阴.接新娘回家就像迎阴气入室一样,应该趁着夜晚并且身着黑衣.这种迎亲习俗实际上延续了上古时期抢婚的遗风.迎亲当日,父亲会亲自给予其迎亲文书,这也是父母之命的真正权威,有着现代结婚证的相同效力.而后,携带迎亲文书、玉、束脩或雁等礼物前往女家接亲.女家父母会在自家宗庙内设宴迎接.跪拜新娘的父母后方可携新娘上车.西周亲迎用的是马车,而非我们影视作品中所见的八抬大轿.新娘上车后,男子象征性的为其驾驶,车轮三转之后,由御者代之.而后男方先回,在家等待新娘.

历经三书六礼,终于抱得美人归.可是古人可不仅仅在婚前程序讲究,婚姻现场和婚后礼也设置了非常细致的礼仪.新娘接到家后,便开始婚姻现场仪式,新人在现场接受来自亲朋好友的祝福.在礼乐鞭炮声中将新娘请下车,并牵其入大堂“拜堂”,即影视作品中俗称的“拜天地”.古人认为男女对应天地阴阳,一拜天地以求阳刚阴柔,夫妻和谐;结婚象征着女子成为男方一员,二拜列祖列宗和公婆尊长以求家庭和睦;婚姻寓示男女双方结合,三拜夫妻彼此以示郑重其事.拜堂结束后新人不可以直接入席,因为古人非常强调整洁得体,所以入席前需行沃盥礼,洗手洁面,以期洗掉污秽,怀着纯净的心和妻子开始新的生活.同时应注意,新人双方并非相邻而坐,而是应入“对席”.夫妻两人相对而坐,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劳累一天之后,入席就餐.即使是饮食这一环节也非常讲究,双方共同食用同一牲畜,称为“同牢”.古人的宴会,猪牛羊等都是每人一份的,而新人则是两个人合一份.婚宴上自然少不了酒水,新人共饮一杯合欢酒,称为“合卺”.双方交换酒杯饮酒以示百年好合,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交叉手臂饮酒.实际上合卺本意并非交杯酒,而是把匏瓜一切为二,以线连柄,象征男女双方连成一体.瓠瓜具有苦味,用其饮酒暗示新婚夫妇同甘苦,共患难.生活中最重要就是饮食,同牢合卺礼象征新人生活上合二为一,婚姻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合卺礼流传到现在发展为酒筵.

“合床礼”就是所谓的圆洞房.自此,双方婚礼现场仪式就算完成了.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婚姻就此完结了,但细想会发现.平常我们所了解的新婚夫妇敬茶、庙见祖先这些环节都还未完成.西周的婚礼还包括“成妇”礼,所谓成妇礼就是媳妇拜见公婆,拜谒祖庙.婚礼第二天,新妇一早拜见舅姑(妻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而后亲自侍奉舅姑进食.礼成之后,舅姑从西阶而下,新妇从东阶而行,古人地道尊右,所以客人走西阶,主人走东阶.表明把家事交由新妇打理.举行庙见礼则是在婚后三个月进行.庙见礼之后婚姻才算真正成立.

综上可见,古人有其非常完善的一套婚嫁制度,新人结合需受到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认可,因此,也不可能出现现今的闪婚、闪离现象.你首先会发现中国古代婚姻注重形式,追求礼教.中国古代婚姻非常重视形式,周朝将婚姻纳入礼制轨道以后更甚,未经三书六礼、明媒正娶的婚姻社会是不认可的,因此你往往需要耗费数月甚至一年多不等,虽然婚姻过程繁琐,但往往其婚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其次,婚姻突出宗族团体而忽视个体,强调伦理秩序而忽视个人权利.以家族为中心,婚姻的价值不在于男女双方的感情,更多的是其实用性,男女双方的结合是为了祭祀祖先和传宗接代.个人意愿无法对抗父母的绝对主婚权.再者,古代婚姻还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父母具有绝对的主婚权,但是父母在为孩子择偶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家族的联合,通过联合加强家族的权势.婚姻制度在封建社会里被赋予了多方面政治含义.其一,婚姻缔结中“同姓不婚”的原则一个重要目的是“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统治者往往以婚姻为纽带,联合异姓贵族以增强统治力量.其二,族内婚姻与良贱不婚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前者体现了士族贵族扩张政治势力的倾向;后者则体现了“良人”即统治者与贱民的严格分界,保持他们的血统纯正、大权不致旁落于外人.其三,是汉、唐的“和亲”政策,其政治意义尤为突出.汉高祖刘邦时曾将宗室女远嫁匈奴首开和亲之局;后汉惠、文、景帝均有遣公主嫁匈奴单于之事.可见“和亲”对政治统治力量的强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古代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古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国古代文明论文

2、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3、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4、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5、古代文学论文

6、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