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概念整合视角下的李商隐诗歌隐喻现象探究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李商隐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概念整合视角下的李商隐诗歌隐喻现象探究

摘 要: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抒情诗人,其诗歌创作运用了很多隐喻手法.李商隐诗歌隐喻可总结为实体隐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三大类概念隐喻.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网络模型挖掘李商隐的心智空间及诗歌文本的深层意义,并通过结合李商隐的性格特征、人生经历以及社会语境等方面,探寻李商隐诗歌隐喻构建的动因.

关键词:概念整合 李商隐诗歌 概念隐喻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诸多成就的诗人.在诗史中,他的政治诗、爱情诗有着突出的特色,在七律方面也为诗体完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综合了前人丰富的艺术成果,融汇铸合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其成就和影响达到了晚唐诗坛的高峰.当前,关于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已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学锴、余恕诚(2004)为李诗作了不少笺注与集解;吴振华(2009)、冉雪芹(2012)等文则结合了具体诗作论述了李诗的艺术特征.但从语言认知隐喻角度切入李诗的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将通过概念整合的理论视角对李诗作出较为新颖而又系统的阐释.

一、李商隐诗歌中的概念隐喻

在传统的隐喻观中,中、西方学界都将隐喻认作一种修辞现象,其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能够给文章带来美学效果①.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合著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单向性跨域映射.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概念隐喻被分为三种类型: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

(一)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是借助对实体或物质的经验去理解抽象的感觉、观念和事件,以便对这些概念进行指称、分类、量化和讨论.在李商隐诗歌中,实体隐喻频繁出现,较有代表性的例句如:

(1)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夜冷》)

(2)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滞雨》)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4)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燕台诗四首》)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例(1)中的“败荷”表现了社会的衰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失落之情;例(2)中的“残灯”写出了诗人遭受排挤之际内心的愤懑、迷惘和忧愁;例(3)中的“夕阳”是关于“政治及其人生失意感”的实体隐喻.这三者皆为衰落残败之物,带有浓郁的感伤情调,虽可能是作者无意之笔,却透露出一种迟暮之感,隐喻了世运的衰微,带有明显的晚唐气象.例(4)中的“蜡烛”和例(5)中的“西窗烛”是关于“爱情”的实体隐喻,诗人借蜡烛来隐喻至死不渝的爱情,给人以缠绵凄切之感.

(二)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是将具体的方位概念投射到情绪、数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人类身体方位和文化经验的基础上的投射.其中,空间方位是人类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如:前后、上下、深浅等,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有关“上”“下”的方位隐喻同样存在.例如:

(6)泉自上方来.(《访隐》)

(7)速拟上青云.(《商於新开路》)

(8)重帷深下莫愁堂.(《无题》其二)

(9)沙渠水下迟.(《归来》)

李商隐诗歌中的“上”往往喻指较高地位或较理想的状态,有时也指时间早,如例(6)、例(7)中的“上”;“下”通常喻指较低社会地位或不理想的状态,也可指数量少,如例(8)、例(9)中的“下”.

(三)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指以一种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的结构去理解另一种结构不清晰、界定不分明的概念,进而使这两种概念相互叠加.在李商隐的诗歌中,结构隐喻大量存在,主要有以下两种:

1.君子美人是秀木

(10)危亭题竹粉,曲沼嗅荷花.(《闲游》)

(11)芙蓉作裙衩.(《无题》二首其一)

(12)今日涧底松.(《房中曲》)

2.贤臣明君是祥禽.

(13)岂有蛟龙愁失水.(《重有感》)

(14)万里相逢欢复齐,凤巢西隔九重门.(《增刘思户坟》)

(15)彩丝谁惜惧长蛟.(《楚宫》)

例(10)中的“荷花”、例(11)中的“芙蓉”均指向诗人所喜爱的美人;例(12)中的“松”则指向诗人所赞美的君子.例(13)中的“蛟龙”、例(15)中的“长蛟”均指向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例(14)中的“凤”指向品德高洁的贤人君子.

二、李商隐诗歌意象的概念整合解读

(一)概念整合理论与李商隐诗歌

概念整合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发展,是美国学者弗科尼亚(2002)②继莱考夫、约翰逊概念隐喻之后新提出的意义构建、信息整合理论分析框架.“概念整合”就是人类把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认知活动③.这一理论提出了语言概念生成和理解的心智复合空间模式,对于许多语言现象都具有更深刻的阐释力,已然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意义构建方式的主要潮流之一.

该理论的核心是“四空间论”:类属空间向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映射.“整合反映出输入空间共同的、常见的、抽象的组织与结构”,这就限制并规定了核心跨空间映射;不同输入空间的跨域映射具有选择的特性,当输入空间1、2部分地投入到合成空间,之后通过“组合”“完善”及“扩展”三个彼此互有关联的心智认知活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层创结构,最终在层创结构中生成意义.四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李商隐诗歌隐喻映射的基础分为物理上的象似性和心理上的象似性.物理上的象似性是指外表、形状或功能上的象似性,例如《细雨》:“帷飘白玉堂,覃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在这首诗中,帷帘和竹席都是柔软的织物,与细雨的细密和随风飘卷的轻灵形状极其相似,因而作者用“帷帘”和“竹席”映射细雨,创建出一个空灵冷艳的具有隐喻特质的诗境.心理上的象似性是由于文化因素或心理等因素,使说话者或听话者觉得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某些方面的象似性,例如《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此诗中,诗人以柳树春秋的变化隐喻自己由年轻有为到沉沦潦倒的人生遭遇.柳树在春天生机蓬勃,在秋天萧瑟悲凉,与诗人的遭遇有着共同的象似性,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隐喻.

(二)李商隐诗歌隐喻的特点

1.喻体美丽纤柔、感伤哀怨

一方面,它们都是美好高洁的,另一方面它们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又是饱受阻隔与摧残而又无力反抗的.美丽高贵的牡丹被所摧残;春日婀娜多姿的柳树到了秋日却只能与残阳寒蝉为伴;明珠因被人遗忘而寂然垂泪……这些意象都带有阴柔、朦胧、哀怨之美,隐喻诗人内心的落寞凄惨以及对前途命运的无限忧虑,形成了李商隐诗歌中最富个性特征的凄艳的诗境.

创作于大中五年的《柳》一诗,作者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以今枯昔荣的秋柳感叹自身命运的可悲.

(16)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例(16)中的输入空间1:这是关于柳的空间,包含行为者、行为者特点.秋柳如今已是稀疏衰落,身披斜阳又满带鸣蝉,而回想秋柳春日之时的模样,却是轻柔摇曳如同妩媚动人的舞女.“柳”这一概念框架内的成员包括:柳属、逐东风、春日茂盛婀娜、秋日稀疏衰落等等.李商隐在此运用了“人是秋柳”的根隐喻.

输入空间2:这是关于诗人生活感受的空间.在“人”这个语义域,其概念框架成员包括:人属、被聘用、在幕府任职、遭受排挤、悲叹前路等等.

类属空间:输入空间1、2的概念本是互不相关,但诗人与秋柳有共通之处:诗人一生宦海沉浮,终于得到柳仲郢的提携,却又因牛党之争饱受排挤,其内心苦闷可想而知.类比性将“人”与“柳”两个域连通起来.

合成空间:人与柳合为一体,两个概念域的概念成员映射后都被压缩进合成空间,并进行组合、完善、扩展的整合加工,从而在概念整合中生成层创结构意义:伤感忧虑.

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映射网络模式图解读这首诗歌,如图所示:

2.喻旨具有朦胧性、多义性

前人评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多与“隐”有关.叶燮称其“寄托深而措词婉”,张采田称其“隐词诡寄”.所谓“隐”,就是言外之旨,文外之义,也就是委婉含蓄,具有朦胧性、多义性.李商隐诗多采用诗人新发现的或刻意想象出来的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从而造成了喻旨的朦胧性与多义性.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历来众说纷纭的《锦瑟》,全诗展现的是一个个喻体构成的瑰丽画面和朦胧意境,而没有喻旨的确切表露.这种隐喻方式不仅赋予了作品更丰富深邃的内涵,也给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据统计,“梦”作为朦胧多义的典型意象,在李商隐的诗歌计出现75次,常常隐喻了诗人如梦似幻的一生和种种迷惘的人生感受以及难以言传的微妙心理.下面以诗人所作的《无题二首》其二为例:

(17)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例(17)中输入空间1:这是关于梦的空间.在“梦”的语义域中,概念框架内的成员包括:非现实、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等.颔联中的“原是”二字,暗示了女主人公在爱情上有过追求,但终究成为一场幻梦.李商隐在此运用了“人生如梦”的根隐喻.

输入空间2:这是关于人生的空间.在“人生”的语义域中,其概念框架成员包括:辗转相依、终归空无、无限怅惘等等.作者地位寒微,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回顾往事难免滋生如梦之感.

类属空间:诗人将两个不相关的概念空间联系在一起,基于对应连通的“空幻不实”的相似属性,把“梦”的部分概念特征向“人生”映射转移.

合成空间:不同空间经过概念的组合、完善、扩展的整合加工,诗歌语言的表征结构随之概念化而生成层创结构.李商隐心头萦绕的人生如梦的迷茫虚妄之感,使他在诗中自然而然地以梦来隐喻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理想,虽知“相思了无益”,但仍愿“惆怅是清狂”.

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映射网络模式图解读这首诗歌,如图所示:

3.隐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李商隐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独特的隐喻,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句诗,看似毫无关联之物到诗人笔下都有了寄托,可以说是诗人创造而不是发现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世界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性完全是从诗人瞬间的感悟和体会中得到的,从而使客观事物带有鲜明的隐喻色彩,达成意蕴深长的隐喻效果.以李商隐的《无题》为例:

(1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例(18)中输入空间1:这是诗歌意象的输入空间.在这一概念框架内包含了星辰、风、彩凤、灵犀等意象,诗人通过追忆昨夜美好的情景来描写自己的爱情遭遇.

输入空间2:这是关于作者自身的空间.此时作者虽身在官场,但和达官比起来,自己却如同“转蓬”,不由发出失意和无奈之叹.

类属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存在共同的属性:爱情受阻隔,只能以人去楼空落幕,于是这两个输入空间就有了发生跨空间映射的条件.

合成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意象和情感发生融合.作者因不能与情人终成眷属而备感落寞惆怅,最终整合生成层创意义.

用概念整合理论四空间映射网络模式图解读这首诗歌,如图所示:

三、李商隐诗歌隐喻产生的动因与理解

隐喻的认知离不开语境,本文主要从李商隐的政治仕途、人生及爱情遭遇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治仕途

李商隐在政治上经受的摧残,在仕途上遭遇的坎坷,促成了其悲剧性格的形成.因为家境贫寒,成长环境十分艰苦,他比普通人更怀有凌云壮志,更渴望能够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然而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其性格深处的悲观、敏感已经根深蒂固,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思维甚至是看待事物的方式,促成了诗人性格的两面性、矛盾性——既乐观又悲观,既积极又消极.例如《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叹,以及前文所分析过的《柳》一诗,都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美景时一喜一悲的矛盾情绪.

纵观李商隐生活的时代,统治者昏庸腐败,官宦专横乱政,导致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李商隐,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自己的政治前途,又不愿与朝臣结党营私,于是他始终无法在朝野立足,无法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政治理想.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李商隐的诗歌呈现出感伤哀怨的特点,诗人所选取的那些美丽高洁而又饱受摧残无力反抗的始源域正是自身政治遭际的映射.通过运用委婉的隐喻,不仅喻指了隐晦含蓄的心灵世界,也在客观上起到了明哲保身的作用.

(二)人生、爱情遭遇

从李商隐的人生经历来看,他出生于一个低级官吏家庭,兄弟姐妹众多,父亲早逝,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以抄书来支撑家庭.晚唐时期,他成为牛党排挤打压的对象,最终在贫困潦倒中逝世.早年丧父,中年丧偶,仕途的不得志都使李商隐的内心充满了压抑、愤懑.在现实环境和内心矛盾的双重压力之下,诗人只有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才能获得自由,所以他的诗歌中的许多隐喻无论是始源域还是目标域都带有浓重的感伤基调,而这种感伤色彩正是诗人自己种种人生经历的映射.

从李商隐的爱情遭遇来看,他一生共经历过三段感情,前两段都以失败告终,只有第三段是幸福的,但因牛党之争导致了诗人在仕途上不被重用.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诗人不能太过直白地显露,因此诗歌成为了他倾诉衷肠的途径.通过取材于自然景象、日常生活,或是神话传说、佛道故事,诗人隐秘地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中的很多隐喻都充满了朦胧美.爱情一方面是美好的,另一方面又是残酷的,这种矛盾的体验造成了李商隐诗歌隐喻的感伤性.

四、结语

目前,学界对李商隐诗歌的文学性研究较为系统和全面,但对李商隐诗歌的语言学研究尚有一定空间.本文主要采用例证法、跨学科研究等方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李商隐诗歌中的隐喻现象进行解读,希望人们对李商隐诗歌的微观层面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通过以上对李诗隐喻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李商隐诗歌中的三个特点:喻体美丽纤柔、感伤哀怨;喻旨具有朦胧性、多义性;隐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通过这种解读方式,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含意和体悟李商隐的内心情感世界.

注释:

①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5:112-151.

②Fauconnier,G.,Turner,Mark.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48.

③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参考文献:

[1]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M].长春:长春出版

社,1990,(12).

[2]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

书局,2004,(11).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0,(9).

[4]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5.

[5]吴振华.李商隐诗歌艺术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

出版社,2009,(7).

[6]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9,(2).

[7]鲍红.李商隐诗中的隐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9).

[8]郭娟.李商隐诗歌的隐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9]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J].外

国语,2002,(1).

[10]冉雪芹.李商隐《无题》艺术研究[D].重庆:西

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王红孝.隐喻的空间映射与概念整合[J].外语教

学,2004,(6).

李商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李商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李商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电商论文题目

2、电商论文选题

3、跨境电商物流论文

4、李约瑟难题论文

5、电商论文

6、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