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工匠精神培养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机制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高职教师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工匠精神培养视角下高职教师激励机制

摘 要: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职责和使命,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和传播者.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制度则是孕育工匠精神的有效土壤.针对高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问题,文章从激励制度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目前高职院校激励制度的现状,提出了工匠精神培养视角下制定激励制度的三个侧重点.

关键词:工匠精神;激励机制;师资队伍建设

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已然是指引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热词,2017 年3 月12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就“教育改革发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谈到,“职业教育提供两个公共产品,一个公共产品是在全社会通过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一个公共产品提供大量的大国工匠”,陈宝生部长的话充分表明了职业教育对培养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是孕育工匠精神的摇篮,教师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是工匠精神有效的传播者,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励机制与工匠精神培养的关系

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的播出无疑对理解和传播工匠精神有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谈到工匠精神,浮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实例,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专注、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和不断创新精神.但是,通过宣传更多的表达了对大国工匠技术的崇敬和所获成就的羡慕,对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只是做了启发并从道德角度发出了呐喊,并没有从制度的角度去思考.我国有着悠久的历时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从来不缺少大工匠和工匠精神,比如木匠的师祖鲁班、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土木建筑师李戒、顺天府设计者梁九,近代的铁人王进喜、两弹一星之父邓稼先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这种传统的工匠精神,很多程度上是社会文化孕育的产物,是在一种道德约束下的渐渐形成的,这种约束在古代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创造了中国璀璨的文明.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如果仅依靠道德感化来培育工匠精神,显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出现比较严重的“重文轻技”的现象,这也符合我国的历史文化.

工匠精神内涵告诉我们,并非工匠才具备工匠精神,这说明各行各业的卓越领军人物身上都体现着工匠精神,只是在特定的历时时期内,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建立健全孕育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阚雷在“别因工匠精神的浪漫_ 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一文中就提到,我们真正需要向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学习的不是工匠精神,而是学习建立能够形成工匠文化的制度体系.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应该是,制度—习惯—文化—精神,逐渐递进的过程,制度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文化,而后文化中孕育了精神.因此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一套体系内,激励机制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机制体现了一个集体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具有强力的引导作用,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种引领和示范作用恰恰是养成习惯、形成文化、孕育精神的前提.

二、目前高职院校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导向性不强

高职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既有具有高等教育的特性,又要具备职业特性.目前的激励机制多数聚焦在高等教育特征上,对职业导向性不强.比如职称评定的导向性职业性不强,职称评度关系教师最切身利益,具有绝对导向作用.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采用本科院校的职称评定方式或者在本科职称评定体系框架下稍作修改,主要体现在职称评定中科研论文依旧占主导地位,对技术革新、校企合作、专利发明等重视程度不够高.诚然,并不是说在高职院校强调科研的重要性是错误的,只是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高等教育类型,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因为设备、环境、科员团队建设等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科研领军人物严重短缺,绝大多数教师在脱离开就读母校的环境后并不具备开展理论研究和高精尖科技研究的能力.同时,在成果确认定性上缺乏职业导向性,比如对大赛成绩的认定,为了发挥激励作用,现在大赛的种类众多,形式众多,大赛在一定意义上引领者职业教育的发展,同为大赛性质不同,需要全面考虑,健康发展.

(二)行为幅度不尽合理

行为幅度描述了奖励机制所发会的激励作用大小的问题,研究表明激励幅度与激励效果往往呈现倒“U”形变化,幅度过小或者过大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激励幅度过小不能发挥激励效果,激励过大又会产生急功近利的错误领导,都不利于工匠文化的形成.因此,科学合理研究激励的幅度,确定合理的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权衡制定.

(三)持久性、持续性不强

工匠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发挥长效机制的作用,政策制定者需要从宏观和长远考虑,要通过制度养成习惯,由习惯形成文化.不能搞短平快,针对任务制定政策,任务完成后之策随之消失,短期激励机制能够实现特定目标,但可能给教师带来投机心理和不平衡心态,不利于形成工匠文化,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工匠精神强调专注、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和创新精神,这都需要长期坚守,“十年磨一剑”就是这种精神的一种体现,制定政策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四)约束机制执行力不够

传统文化导致制定激励政策时往往强调奖励,而忽略了约束惩罚,或者有了约束惩罚制度但却执行不利.这样的激励制度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制度执行不应存在死角、不能因人而异.现代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那么每一个教师员工都是文化的缔造者,都应具备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在能形成榜样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文化氛围,才能发挥文化育人的强大作用,要让制度有约束力.

三、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激励机制研究

(一)建立激励制度考虑的因素

从工匠精神培养的角度制定激励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却是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需要用制度形成一片有利于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让工匠文化再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因此,制定的激励机制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践性,目标是可达成的,避免制定好高骛远的目标,最终难以实现,也就不能发挥激励作用.避免将目标定的过低,如果不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对事业发展也不会有促进作用,更不能激发教职工的活力.因此,制定激励制度时需要合理设定目标,可分层次设定,不同能力的教职工都可以根据能力达到不同的标准,并通过努力不断晋级.事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从年轻教师到老教师,从低职称的教师到高职称的教师都能够通过不断努力达到设定的目标,这就要求激励机制具备鲜明的职业导向性,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要从角度制度,比如从薪资、荣誉、选人用人及精神鼓励等多角度进行激励,最终要通过制度,让教师具有价值最求,而这种价值最求恰恰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工匠精神视角下激励制度的研究

(1)以物质激励为基础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一个大的范畴,是在特定的生产力下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基础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理论在激励机制中主要表现为物质激励,这也是激励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一层.围绕这一理论,从工匠精神的角度制定激励制度时要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重要作用,政策制定时要充分考虑职业导向性和时效性等.比如针对职称评定,职称评度要有职业导向性,这里所提到的职业导向性,是指要以职业院校的背景为依托,将科研重点领域拓展到技术的发明与革新上来,做好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转变.成果认定要有区分,比如对大赛成果应该进行分类认定,需要充分考虑大赛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考虑大赛的含金量,考虑因赛事种类不同教师付出工作量的不同,不单纯的以获得成绩的等级进行认定.简单的认定方式缺乏职业导向性,虽然整体上增加了获奖数量,但忽略了赛事的含金量,并未真正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未提高教师敬业精神.要充分利用定岗定级管理机制,职称评定受政策制约,但顶岗定级标准可以把日常工作中特出表现的事件作为指标,要认真梳理影响学校事业发展的因素,按因素的权重确定顶岗定级的标准.同时需要建立重点、重大事件的激励制度,对于对学院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与特殊贡献奖励,比如重大攻关项目、重大技术革新等.物质是生活的基础,也是相对最容易实现的激励层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层,需要统筹规划,保证时效性和一定的持久性.

(2)以精神激励为引领

工匠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是开展工匠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需要确定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文化融入到三全育人的全过程,要充分调动教师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目的的选树典型人物,宣传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树立要具备导向性,能够全面展示在各个领域内教师的职业形象,和对事业的执着最求.让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老师能够得到认可,让敬业、爱岗、严谨、专注、驽实、坚守、创新的精神得以发扬,逐渐形成工作和生活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氛围.

工匠文化的形成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搞短平快,只有认定方向不断坚守才能看到结果,营造工匠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工匠精神形成的过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精神的追求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催化剂的作用,要多给予荣誉鼓励,要让这些铭刻着工匠精神的教师引领职教文化,让精神追求成为一种荣耀.鼓励教师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引导,让工匠精神得以传承.

(3)以价值激励为追求

工匠精神为什么不被称为匠人精神?匠人精神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在秋山利辉所著的《匠人精神》一书中“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说明,对匠人品德品格的培养远远比对技术的培养更重要.但匠人精神和工匠精神还是有着一定去别,笔者认为最核心的是工匠精神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工匠精神所体现的除了对工作的执着、精益、创新之外还有就是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价值观体现了人对待事物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对人们行为定性和调节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追求影响着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激励制度在价值追求上起到最大的作用更多是认可和激活,价值追求是一种更高追求层次,是攻坚破难的原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对事业的热爱,尤其在目前的生源条件下,很多老师缺乏成就感,难以蹦发工作活力,因此,通过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对价值的追求是至关重要的.

职业教育是孕育大国工匠,传承工匠精神的摇篮,教师则是这个神圣使命的主宰者.工匠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孕育工匠精神的土壤,以制度为制约、为引领,让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茁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栾群,郭灵康.弘扬“工匠精神”呼唤有效制度供给[J].前线,2016(07):30-32.

[2] 阚雷.别因工匠精神的浪漫_掩盖工匠制度的缺失[J].装饰,2016(05):38-39.

基金项目:文章为吉林省高教学会2017年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GJX2017D415.

作者简介:张小丽(1981- ),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教师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高职教师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职教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教师投稿杂志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3、教师论文网

4、教师杂志

5、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6、幼儿教师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