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技术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和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功能探析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科学技术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科学技术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功能探析

赵小军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特色入手,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认为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最终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关键词:通识教育;科学技术哲学;教学功能

大学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热点话题之一.科学技术哲学具有文理交融的学科性质,而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它与通识教育所倡导的“通才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然而,国内学界对于通识教育背景下科学技术哲学教学的讨论却并不多见.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特色入手,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探讨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功能.

一、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特色与欧美的通识教育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它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技术的性质,科技活动的基本方法,科技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系等内容.通过对大学教育发展史的回顾,发现通识教育与科学技术哲学有密切关联.

通识教育的理念可以追溯至古希腊雅典式的博雅教育,它所要培养的是具有渊博学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在古希腊之后,很多西方学者都对通识教育进行了探究.在美国,通识教育概念的出现与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出现是在同一时期,二者都出现在1880—1920 年之间.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在内的很多名校都推崇通识教育,如科南特在其担任哈佛大学校长期间便着力于推行通识教育改革计划.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强调:本科生应当接受不同领域的博雅教育,这一信念对于21 世纪乃至后世的美国教育而言都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教育,自古希腊开始,倡导的就不只是孤立地传授专门的学科知识,而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自由精神的人.在19 世纪末以来的欧美大学教育中,则倡导科学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科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特性和深层意义.在这个意义上,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宗旨是相吻合的.

不仅如此,在欧美国家中学阶段的教育中,通识教育也常被倡导.如美国科学促进会于1985 年开始进行了一项名为“2061 计划”的全国性研究,力图彻底改革美国中学的科学教育.1989 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了题为“面向所有美国人的科学”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要求中学生应从三个方面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世界观、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事业的性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这份报告中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的内容正是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核心.英国的通识教育中也重视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尤其是在中学教学中.如20 世纪80 年代初,英国科学教育协会支持了两项由中学教师策划的课程设置改革计划,一是“科学与社会”计划,一是“在社会与境中的科学”计划.这两个计划涉及的主题也是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重要内容.

二、中国的通识教育与科学技术哲学课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在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不可避免地呈现出高度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可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国的教育并不重视通识教育,而是专注于专业教育本身.

中国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历史不长,可以追溯至1995 年10 月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启动了全国高校通识教育的试点工作,只是当时并没有通识教育的说法,提出的概念是“文化素质教育”.由于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当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相吻合,或者说符合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所以在高校中推行文化素质教育就得到了很多师生的欢迎.按照当时教育部的要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可通过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程,开展专题讲座,课外阅读和文艺活动等多种方式,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中.但文化素质教育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它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有学者就指出,高校“不是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是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是把它看成仅仅是在主课以外扩大一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说到底只是在传统的‘专业主义’不变的前提下给学生加点‘小甜点’.片面追求不断扩大通选课的范围和数量,似乎通识教育目标就是‘什么都知道一点’,因此可供选择的通选课门类越全、课程数量越多,那么通识教育就搞得越好.”这一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中国自1995 年在高校推行的文化素质教育或后来发展出的通识教育实施的整体状况.

在欧美通识教育中,科学技术哲学无论在大学还是中学都受到重视,但从中国高校本科生的课程设置来看,开设“科学技术哲学”课程的院校很少.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本科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尚未与“科学技术哲学”课程关联起来.与此同时,“自然辩证法概论”是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三大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然辩证法概论”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哲学.但这一课程仅限于理、工、农、医研究生而并未拓展至文科专业,也就是说文科专业的研究生与本科生一样,缺乏通识教育中文理交融的课程.

三、“科学技术哲学”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的教学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传统的文科专业,是各个师范类院校的老牌专业.师范类院校在课程的设计上,各有特色.从中国招生考试网得知,某重点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包括:政治学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德育学、政治哲学、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美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政治课程创新论、政治学原著选读、中国哲学专题、当代政治思潮、公共政策概论、行政学前沿、比较德育、文化学、公共关系学、应用伦理学、宗教学、时尚美学、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外管理思想史、中外经济思想史、教育心理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等.①从设计的这些课程来看,在通识教育方面,该校侧重于对人文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未能实践通识教育中着力倡导的“文理交融”的理念.这种现象在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并非个案,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学校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尤其是鼓励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选课,文科学生通过学校开设的门类众多的公选课便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跨学科知识.如西南某民族院校,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18 学时的“科技与文明”公选课,据笔者所知,该门课程很受文科学生的欢迎,“科技与文明”课程的设置是300 人选修,但每次来上课的人数都远超过300人.

笔者也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中开设了32 学时的“科学技术哲学”选修课,讲授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观与科学方法、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技术与社会、当代科技哲学前沿问题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了解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STS 等科技哲学领域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哲学思维水平.在课后的随机调查中,有学生表示:“这门课很有意思,作为文科生,我们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科学知识,更不用说从哲学层面去思考科学的问题,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科学和哲学都有更多了解”.

通过课程内容的讲授和课后的调查,并结合“科学技术哲学”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文科专业,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科学技术哲学”选修课.

首先,“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有助于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精神.当今的时代是科技时代,我们没有人能够将自己独立于科技之外.但对于科学,以文科生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不多.虽然学校开设有不少理工科的公选课,但对于文科学生来说,繁重的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的学习已经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很少有学生会愿意再去额外选修理工科的课程.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开设文理兼顾的“科学技术哲学”课程,则可以提高文科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科学精神.笔者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穿插进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进行探究式学习,整个课程下来,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明显提升,对科学的性质与价值也有了较好的理解.

其次,“科学技术哲学”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它侧重于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既关注科学本身,也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会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师和基层公务员,不管是中学教师还是基层公务员,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但对于科学技术,他们了解的不多,更谈不上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了.“科学技术哲学”课程中有专门的章节讨论科技与社会的关系,所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科学技术哲学”的教学中,可以利用科学史上大量案例来阐述科技与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复杂的交互作用,从而使学生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能更好地把所握科技与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

第三,“科学技术哲学”课程的教学还有助于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最终实现通识教育目标.随着科技对人类生活渗透程度的加深,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却出现分裂.两种文化分裂的现象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尤其明显,如思想政治专业本科生对人文文化大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科学文化却知之甚少,而“科学技术哲学”课程正好可以弥补文科生的这一缺陷,因为“科学技术哲学”就是一门弥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鸿沟,实现两种文化融合的课程.

最后,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科学技术哲学在训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缺乏批判性思维,尤其在以培养中学教师为核心目标的师范专业中,学生们更是普遍缺乏批判性思维,因为在他们的学习中,老师们更多强调的是中学教学一定要“以教科书为准”,这种学科特点限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是不可能有创新的.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创新往往更容易在学科交叉的地方产生.在“科学技术哲学”课程的讲授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发展历程来强调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哲学思辨的方式,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总之,无论是从欧美国家通识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从国内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实践来看,都表明科学技术哲学与通识教育关系密切.科学技术哲学所具有的文理交融的学科特点有助于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精神、认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实现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最终实现通识教育目标.

科学技术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科学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科学技术方面论文范文。

1、电子科学技术期刊

2、煤炭科学技术期刊

3、科学技术论文

4、科学技术和工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