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教材背后是价值方面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教材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教材背后是价值

摘 要:选择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各两种教材,聚焦古诗文,旁及其他维度,分析与语文课程改革相关的文化源流、政治体制、课程标准等制约要素.就目前看,教材选文及任务设计,尊重课程规律,这是教材编著者共同恪守的底线.

关键词:教材比较高中语文古诗文

课改,是世界潮流,关涉国民教育目标.语文作为核心课程,教材编制尤为各国所重视.本文分别选择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各两种高中语文教材,以古诗文为聚焦,旁及其他维度,管窥蠡测,以期同好指教.

一、关于必修教材册次

中国大陆第八次课改,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多数学校必修教材安排在高一、高二教学,选修教材安排在高二、高三教学,根据教学时段,一般高一使用第1~4册,高二第一学期上半学段使用第5册.高二第一学期下半学段和第二学期使用选修课程1~2种.高三基本上进入高考、学考复习.

中国台湾五家出版社(南一、翰林、三民、龙腾、康熙)的国文必修教材均出6册,三学年六学期,分布均匀.

日本《高中学习指导纲要》于2012年正式颁布,国语教材分为国语综合、国语表现、现代文A、现代文B、古典A、古典B六种,其中国语综合为普高、职高必修.高中学段的国语必修教材就此一种.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有9家出版社共23种国语综合教材,和筑摩两家较有代表性.几家国语综合教材都把“汉诗文”作为重要的必修内容.

考诸册次,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语文必修课程的分量较重;日本只有国语综合一册,而选修教材有5册之多.从中约略可见在国文教育方面,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重基础性的课程,日本重选择性的课程.

本文涉及的教材分别是人教版和苏教版、南一版和翰林版、版和筑摩版(详见表1).

二、关于必修教材体例

教材的内部结构和体例框架,体现编者对语文课程的理解和追求(详见表2).

人教版是以语文学习领域为体例框架,分为课内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课外阅读延伸等内容.其中,“课内阅读”以文体组元,“写作、口语交际”根据知识点和能力点来编写,“梳理和探究”结合知识性短文,相当于研究性学习,“名著导 读”则是课外整本书延伸阅读辅导.苏教版以人文主题作为体例框架,每册有4个专题,每个专题有2~3个板块,每个板块有1~2篇文章.教材开发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和活动研习四种语文学习方式,每个专题之下,分别有四种学习方式的提示.可见,人教版和苏教版均比较在意体例的创新.

中国台湾教材内部体例相对简单,每册必修分“阅读文选”和“鉴赏提示”两部分.“阅读文选”每册11~14课不等,每课由题解与作者、课文与注解、问题与讨论三个部分组成.每课的“鉴赏提示”集中附后,方便学生学习.如2017年版的南一教材,新诗以人文主题组合,文言文据文体特点编排,文白交错,学生交叉学习文白两种语言,不同刺激,利于记忆.中国台湾教材编著者有鲜明的“生本”观念.教材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注解和介绍详尽.整册教材十几篇文章,依序排列,没有其他知识支架,这是典型的文选型读本的编法.此外,教材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专门单列图照出处,值得我们学习.

版教材由四部分构成:“现代文编”“古文编”“汉文编”和“表现编”. 前三编选文以文体组成单元,文体的分类继承古代传统,如“格言·成语”“传记·史话”“短歌·俳句”“评论·思想”“小说·故事”“日记·随笔”“物语”“诗”等.“表现编”出现的文体名称有“格言”(成语)、“故事”(寓言)、“唐诗”“史传”(史话)、“文章”“思想”.每单元配套有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表现编”分两个部分:“基础编”为5种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介绍,“实践编”为7种实用写作技能训练.筑摩版共有三编——“现代文编”“古文编”“汉文编”,无“表现编”.两家教材的“汉文编”均占教材选文三分之一,据说日本9家出版社的23种国语综合中均是如此.两家教材的选文之后均有附录:(1)汉文基本句法.(2)中国文学史年表(筑摩版为《中国文化史简表》).(3)常用汉字表.(4)唐朝服装图谱.(5)中国历法(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古时刻、古方位、月的异名、二十四节气、月轮表).(6)汉文14种句法一览表.两家教材都把“中国地图”和“春秋战国地图”作为封三,足占2个页面.两家必修教材体例显示,日本国语教材非常注重中华传统文化.

三、关于古诗文占比

几版教材的古诗文占比情况详见表3.

人教版和苏教版选文总数均超100篇,南一版和翰林版选文总量次之,日本国语综合最少.单看选文统计,阅读总量中国大陆居首.大陆教学重必修,学校会选择一二种选修教材作为限定选修(类似于必修).为应付考试,选修教材置而不读现象较为普遍.中国台湾另有《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配套,亦作为必修课程,规定一周一节.如果也被应试羁绊,则必修阅读量不多.日本的国语综合选文数量虽少,但另有5种选修教材配套修习.故学生实际阅读量之多寡,主动权还是在学校和教师手中.

古诗文是族群的文化基因“全息码”,是大浪淘沙后的道统“结晶体”.传统文化彰显我们渊源所自,当代文化昭示我们身在何处,二者相融,我们方知何去何从.文化精华也需时间积淀,与现代时文相比,古诗文更具经典价值.文白分家,是汉语传统,文言为书面语言,白话为口语系统,学文言,说白话,几千年来各司其职,并不相违.一言以蔽之,作为教材选文,古诗文更合适,更重要.统计上述教材的古诗文占比,人教版约42%,苏教版约36%,南一版约62%,翰林版约67%,版约70%(其中汉诗文约40%),筑摩版约61%(其中汉诗文约36%).

足资借鉴的是,日本教材古诗文占比.考诸地域、文化、语言,在民族独特性和文化多样互的今天,汉字、儒学等中华文化传统,仍然在东亚文化圈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汉语非母语国家,日本的国语综合教材选用古代汉诗文居然超三分之一篇幅.这种立足高远的文化视野、多元开放的包容心态和尊重历史源流的精神,体现出民族的文化自信,也是文化强国在教育上的表征.如今,“日本不但设有全国汉文教育协会等专门机构,更有大批学者、一线教师参与研究汉文教育史、汉文教育地位、汉文教育内容、汉文教育现状、汉文教育指导”,文部科学省规定国语综合每周四课时,一般而言,语文教学会均衡分配“现代文编”和“古文编”时间,汉诗文每周教学课时数不会少于一课时.其目标不是学习中国语,而是学习融会于日本文化中的中国诗文,“这是必要的文化修养,高中生必须了解和掌握”.

四、古诗文选文类型

古诗文的传统分类是经、史、子、集,与当今教学习惯相去甚远.依叙述语言和功能角度,则可分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颇具现代性,但失之笼统.本文沿用常见的文体概念,结合各地教材的实际情形,分诸子散文、传记散文、文学散文、小说故事、诗词曲赋、论说散文六类统计(数据见表4~表9).

诸子散文类,人教版和苏教版有专门配套的选修教材,故必修教材中选文较少.中国台湾两家的选文涉及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选文大同小异,如南一版选老子2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小国寡民),翰林版选老子3则(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南一版选庄子2则(庖丁解牛/濠梁之辩),翰林版则选庄子1则(庖丁解牛);南一版选韩非子2则(猛狗与社鼠/公仪休相鲁),翰林版选韩非子2则(棘刺刻猴/猛狗社鼠).日本则主要在《论语》和《孟子》中选文.除此以外,格言、成语是中华文化传统最精粹的凝聚,日本两家教材都把格言与成语置于汉文编之篇首,其中筑摩版比版稍多.

传记散文类,选文数目上相差无几.人教版只选传记——《李贺小传》和《马伶传》,选文较新.苏教版则在史传散文中选.南一版和翰林版选文一致,均是课纲规定之目.版和筑摩版选自《十八史略》(产生于元代,由曾先之对十八种史书简略改编而成的启蒙性读物,基本按照时间顺序,以帝王为中心叙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在日本影响很大)一书,是经过改写的史传文章.

文学散文类,中国台湾两家大同小异,中国大陆两家亦大同小异,但台湾和大陆选文相差较大.《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大陆选在初中教材,除共选的《项脊轩志》《渔父》《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之外,台湾必选的《世说新语》,短小蕴藉,耳熟能详,已有格言性质,大陆却尚付阙如.袁宏道的《晚游六桥待月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写山川之美,托故国之思,《北投硫穴记》写三百年前之台湾历史,均符合台湾的历史和现实.

作为文学样式之一,传奇小说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很好地发育,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并无选文(老教材曾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几篇).南一版和翰林版教材各选4篇,其中《郁离子》选2则,可见取舍标准确与大陆不同.版和筑摩版选寓言故事,与格言同类,其实已跟小说这种文学式样无关.

诗词曲赋类选文颇有意味.中国大陆偏重唐宋诗词.人教版尤为重视,选27首,其中,唐诗选7首,宋词尤为偏爱,选11首,这可能与编者的趣味相关.苏教版选13首,唐诗宋词占10首.中国台湾选文的体式、朝代和数量较为均衡.特别选了台湾古诗两首,以及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并序》,从地域和内容看,显然有历史情怀在,同时凸显本土诗人.对《诗经》的选择,也与大陆异趣.大陆选表现社会风俗、戍边生活的《氓》和《采薇》,台湾选表现男女爱情、父母人伦的《蒹葭》和《蓼莪》.对散曲的选篇两者也不同,关汉卿的《大德歌·秋》二者均选,为思妇怀远之作.南一版另选马致远的《双调新水令·题西湖》,忆西湖光景.翰林版选张可久之《折桂令·九日》,写暮年的愁怀;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惊梦》,写丽娘之伤春.大陆也有教材选元曲,虽有王实甫之《西厢记·长亭送别》关涉男女情爱,但更常见的是关汉卿之《窦娥冤》,睢景臣之《高祖还乡》,或诉底层冤情,或刺发迹帝王,与台湾颇有不同.

日本对于唐代的推崇,由来已久.日本教材只选唐诗,作为韵文最高峰,唐诗当之无愧.唐诗传达出的豪迈情怀和雍容大度,可为东亚文化圈最华彩的乐章.日本选择的唐诗以李、杜为主,多是广为传颂的精华篇什,但是也选了高骈的《山亭夏日》、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白居易的《对月忆元九》等通俗易懂、短小隽永的诗篇.如高骈的《山亭夏日》,描写了微风之后的帘动、满架蔷薇的花香、夏日池塘的倒影等幽微的细节,寂静中充满生之活泼.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正有日本短歌和俳句之风,适合日本青少年学习.

00论说散文类中,苏教版把《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组成单元,人教版把《六国论》和《过秦论》组成单元,《阿房宫赋》作为赋体文章另编,因为组元标准不一.苏教版考虑近人和政治,把孙文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编入,谋虑周至.南一版和翰林版此类文章入选较多,除大陆常见篇目之外,特选《典论·论文》,揭橥文章巨大价值,实属要紧.《原君》《廉耻》《劝和论》《台湾通史序》入选,皆为因地制宜.

日本两家出版社统一选韩愈的《杂说》,倡言人才培养之重要.筑摩版还选了《卖油翁》,因由不详,或可考量故事本身的趣味性.

五、关于国外选文和本土作品

对于国外文章,人教版选入14篇.小说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契诃夫的《套中人》,戏剧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演说有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新闻有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科学随笔有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加来道雄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经历》、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霍金的《宇宙的未来》,思想随笔有帕斯卡尔的《思想的芦苇》、富尔格姆的《信条》、弗洛姆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蒙田的《热爱生命》.苏教版入选更广,计有20篇.诗歌选保尔·福尔的《回旋舞》,小说选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波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高尔斯华绥的《品质》、雨果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戏剧选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据澳大利亚托马斯·肯尼利所著小说改编的《辛德勒名单》,演说选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散文选伊瓦什-凯维奇的《肖邦故园》、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奥尔多的《沙乡年鉴》(节选)、劳伦斯的《鸟啼》,学术文章选林西莉的《汉字王国中的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论》.国别之多,文体之众,领域之广,蔚为大观.

与中国大陆大量入选外国作品的思路不同,中国台湾此类篇数寥寥,如南一版选了美国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翰林版选了日本芥川龙之介的《竹薮中》,域外作品总数不超过2篇.

中国台湾教材国外选文和中国大陆不一,可能与课程理解有关.大陆曰“语文”,意涵所指人类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均在语文学习的范畴之内.台湾曰“国语”,仅指中国语文,外国名篇,应该另有教材以供选修.实际上,囿于课业负担,学生接触外国作品的机会并不多.中国台湾教材少选国外文章,除了课程结构因素之外,可能与台湾地区的社会意识和价值导向有关.“高中每册11到14课,3年下来仅约80课,这么小一个饼却要分给古文、台湾现当代、原住民文学、性别意识、海洋文学,还要标榜多元化,加入戏剧、世界文学,结果变得所有类别都只有一两篇,聊备一格.”对此,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段心仪表示,增加世界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台湾地区高中国文课本的世界文学比例确实不高,应该是“古典”“语体文”及“世界”应各占三分之一.段心仪认为台湾地区可以大陆为师.

对于本国作家,大陆教材选文并未忽略民国大家.如鲁迅、钱钟书、朱光潜、梁思成、蔡元培、梁实秋、徐志摩、卞之琳、郑愁予等,在台作家入选也较多,如洛夫、余光中、王鼎钧、张晓风、琦君、林海音、纪弦等.1949年以后的大陆作家,虽然优秀者甚众,但大陆教材选文反而谨慎.台湾地区却相反,选文偏重民国时期和台湾本土,后者尤多,如白先勇、龙应台、王鼎钧、陈之藩、洪醒夫、郑用锡、杨牧、赖和、简、林文月、张晓风、黄春明、钟理和、阿盛、林亨泰、刘克襄、陈义志、吴浊流、郑清文、陈列、蓝鼎元、李黎、廖鸿基、纪弦、白荻、连横、吴成、向阳、蒋勋等等.南一版和翰林版入选的大陆作家只有余秋雨.

六、关于课后学习任务

文末所附学习任务,既是教学内容的生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跟教学和学业评价直接相关,应是课程重点,其重要性不亚于课文本身.对于学习任务,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教材各有呈现方式.大陆编制教材确定选文后,主要精力就在文后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同的理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呈现形式.苏教版人文主题组元,涉及三种学习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每个单元各侧重其中一种学习方式.每篇课文下面,各置三个具体任务,辐辏本单元学习方式.每个单元之后,又有《积累和应用》栏目,胪列3~5个学习任务.但此种学习任务编排创意,教师并不恪守.人教版文后附3~5个“探讨与练习”任务.“探讨”着眼于文本理解和探究,兼顾课内外延伸讨论;“练习”侧重于语言积累梳理建构,兼顾文章表现手法的鉴赏.

日本不同版本教材各课后面的学习任务呈现方式大同小异.筑摩版的学习任务分为三类:一是理解,主要是对课文含义的理会.二是表现,主要是结合训读,落实翻译,从中练习表达.三是句法积累.通过比较,理解文言句式在日文中的表达功能.三种任务中,训读和翻译的结合是核心任务.版则统称为“学习”:把文意的理解、问题的探究、语句的训读、句法的积累、知识的运用等任务依序排列.不管是故事、格言、小说、史传还是唐诗等,课文后面的学习任务、训读任务都占了极大比例.训读是根据日语的顺序符号和送假名,按照日语语法和音、形、义对汉诗文训读的方法.自奈良时代以来,日本就用这种训读的方法阅读汉文,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方法.故教材编著者极为重视.

当然,对不同的体裁,学习任务也各有侧重.如筑摩版的唐诗单元,“理解”部分的任务为:(1)概括《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里“看”字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2)概括从《静夜思》中作者观察点的移动体现出的作者的心情变化.(3)概括《春望》里“白头搔更短”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4)《送友人》中的“浮云”为什么是“游子意”?请进行说明.每首诗的学习任务设计角度不同.如《绝句》之“看”,《静夜思》之观察点,《春望》之结句,《送友人》之“浮云”意象,最后理解并概括每首诗的情感.指向清晰,任务具体,文字简洁.“表现”部分的任务有三:(1)注意《绝句》中“何日是归年”的句型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日语,属于句型对照和翻译.(2)《送友人》中的“一为别”的“一”是假设的意思.注意这个用法并将颔联翻译成现代日语,属于虚词理解并句子翻译.(3)概括各首诗的对偶表现形式,注意韵尾.概括中国古诗的对联表现手法,都是就古诗典型的表现手法设题,不蔓不枝,精准到位.对思想类文章,则文后的学习任务又不同于文学.如版的《论语》选读,文后列6个学习任务:(1)训读“七十而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孔子对学问有着什么样的态度?(3)孔子对人类有着什么样的想法?(4)孔子认为对政治来说重要的是什么?(5)列举几条你印象深刻的孔子的话语,并试着说明为什么印象深刻.(6)除了“而立”“不惑”之外,还有“弱冠”“还历”“古稀”“喜寿”等等表示年龄的词语.用词典查查这些词语的意思.(1)和(6),是语言理解和积累,(2)至(4)分别从学问、处世、政治角度理解孔子言语,(5)则考察对孔子格言的理解和积累,同时也有探究和发挥的意思.

叙事类的“文章”或“史传”,设题则扣住叙事要素.如筑摩版的《卖油翁》题后——“理解”:(1)想象一下由“但微颔之”(概括动作细节背后的心情)推测出卖油翁的情绪,并进行概括.(2)“康肃笑而遣之”中,康肃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行动?概括一下自己的想法(对“笑”和“遣”的多元理解).“表现”:(1)注意“不亦精乎”的句型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日语.(2)确认“但手熟尔”和“尔安敢轻吾射”两句中“尔”字的用法有什么不同.(3)概括“安敢轻吾射”这句话中所表现出的陈康肃的情感.(4)整理本文中表示“限定”的表现形式.“表现”的这四个任务仍然侧重于语言积累和训读翻译.“句法”还是做句法归类练习,如反问语气、咏叹语气、限定语气、 疑问语气、限定语气等 .

现以《荆轲刺秦》课后设题为例,比较日本和中国大陆在课后学习任务设计上的特点.筑摩版的《荆轲刺秦》的“理解”:(1)抽出所有的登场人物,整理他们各自的立场(不同的利益攸关方,行动不一,抓住关键来梳理).(2)根据时间顺序概括荆轲见到秦王时的经过(整个情节的把握和梳理).(3)对如下人物进行思考:①从文章前半部分可以看出太子丹是什么样的性格?②樊於期自刎的理由是什么?(4)从歌中想象荆轲站在易水河畔时的心情.“表现”部分的任务,提示语虽短,但综合性较强:抽出文中表示“否定”的表现形式,一边比较一边确认它们的意思,属于语言的梳理和建构作业.人教版的《荆轲刺秦》文后的“研讨与练习”计有四题:(1)熟读课文,理出故事梗概,说说情节与表现荆轲性格的关系.(2)背诵易水送别一段,说说描写的作用.(3)比较古今异义.(4)罗列各家说法,评价荆轲其人.四个题目,注重诵读和语言积累,注重情节梳理,注重人物评价.

上述两个版本教材都是因体设题,但各具特色:(1)任务陈述语言,日本简单扼要,中国大陆详尽周至.(2)日本重视内容理解,中国大陆重视章法表现.(3)语言训练,日本强调日汉的不同句法,中国大陆重视古今的不同词义.(4)日本设题难度相对较低,中国大陆设题综合性要求较高.这种不同,与课程目标不同相关.汉语毕竟不是日本母语,作为古典文之一,日本对汉文的研读,竟有如此细致入微的要求,值得我们的教材和教学研究人员反思.

至于大陆和台湾,就同一篇古文而论,设题虽有大同,但细微之别亦可圈可点.现以《师说》为例,从表10中可以看到,与日本相比,表10

人教版1.这篇课文论述了从师之道.看看课文的第一段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二、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2.课文第二段是用对比手法写的.说说这一段用了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这样的对比有怎样的论证作用.3.试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认识苏教版和《劝学》组织在“求学之道”板块中,故文后的任务有二:1.在《师说》中,韩愈有关“师道”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他的心目中,“师”的标准有哪些?文章最后为什么赞许李蟠的“好古文”与“不拘于时” ?2.《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手法.请结合全文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南一版1.作者在本文中以三个对比、三种不同语气来阐释说明从师问学的重要,请找出并讨论之.2.本文阐扬师道精神,你认为哪些句子发人警醒?为什么?3.在本文中,除了韩愈所举年龄、学养及官位的顾虑外,你觉得“耻于相师”的原因还有哪些? 翰林版1.本文运用哪些对比手法来说明师道不传的情形?2.除了文中所举的年龄、官位的因素外,你认为一般人“耻于相师”的原因还有哪些?3.试以当前社会现象为例,说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中国大陆教材课后设问句虽少,但学习任务不少.人教版3个设问句,蕴含着7项任务.苏教版2个设问句,包含了4项任务.相对而言,中国台湾教材的课后设问,任务更加集中单一.南一版3个设问句含4项任务,翰林版3个设问句就是3项任务.细较之下,设问的指向差别明显.人教版和苏教版共5个问题,3个涉及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2个涉及内容理解.南一版和翰林版共6个设问,其实只有4个问题,2个涉及文章结构和表现手法,1个涉及内容理解,1个是延伸拓展.重章法和语言鉴赏,可能是中国大陆教材编著的传统.中国台湾教材,更加重视内容理解和文化传承.

每种教材均有精彩题目.人教版问作者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借鉴作用,翰林版要学生结合当今社会阐释道理,都是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导向正确.南一版问学生:你认为哪些句子发人警醒?为什么?苏教版问学生:文章最后为什么赞许李蟠的“好古文”与“不拘于时”?这些都涉及文本细读,且答案开放.

人教版和苏教版相比,苏教版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故语言文字的积累和梳理比较淡化,但人教版其他古文课文中,语言的积累梳理常有设题,这也由文言文的特点所决定.

总之,教材选文及任务设计,尊重课程规律,这是各家教材编者共同恪守的底线.

(褚树荣,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浙江省首批“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宁波市政府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参与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等高中语文教材编写工作.出版10余部课堂研究系列专著,发表论文120余篇.)

参考文献:

[1] 黄晟育.现行日本高中《国语综合》中的汉诗文[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 乔治中.《十八史略》及其在日本的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 简立欣.台国文课本,世界文学严重不足[N].中时电子,2017-9-5.

2018年第2期教育研究与评论视点视点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年第2期

教材论文范文结:

关于教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