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 跟汉语称谓语的贬值现象与其成因探析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现象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汉语称谓语的贬值现象与其成因探析

付佳

【摘 要】在汉语中,有些表尊敬、崇高的称谓日趋“普适化”,有些泛尊称日趋“边缘化”,它们体现称谓语的“贬值”现象,它们集中地反映了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及使用者心理因素对称谓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表现原因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度,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总会为如何依据对方的身份或亲疏关系给对方一个合适的称谓而感到踌躇.称谓语在人们交际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恰当的称呼语能让交际得以顺利展开,不恰当的称谓会使对方尴尬,甚至导致交际失败.

二、称谓语“贬值”的表现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语言的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观念的变化必然引起称谓语的变化.本文所说的“贬值”,是指在保留称谓语原有义项的基础上,增加了原有意义范围以外的义项[1],并且伴随着感彩的改变.

(一)普适化

经济文化的发展,促使一部分称谓语发生变化.如“老爷”、“少爷”等带有强烈的封建官僚色彩的称谓逐渐被“同志”、“先生”取代.而另一部分称谓语则是由其所指对象的社会地位、素养下降而发生词义的弱化.如:“先生”最初指有学问的长者.汉代“先生”指称一般的文人学者.近代,很多与“文人学者”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也可称“先生”,如担任文职的管理人员,“风水先生”,甚至在《文明小史》中“上海,都是称先生的”[2].如今“先生”称呼所有成年男子.

(二)边缘化

主要是指被主流社会道德排斥的一类人,由于所指对象名不副实或存在不道德现象而附带消极意义的称谓语.如“小姐”起于宋代,多表示婢妾、娼妓等身份卑微的女子.宋末元初“小姐”开始称呼有身份未出嫁的女子,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玉镜台》等有体现,清代“小姐”仍是仕宦之家女儿的尊称和专称.民国,“小姐”向“Miss”靠拢.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初,“小姐”成了“娇生惯养”的代名词,在大陆迅速隐退.改革开放后,“小姐”复出,成为了突破年龄、婚姻和财富的界限,带有褒义的典雅之称.然而“好景不长”,“小姐”贬称从事活动的女子,属于词义的消极回归.“同志”这一称谓则由社会泛尊称转为指代同性恋.

三、称谓语贬值的原因

(一)称谓语的缺环造成专有称谓语的大肆泛化

称谓是说话者用以定位人的地位和角色并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3].由于我国很重视“名”,人们希望通过得体礼貌的称谓,来表现自己的诚意.

现今,“小姐”与“同志”出现消极意义,为了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误会,它们的使用范围日益缩小.表示中青年女性和中青年男性的称谓出现空白,“姑娘”偏小、“女士”有距离感、“小伙子”太青涩、“先生”太正式,“美女”与“帅哥”正好填补了“无称可呼”的空位,“它们不再是“漂亮”、“英俊”的代名词.同样的还有“师傅”、“老板”.

(二)称谓语的掩饰作用在频繁“”后被消解

罗森先生在《委婉语词典》中提到:“They are linguistic fig lees.”(委婉语是语言的遮羞布)[4].委婉语反映了表达主体在使用语言时的社会文化心理与特殊心态,即“为了表现出敬畏、尊崇、尊重等心理状态,或者是为了显示出高雅的格调,塑造文明的形象,因而不用直接语指称那些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所禁忌直说的事物、现象,不用直接语提及那些低俗、粗鄙的行为、事物或现象,而代之以委婉语来表达.”[5]最具代表的是“同志”与“小姐”,在它们所指代的特殊群体不被大众熟知之前,能够起到很好的掩饰作用.

(三)“抬高称谓”的肆意使用造成称谓语的“贬值”

在社交称谓中,称谓的选择往往能够引起对方心理上的反应.如在职衔称谓和亲属称谓中,往往采取“抬高称谓”的策略.在职务性称谓中,常常省去副职的“副”字或是前加“大”字,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如“大导演”.在亲属称谓中,将对方辈分抬高,老年人称呼中年妇女“大姐”,是为了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产品推销中也会采用“抬高称谓”策略.广告商利用民众对理性、科学的崇拜、对专家的盲目信任,将一般学者甚至是一窍不通的普通人粉饰成“专家”,受众在多大程度上理解这些产品并不重要,关键是职衔性称谓所附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当消费者们深谙“大师”、“专家”的“真面目”后,它们成了“江湖术士”、“装神弄鬼”的代名词.

四、结语

汉语的称谓词不可能为每一个使用者提供在各种场合下都可以轻松自如称呼对方的词语.之所以会出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尴尬局面,是因为交际双方遵从了不同的语言规约.汉语称谓语的价值是由系统中的其他称谓语决定的,我们不能因为交际中存在称谓窘境而取消其交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曹运波.网络流行称谓词汇意义特点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6).

[2]唐子恒.词义“贬值”现象浅论[J].长江学术,2007(4).

[3]刘玉能.近期我国身份称谓变迁及运行的动力机制[J].社会科学研究,1996(6).

[4]王水莲.委婉语的文化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7(5).

[5]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作者简介:付佳(1990-),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在读研究生,湘潭大学,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现象论文范文结:

关于现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现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社会现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