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喜读郭久麟的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跟喜读郭久麟的《梁上泉评传》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喜读郭久麟的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喜读郭久麟的《梁上泉评传》

刘扬烈

郭久麟是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他的多部传记文学作品,如《陈毅青少年时期的故事》、《罗世文传》、《少年罗世文》、《雁翼传》、《柯岩传》和《张俊彪传》,以及传记理论著作《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等,在全国颇有影响.他从事传记文学创作,数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而且成绩斐然,受到好评.梁上泉是中国著名诗人,终生迷恋诗歌创作,成就很高,值得深入研究.郭久麟写《梁上泉评传》可谓正得其人.因为郭久麟不仅是传记文学作家,而且又热爱诗歌和诗歌评论,早在大学时代就认真学习和阅读了梁上泉等诗人的作品.大学毕业后,郭久麟分回故乡重庆执教,和梁上泉同在重庆文学界共事多年,对梁上泉更增了解.这次为了写梁上泉评传,他又读了梁上泉的几乎全部著作及评论,并对梁上泉作了深入全面的采访.所以,郭久麟写梁上泉真是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写起来得心应手,洋洋洒洒,一下就写了五十来万字.梁上泉又审读了几次,郭久麟根据上泉意见又修改了几次,可谓精心打磨,写成此书!同时,由于久麟与梁上泉比较熟悉,且又尊敬梁上泉的人品,采访时,两人交谈如话家常,所以他在传记中大胆地运用了第二人称,读起来如面对故人,显得特别亲切.同时,评传把传和评相结合,上篇《创作生涯》,写上泉的创作道路及其艺术成就,重点是评;下篇《诗意人生》,写上泉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心灵,重点写他的人生.全书的这种双线结构,是久麟在传记写作中的一个重要创新,解决了作家传记写作中的一个难题:即如何把作家的艺术创作与他的人生道路很好地结合起来的问题.久麟这样做,既充分论述了上泉的文学创作成果,又生动地展示了上泉的诗意人生;既全面、深入、细致、公正、客观地梳理和评价了上泉的全部著作及其思想艺术成就,肯定了上泉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又生动、详尽地描写了上泉的诗意人生及其丰富的感情世界.

梁上泉出生在川北达县,是大巴山的儿子,是山区农民的后代.他自幼勤奋好学,大巴山的民歌民谣养育了这个年轻的学子.读中学时,语文老师李水如又教他学习和写作传统诗词,正是民歌和古诗指引其走上创作之路.评传抓住这个契机,发掘出诗人创作的根底,既得要领又找到了源泉,颇有眼光.十几年的军旅生涯及边疆磨炼,又丰富和扩大了生活视野,使梁上泉的创作更多姿多彩.久麟对此深有体会,抒写情真心切,能引导 读者探索诗人的心路历程.

梁上泉从事创作60余年,先后出版诗集、文集40余部,终生乐此不疲.久麟称之为“诗痴”,名副其实,非常恰当.他始终坚持面向生活,深入生活,歌唱生活,数十年如一日,十分难得.他的诗既有民歌的格调,又有古典诗词的承传,一直沿着现实主义的道路阔步向前.无论诗坛千变万化,旗号林立,干扰繁多,他永远坚守着自己的阵地,毫不动摇.但他并不守旧,创作路上有探索,有创新,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评传按其创作历程和创作门类,对其每一部诗集、每一部诗剧,对其叙事诗、儿童诗、歌词、传统诗词乃至书法艺术都分章分节地详加论述和评析,条分缕析,秩序井然,令人信服.而且,评传前有自序“诗痴梁上泉”,论述了梁上泉的人品;后有“攀登诗歌艺术的高峰”一章,对上泉的诗歌艺术作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可谓评论到位,公正客观,且不乏久麟独到的见解.如第十三章《故乡情》.写诗人的大巴山情结,举《还乡行》为例:

没回家乡先问一千声好,

走近家乡再道一千声早,

生我养我的大巴山啊,

你思念的儿子回来了!

......

久麟评曰:该诗“集中地、浓缩地表现了你对故乡的深情!的确,在当代诗人中,你的故乡情结比较突出而强烈的.”点到了实处,理出了源头,而且诗的民歌味很浓,那是哺育诗人成长的甘泉,他的创作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真不愧是大巴山的儿子!这一点评,对于上泉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梁上泉去过云南、西藏、凉山等边疆地带,常跟少数民族兄弟交往,这就构成了其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于是,有《喧腾的高原》、《云南的云》、《歌飞大凉山》等诗集出版.农奴翻身解放,民族团结,地覆天翻的新生活,成了歌颂的主题,显示出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阿妈的吻》可算一个典型——原来藏族地区缺医少药,很多孩子不幸夭折;现在修起了医院,孩子们在健康地成长,当妈妈抱着儿子来到医院时,不禁热泪盈眶.

阿妈,你擦干了眼泪,

是不是要说说心里话?

笑脸却紧贴着明净的门窗,

像吻着白胖胖的脸颊.

呵,你吻吧吻吧!吻吧!

你可以吻孩子的母爱,

在吻着自己的医院,

在吻着自己的祖国呀

……

久麟评曰:“这是你创作的一个大收获,你的处女作、代表作”;“经过更多的审美提炼和升华,抓住了母亲吻孩子和脸贴在医院门窗的动作意象,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藏族人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评语中肯,道出了藏民的肺腑之情.

改革开放以后,梁上泉迎来又一次创作,《多姿·多彩·多情》、《爱情·人情·风情》、《六弦琴》、《不老草》等诗集都是新收获.特别是《六弦琴》,更有新的探索和成功.久麟认为:“从‘六弦琴’获得灵感,首创六行诗,每首六行,六弦等距,一韵到底,讲究格律对仗,音韵和谐,变化有致,有严谨的形式,称得上是借用古典诗词形式的格律诗或半格律诗.”这样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六行诗让作者找到一种崭新的表达方式,精练,谐和,得心应手.如其在序诗中所咏叹的——

我的吉它——六弦琴,

声声伴我热诚的歌吟,

咏山水,咏风物,咏爱情,

咏时代,咏环境,咏人生,

愿每一曲都紧扣心弦,

振颤您啊,我的知音!

郭久麟说得好:《六弦琴》“表现了对现代格律诗诗歌形式的认真探索和对诗歌语言简洁精练的刻苦的追求.”是对“散文化和非诗化的有力反拨和校正.”它与古诗中的绝句、古词中的小令很接近,也可以说是对它们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对新诗发展甚为有益.

数十年的辛劳,硕果累累,成就斐然.而且,他还写叙事诗、散文诗,也写散文,并创作歌剧、电视剧.每有尝试,必有新成.评传对梁上泉的叙事诗、散文诗、散文、歌剧、电视剧均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可谓读遍了梁上泉,也读透了梁上泉,实在难得!

梁上泉的创作,可以说是雅俗共赏,歌诗并美.民间歌谣与古典诗词是他自动学习的两个方面,两者的融汇结合,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基本格调.正如他在《匠心》一诗中吟唱的——

搜尽巴山的奇峰,

才刻得一座青山;

望断巴河的流水,

才刻得一条河川.

常依那寨上老松,

才有风涛的实感;

久驾那浪里飞舟,

才知洪波的腾翻.

......

上泉正是以“搜尽巴山的奇峰,才刻得一座青山;望断巴河的流水,才刻得一条河川”的刻苦用心,既向民间歌谣学习,又继承了古诗和新诗的传统,才形成了雅俗兼济的基本格调.论其俗,是他的明白晓畅,质朴清新,接近百姓,紧贴生活;论其雅,是他的构思巧妙,优美动人,感悟灵通,并不粗野.这是他一生的追求,长年苦磨,坚持不懈,才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确实很不容易.

评传中列举《潜伏哨》、《蝴蝶泉》、《茶山新歌》、《匠心》、《大巴山月》等诗篇为例,说它们都是民间歌谣与古典诗词艺术美相结合的典范.如《蝴蝶泉》写道:“苍山下,洱海边,/有个蓝茵茵的蝴蝶泉.//蝴蝶泉边蝴蝶飞,/一年一次蝴蝶会.//……//各族儿女都来到,蝴蝶泉边笑声高.//……//蝴蝶飞回人飞回./蝴蝶成双人成对……”评传曰:“你采用了信天游的形式,富于强烈的节奏感和灵动性,把蝴蝶泉写活了,把边疆各族儿女的团结和睦的新风采传达出来了.”这说明,通俗达雅,异彩纷呈,确实有雅俗共赏的妙用.又如《大巴山月》,写大巴山人对红军的怀念,也有民歌的格调——

月亮,月亮,

挂在大巴山上,

山上,山上,

多少眼睛张望!

月色白如雪,

月色明如霜,

人在清辉里,

似闻月桂香,

香绕苏区三千里,

曾随战歌远飞扬.

……

评传说,诗“以大巴山月为意象”,“写得清新晓畅富有诗情画意”,“吸取了李白诗歌意境和曲词的韵调,写得灵敏活泼,诗意盎然,意绪饱满.”其实,还有民歌的格调,读起来朗朗上口,两者相结合,俗中有雅,雅中存俗,妙在其中.

上泉的诗美,谱成曲,歌也美,真可谓歌诗并美.传中举出《茶山新歌》一诗——“……上岗的小路通到茶山顶,/石头都踩得亮晶晶,/你送走多少风雨的夜晚?/你迎来多少灿烂的黎明?//早晨我采茶走出门,/总要看一看那带的士兵;/黄昏我提篮转回家,/总要望一望那威武的身影.//我默默地想呀悄悄地问:/你家乡有没有这样的茶林?/茶林里有没有采茶的大姐?/大姐里有没有你心爱的人?……”评传指出:此诗抒写了采茶姑娘对战士的崇敬和爱慕之情.以歌词论,它“句式整饬,节奏鲜明,韵式流畅,自然优美,而且明白易懂,能歌能诵,诵之如行云流水,听之如金声玉振”.以诗论,“诗味很浓,有优美的意境,有含蓄的提问,有真切的感情.……既用了诗的思维,又用了音乐的思维”,歌诗相济,两全其美.

一曲《小白杨》唱遍天下,更是这方面的典范.那是诗人诗意的迸发,也是歌者的心音悠扬,出色地描绘了边防战士的光辉形象——

一棵小白杨,

站在哨所旁,

根儿深,干儿壮,

守望着北疆.

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

太阳照,照得绿叶闪银光.

唻……

小白杨呀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

评传中详细地讲述了歌词的写作经过:1982年,梁上泉受总政邀请到乌鲁木齐军区采访,军区首长请上泉为他们创作一首好的歌词,像《茶山新歌》那样广泛传唱.梁上泉答应了,并在边疆作了较长时间的采访,并在看到连绵的白杨林带时,写了《林带阅兵曲》一诗.第二年,上泉又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采访团赴内蒙古体验生活,在一个哨所旁看到了一棵白杨树,枝干挺立,正像站岗的哨兵,一个战士正在浇树苗,上泉心有感悟,灵感触发,乃写下此诗.经作曲家精心谱曲,阎维文演唱,很快传遍全军,风靡全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评传指出:“《小白杨》以鲜明独特的意象,高远的意境,生动的情节和精炼的语言,描绘出边防战士的勃勃美姿,歌诗俱佳,世代流传.”歌以诗为本源,诗以歌而流传,实为两全其美,不禁让人拍手叫好!

梁上泉创作近60年,早已形成了独自的艺术风格.评传对他的艺术个性全面地进行了归纳总结,这是全书十分重要的一环.艺术个性是否确立,是创作成就的关键.而艺术风格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教育学养和独特个性等等都有密切关系.上泉自幼生长在大巴山区,祖辈都是纯朴的农民,山区的农民对他也有很大影响,勤劳、质朴、善良、耿直便成了这个山区子弟的基本个性.一切从现实出发,关注现实,歌唱现实,渴望改变现实就成了他终生奋斗的理念.学校的培养教育,部队的锻炼成长,使这个大巴山的儿子变得更为成熟和坚强.他的诗创作便是沿着这条道路,越走越踏实,越走越开阔.

评传依此对诗人的艺术个性进行评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诗人在《洗墨池》一诗中深情地吟唱道:“太华山下的这池泉水,/为什么总是墨绿如故?/李白真在这儿洗过笔砚吗?/至今还春花般涌流不住./愿我的水笔能饱汲这清露,/给新诗注入民族元素.”他强调的是新诗的“民族元素”,这就是传统的根,民族的根.评传指出:改革开放以后,“诗的时尚更多地倾向于借鉴外国诗歌的艺术经验,而你则是更多地关注中国民族、民间诗歌艺术的经验.……你除了在诗歌形式上作出很大的努力外,还非常重视中国诗歌的传统手法、技法的运用及语言的锤炼.你不但广泛使用了古代诗、词、曲中常见的比兴、象征、借代、设问等诸多手法,还经常借用《诗经》国风、汉代乐府和宋元小令中常见的反复、排比、顶针、回环等技巧.”可谓血脉相承,心灵相通,深得其惠.《雪莲》、《三峡回声》、《河边怀友》等诗,都是很好的例证.试看《三峡回声》一诗——

三峡险峻,

三峡幽深,

我最爱听啊最爱听,

三峡的回声.

......

回声啊回声,

连通古今,

汇成三峡大合唱,

向未来涌进!涌进!

这种反复、排比、回环,一唱三叹,真有古代诗词和民间歌谣之风.它如实地传达了诗人真诚、朴挚、情深的心境,读起来优美、清新,格外动人.

他在新时期写下的许多诗也大都如此,例如《果林夜曲》就写得诗意浓郁,情深意长——“火把快燃尽了,/已烧得血液沸腾!/朋友结伴走开了,/去向那苹果树林.//——昏昏,溟溟……//阿妹的口弦深深,/阿哥的月琴叮叮,/共同弹着一个曲调,/伴和着一个心音.//——轻轻,轻轻……//不碰落枝头的夜露,/不惊动草丛的虫鸣,/在自己营造的果园,/倾诉甜蜜的爱情.//——静静,静静……//让正在成熟的果子,/多添一些糖分,/让正在上色的果子,/多添一些红晕.//——亲亲,亲亲……”火把似的热情,爱的真诚,夜的宁静,把彝族青年的欢乐、爱情,写得情真意切,气绪饱满.四句一节,每节间以两个重叠词,形式很美;格律整齐,音韵俱佳,让人心向往之.

评传归结说:“你在60多年的创作中,逐步形成了真诚、朴挚、深情、清新、优美的独特风格,也即是你所说的‘真,情,深,新,精,音’的艺术风格.”这种概括,与诗人的创作实际正相吻合,大约也会为广大读者所认同,为评传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欠缺的是,全书对上泉创作不足之处未加评说.他数十年确实硕果累累,成就甚大,但在新时期似没有重大突破.他没有公刘那样想得深沉,没有雁翼那样想得广阔……,未知方家以为然否?在比较研究中,自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上泉呀上泉,你是大巴山的儿子,有一颗真诚执著的诗心;你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泉水叮咚绿长流.久麟呀久麟,你不愧是传记文学的行家里手,你的《梁上泉评传》既热诚而公正地论述了上泉投身诗歌创作六十年的创作道路和艺术成就,又生动而详尽地描述了上泉充满乡情、爱情、亲情、友情、山水情和艺术才情的诗意人生和美好心灵.我相信,《梁上泉评传》将同梁上泉的作品一起,长久地流传在巴山蜀水,神州大地,流传在爱诗爱美的广大读者心间……

刘扬烈,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

喜读郭久麟的论文范文结:

关于喜读郭久麟的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喜读郭久麟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适合初中生读的杂志

2、读和写期刊

3、杂志英语怎么读

4、读和写杂志

5、喜福会论文

6、读写算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