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与基于职业能力过程培养的法科毕业论文改革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本文是一篇关于职业能力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基于职业能力过程培养的法科毕业论文改革

摘 要:现行“点”式法科毕业论文组织模式存在学生能力训练不足、教与学都无法充分开展等突出问题,为此需引入“线”性毕业论文组织模式.对照“卓越计划”中的四项法律职业能力,可以从营造“法律人培养共同体”、各类实践与毕业论文一体化管理、引导学生积累标志性业绩替代原毕业论文等方面,实现法科职业能力的过程培养.

关键词:法科毕业论文 卓越计划 职业能力 过程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9-200-02

针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存在的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等突出问题,2011年底教育部和政法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卓越计划”).其中,以下这段倡导尤为醒目:“强化学生法律实务技能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本文以法科毕业论文环节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卓越背景下的法科职业能力之构成,探索实现职业能力过程培养的法科毕业论文改革路径.

一、亟待改革的法科毕业论文问题现状分析

在目前高校法学类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的学分比重最大、能力要求最高,因而其问题也最具有典型性.下面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进行说明.

其一,将毕业论文设为第8学期、为时7周(计7学分)的集中实践,尽管突出了毕业论文这个“点”的重要性,但忽略了课程体系的“线”性联系,毕业论文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先期学习出现断裂,绝大部分学生的先期学习成果与毕业论文相脱节.

其二,毕业论文时间过短,教与学都无法充分展开.教师指导毕业论文之际,正值学生参加各类入职考试或面试之时,学生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般来讲,学习质量与就业质量呈正相关性,但此时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反而是一对矛盾.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的师生有关毕业论文的各种吐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问题.

其三,历届学生选题中80%以上为理论性话题,与真实案例的结合度很低.这就导致教师指导负担过重,学生写作也很艰难,即便有教师认真指导修改学生论文,学生也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吸收教师心血,更遑论能力提高.

可见,改变“点”式法科毕业论文组织模式已是迫在眉睫.改革的方向是,着眼于学生的四年成长历程,将毕业论文培养的能力要素(如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等)融入法律职业素质和法律人格素养的培养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效果目标(learning outcomes),进而实现法科职业能力的过程培养.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的法科职业能力之构成

为了引领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改革,教育部和政法委把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列为卓越计划的重点,并要求高校“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诠释能力、法律推理能力、法律论证能力以及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这就明确了法科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

其中,法律诠释能力主要是指能够运用法律方法解释法条的含义,法律推理能力是运用法学原理围绕法律规范形成当为判断,法律论证能力是能够对具有法律意义的判断提供充分的理由,探知法律事实的能力主要是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事实中挖掘出案件事实.这四种基本法律职业能力相互补充,融为一体,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训练方能掌握.

根据四种职业能力的指向,可以将卓越法法律人才界定为三个维度的结合:一是专业与职业的结合.所谓法律人才是指具有法律素养、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并且能从事法律职业的专门人才,因此卓越法律人才既要具有显著专业区分度(区别于其他专业或学科背景的人才),又能够将内化的专业素养外显于职业过程,体现出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二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一方面,国家和社会背景中的法律人与其他专业人才共享同一个生活世界,这就需要卓越法律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高超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法律人才培养还必须与学校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定位有机结合.三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既要有严格的过程训练,又要有可供社会认可或检验的结果,这就需要打破高校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局面.

三、法科职业能力过程培养的毕业论文改革路径

在以毕业论文综合改革牵引法科职业能力的过程培养方面,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近年来推出了若干改革举措,已初具成效.现综述如下:

1.积极探索学校与实务部门的联合培养机制,营造“法律人培养共同体”.将人才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实务学习两个阶段:校内学习(1.5+1.5)按照法学大类招生模式培养,实务学习(1年)按法律职业训练新模式进行.主要有:组建实务导师库,吸收资深实务人士共商培养方案;设立“订单式”学生实习项目,校内外导师联袂指导学生实践实习;合作开发《企业法务教程》等优质课程,共建法律诊所实践教学团队.

2.制定《强化课程组设置及管理办法》,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功能.这项工作的重点是明确教师核心课程归属,课程组研讨相关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要素,课程大纲在网络上面向学生公开,使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课程组组长采用轮流制.

3.制定《学生实习与毕业论文教学管理办法》,实现暑期社会实践、认知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一体化管理.其中,明确各类实习的目标任务与实习报告的总体要求、校内外指导教师的过程指导与反馈机制;对于仍以毕业论文申请相应学分的同学,在成绩获取上进行过程监控,即指导教师对学生论文期间的表现量化打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指导程度作同步评价和反馈、论文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的两轮独立评价.四种评价都由专业负责人汇总后上交学院,最后由教学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统一折合为最终成绩.

4.制定《法科毕业论文替代改革实施办法(试行)》,鼓励学生用大学期间积累的标志性创新作品申请替代毕业论文,激发学生全四年的过程学习积极性.其核心内容包括:一是明确创新作品的类型,如学生在CSSCI或以上级别刊物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校认定的A类学科竞赛项目中获省级一等或以上成绩、主持完成大学生“国创”项目并鉴定优秀、学生为第一申请人并以本人或学校为第一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并连续参加6个月以上专业实践且提供不少于3000字的实践报告等.二是组织程序,按照学校毕业论文工作进程,由学生填写学院的配套申请表,提供书面创新作品,自述替代毕业论文的理由,3名教师组成的答辩小组从创新性、综合性、劳动投入体量、能力训练等方面判断并给出评议结论,学院汇总交学校教务处审核公示.三是学术规范与诚信惩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年前浙江省已设立全国唯一的省级A类法科大学生职业能力竞赛系列项目(法律征文、法律演讲、法律辩论、模式法庭),直接对应了法科职业能力训练的基本旨趣.为此,中国计量大学专门成立指导教师团队,积极开展“竞赛教育”,效果很不错.2017年的法律征文赛中,笔者辅导两组学生团队,在完成立项项目调研和理论思考的基础上,两位项目主持同学都获得一等奖,选题分别为“最高院《量刑指导意见》的功能限度及补正——以杭州市2102份盗窃罪判决书为素材”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研究——基于浙江近30年实践与问题的思考”.对于学生来讲,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一纸证书,而是反复打磨的参赛准备过程.竞赛教育实现了教与学、学与用的良性互动,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基于职业能力过程培养的法科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改革研究”(课题编号:KT2015057)、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地方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之研究”(课题编号:2014SCG054)及2016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知识产权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20160074)之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笑侠.法学的本相——兼论法科教育的转型[J].中外法学,2008(1)

[2] 王瀚.法学教育研究(第六卷)[M],法律出版社,2012

[3] 曹义孙.多面向的法治教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佳慧.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多样化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外国语分院 浙江杭州 310018)

[作者简介:刘义,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法学理论;周映,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英语语用学.]

(责编:若佳)

职业能力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职业能力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职业能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职业生涯和规划论文

3、职业论文发表

4、职业和教育杂志

5、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

6、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