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与人口结构、养老保险对劳动参和率的影响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为您写养老保险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人口结构、养老保险对劳动参和率的影响

一、绪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持续稳定发展,其中劳动力要素的充分供给,对其贡献率达27%.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源于丰富的劳动力总量和较高的劳动参与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参与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近年来却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2001年的75.3%,下降到2015年的67.8%.大量劳动力脱离劳动力市场,不利于我国现阶段“人口红利”的发挥,甚至制约经济的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时发生的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金负担日益加剧,养老资源渐显不足,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在此背景下,人口结构变化和养老保险改革,是否是导致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的原因,以及对劳动参与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分析这些问题,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对人口结构、养老结构与劳动参与率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多是单方面研究人口结构或养老保险的影响,而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综合效应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一)对人口结构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微观或宏观上,论述了人口结构给劳动参与率带来的负面效应.

1.国外学者的研究Shimer(1999)实证分析了工作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参与率与失业率的影响,认为老年工人所占市场份额较高,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年轻工人和老年工人的失业率也受到较大影响.Serban(2012)研究并预测了欧盟国家的人口状况,认为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将对劳动力市场的规模和质量造成显著影响.2.国内学者的研究奉莹(2005)从时间和分工两方面,运用家庭劳动决策模型进行分析,认为人口老龄化将会削弱劳动力供给.

王莹莹等(2015)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劳动年龄结构老化与劳动参与率显著负相关.(二)对养老保险的研究已有研究主要基于工作—闲暇选择模型,来探讨养老保险影响效应.

1.国外学者的研究Gustman(1998)认为,养老保险金的收支平衡影响个人劳动供给决策:若养老金的领取与缴费不相关,那么,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将会受到影响;若两者相关,且政府对征缴的养老金进行强制性储蓄,那么,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会较大减弱.

Imrohoroglu(2009)通过构建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美国社会保障改革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显示,改革引起较大的劳动跨期替代弹性,显著影响个人劳动供给行为.

2.国内学者的研究卢元(1999) 通过收入和闲暇与劳动供给的相关性,建立效应模型,研究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税后的工作偏好,发现劳动者偏向选择减少劳动时间,来增加闲暇时间,市场劳动供给随之减少,也促使高龄劳动者选择提前退休.

三、模型构建与数据选择(一)模型构建1.变量选取为研究人口结构、养老保险对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选取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反映人口结构;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反映养老保险,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为了使估计结果更加准确,加入控制变量,模型设定为:2.模型构建为了充分考虑人口结构和养老保险的影响,分别建立模型:其中,lfpr为劳动参与率,Ydep为少儿抚养比,Odep为老年抚养比,PF为人均养老保险基金支出,PGDP为人均GDP,Edu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占总人口比重,Ti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ε 为随机误差项,i代表各省份地区,t代表年份.(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1.样本选择采用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因西藏地区部分年份数据缺失、港澳台地区制度的差异,不纳入模型样本).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样本区间选取在2004—2015年,每个变量包含360个观测值.2.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对于部分缺失数据,查找历年各地区地方统计年鉴补充.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四、实证分析(一)数据检验1.数据检验采用Eviews8.0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为了避免“伪回归”现象,首先通过单位根检验,判断各变量数据的平稳性.采用LLC检验和Fisher-ADF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为一阶单整,序列是平稳的.但还需通过协整对变量进一步检验,判断变量的线性组合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采用Kao检验,原假设为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结果显示:t=-0.681,p值为0.025.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观测范围内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2.模型检验为了确定模型类型,还需对模型进行Hauan检验.原假设为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t=15.742、p=0.015,小于置信水平5%.因此拒绝原假设,建立固定效应模型.3.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表2: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分别表示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二)实证结果分析估计结果表明:1.劳动参与率与人口结构的关系在模型(1)、模型(2)中,劳动参与率与少儿抚养比都是显著正相关,与老年抚养比都是显著负相关.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是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劳动者为保证子女人力资本培养的需要,当少儿抚养负担增加时,不仅在家庭支出策略上更加谨慎,在经济活动中会产生较高的劳动参与意愿,会主动寻找就业机会,通过提供更多的劳动供给,来增加家庭收入.

而当老年负担加重时,劳动者不得不挤出时间来照顾老人,参与劳动力市场时间由此缩短.对仍在工作的老年人口来说,数量扩大带来的竞争压力,使部分人群不得不提前退出劳动力市场,而这部分依然处于劳动参与率的计算范畴,使得劳动参与率逐渐下降.

2.劳动参与率与养老保险的关系在模型(1)、模型(3)中,劳动参与率与人均养老保险支出呈显著的正相关.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有利于减缓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趋势.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和退休决策,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提高了基金征缴、给付水平,使劳动者对养老保险基金作为未来生活的稳定收入持积极态度,增加了不确定性的保障,从而积极就业,使劳动参与率得以提升.3.劳动参与率与其他控制变量的关系劳动参与率与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重负相关,与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占比正相关.从估计结果的负面影响可看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社会财富效应明显.对劳动者来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收入效应逐渐超过替代效应,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这也证实了“后弯的”劳动供给曲线.

而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力需求规模扩大,估计结果显示,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反而带来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似与理论相悖.对此,陈贵富(2016)从就业弹性角度给出解释: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弹性较低,就业机会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成正比,使得经济活动人口的劳动参与行为受到负面效应.至于教育水平,短期内教育水平的提升,降低了劳动参与率,但从长期效应来看,教育水平的提升,使适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价值提高,增加了工作竞争力,提高了劳动者综合素质水平.

五、建议为维持适当的劳动参与率水平、抑制劳动参与率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如下建议:(一)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贯彻全面“二胎”政策我国应调整人口政策,使人口结构尽快转型,以保障人口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在放宽计划生育政策,贯彻全面“二胎”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应积极响应,实现育龄妇女的基本保障,避免“二胎”带来的福利损失.同时,为应对少儿人口上升,政府应扩大对少儿培养的投入和支出,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改革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全覆盖率在继续深化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制度全覆盖率方面,应加强养老保障的社会统筹工作,消除制度性的“碎片化”.同时,从多个角度充实基金账户,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增加居民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保障,保障能够做到“老有所养”,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老年人口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老年产业在加强老年人口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方面,可适度延迟退休年龄,加强老年人口资源的利用,大力发展老年产业,鼓励中老年人口再就业、再创业,以提高社会劳动参与率,缓解劳动力数量供给的减少.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议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应从多种渠道,增加对教育培训的资本投入,扩大高等学校建设规模.同时,积极为劳动者开展就业和再就业的职业培训,为不断调整的产业结构提供匹配的人才和劳动力保障.!

养老保险论文范文结:

关于养老保险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养老保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医疗保险论文

2、保险论文题目

3、养老保险论文

4、有关保险的论文

5、保险论文

6、保险论文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