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类有关论文例文 和民族民俗文化开发对旅游业的影响以黔西南布依寨为例方面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旅游业发展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旅游业发展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民族民俗文化开发对旅游业的影响以黔西南布依寨为例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族民俗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以黔西南布依寨为例,试分析民族民俗文化开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认识黔西南布依寨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现状,掌握发展民俗文化对拓展黔西南旅游业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即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交通及生产等方面,是民间所特有并广泛流传的爱好、风尚、传统与禁忌.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以欣赏、了解、领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一、黔西南布依寨民俗文化开发现状

黔西南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地区,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它主要分为三大类:物质民俗旅游资源、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

(一)物质民俗旅游资源

黔西南布依村寨依山傍水,前阡陌纵横,河溪环绕、林葱茏.村寨规模多为二三十户,也有百余户或独家村的寨子.多为一姓一寨,聚族而居.住宅依山而建,排列有序坐落有向,房屋多为杆栏式或半边式的石板房.民户多呈长方形的上中下三层楼房,上放五谷杂粮,中人居住,下圈养牲畜.布依族人民勤劳朴实,大多都是自给自足,过着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每天食用自己亲手种植的稻米、腌制酸菜、腊肉等各种民族特色小吃.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都喜欢穿本民族自制的民族服装,服装大多以蓝、黑、白为主.青壮年多以青帕束头,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和短裤.女子的服饰种类比较繁多,有的在裤子、裙子等衣服上都刺绣出不一样的图案,款式也花样百出,带着银饰手镯、耳环、项圈等修饰服装.布依族现在已经冲破封建的枷锁,把自己制作的纯手工的服饰拉到市场上卖,同时打造布依神酒等之类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社会民俗旅游资源

黔西南的社会民俗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其婚俗方面,结婚要经过8个程序,分别是浪哨、问亲、认亲、更改、报日子、接亲、畅饮和趋吉避凶“坐家”.为了通过“浪哨”寻觅到自己的另一半,布依男女到了十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各式各样的布依情歌,等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开始收拾打扮自己去与异,交谊.男孩会跟自己的小伙伴三五成群,女孩子通样与自己的好姐妹一起,男孩看到中意的女孩子,便把学会的山歌唱出来或吹浪哨,吹树叶来试探姑娘,如她也中意,就停在原地等对唱山歌,并约在下次赶场天,之后双方互送定情信物,等到结婚男方便骑马抬桥来接女孩子,跟汉代基本是相似的,也由此吸引来了很多外来客的关注.布依寨的婚俗也成为了民族的招牌,吸引了很多外面的人到当地举办婚礼.

(三)精神民俗旅游资源

布依族的布依戏历史悠久,在乡间农民会自主组织排练演出,其演出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人们夸赞这些演出是“农家技艺百花献,台上姑娘美如仙”.剧目大多取材于本民族的故事、传说,它的音乐是由本民族的民歌和民间坐唱曲调演变而来,直接受到武术和木偶戏的影响,古朴而灵活,别具一格.化妆方面,有的过去是借助干脸壳的夸张表情、性格化造型,曾引起戏剧界的关注.1956年,布依戏《四接亲》《王堂春》参加了贵州省第一届工农业余艺术会演,获得好评;1984年,布依戏《罗细杏》《金竹情》参加了贵州省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汇报演出,《罗细杏》还被选拔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优秀剧目录像观摩演出,荣获“金雀奖”.布依戏在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一直吸引着广大群众的目光,政府也一直在大力宣传与发展最具民族特色的布依戏.

二、黔西南布依寨民俗文化旅游业开发中的问题

第一,民俗文化趋于大众化.在当今社会开放的背景下,旅游也在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旅游由原来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异”变成了“人有我有,人异我异”,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效仿,民俗文化也失去了其独特性与吸引力.

第二,民俗文化商业化与庸俗化.民俗旅游的开发,很多人都只注重旅游能够带来的短暂经济效益,从而片面地过度开发,民俗旅游被注入铜锈的味道,过于舞台化、艺术化,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损害了原有的民俗文化品牌.

第三,重开发,轻保护.当民俗旅游越来越多受人们的追捧,给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有的地方为了经济的发展,不顾后果,盲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不注重保护,使得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三、黔西南布依寨民俗文化旅游业开发的对策

第一,深度挖掘民俗资源,打造精品民俗旅游.各个地方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俗,其衣着、语言、禁忌等具有独特性,而这些就是旅游者追求的新颖.它能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所以民俗旅游可以说是探求传统特色审美价值的最佳形式,因而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政府也应投入大量资金深度挖掘民俗资源,打造精品民俗旅游并大力宣传,使当地的知名度得到提升.例如,册亨县有自己的“布衣神酒”“布依寨景区”,每年都要举行万人的“竹鼓舞”和“转场舞”,这两项舞蹈已被列入吉尼斯纪录,很多外地人闻名而来.早上起来可以品尝贞丰“糯米饭”,晚上可以去观看布依族的“布依戏”或去体练布衣族男女的“浪哨”.

第二,增强民族意识,使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民俗旅游因其特有的独特性而在现代社会兴起,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达56.7%.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等例子,无不证明积极开放的民俗文化必定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黔西南布依寨民俗旅游在开发的过程中,要增强民族意识,使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文化与产业融合,首先要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因为城镇建设是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和文化的载体.还要在黔西南城镇建设上有效融入布依民族文化元素.例如,在建民族广场要充分融入布依族民俗文化、黔西南每个县已建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广场,街道上的房屋都统一用布依族建筑格式,利用竹木做成干栏式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房墙上到处都画有图画,画上反映出布依族人民的淳朴、憨厚、善良,这是人们平时生活的缩影.在工艺品的加工上融入民族文化,娱乐上表演民族文化艺术,将民族的文化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等方式呈现给消费者,使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更加深入地融合.

第三,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从业人员数量.在当今管理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人才是发展的重要力量,获得取胜的法宝.现代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其从业人员既要数量多又要素质高.目前,黔西南从事民俗旅游的工作人员仍然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特别是资源开发设计与管理人才尤其缺乏.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一些列的措施.首先,要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政府应该定向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与高校签约建立人才基地.利用政策吸引当地在外的高校毕业相关人才回乡参加旅游资源开发,并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吸引在外学习的学子们回乡建设与开发自己的家乡,从而增加从业人员数量,使当地人收入提高达到小康生活,脱去贫困.

四、黔西南布依寨民俗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民俗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影响

第一,民俗文化在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由于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受到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的冲击,很多偏远地区人们的心理上会有一些偏激的想法,从而慢慢摒弃自身民族的文化精髓,使得当地的民族文化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而发展民俗旅游后,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使得更多人自觉去保护、传承本民族的民俗文化.不仅如此,民俗文化开发,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促进其发展.

第二,民俗旅游的开发,很多人都只看到旅游能够带来短暂的经济效益,从而片面、过度开发,民俗旅游被注入铜锈的味道.过于舞台化、艺术化,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也损害了原有的民俗文化品牌.

第三,给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推动了当地手工艺商品化的进程,培育了大批少数民族妇女企业家;建设城镇、改变城市面貌,促使建筑业吸收大量人员,给农村文化水平低的人就业机会;在当地开的饭店、酒店吸纳了很多工作人员.

(二)民俗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影响

近年来,黔西南旅游以黔西南布依文化为核心,打造围绕布依文化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以沪昆、关兴、晴兴高速公路为发展轴,以布依文化为特色,重点发展布依文化体验产品,形成以北盘江大峡谷、关岭地质公园、兴义、二十四拐等城市和景区为主要节点的,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喀斯特和布依文化精品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兴义市区打造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的贵州乡村文化旅游、布依文化旅游和山地休闲体育.整合黔西南州布依文化生态园、风情节等,形成以布依文化品牌为主的布依节庆集会、布依乡村旅游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线路;挖掘和整理布依民族文化,如独特的布依族蜡染、刺绣、布依舞蹈及音乐、神话传说等.

(三)民俗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影响

第一,对物质民俗文化的影响.物质民俗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服饰等方面.首先布依旅游开发后,影响有积极、消极之分,积极影响在建筑方面体现在布依族的民居更为人知,也因此而被人们更好地保护起来.服饰方面,布依族的蜡染和刺绣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得到流传与保护,虽同为布依族人,但每个县乡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穿着方式,也成为一大经典,引人驻足观看.建筑方面的消极影响体现在:当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以后,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较为频繁,也因此而接触了外界的文明,会觉得自己住的吊脚楼和城市的红墙高瓦有区别,并且逐渐认识到现代建筑干净、整洁、宽敞、明亮、防火和防虫性能较好等优点,渐渐地开始改变自己的建筑风格,甚至有的当地人已经搬离原来的住所;在服饰方面,由于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应,人们开始觉得原始的自给自足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开始在集市上购买现代服饰,慢慢取代原始的麻布衣服.不仅如此,当地能了解、掌握蜡染刺绣的年轻人已经非常少了.

第二,对社会民俗文化的影响.社会民俗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丧葬、狩猎、陀螺竞技等方面.旅游开发后有积极消极影响之分,积极丧葬习俗是布依族族最具代表性的礼仪之一,旅游开发之后,丧葬的砍牛、杀猪、跳八仙习俗更为人知.狩猎既采集经济,是人类最古老的经济生活方式,旅游开发后,布依族人们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慢慢把狩猎的工具变成了礼仪用具.旅游开发后,当地人对陀螺的追捧更加炙热,更加明白打陀螺的好处,加上地方政策的支持,陀螺得以更好地保护与发展.而在消极影响方面,丧葬的习俗没有以前那么隆重热烈的氛围,丧葬时间变短,程序由繁琐变简略.

第三,对意识民俗文化的影响.意识民俗文化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族约、语言、信仰方面.顾名思义,意识民俗文化的影响也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表现在族约的形式也在发生改变,族约里有规定“勿异族同宗婚”,而随着旅游的开发与国家政策的转变,鼓励布依族人与外族通婚,防止近亲结婚造成后代基因不良.不仅如此,年轻男女可自由选择恋爱对象,选择自己心仪的对象.语言方面,开始学习汉语、英语等世界通用语言,开始与文明外界接轨.布依族人民在信仰方面有对水神和山神的崇拜,进行旅游开发之后,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对水神的信奉逐渐减弱,尤其是以青少年为代表的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群为主,渐渐相信科学,对神类的盲目崇拜有所好转.而消极方面,以语言方面最为突出,自旅游开发以来,随着各方游客的到来,当地居民为了方便交流,开始学习外面的语言,如以汉语、英语为代表的外来语言.然而,在这方面,当地部分青少年与儿童已经不会讲本民族语言了,这一现象表明,外来文化冲击着当地的文化.

(四)民俗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宣传影响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政治文化逐渐丧失生存的社会基础,消极方面也逐渐显露,只有以现代政治体系及其文化作为保障,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交流和宣传活动,通过民俗艺术表演、展览、民俗理论、互办民俗文化等多种方式,增加对外文化交流项目.

第一,举办大型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各单位以及部门在举办活动时,应注意提高档次,扩大规模,打造具有黔西南布依寨特色的高质量的民俗文化品牌.

第二,通过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多种方式,对黔西南布依寨民俗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大力宣传.

第三,提高对外信息传播能力.和媒体多合作,让更多的人能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布依族的民族风情.

五、结语

黔西南布依族民俗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由于存在资金投入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宣传力度不足、对民间文化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黔西南旅游业的发展,应该从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从业人员素养;大力宣传,提升知名度;加大布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等方面着手.黔西南布依族民俗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了获得更大的旅游市场,黔西南布依族民俗旅游要深层次地挖掘其他文化内涵,合理科学地利用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出能满足旅游者文化需要和精神层面的旅游产品,促进黔西南旅游业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旅游业发展论文范文结:

关于旅游业发展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旅游业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