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励机制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高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探究有关论文范本

本文关于激励机制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高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探究

[摘 要]当前,高校服务社会工作存在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缺乏长远的工作规划机制等问题,影响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质量.对此,文章提出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重点解决以“论文”为导向的高校科研工作考核激励机制问题,为科研人员在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工作中提供合理的物质激励,保障其合法权益,建立长远有效的高校服务社会工作规划机制.

[关键词]高校;服务社会;激励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1.1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应该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1]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要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难题攻坚和成果转化,为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做出新贡献!这是党和政府在社会发展新阶段,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战略要求,也为我们研究高校服务社会职能问题点明了方向.

1高校服务社会的具体内涵

要研究如何提升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质量,首先需要确认其具体含义.从服务内容来看,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应该包括人才培养、完成基础研究、提供科技服务、提供社会咨询等内容,而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则是指学校发挥自身人才、技术所长为企业、社会大众提供技术帮扶、技术咨询、科研项目校企联合攻关等服务项目.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既应该包括进行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的高校教师,也应该包括提供社会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狭义的角度来看,高校服务社会的主体则是具体承担科研服务、社会咨询等工作的科研人员.本文着重针对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做分析,希望从高校自身对高校服务社会的机制保障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提高高校服务社会的工作水平,提升学校教师、科技工作者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积极性,从机制上保障高校社会服务工作行久致远.

2高校服务社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各高等院校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其一,考核激励机制不合理.要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水平,增强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社会服务,将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经济的需求密切结合,关键在于调整高校工作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不仅囊括正向的支持和鼓励,也涵盖负向的批评和惩罚.一直以来,高校的考核重心一直是重理论研究、轻应用研究,重视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轻视科研成果转化与科研服务;高校教师会因为论文没发够而受到处罚,却不会因为科研成果未能成功转化为生产力而受到责罚;高校科研人员会因为发表一篇重要论文而获得表彰乃至职称、职位上的提升,但是参与一项社会服务工作或者实现一项科研成果转化则可能无法获取等量的激励.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对于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仍然是以论文为导向,在这样的导向下,多数科研人员会把工作重心放置于比较容易发表论文的课题研究,对于理论成果转化生产、利用自身能力服务社会这方面的工作则多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高校的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本质上是对高校服务社会工作不够重视,难以满足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加大高校服务社会力度、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水平的要求.为满足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的要求,高校必须进一步探索改进社会服务工作激励机制,以便充分调动教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职责.

其二,缺乏强有力的考核激励配套措施.政府为推进高校的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支持,高校作为落实政策的主体,在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水平时,应利用好政府的政策,因地制宜地推出落地激励措施,才能将高校服务社会工作落到实处.然而,事实上却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具体配合措施不明确、激励力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高校服务社会的工作推进堵在高校机制这最后一里路.例如,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中要求,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有关政策.[2]这一规定,在制度上为科技工作者“停薪留职”“下海发展”扫除了后顾之忧.但是政策实行近两年,社会上并未出现高校高科技人才的“下海潮”.这一现象既与目前创业环境日趋艰难有关,也与高校在具体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的配套机制有关系.因此,要提升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不仅和政府政策密切相关,更与各学校的配套机制有关.

3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水平的思路

要提升高校服务社会水平,有如下思路.

首先要解决高校考核激励机制这一高校工作“指挥棒”问题.高校要改进考核激励机制,关键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以论文评人才的固有思维,鼓励支持各类科研人员投入服务社会的工作中去.2017年9月,浙江大学发布《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在认定的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发表文章,并且产生广泛的社会正向影响的,即可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这实际上是对教师、科研人员通过网络文化服务社会工作的一种肯定,打破了非论文学术成果低人一等的固有观念,值得借鉴、改进.另外,考核激励机制的改革应该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高校应该依据国家政策切实出台高校科研人员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管理办法,为科研人员参与社会服务提供合理的物质报酬,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参与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维护科研人员的合法利益.

其次要建立长远的工作规划机制,改变过去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远规划,高校的科研和教育工作无法及时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的现象.高校服务社会工作应立足长远,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制定长远的服务社会规划,将高校自身科研特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持续有效的社会服务,并在持续的社会服务工作中形成机制化的社会服务平台,让科研人员服务社会、科研成果转化更为顺畅、有效.

此外,还应加强高校服务社会发展的宣传工作,鼓励科技人员走出校门,动员和组织科技人员带着项目成果、专利技术、研究经验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在保证学校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将研究成果与企业合作开发相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在科技下基层、进企业等活动中,让高校科研人员真正建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建设中去,自觉将科学研究课题与现实发展相结合,切实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和水平.

激励机制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激励机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激励机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激励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