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方面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和寻找楔子类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寻找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寻找楔子

袁爱国,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出版专著《语文:在思与诗之间》,参与2017年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审阅以及教学指导用书编写.在省级以上教育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80多篇论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17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15次获“师陶杯”等省级以上论文大赛一等奖.主持研究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生态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研究省“十二五”规划普教重点课题“基于教学品质提升的‘境界语文’理论与实践研究”,2016年获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在全国多地执教观摩课或作专题讲座200多次,多次被《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作为封面人物推介.

小时候看木匠打家具,组装成形时,木匠常常在接榫口的缝隙中插入木楔子,用斧头“哒哒哒”敲入,再用锯、刨掠去楔子冒出的部分,这椅子、凳子、桌子就坚实了.有时墙上挂个东西,也可以用木块、竹片制成楔子钉入墙体,牢固得很.后来,读了元杂剧、清代以来的一些小说,开头也有“楔子”,这“楔子”成了戏剧、小说的引子,好玩,还有些神秘,让你有一探究竟的阅读冲动.

  1988年8月,这是个吉祥的年月,我走上了讲台,那一年我18岁;而今2018年,依旧吉祥,又是我的本命年.30年教育工作的时光过去了,回望来时路,那尘土飞扬的小学操场,那乡村中学绘有像照壁旁的高大的银杏树,那县城纵棹园畔的琅琅书声,那瓯江北岸极富创意的教育场馆,如蒙太奇镜头倏忽逝去.庆幸的是,30多年的教育之旅,还有一个个“楔子”相随,在我松懈的时候适时楔入,使我紧张充实;在我需要证明自己的时候,恰到好处地给了我展示的空间;在我茫然彷徨时,激活灵感,生发勇气,令我再一次投入与智慧.

  上公开课,是每一个教师的爱与怕.没有成名时,谁都可以说三道四;成名后,上的课名不副实更可怕.大到省级乃至全国的观摩课,小至校内的公开课,我都会全力以赴.这样的课难在寻找“楔子”,无论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寻找一个独特的切入口,就好比找到一个合适的楔子,这样的课充满张力与悬念,在匠心独运中渐入佳境.2017年秋天,我应宜兴市实验中学邀请执教《明天不封阳台》,与该校一位青年教师同课异构.这篇课文是苏教版教材里的老课文,但是教出新意来不容易.备课时突然想起2008年参加扬州市特级教师评审时的面试题,要求说出文中引用冯至诗句的含义以及作用,我灵机一动,何不用这首诗作为一个“楔子”解读文本呢?“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节课,我围绕“白鸽”“故乡”,生发一个个极具张力的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它来自何处?什么是故乡?故乡为何变得迷离?课堂上学生思维开放妙语连珠,听课的教师在惊奇与惊喜中,领略到阅读教学的奥妙与本真.

  教李清照词两首,我抓住“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这个“楔子”,既体现了婉约词的文体特征,又契合了李清照词作的特质.教劳伦兹的《动物笑谈》,我以“笑谈”作为“楔子”,引导学生从动物、研究者、旁观者的三重视角进行批判性阅读.在浦口火车站上《背影》实景课,我用南京初冬的第一场雪作为“楔子”,由“冷”到“暖”,回溯100年前那一段百感交集的旅程.在温州校园的后山上,我发现了灌木丛中的空鸟巢,将“空巢”作为“楔子”,上了一节《鸟巢的联想》写作课,启发学生由山顶废弃的鸟巢到山区的老房子展开联想与想象,对当代社会人与自然、故园与新家展开深入思考.在《我的2017年度汉字》写作课中,我用“年度汉字”作为“楔子”,教会学生如何选择素材,如何挖掘素材.这一个个“楔子”,有殚精竭虑为之,也有妙手偶得之.有“楔子”楔入的语文课,学生欢喜,教师开心,如果有听课者观赏,也会其乐融融.

  精彩的教学需要“楔子”,专业写作同样需要“楔子”.若是有了“楔子”,也就有了由头,有了创新的契机.“楔子”从何处寻找?从期刊发表文章的缝隙里发掘,从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里提炼,从教育教学专著的系统论述里淘金,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难点里攻关.“楔子”可以是写作的选题,一个大的选题往往会有不同的“楔子”.2017年我研究“深度学习”,从课程到教学进行了系列思考,《高阶思维:促进语文课程深度学习的发生》《从“创课”到“创客”:写作课程深度学习的应然选择》《观察力:写作课程深度学习的起点》等系列论文相继发表,这一系列论文就如一枚枚不同规格的“楔子”,让实践之树丰茂常青.

  论文的“楔子”往往是抽象的理念,而教学随笔则需要形象的唤醒,一个独特的意象就是一个充满生气的“楔子”,有力、有意蕴.我写个人阅读史,首先想到的意象是彼岸花.因为书籍的召唤,我们从此岸向彼岸迈进;好书如花,馥郁的花香、自然的色彩赏心悦目,每一次阅读就如一次美妙的约会.单有彼岸花还不够丰满,我在文学作品里寻找意象,阅读就是点燃篝火,在黑暗的时候,在寒冷的空间,当孤寂或者茫然在心中升腾的时候,阅读一本好书,就如燃起篝火,有了光亮有了温暖.于是,教学随笔《彼岸花,抑或篝火——我的阅读史》便应运而生了.当我将200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目录汇总后,200多篇文章的标题,恰如故人的双眸,有深情者,有冷峻者,有稚嫩者,有老谋深算者,每一双眼睛都是真诚的,每一句话都是真切的.17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文章,可以算作是坚硬的“楔子”,让我的写作平台牢靠扎实,经得起岁月的磨砺.

  如果说一节节课,一篇篇论文、随笔,就如木匠制作的单件家具,而围绕课题进行的专业写作、专业实践写就的论文、案例,当是成套的家具.“十一五”期间,我围绕“生态作文”做省教育规划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寻找的“楔子”,不再是零打碎敲而成,而是围绕一项工程制作了不同规格、紧密联系的“楔子”,这样形成的一系列论文成果,自然有了规模,有了格局,2013年获得了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十二五”期间,我围绕“境界语文”做了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研究,不仅写了一系列文章,还出了一本专著《语文:在思与诗之间》,获得了江苏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思”与“诗”这两枚“楔子”,成就了“境界语文”这座小木屋,屋里有思的深邃沉静,也有诗的灵性飘逸,屋外佳木繁荫,和风习习,还有屋顶的繁星点点,给匠人以劳作的幸福和心灵的慰藉.

  寻找“楔子”不易,雕琢“楔子”还需要工匠的精神.工匠当有耐心,守得住寂寞;须精心,打磨好细节;有爱美的心,化平凡为神奇.

  2018年春节,我在云南.云南高原上群山起伏,那一座座山峰不也是大地上的“楔子”?高低起伏的“楔子”稳稳地扎根于大地,疏密有致,仿佛七彩的音符,让尘世的劳作者有了依靠,有了追求.回望走过的30多年的教育之旅,那些有形无形的“楔子”,成了我生命的印迹,或模糊或清晰,但值得追忆.当我在海拔3000多米的云杉坪眺望玉龙雪山的主峰时,雪山尽在眼前,碧空如洗,积雪晶莹,而我的周围绿茵如织,松涛阵阵,黑山羊在低头吃草.我暗暗在想,下次来丽江,一定要登上玉龙雪山的主峰,瞅个究竟.■

寻找论文范文结:

关于寻找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寻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