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种子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不同浸种剂浸种对早籼稻中早39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文关于种子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不同浸种剂浸种对早籼稻中早39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5-2690(2016)12-0106-02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志码:B

发芽率的影响

丁杨东,戴夏萍,包祖达

(台州市椒江区种子管理站,浙江台州318000)

摘 要:以3种目前常用的水稻种子浸种剂咪鲜胺、氰烯菌酯、亮盾等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浸种时间(15h和48h),研究3种浸种剂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对早籼稻中早39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咪鲜胺浸种后发芽率影响较大,与清水对照达极显著差异,25%氰烯菌酯1000倍液浸种15h后发芽率与对照清水未达显著标准,其他处理与清水对照达显著标准,但未达极显著标准.因此25%氰烯菌酯及其复配剂是目前预防早籼稻中早39恶苗病比较理想的浸种剂.

关键词:浸种剂;浸种时间;发芽率

恶苗病是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fujikuroi(Sawada)Wollenw]在稻种发芽时侵染胚芽后所引起的一种系统性病害,一般通过药剂浸种等种子处理技术来预防,该病在本地属偶发性病害,与本地种植品种的抗性和种子带毒有直接关系.近几年,随着早籼稻新品种中早39在本地及周边地区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发生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本区都有几个种粮大户出现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秧苗质量,给水稻移栽特别是机插带来很烦.寻找合适的浸种药剂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据各地试验报告,25%氰烯菌酯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浸种方式和时间要求不高;亮盾浸种对水稻生长前期效果很好,但后期效果明显下降[1];而咪鲜胺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水稻浸种剂,但据各地反映预防效果不太理想.各地的防治效果报告较多,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尤其对中早39种子发芽的影响知之甚少.基于此点,本试验探讨了不同浓度浸种剂在不同浸种时间下对中早39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筛选针对中早39的最佳药剂浸种技术方案.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6年7月在台州市椒江区种子管理站检验室中进行.

1.2供试材料

25%咪鲜胺由江苏辉丰农化公司生产,25%氰烯菌酯由江苏省农药研究所生产,亮盾由先正达公司生产.供试种子中早39由台农种业公司提供,其种子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标.

1.3试验方法

取中早39种子1200g,平均分成6份,分别置于种子网袋中,1袋浸于清水中,1袋浸在25%咪鲜胺1000倍药液中,2袋浸于25%氰烯菌酯1000倍液中,还有2袋浸于亮盾500倍液中,待15h后各在氰烯菌酯和亮盾药液中拿出1袋种子各浸于清水中,待48h后全部取出置床发芽.各个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100粒,将各处理数好的种子放置在有双层滤纸的培养皿中,25℃保温催芽,7d后调查种子发芽率并进行统计分析[2,3],种子的发芽以胚根的长度与种子长度相等、胚芽长度约以种子长度的1/2为标准[4].

2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浸种剂、不同浸种时间处理对早籼稻中早39种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除25%氰烯菌酯1000倍液浸种15h处理与清水对照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都是87%外,其他处理均比清水对照处理低,最低的是25%咪鲜胺1000倍液处理,其发芽率为74%,低于对照13%,达极显著差异标准;其次是亮盾500倍液浸种15h和48h处理,其发芽率均为80%,显著低于对照,但未达极显著标准;25%氰烯菌酯1000倍液浸种48h处理,其发芽率为82%,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浸种15h处理,但也未达极显著标准,所有处理均显著高于咪鲜胺浸种剂处理.

从试验结果可以推出,1000倍25%咪鲜胺药剂浸种对中早39种子发芽有较严重的抑制作用,而500倍的亮盾浸种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25%氰烯菌酯1000倍液浸种15h处理与对照没有差异,但浸种48h处理后中早39种子发芽率有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在高浓度条件下延长浸种时间使进入种子内部的药剂量增加,进而不利于种子发芽所致.在此条件下,相对高的药剂浓度则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不适合作为实际应用,如本试验的500倍亮盾和1000倍咪鲜胺等浸种剂.这也可以看出25%氰烯菌酯1000倍液浸种15h内安全性最好,因此更适于籼型品种尤其是籼杂品种,因其品种所需的发芽时间短.而对于粳型品种或籼粳杂交稻,颖壳闭合、吸胀时间长,则可考虑降低浸种液浓度如2000倍或3000倍,浸种时间可延长至48~72h.

3结论和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25%氰烯菌酯是早籼稻中早39比较理想的预防恶苗病的浸种剂,500倍的亮盾和1000倍的咪鲜胺浸种处理后对中早39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适宜作为该品种的浸种剂,况且从当前的实际应用和各地的有关试验结果来看,咪鲜胺的防治效果也不佳.

总之,在生产上要根据各品种的育秧方式在不影响防治恶苗病效果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浸种液浓度和浸种时间,尽量避免浓度过高引起发芽抑制.综合各地试验并结合本试验,笔者认为在生产上应淘汰咪鲜胺,亮盾可考虑降低使用浓度或拌种,宜推广25%氰烯菌酯以及其复配剂.若中早39作直播栽培,可选择25%氰烯菌酯1000倍液浸种15h以内,再清水浸种15h即可;若作机插或手插栽培,可选择25%氰烯菌酯2000~

3000倍液浸种48h即可.当然浸种化学药剂与品种之间都有一定的适应期,需要经常进行试验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张春云,卢毅,张桥,等.不同药剂、方法和时间浸种对水稻恶

苗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590-2592.

[2]李春喜,王志和,王文林,等.生物统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李松岗,实用生物统计[M].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2.

[4]陈灿,徐庆国,,等.不同化学诱变剂

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J].种子,

2008:9-13.

(收稿日期:2016-11-18)

种子论文范文结:

关于种子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种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种子科学和工程论文

2、种子科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