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纪录片《普杰(puujee)》剪辑特点分析以与纪录片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纪录片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纪录片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纪录片《普杰(puujee)》剪辑特点分析以与纪录片

《普杰(puujee)》(中国译为《蒙古草原,天气晴》)是日本纪录片导演山田和也的作品,此片历时5年完成.

最初,导演只是想记录关野先生的探险旅途故事,却无意间被蒙古小姑娘普杰所吸引,从而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全片没有旁白,没有画外音,没有配乐,只有关野与普杰一家人的对话,蒙语与字幕撑起了影片110分钟的时长,这种“原声”纪录片,非常类似于真实电影,也因为这样,这部看似简单甚至让普通人感觉非常“业余”(镜头晃动等问题)的纪录片,闪现出了自身极大的特点.

景别特点非常明显.特写、大全景、中近景贯穿全片,没有抒情式的过于程式化的推拉摇移,镜头都很碎片化,但是全片镜头成组的特征非常显著,因为在没有旁白的情况下,一组组镜头内容的关联性十分明显.

从偶遇主人公普杰开始,镜头利用大全景来交代人物身份,同时通过推拉镜头、人物特写及对话来表现主人公性格,如普杰皱着眉头说道:“不要给我拍照!走远着点!”在这一处,镜头的结构方式在不用解说的情况下很好地告诉了观众环境、主题、事件发生地等一些重要信息,并且这些镜头的组接将影片主人公的第一次出场展现出来.

本片很大程度上改变的只是景别,很少有分镜头.虽然此部纪录片在很多镜头方面并没有按照规则来操作,但恰恰为了改善这些缺点,在这些特写、全景镜头的转化中,观众能感觉到故事清楚明晰,镜头连贯性方面非常符合生活规律,可视性很足,并且没有浪费的镜头,从而能够完全感受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立意随之展现.因此,巧妙利用这些掩盖了镜头的“原生态”,看似“不专业”的缺点也成为本片的最大亮点.

特写镜头的表现是此部纪录片情绪引导的最关键因素.很多纪录片都利用抒情配乐来引导观众情绪,但是作为一部“原声”纪录片,导演的意图非常明显,他不需要利用人为因素来增加这个真实故事的情绪,只是想很好地表达他在这部纪录片里所记录下来的人,所以大特写就成为了最佳选择.

在影片62分钟处出现了本片的第一个小,即普杰的母亲去世.这件事是通过奶奶的讲述完成的,此处的特写镜头长达一分半钟左右,脸部大特写让观众看到了这位年迈的老母亲满脸皱纹里的心酸,同时再次特写普杰母亲的遗像,形成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强烈对比.影片77分49秒处奶奶为普杰母亲上坟哭泣的大特写也同样具有这样的效果.影片105分钟处,利用普杰遗像的特写来配合解说,讲述普杰的死亡,让影片情绪低沉到极点,让观众的悲痛情绪上升到极点.

影片的声音成为全片最主要的因素.我们都知道,声音对于电视、电影、纪录片来说,是表意的重要手段,很多时候人们都有一个固有观念:认为声音就是配乐、旁白,忽视了“原声”的重要作用.《普杰》这部纪录片,开篇以主人公关野的视角进行解说后,出现的是关野气喘吁吁骑着自行车的背影,伴随着风声和自行车齿轮发出的声音,同时在此处增加了一处草原环境的大特写,交代了主要人物和地点,增加了画面的现场感,非常写实.

能够用原声来贯穿全片是个大胆的决定,但这也是由题材决定的,背景环境声比较纯粹,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导演有意将背景声放大来突出原声.首先从声音上来说,因为没有旁白和解说,需要依靠主人公的对话来进行叙事,这样能够让观众理解叙事结构.其次就是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声音是画面的补充,可以表达画面难以表达的内容.如果画面已经充分表达了内容,那么声音该怎么办,强行加入配乐是否显得过于煽情,这是本片带给笔者的思考.

在本片结尾,普杰的死亡并没有影像资料,而是利用图片特写和文字说明进行交代,这一处完全可以加入悲乐进行情感烘托,但是导演采用静音处理,普杰的特写镜头由远及近慢慢拖拉,无声其实更为写实.在真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场景是自带背景音乐的,在艺术化的表达手法上,大部分场景都能够用音乐渲染感情,但是在《普杰》这部纪录片中,笔者认为,用音乐渲染反倒是最不理想的表达手法,静音处理更能表达画面难以表达的内容.因为在影片前期铺垫下(普杰上学,以及新生活展开),作为观众,以为能看到美满的结局,没想到下一幕却是普杰的遗照,这样的处理方式更能表达导演的想法:怎么可能!已经说不出话的惊讶(同时这也是观众的感受),所以这里采用静音处理反而更加出色.

这样的无声处理只有与剧情(普杰的照片)画面相结合,才能达到如此出色的高度,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是导演最纯粹的想法体现.南·戈尔丁的一句关于摄影的名言能够符合导演的想法:“我常想,如果我拍了足够的照片,我就不会再失去任何人.事实上,我的照片让我看到了我失去了多少.”普杰、普杰的妈妈作为影片中的主人公,其照片数次出现,也一直在提醒我们,她们已逝去,而她们的逝去是哀伤的,无声的哀伤通过无声的处理,更加冲击人心……

本片的故事性满满,从一开始丢马的冲突性事件的发生,矛盾贯穿始终,这些都是故事本身所带给纪录片的亮点.而通过本片可以看出导演的用心之处,不但历时五年辛苦制作,而且明显可以看出拍摄中的后期剪辑意识,即使用大量的大特写、大全景等烘托故事情节.从镜头的晃动和一些素材特征也能看出,导演在拍摄过程中的素材意识:移动镜头时并没有关机.但是这也难免,毕竟只有一个机位,这样做既让素材有保证,同时对于这样的纪录片题材来说也更为保险(突发性强).

观众通过朴实的纪录片能看到生活最本真的样子,普杰在影片当中的一幕幕影像,很像笔者家乡牧区的邻家小孩,平凡却不平淡,纪录片带给人的思考是沉重的,世事无常,留下的也只有坚强的老人家沧桑的面庞.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此,目前国内受欢迎的大热纪录片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大国工匠》等,都是大制作、大主题的传统主流纪录片,而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以人文视角、小人物的故事作为切口,对于剪辑与声画配合来讲,笔者认为,该片的讲述技巧与镜头运用都是值得学习的,小众的纪录片题材除了纪录片创作者用心体会故事以外,讲述故事的逻辑也是重中之重.除了创作者,现在的受众也不同以往,他们具有强鉴赏能力和消费能力,纪录片也开始慢慢出现在大银幕上,如《22》《重返狼群》《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2017年的纪录片开始慢慢进入大众视野,逐渐被受众认可,引发社会强烈关注.以往被称之为“小众文化”的纪录片开始成为主流审美,也就是普通人追求的“真善美”.就像波兰导演所说的:“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故事和情节,既然现实生活中已经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又何必去编造呢?只需把它们拍下来就行了.”同时,中国纪录片需要创作者更多的真诚,如此才能成为一部作品、一个形象最为打动人的关键因素.

纪录片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纪录片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纪录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