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析硕士论文范文 跟库普兰《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浅析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库普兰《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

摘 要:法国作曲家库普兰,是法国古钢琴乐派的核心人物,一生创作大量古钢琴曲,并对后来诸多音乐家的创作及演奏有着深远影响.库普兰的作品中,古钢琴曲尤为著名,他还为自己的大部分古钢琴曲附上标题,以繁缛的装饰音为特点,在其作品表现中,也有着与标题息息相关的音乐表现.

关键词:库普兰;古钢琴曲;《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

一、第一首作品

大家对库普兰的研究总是在大的方面,例如其作品的标题性、装饰音方面,而对其更具体的作品的分析却不多.本文就是从小范围入手,选取库普兰《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对该组作品的分析使更多的人了解库普兰,不至于因为我们对他的了解太少而错过了太多美好的音乐.

La Marche des Gris-vêtus 译为灰衣人进行曲.

该作品主调为F大调,典型的古二部曲式.古二部曲式的特点是明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调开始,结束在属调(大调时是属调,小调时通常是平行大调或者是属调);第二部分由属调开始,结束在主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发展延伸,其长度一般比第一部分长(有时甚至长二到三倍不等),于现在的二部曲式差别较大.该作品的曲式分析大致图示如下:

A部分:长度为六小节调式,变化简单,由F大调转到了C大调.在这六小节中,出现的节奏型在B部分中也被大量使用,如谱例1、谱例2(A部分第一、二小节)

谱例1、谱例2节奏由一个四分音符接两个八分音符,后分别接二分音符或两个四分音符.这样的节奏型在本首作品中随处可见,例如在B部分中第1、2、3、5、6、9、11、12、13、14、15小节均用此节奏型.在谱例1中,可看出这四个音符作二度级进下行,谱例2中先是作二度级进下行,又接了一个三度的下行跳进.作曲家将这两种节奏和旋律的排列方式,在B部分稍作变化,便形成了B部分的主要材料.在此,我们也可以把谱例1与谱例2作为该作品的主要音响或发展动机.

B部分:开头使用了与谱例1的倒影相类似的旋律,如谱例3(B部分前三小节):

在谱例3中,无论左手右手均采用了谱例1、谱例2中的节奏,旋律走向与A部分中的谱例1和谱例2相反.由此可见,B部分的材料是由A部分中的主要音响通过倒影的发展手法发展而来的,B部分是A部分的变化发展.此外,最具特色的是B部分的15-27小节,左手旋律几乎与A部分左手旋律相同,类似巴洛克时期的固定低音手法.这种写作方法更加强了B部分与A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作品保持了整体性.

该作品表情术语为Pesamment(呆滞的、笨重的),作曲家通过简单的节奏型,和变化不大的左手旋律,表现出灰衣人在行进过程中呆板、笨重的形象.

二、第二首作品

Les Bacchanales 译为酒神节的狂欢(本作品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ENJOUEMENTS BACHIQUES 译为“愉快的酒神”;第二部分、TENDRESSES BACHIQUES 译为“温柔的酒神”;第三部分、FUREURS BACHIQUES 译为“疯狂的酒神”.

以下为每个部分的具体分析.

第一部分、愉快的酒神

该部分为古二部曲式,明显分为两个部分,且B部分大部分的段落为A部分的变化发展.F大调为主调.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通过以上曲式分析图可以看出,该部分的曲式结构也完全符合古二部曲式的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在B部分的a2部分,完全重复了A部分,主调在F大调上.

这样的方式容易让人误认为该作品为单三部曲式,但以下几点足以证明该作品非单三部曲式:1.由于b部分在旋律上没有终止的感觉,虽然落在F大调上,却不在F大调的Ⅰ级,没有形成独立的段落.2.在b部分中材料大多来源于A部分,与A对比性较差,规模也没有A部分大.3.单三部曲式的呈示部应具有稳定的调式,而A部分则由F大调转调到了C大调.以上条件说明,该作品为古二部曲式.

本作品名为“愉快的酒神”,所以作者在作品中使用了多处八度跳进和其他度数的跳进,如谱例4中的片段所示.除此之外,作品中还有其他许多跳进,充分表现了热情、愉快的情绪.

第二部分、温柔的酒神

该作品为古二部曲式,f小调,3/8拍子,图示如下:

该作品速度较缓慢,节奏比较均匀,左右手节奏相似,整体节奏如谱例5所示.作品采用大量的颤音,通过颤音表达了一种轻盈、柔和如水般的感觉.31至34小节,重复了A部分的旋律,充分证明B部分的材料是对A部分的发展.

整部作品的节奏型以谱例5中的节奏型为主,偶尔将其中一个八分音符变换为十六分音符.所以,整部作品比较平稳,没有节奏或速度上的起伏变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作品节奏变化不大,所以,作曲家为使作品不单调,便使用了大量的倚音,几乎每一小节中都会有倚音出现.通过这部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出库普兰对华丽风格的热衷.

第三部分、狂热的酒神

该作品为复二部曲式,由f小调转F大调,6/8拍子.

第一部分为10小节的乐段结构.音符排列紧密,大多数采用的是十六分音符,如谱例6所示.

谱例6中右手多为上行或下行级进,情绪热烈、急躁.左手音程跳跃跨度较大,表现出近乎疯狂的酒神形象,为了表现得更热烈,大量的倚音和回旋音被使用,以此来表现音乐的丰富,甚至没有一处是空闲的.

第二部分为单二部曲式,在该部分中,左手与右手交替演奏旋律,使人紧迫感越发强烈,如谱例7所示.

谱例7中先左手演奏,第二小节变为右手,第三小节又变为左手,虽然旋律有所不同,但相似的节奏型足以使人感觉到音乐的紧迫感.在强烈的紧张感之后,29至33小节稍微放缓了一些.在旋律走向上是先向上,到达最高点后又逐渐向下.这样的舒缓为接下来最后的疯狂做了准备.最后的部分,音符密集,左右手继续交替演奏,表现最后的狂欢景象.如谱例8所示.

三、第三首作品

La Pateline 译为花言巧语的人.

该作品为古二部曲式,F大调为主调,3/8拍子.

曲式分析图示如下:

该作品材料比较简单,主要通过两个连续的三度跳进下行接一个五度跳进下行,表现出某人喋喋不休的,殷勤的说话声,如谱例9所示.

通过谱例9可以看出,右手是比较简单的节奏,而左手则相反,仿佛两人在说话时,有一个人在殷勤地喋喋不休.这样的对比在整部作品中频繁出现,每次出现都不尽相同.25至27小节,急促的旋律换到了左手.29至31小节改变了音区.但无论怎样,自始至终,这样急促的旋律从未停止过,仿佛一个人喋喋不休地说着,同样的话都能够变着花样说出来.库普兰通过这样的方式,形象地表现出了一个能说会道、花言巧语的人.

四、第四首作品

Le Réveil-matin 译为闹钟.

该作品为典型的基格舞曲形式,F大调,12/8拍子.该舞曲形式源于英国的吉格舞曲,18世纪初传入意大利、法国等地.这种舞曲节奏欢快、旋律婉转、结构短小,之后要做重复.当时人们通常将这种舞曲放在组曲的最后一首.我们现在分析的《闹钟》就是典型的基格舞曲的形式,并且作为我们本组曲的最后一首.

该作品名为《闹钟》,情绪是lég&egre;rement(轻盈的,速度较快的).作曲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还大篇幅的采用十六分音符,并且将十六分音符呈八度形式不停地重复,如图4-1所显示的.通过这种八度的排列和紧凑的十六分音符,模仿出闹钟在急促的不停地响不停地转动的一种形象.虽与李斯特的《钟》有异曲同工之妙,却比李斯特早了许久.

谱例10中的旋律既是闹钟的模仿旋律,又是本作品的主要音响.在接下来的音乐表现中,作者通过采用不同音高、不同调式、左右手交换等方式不停地重复着这条旋律,让人对这条旋律记忆深刻.

以上为库普兰《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的全部分析,不难发现,在库普兰的古钢琴作品中,大多数都采用古二部曲式,这是他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他在作品中采用大量的装饰音来美化自己的音乐与表现音乐形象,在本组作品中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通过对本组组曲的分析,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大家了解库普兰的创作风格和主要的音乐表现方式,对库普兰及其作品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而不再只是简单知晓其装饰音等方面而错过了对其作品的欣赏.

五、结 语

弗朗索瓦·库普兰是巴洛克时期华丽风格的重要代表人物.虽然他在羽管键琴方面的贡献巨大,但却还不够为我们所熟知.本文通过对其《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四首作品的曲式结构和风格特点的简要分析,从小范围入手,以小见大,逐步深入对库普兰及其音乐风格的认知.通过具体的分析,将理论与作品相结合,对其作品风格进行解析,更加直观地向大家展示了他的作品以及作品中的特点,无论是在曲式结构方面,还是在装饰音的运用方面以及他在音乐节奏和旋律方面的独特运用方式方面,都有了一些了解.在本文分析的《羽管键琴第一册第四组曲》中,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在一组组曲中,有一个最主要的调式(我们通常称之为主调),其他的大调或小调均要围绕着这个主要调式来进行变化,且无论怎样变化最终都要再回到主要调式上来.

作者简介:张婷,上海大学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

浅析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浅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浅析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浅析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浅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