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用卡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和信用卡反欺诈的道和术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反欺诈理论与实践方面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信用卡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信用卡反欺诈的道和术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反欺诈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受益于经济发展和政策东风,中国的信用卡行业发展迅速,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创新不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消费者的用卡积极性.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二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量为5.20 亿张,同比增长9.82%,人均持有信用卡0.34 张;渗透率达48.70%,环比上升0.10个百分点;授信总额为10.84 万亿元,环比增长10.05% ;贷款规模4.69 万亿元,环比增长9.83%.

然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各类信用卡欺诈案件也不断发生,且呈愈演愈烈之势.一方面,类似“信用卡就在身边,卡内资金却不翼而飞”、“从没办过信用卡,却因信用卡欠款不还导致征信不良”等传统的虚假申请、伪卡、盗刷等案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电信诈骗、信息泄露等各种跨业务、跨条线的“跨界”欺诈案件也时有发生.各类诈骗案件不仅给人民群众和银行带来了巨大损失,更引发了信用卡行业的信任危机.

在信用卡欺诈高发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反欺诈防控体系,充分保障银行的资金安全和客户的用卡安全,成为银行信用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反欺诈团队(以下简称“反欺诈团队”)也在不断摸索、实践.尤其是2016 年以来,随着整个支付行业欺诈趋于智能化、规模化,反欺诈团队转变了过去以事后控制、打击为主的反欺诈理念,将工作重心逐渐向欺诈预防倾斜,并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支柱”的反欺诈理论,即“以预防为中心,情报引领反欺诈,服务贯穿反欺诈,创新提升反欺诈”.配合反欺诈工作理念的转变,反欺诈团队也探索、尝试了一系列的欺诈预防工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打击了一批恶性案件,震慑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因此,交通银行信用卡欺诈防控工作保持着同业领先的水平.一、业务现状:内忧外患,十面埋伏

1. 欺诈手法不断升级,防控措施相对滞后

信用卡反欺诈犹如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为了逃避银行的欺诈打击,不法分子不断翻新欺诈手法,伪卡、虚假申请等传统欺诈方式不断升级,电信诈骗、云闪付欺诈等新型欺诈不断涌现.以电信诈骗为例,目前市场流行的诈骗手段有上百种,给信用卡反欺诈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而目前行业内主流的反欺诈工作思路都是以事后控制、打击犯罪为主,各种防控手段和措施相对滞后,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反欺诈工作陷入了“防不胜防,越防越多”的怪圈.

2. 风控系统化程度低,防控响应速度不够

虽然信用卡业务属于银行新兴业务,但受银行传统业务经营模式的影响以及银行自身在人才、技术上的先天不足,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相对比较传统,尤其在反欺诈工作上,大都以“人海战术”为主,对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这导致了反欺诈响应速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防控效果.此外,较高的人工介入比例也导致各类操作差错时有发生,且难以杜绝.3. 前台业务创新密集,银行的风控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挑战,银行加快了创新的步伐,从快捷支付到各种Pay、二维码支付,支付变得越来越便捷,而便捷往往以牺牲一定的风控要求为代价.同时,由于“敌在暗处、我在明处”,银行业务创新的“一招一式”往往很难逃出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诈骗套路.一项新产品、新业务上线后,当反欺诈人员还处于熟悉业务特质、摸索防控重点的阶段时,欺诈交易往往已经悄然发生,让银行猝不及防.

4. 内部人员流失严重,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迅速崛起,不仅给银行信用卡的业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也“抢走”了银行大量从基层到高层的信用卡条线员工.同时,由于这些新兴公司大都从事银行信用卡涉足较少的高风险、高回报领域,因此尤其重视“挖角”银行风控领域的人才,这也导致各银行信用卡风控领域人才流失情况十分严重.二、主要对策:一个中心,三大支柱

打击欺诈只是手段,预防欺诈才是目的,反欺诈的关键在预防,反欺诈工作必须以预防为中心.为此,2016 年以来,反欺诈团队积极探索尝试将信用卡反欺诈的重点从事后打击向事前预防转移.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和探索,反欺诈团队总结出信用卡欺诈预防的三大支柱—— 情报、服务、创新,即情报引领反欺诈,服务贯穿反欺诈,创新提升反欺诈.1. 情报引领:借力打力,料敌于先机

信用卡支付涉及多个环节,信用卡欺诈也涉及了多个领域.随着信用卡欺诈日趋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闭关锁国”式、“单打独斗”式的反欺诈工作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反欺诈形势的需要.为此,反欺诈团队及时突破业务瓶颈,重整业务模式,搭建内外部情报网络,联防联控,及时获取欺诈产业链及欺诈打击链等各渠道的预警性、内幕性的资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建设内部情报网络

第一, 实时获取内部“ 新”资讯.当一项新业务、新产品、新政策上线时,反欺诈人员应及时研究、掌握其相关信息,以充分了解业务属性,提前发现业务漏洞.从行业情况来看,无论是各种Pay,还是二维码支付,在上线初期都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欺诈高发期,因此,反欺诈团队相关措施和手段的及时跟进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及时获取内部风险线索.反欺诈团队与销售、发卡审批、客户服务等部门建立专门的情报输送渠道,及时掌握各个渠道在业务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并及时展开调查.

第三,建立反欺诈员工风险线索上报机制.从事反欺诈工作的员工是与各类风险事件接触最紧密的人群,反欺诈团队通过优化流程、开展活动、给予奖励等形式,鼓励反欺诈员工报送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线索.2017 年,反欺诈团队组织了“情报月”活动,面向反欺诈团队的员工收集欺诈线索,收到了200 余条线索.

(2)建设外部情报网络

我们与各相关方搭建合作渠道,加快“走出去、拿回来”的步伐,实现联防联控,打造安全用卡绿色生态圈.

第一,构建银行之间的联动渠道.一个重大案件往往涉及同业多家银行,通过与各发卡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可以对已经在他行发生的欺诈手法提前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不法分子故伎重演.此外,联动机制的建立还有利于银行同业间及时沟通案件情况或分享风险线索、联合报案等.目前,反欺诈团队已经与十余家大中型发卡行建立了联动渠道.2017 年,我们联合某发卡行破获了一起重大信息冒用案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

第二, 构建警银协作渠道.

通过对经侦、技侦等渠道的建设和维护,确保重大案件能够得到及时立案和侦破.同时,警银协作渠道的搭建可以使银行方面了解、掌握警方的办案手法,从而提高反欺诈人员在证据收集、嫌疑人锁定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构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间的联防渠道.信用卡欺诈往往涉及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收单商户等多方主体,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建立联防渠道,有利于形成合力,共同抵御犯罪.2017年以来,通过联防渠道建设工作,反欺诈团队联合蚂蚁金服、阿里巴巴打击了淘宝网上一批卡商铺,还联合某第三方支付公司打掉了一个团伙,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

第四,构建网络黑产挖掘渠道.我们通过潜入黑产贴吧、涉黑产 群等方式获取黑产资讯,并采取预防性措施.

第五,加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客户是各类欺诈行为的直接接触者和受害者,搭建专门的渠道有助于及时采集客户发现的风险线索.

2. 服务贯穿:刚柔并济,御敌于千里之外

从当前比较盛行的欺诈手法来看,大部分欺诈风险的产生是由于客户缺乏安全用卡知识,风险意识薄弱;信用卡中心的某些规则、流程经过不法分子不断地尝试,已出现了漏洞.为了增加内外抵御风险的能力,反欺诈团队通过将欺诈手段及时告知客户和相关部门的方式,提高客户的安全用卡意识,丰富客户的安全用卡知识,同时增强相关部门制定规则流程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在以上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客户安全意识

高发的电信诈骗、网络欺诈基本都是因为客户缺乏信息安全意识而泄露了手机动态验证码所致.如何让更多的客户了解信用卡知识,更好更安全地使用交通银行信用卡,一直是我行反欺诈工作研究的重点.为此,反欺诈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客户教育工作,为建设良好的用卡环境履行银行应有的责任.

一是打造“防欺诈宝典”,以漫画的形式进行安全用卡宣传.反欺诈团队创新用卡安全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定期在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安全教育漫画,通过介绍典型欺诈案例的形式让客户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法,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是开展防欺诈警示教育进社区活动,现场教授消费者安全用卡知识.针对电信诈骗高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特征,反欺诈团队与上海市部分街道共建,组织反欺诈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宣传防欺诈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通过网媒、纸媒等渠道积极宣传已破获的欺诈案件,形成示范效应,规范、用卡行为.(2)促进规则优化,完善内部风险防控

作为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防范的最后一道关卡,反欺诈团队在监控和调查欺诈中更容易发现营销拓展和发卡审批等环节在管理、制度、规则、流程等方面的漏洞和疏忽.为此,反欺诈团队建立了各种反馈机制,完善内部风险防控.

一是以经典案件制作成违规警示教育材料,向相关部门及机构进行宣导,加强分中心员工自我管理、合规操作的意识,对违规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二是收集、提炼反欺诈防控

中发现的系统、规则、流程等漏洞,不定期向销售、发卡审批等部门提出规则优化建议、风险提示、政策建议等,帮助其完善业务流程.(3)培养专业人才,提升风险服务本领

近年来,反欺诈团队越来越意识到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反欺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数据和系统并不能完全取代专业人员的经验.事实上,在面对一些新型风险案件时,尤其是当银行对这类案件的数据积累还不够时,一名经验丰富的反欺诈人员的响应速度远远优于系统响应和数据分析的速度.然而,如前所述,信用卡领域的反欺诈人才流失严重,缺口较大,专业人才培养显得格外迫切.为此,反欺诈团队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一专多能”的理念,即每位员工既是“螺丝钉”又是“排雷兵”;既能够胜任不同岗位的基础工作,又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攻坚克难.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反欺诈团队进行了大量的人才培养实践.一是打造中国银联、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及反欺诈团队“三位一体”的培训平台,为员工培训管理、技术等多维度的知识技能.二是开展一系列“微活动”,包括微课堂、微项目、微演讲等,提升员工综合能力,打造“全能手”.

三是在团队内开展 “四大天王”(“侦测王”、“调查王”、“破案王”、“情报王”)、精品案例、十佳话术等劳动竞赛,从精神和物质上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

四是开展轮岗培养.在团队内建立管理人员全部轮岗、基层员工选拔轮岗的机制,一方面培养了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的综合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也给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创新提升:不动声色,杀敌于无形

近年来,信用卡行业推出了各种Pay、二维码支付等各类新型支付业务.这些新型业务在方便客户用卡的同时,也衍生出了大量的新型风险,给信用卡反欺诈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依靠过去的经验和传统的方法已不能应对种类如此繁多的欺诈风险,而创新则是反欺诈的唯一出路.

(1)创新系统,提升防控时效性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快”而言,人永远快不过系统,因此,要“快”就必须建设系统,减少人工操作.

一是在欺诈交易监控方面,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帮助员工识别高风险交易,并简化员工的操作;在此基础上,还精简了核实话术,大大提高了员工交易监控致电核实效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开发短信、IVR 语音等自助核实渠道.相关功能一旦实现,将大大降低交易监控的人力需求,并提升交易核实的效率.

二是在欺诈案件调查方面,搭建专门的伪卡侧录点(CPP)侦测模型.CPP 排查是预防伪卡风险的重要措施,在提高排查精准度和时效性的同时,对人力的需求也大幅下降.

三是在集群案件实时发现方面,搭建专门的系统,通过实时汇集、分析交易监控一线员工提报的欺诈线索,及时发现IP 集中、盗刷集中等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集群性案件,并提前采取各类预防性控制措施,避免损失和欺诈的进一步扩大.

四是积极应用新技术.设备指纹、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移动定位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趋于成熟,下一步,反欺诈团队将积极尝试应用新技术,弥补人工和现有技术的不足.

(2)应用数据,提高预防精准度

欺诈案件提前发现的关键在于精准度,而提升精准度必须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方面,反欺诈团队群策群力,将前期积累的欺诈数据和反欺诈经验融合在一起,创建了一系列的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达到了节省人力、提高时效的目的.

一是创建集群案件自助排查数据库,通过预设集群案件报警逻辑,及时发现已入欺诈数据库案件的集群性特征,实现集群性案件的自助排查.

二是创建还款数据库,开创性地通过还款的维度研究欺诈集群性特点.自2016 年上线以来,还款数据库已发现多起集群性虚假申请案件.

(3)创新技能,提升破案成功率

对不法分子的各种打击,一方面能帮银行、客户挽回一些损失;另一方面也能对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有利于营造不能为、不敢为的反欺诈环境.为此,反欺诈团队下大力气,不断提升案件办理技能,积极配合警方锁定并抓捕犯罪嫌疑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反欺诈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办案技能,持续提升破案成功率,形成了一套颇具特点的办案理论和技巧.

散点图理论.集群性案件一般涉及几十、上百甚至上千张信用卡,每张卡的嫌疑点又不尽相同.绘制散点图有利于调查人员找出嫌疑点最多的信用卡或案件,再聚焦视线,深入排查,从而找出犯罪嫌疑人.

犯罪轨迹理论.一般来说,不法分子作案是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因此通过研究其最早的案件,分析其欺诈手法,最容易找到犯案漏洞和案件突破点,进而找出犯罪嫌疑人.

三、总结及展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

而求索.在今后的工作中,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的反欺诈团队将继续探索和前进,坚持“以预防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情报、服务、创新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当前工作,精耕细作,苦练“内功”,努力将反欺诈团队打造成行业标杆,努力让反欺诈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成长为反欺诈专家,为切实维护客户资金安全、防范银行资金损失、提振消费者用卡信心作出新贡献.

信用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信用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信用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