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经济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与北部湾经济区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为视角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这是一篇与北部湾经济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北部湾经济区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为视角

摘 要: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巨大,尤其需要在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经济头脑三个方面和谐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这一需要,广西高校应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尝试探索“一轴两翼”的教学新模式,即以“创新实践能力”为轴,以“文化+经济”、“讲授+训练”、“知识+素养”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两翼.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2-0065-03

北部湾经济区经过多年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相较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短板越来越明显.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北部湾经济区最需要的人才类型之一,但此类人才严重匮乏.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与高校人文素养课程关系密切.高校人文素养课程直接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能力,在学生心底积淀各种创新创意的灵感,其意义不容忽视.

高等教育应该采取实际行动满足地方经济对人才的各种需求.面对北部湾经济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新需求,重视和推进广西高校改革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是广西各高校需要做的.

一、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新需求

北部湾经济区是继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北部湾经济区蕴藏着巨大的创意产业集群,创意经济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动力.”[1]在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规划中,对产业发展做了明确的规划,就是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能环保水平、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这给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新兴的独立产业,也是融入性与渗透性超强的关联产业.在《发展规划》中,除了电影、电视、广播、出版、艺术和文物交易、音乐、表演艺术、广告、工艺品及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核心领域,在软件开发、信息服务业、会展业、房地产业、旅游业中也都有巨大发展空间.这也就意味着北部湾经济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潜在巨大需求.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尤为突出.”[2]就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而言,北部湾经济区尤其需要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文化创新人才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3]北部湾经济区所需要的文化创新人才,应该是具备较强文化保护、嫁接、转化和利用能力的专门人才.他们能够独具“文化+”的慧眼,将文化作为创意元素和核心资源积极予以产业化利用与开发.

北部湾经济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相关人才应该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尤其是熟知北部湾区域文化和广西本土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以所在地文化资源作为发展基础,因而熟知区域文化与本土文化是基本要求.

另外,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应是既懂文化又懂经济的跨领域人才.既是具有深厚文化艺术修养的儒雅之士,又是善于谋划、长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生意人.能够在文化与经济之间找到契合点和结合点,能够在文化中看到商机,能够在商业运营中贯彻文化意识、营造文化氛围、积累文化资本.

二、大学人文素养课程常规教学模式及其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核心素养是人文素养,核心能力是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创新能力.基于此,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新需求,承担培养人才主要任务的各大高校就应该积极改革高校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一方面努力提高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效果,夯实大学生人文素养基础;另一方面应积极在人文素养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创意学、文化经济学教育.唯有这样,高校人才培养才能真正适应新的人才需求形式.

但是,据调查和了解,广西高校在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上存在共同的不足,难以适应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新需求.这些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漠视这些课程的学习.在一些学校管理者、教师还有学生眼中,这些课程是“次要的课程”或“最不重要的课程”.二是人文素养课程教学在急功近利的时代普遍被大学生忽视,被认为是“无用的课程”,似乎“学不学区别不大”,大家学习积极性不高,逃课现象严重.三是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普遍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脱节,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没有意识到培养“文化产业意识”和“文化创意能力”的重要性,更谈不上有积极行动和改革去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四是课堂教学娱乐化,教师为了取悦学生,不惜牺牲高校课堂教学应有的理性、深度、广度和跨学科拓展,让课堂变成插科打诨、制造娱乐效应的地方.

总的来说,广西高校在人文素养课程教学上的常规模式是文化本位模式,即只有空洞甚至单调的“文化”环节,没有“文化+”环节.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视频化教学”,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就是放文艺视频给学生看,教师基本无欣赏方法和理论指导,更无能力训练环节.二是“技能展示教学”,课堂就是展示教师的个人技艺特长,缺乏深入的情感教育、美育教育和人文熏陶,更没有学生实践环节.三是“相声式教学”,课堂变成教师的单口相声,插科打诨,网言网语满天飞,搞怪表情穿插,课堂异常热闹,但学生就是没什么实质收获和能力提升.四是“照本宣科式教学”,教师全程念讲稿或者朗读课件,不与学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极低.这些常见教学模式的共同问题就是“教学意义矮化+教学方式孤立化+教学内容肤浅化”.课程性质沦为副课,课程意义淡化;教学方式随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教学内容经常沦为肤浅的娱乐或者完全无效的信息.由此,人文素养课程既没有给予教育对象应有的人文熏陶和积淀,又没有培养出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更遑论“文化经济意识”和“产业利用能力”了.

由此,要适应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新需求,广西高校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任务紧迫.

三、一轴两翼——适应新需求的新模式

广西高校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探索“一轴两翼”的教学新模式,以“创新实践能力”为轴,以“文化+经济”、“讲授+训练”、“知识+素养”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两翼,将“文化创意教育”渗透到人文素养课程教学中去.这样做既能提高课堂生动性、深度、广度和拓展度,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还能充分挖掘人文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价值,可谓是一举多得,是一条改革的新路径.

(一)教学目标:创新为轴,文化与经济为两翼

在广西高校人文素养课程的教学目标上,应该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核心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具体落实在以“文化+经济”为两翼的具体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上.

一方面,要坚持人文素养课程的人文性和文化性,不能丢了这一根本.积累学生文化知识,启迪学生人文思索,影响学生人文观念,熏陶学生人文情感,这些是人文素养课程的根本目标.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文素养课程的这一根本,应该通过声情并茂的讲座、理性科学的分析、卓有成效的指导提升学生人文深度.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怎样用人文知识去当下问题?怎样用人文情怀去关注社会现象?怎样用人文视角分析热点事件?怎样以人文态度面对人生境遇?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创新和文化创新.将人文课程的人文与文化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应对与反思,这体现的正是一种“创新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要在人文素养课程中进行能力目标拓展,让学生树立文化经济意识,具备将文化向经济迁移、嫁接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能力正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这一核心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看到文化资源的资本价值,看到艺术个案中的商业价值.北部湾经济区人文素养课程教学应该在重视人文素养这一核心教学目标的同时,强化“文化+经济”意识,增加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的鲜活案例教学,重视每一种与艺术相对应的经济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注意启发学生在案例中探索文化向经济迁移、嫁接的机制和模式.

(二)教学方法:实践为轴,讲授与训练为两翼

传统的大学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尤其体现为讲座式教学.教师一言堂,从头讲到尾,主要聚焦于梳理相关知识、阐释相关理论和欣赏相关个案.这种讲座式教学的优点就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有利于理论的全面探讨,有利于个案的集中欣赏,有利于教学内容按照课程计划推进和完成.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忽视甚至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效果可能很差.尤其是当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和体态语言能力等方面有欠缺时,讲座式教学的效果更会大打折扣.很多时候,讲座式教学是一种无压力教学,学生没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和任务引导,很容易疲劳和分神.如果不是具备超强的注意品质和学习毅力,讲座式课堂的听众很难维系从头到尾的良好学习状态.

适应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新需求,为了落实“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核心教学目标,在大学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方法上,应该提倡使用实践为轴、讲授与训练为两翼的形式.所谓实践为轴,就是要在人文素养课程中贯彻实践教学意识,而且要以实践方法代替传统的讲座方法.这种代替不是抛弃,不是说彻底不需要教师的讲授,而是要合理科学地使用讲授法,要让讲授为实践服务,要将讲授控制在科学的课堂时间比例当中.

在人文素养课程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精讲多练,最好每次教学都有实践训练设计,这些实践训练设计又围绕文化经济意识、文化创意创新而展开.在具体时间分配上,教师讲述最好控制在每次教学时间的50%以内,剩余时间就用来实践训练.在讲授形式上,教师也要尽量避免“劈头就讲”的随意模式,应该先给予学生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问题导向和任务压力中去聆听教师的讲授.在训练形式上,可以采用讨论、辩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在训练具体内容上,可以针对文化产业现象进行观点争鸣与碰撞,可以就某种艺术形式进行创意嫁接训练,可以就某种地域文化资源进行利用策划训练,还可以就某种艺术产品进行市场评估训练.在训练强度上,一定要适应有限课堂时间,不能布置大而无当或者在有限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注意将有限的低强度课堂训练和课外的高强度训练有机结合.

(三)教学内容:能力为轴,知识与素养为两翼

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最需要既具备深厚文化修养又具备经济头脑还是专业精英的复合型人才,面对这样的人才需求特征,大学人文素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迫在眉睫.

传统人文素养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聚焦于知识传授、理论阐释和作品欣赏等三大领域,这其实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因为这样的教学内容其实只定位于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目标,不能体现能力培养目标.适应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新需求,尤其需要高校人文素养课程侧重能力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内容上,应该以能力为轴,以知识和素养为两翼.在不偏离人文素养课程培养人文素养这一根本前提下,强调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重视能力训练和提升环节.这一环节所需要训练和提升的能力主要有文化创意能力、文化经营能力、文化策划能力、文化保护和利用能力等.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增设文化产业、艺术产业、创意策划类课程;在知识理论传授中,应该增加人文应用类知识和理论;在素养训练上,应该增加文化经济素养内容.

应该高度重视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教学,因为它们正是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北部湾区域文化是历史积淀和时代气息的统一,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统一,是民族特色和东盟元素的统一.”[4]海洋文化、民族文化和东盟文化应该是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的三大核心领域,由此北部湾经济区高校人文素养课程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应该尽可能多地涉足海洋文化、民族文化和东盟文化领域.

以能力为轴,以知识和素养为两翼.从教学内容出发,高校人文素养课程在传统的文化知识传授和人文素养培养基础上,应该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创意与创业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和文化应用能力.由此可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文化创意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创意设计、咨询策划、新兴媒体、传媒服务、广播影视、动漫游戏、高端工艺美术等创意产业,推动融合民族、传统、地域、东盟特色等文化基因和时尚元素的设计创新及应用研究”.

四、结语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又在于高校,尤其是本土高校.面对北部湾经济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巨大需求,广西高校具有责无旁贷的人才培养责任.要培养出既具备人文素养又懂专业还懂经济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高校人文素养课程承担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

传统的高校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模式是一种文化本位或者人文本位教学模式,缺乏创意能力目标、创新实践内容和应用性教学环节,不利于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改革方向应该是,以“文化+”为理念,以“一轴两翼”为新模式,以“创新实践能力”为轴,以“文化+经济”、“讲授+训练”、“知识+素养”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两翼,将“文化创意教育”渗透到人文素养课程教学中去.这样做既能提高课堂生动性、深度、广度和拓展度,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还能充分挖掘人文素养课程的应用与实践价值,可谓是一举多得,是一条改革的新路径,是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范林.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创意人才现状问题研究——兼

论北部湾经济区创意产业发展与人才现状[J].学术论

坛,2010,(7).

[2]罗兰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外向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研

究[J].企业研究,2012,(6).

[3]廖俊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创新路径探析[J].广西

社会科学,2009,(12).

[4]马瑞,林加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文化与企业文化

创新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6).

北部湾经济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北部湾经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北部湾经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生态经济论文

2、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3、工程经济论文

4、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5、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6、金融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