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建设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与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有关本科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严雯嘉

摘 要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国内社交平台,以其便捷的社交聚合和丰富的媒介属性广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也改变着传统高校校园文化的样态和范式.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主体重合化、传播路径社交化、叙述方式转换化等新特征,这对于建立高校面向社会化窗口、增强受众接受实效,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起到了正面作用.同时,也带来选择权丢失、制造少数派、大学生过度沉迷虚拟等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高校管理者应该不断转变观念,加大建设力度,充分结合专业学科背景优势,促进新形态下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创新.

关键词 移动社交环境;机遇和挑战;校园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8-0055-02

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迭代更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日常信息获取、通讯联络、情感交流的常态工具.截至2015 年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 亿,有90.1% 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 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在移动优先背景下,具有小屏化、伴随性、精准推送、社交偏向的移动社交应用正改变着群体行为方式,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场景、兴趣爱好、价值体系.

1 移动社交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特征

移动社交应用呈现出内容服务多元性、真实虚拟关系交织性、实时实地性传播化等特征.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国内社交平台,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内容传播的热土,媒介不再是网络新闻获取的唯一渠道,社交网络和社交产品衍生出丰富的媒体属性.

1.1 参与主体重合化

目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新闻流发轫端、话题讨论场,相较于传统媒体的传播,其病毒式传播速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移动社交平台的高校运营者,如高校微博、微博平台、各大自媒体账号,成为了新场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者.移动社交平台的高校运营者为在校老师或学生,其传播内容出于平台定位与地域、心理上接近性,所发布的内容与话题多为与在校师生相关,以引起用户共鸣,赢得流量.

1.2 传播路径社交化

渗透型的社交应用承担起校园文化信息传播功能,培养了用户阅读新口味,兴起了一批带有自媒体标签的内容创作者和组织,呈现出社交媒介化属性.在选择某种组织方式、兴趣爱好时,社交圈中的朋辈选择与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个体对产品和服务的看法,人际关系的构成影响着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1.3 叙述方式转换化

移动社交平台中,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与偏好极具个性化,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开放意识.原先自上而下的传播体系逐渐失效,单向度的填鸭灌输说教效果不尽如人意.移动社交平台的内容发布具有“翻译”特质,通过小切入点与低平视角挖掘校园亮点内涵,以人格化的平台特征增强与用户沟通,主流价值观教育功能藏匿在话语体系之后,育人效果更加“润物无声”.

2 移动社交环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利弊分析

2.1 移动社交环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分析2.1.1 建立面向社会的窗口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软实力的一部分,与高校品牌建设、师生文化认知有着密切关系.当人们就任何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介呈现内容进行互动和交流时,就可以认为在进行一定程度社会化阅读.借助社交应用特点,校内师生可将自己校内生活发表在网络平台,校外受众通过互动、点赞、分享、评论进行二次传播,在互动往来中,高校校园文化实现了用户社会化交流.

2.1.2 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

移动社交平台高校运营者通过不断策划新颖内容,以优质的原创图文吸引用户关注.高校版《南山南》引发全国高校接龙,“高校版简历”微信在高校招生季发挥作用……每所高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改编与创作,既融合自己高校的特色,也体现了高校学生的活跃创新思维.运营者通过对校园人物的发掘、校园风景的新颖呈现等快速生产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以愈发清晰的面貌呈现在受众眼前.新媒体平台有着反馈灵活、互动及时等优点,高校师生对于同一事件或活动的广泛参与,可为校园文化建设者提供大量参考.从高校校园道路湖泊命名,到毕业典礼开展形式,再到校园食堂改良调查,都可以通过移动社交平台进行收集,从而汇集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

2.1.3 增强了受众接受实效

作为在社会群体中得以立足成长和发展的个体——高校,其社会文化传播责任不在于告知校园中生活的师生,而在于让更多社会公众去了解、接受高校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共同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移动社交平台拓宽了校内师生和校外大众了解高校文化的渠道,具有随时随地阅读的优势.高校校园文化传播变得无处不在,受众阅读不再受时空限制,在遥远的海外,也可以随时随地关心校园内情况.富有人情味的介绍和充满人格化的平台特质,使师生对高校的情感更加强化, 具有“克里斯马”类型的校园意见领袖助推着受众选择,充满趣味性又引人共鸣的信息扩散更为便捷,增强了受众对校园文化的接受实效性.

2.2 移动社交环境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利分析2.2.1 选择权丢失

移动应用平台把选择主动权交给受众,削弱了大学文化建设主体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信息爆炸带来海量信息,社会上不良思潮侵入校园,如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信息无孔不入地腐蚀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有害影响.另一方面,虚拟空间取代了有形阵地,大学文化传播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挑战,传统大学文化维系方式举步维艰.

2.2.2 制造少数派

传统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只要身处高校,一定会看到悬挂的标语、展示的橱窗,宣传的展板,校园文化设施伴随着师生每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但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存在着下载此款移动社交软件与否、购买移动设备与否、关注某个新媒体账号与否等问题.那些因为阅读习惯、生活方式存在差异的师生会自主选择使用移动社交应用,对于某个账号的喜好程度影响着他们对于此终端媒介内容的接受度,而经济水平有限的在校人群可能会因为无力购买移动终端而错过大量信息.高校中的信息鸿沟仍然存在,并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碰撞之际,移动网络技术快速更新换代之时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

3 新形态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对策

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和变革往往不是单向发生.在看到移动社交应用对高校校园文化带来改变的同时,高校校园文化也必须在此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找准定位,不断创新方式和手段,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成效,达到传递主流价值观,营造优良校园文化氛围的目的.

3.1 不断转变观念

用户至上是互联网思维中的首要思维,过去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播中心是教育者,以居高临下姿态进行说教,宣传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新媒体语境下,用户是宣传的主角,用户体验成为衡量其关注与否的重要指标.高校教育者应把教育对象放在中心,真正提供他们想看想听的信息,不断创造出兼具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宣传作品,认真讲好校园故事,以真诚直击用户心灵.同时,也要运用技术手段消解旧观念,提供精准及时的独家信息,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打造既接地气,又效果显著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

3.2 强化把关作用

移动社交应用中媒介内容生产者要发挥“厨房”功效,既要根据传播规律和用户需求,精准推送师生喜闻乐见、充满正能量的内容信息,达到校园文化传播效果的真正落地;也要强化把关人作用,坚决不给错误观点、错误思潮以传播渠道,坚决抵制有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高校教师、高校意见领袖要积极发挥榜样作用,提升自我媒介素养,努力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在公共领域的发言要符合身份,发挥高校优良校园文化传播助推器作用.

3.3 充分结合专业优势

要发挥高校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优势,以新媒体平台为实践基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闻传媒、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研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不断提升理论研发的实际转换效果,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智囊团保障.

4 结束语

移动化、社交化是目前互联网发展趋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新课题、新挑战.教育者应顺应移动社交环境特点,做到师生在哪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整合线上线下整体体系,不断创新校园文化传播模式,让当代校园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破茧重生,发挥更大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6/201601/t20160122_53283.htm.

[2]腾讯2015年业绩报告[EB/OL].http://www.tencent.com/zh-cn/ir/reports.shtml.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建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2、文化建设论文

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4、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5、企业文化杂志社

6、企业文化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