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间失格相关论文范文 与在荣格人格结构理论的视域下解读《人间失格》相关硕士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人间失格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荣格人格结构理论的视域下解读《人间失格》

  摘 要:《人间失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庭叶藏因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之间的一系列精神与现实冲突,不断进行着真实性灵与人格面具的交替表演,最终陷入绝望深渊的艰难处境.此外,作者太宰治的个人现实遭际对小说主人公的观照,既反映了作者无意识心理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也最终决定了作品本身的存在意义.

  关键词:《人间失格》;太宰治;人格结构理论;创作心理

  作者简介:孙彦霞(1994-),女,汉族,山东聊城人,青岛大学2017级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文艺美学与审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2

  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其人格理论的主要构成之一.荣格认为,人格由个体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组成,其中个体意识和个体无意识构成了个体人格.个体意识,即清醒的状态,是我们在任何特定时刻都可察觉的形象或思想.[1]这些形象或思想不断贮藏于个体无意识之中,随时被唤醒,而处于精神深处,不为意识所知的即是集体无意识.荣格强调,集体无意识也是精神的一部分,它与可以归结为个人经验的个人无意识截然不同,相反它的内容从来就没有出现在意识之中,因此也就是从未为个人所获得过,故它的存在完全是得自于遗传.[2]由于不能出现在意识之中,这些内容便只能幻化为个体的第二种人格系统,这种系统具有集体、普遍和非个人性的特征,主要以原型的形式存在.人格面具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原型.人格面具是指一个人处于社会环境之中的形象和表现,旨在得到社会和他人的接受和认可.与人格面具相对立的原型是阴影,阴影是由于意识的压抑而深藏于内心深处的阴暗面,令人感到危险和不安.荣格认为,人人都有人格面具,也都有其阴影,二者相互补偿,当二者达到平衡时,才能完成自性化过程,即实现自己人格的完善和独特性.

  《人间失格》作为太宰治的绝笔之作,自始至终投射着作者自身的影子,这个充满自性色彩的投射过程,又处处体现着人格结构的理论内涵.因此,本文旨在运用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对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及作家的创作心理进行具体分析.

  一、“人格面具”的呈现和面具下的“真我”

  荣格在《心理类型》一书中提出,人格面具是个体适应外界而隐藏真实个性以将最好的特质呈现给外界的工具,即在人格面具的作用下,内在的真我与外在呈现之间具有不一致性,其结果是使个体能自如地为社会乐于接受.在小说《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叶藏的内心因对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惶惑不止而感到极度痛苦,“甚至精神发狂”,表面上却总是笑脸迎人;尽管内心对人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动物本性恐惧不已,“我”还是将懊恼暗藏于心,一味地掩盖自己的忧郁和敏感,竭力把自己伪装成纯真无邪的乐天派,逐渐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滑稽逗乐的怪人.[3]在这里,主人公为了避免被当成世上的异类,而主动选择通过“人格面具”来讨好他人,使自己得以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

  这种违背自己内在真我的表现在整部作品中随处可见.如父亲出差时想要给“我”礼物,当父亲问“我”想要什么时,“我”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都不想要了”,但是“我”的闷不吭声却让父亲感到扫兴,为了挽回残局,“我”深夜潜入父亲书房写下了他想要给“我”买的礼物,最终换回了父亲的开怀大笑.在此,父亲即意味着个体以外的他人和社会,父亲的笑即表明“我”被他人和社会接受的现实结果,为了赢得这个结果,“我”所抛弃的就是面具下的“真我”.在这种自我与社会的不断加剧的矛盾冲突中,他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也在不断加剧.他始终无法使得内在自我与外在社会之间获得一种和谐共处的状态,因为他看不懂那些相互欺瞒却胸有成竹地面对生活的人,更不无法忘怀年幼时遭受侵犯的悲哀.

  书中还细致地刻画了两次叶藏的人格面具被拆穿的过程,一次是在学校,他为了在新转入的学校受到尊敬(被接受),在体育课上假摔,正当其他同学都因为他的摔倒而狂笑不止时,有一个叫竹一的同学却在我背后拆穿了我:“故意的,你是故意的”,使叶藏自此整日处于不安与恐惧之中;另一次是在局接受检察官的时,叶藏希望以假咳(出血)作筹码引起他人同情,但是却遭到了检察官微笑着质疑“你是在真咳吗”,于是“我”极度难堪,甚至宁愿接受被判处十年牢狱之刑的惩罚.人格面具本是叶藏在无法与世界共处时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对人类最后的求爱”,而被拆穿的结果似是在表明他承受着真我的巨大鄙视选择的人格面具并不能为所有人接受,这直接导致他的真实性灵与外在表现的冲突巨大化,既没有表露真我的可能,又失去了继续戴上面具的勇气.

  二、自性(自性化)过程体验

  荣格在自己的分析心理学体系中,将自我分成两种层次,一种是意识层面上的自我,即我们主观上认同的自我;一种是更加深层次的内在自我,也就是心、性、灵的中心,荣格将其称为自性或自性化.自性代表一种整体人格,是意识自我得以维持人格外在统一的基础和依据.自性作为精神的一种整合力量,能够潜在的把一切意识和潜意识的人格过程内容和特性都结合在一起,使之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当意识自我遇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自性就会让集体无意识去提供必要的帮助以满足人的需要.[4]

  在《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叶藏的自性化过程有多处鲜明表现.如在自己的人格面具被竹一拆穿时,为了缓解内心焦虑,他想拉拢竹一,成为竹一独一无二的挚友.此时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我学着女人的口吻,‘柔声’致歉”“让竹一枕在我的膝头,细心的替他掏耳朵”,使得竹一笃定地认为叶藏“肯定有女人为你着迷”.叶藏自小生活在女人堆里,寄宿的阿姨家也只有三位女性,这从侧面暗示叶藏潜意识里对女性的依赖和对女性行为的模仿,凸显着身为男性的叶藏个性中具有的女性气质;此外,在接下来的人生际遇中,叶藏每遭遇困境,也都是不同的女性替他“解围”,这就再次印证了叶藏对女性之爱的潜在渴求.在这种情境中,自性保证了叶藏的男性意象和女性意象在个体身上共存而不至发生混乱,个体身上所兼有的气质,也只有通过自性才能达到统合.[5]

  三、无意识影响下的创作倾向

  作为太宰治的绝笔之作,《人间失格》处处彰显着作者自身的切实观照和个性表达.太宰自幼便显露出艺术的天赋,英年早逝(三十九岁离世)的人生际遇,甚至最终选择自杀的结局,在主人公叶藏的生命中,皆有所体现.如太宰治自小就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说中的主人公叶藏则钟情于画画;太宰治生前曾几次自杀,叶藏也数次自杀未遂,甚至连自杀的场所和人设都如出一辙;逝世的时间也相差无几.诸如此例,不胜枚举.

  之所以将这种作者与作品之间的投射称之为无意识影响,是因为作者并没有将作品或主人公停留在自我生活的复现层面,而是以一种超越的艺术家的心灵借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全人类进行交流,这一点从作品中大量的自我剖白以及第一人称的设置将读者迅速带入作者设置的话语情境之中,以此来引起一切读者对个体生命形态的思考便可见出.此外,《人间失格》创作完成后,太宰治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正如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所言:“当创造力占据优势,人的生命就会受无意识的统治和影响而违背主观愿望,意识到的自我就被一股内心的潜流所席卷,成为正在发生的心理事件的束手无策的旁观者.创作过程中的活动于是成为诗人的命运并决定其精神的发展.”无可否认,太宰治在叶藏这个人物中倾注了诸多自我观照,借叶藏对于生命个性的矛盾心理来表达自我困惑;但最终太宰治以叶藏的方法离开也恰好印证了荣格对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看法,即“艺术家不是拥有自由意志、寻求实现其个人目的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他实现目的的人”.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最终意义的实现在于超越艺术家的有意识创作,在其无意识指引中承载并释放着对立于个人重荷的普遍价值.

  注释:

  [1][美]查尔斯·E·布莱斯勒,著.赵勇 李莎(等) 译.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朱立元,李钧主编,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日]太宰治,著.烨伊 译 人间失格[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

  [4]时蓉华.社会心理学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5]刘天宇,李炳煌.荣格人格双性化理论的当代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7月,第31卷,第7期:47~49页.

人间失格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人间失格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人间失格方面论文范文。

1、手写论文摘要顶格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