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以改革评价新标准为指引构建思政评价新体系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评价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以改革评价新标准为指引构建思政评价新体系

在2016年2月23日召开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同志提出改革评价的新标准即“两个是否”:“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相关的论述和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评价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极大的启迪.应该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改进,党历来都极为重视,而它作为全国改革中的一小方面,同样具有评价和衡量的意义和需要.为此,、国家教育部在2015年7月27日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中明确指出:“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工作体系,建立若干个教学质量观测点,及时动态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完善教学质量测评机制.”而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评价,既是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本身的评价,也是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工作的评价.其是否能比较科学和恰如其分,无论是对于教育本身还是教育者,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从正面看,科学和合理的评价与评估是一种积极的促进机制和手段,真正体现与发挥其导向、激励及调控作用[1],能够促使教育者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相反,如果这种评价与评估不是科学的合理的,甚至是偏颇的错误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教育本身,其负面的消极影响和作用同样是巨大的.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与其他类别和科目一样,在平时都有经常性、常规性和完全相同、统一一致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指标,也有不定时的各级各类评估.评价与评估两者虽有些不同,但基本方面还是相同.两者的不同在于:其一,上面各级各类评估较为宏观,而本单位及单位内的评价较为微观.其二,因各种评估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或间隔时间较长,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本单位及单位内的各种评价是经常性进行,其实际的指导性更突出.其三,从有效的角度看,本单位及单位内的评价要比各级各类评估更具执行力,也更具导向性.相对而言,上级的各类评估,宏观视角审视比较多且全局观整体性比较强,也注意到相关部门的统筹与协调,但由于以上原因造成评估不具有可持续性;而本单位及单位内的各种评价也由于以上原因特别是套用其他类型其他性质的课程的评价体系及指标而存在不少问题,因整体性不够、协调性不好而导致出现评价不科学不符合实际的情况[2].因此,在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评价中,必须以同志的改革评价新标准为指引,充分注意其整体性与协调性并以此指导相关工作.

借鉴各级各类评估及各种评价的经验,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审视过去在评价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经常性的各种评价所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同志的改革评价新标准指导下,试图更多地从微观的视角来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所进行的调查和分析研究,从理论的角度揭示出影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以及通过揭示各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明晰评价的各主要指标,尝试提出一个全面考量、准确定位、强化与弱化并举的框架性的评价体系.

一、从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创新评价

我们先审视现时相关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级评价指标,看看有何异同,以及其对我们现时创新评价有何借鉴.

我们发现,两者有两个共同点:一是教学内容和对教学的组织两者相加达到或接近5%;二是属于教学基本技能或教学语言与教态的占10分、15分.而两者也有两个不同:一是专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特别突出了教学所要注意的思想性,有“政治思想性”这一级指标,并占了20分;二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的不同,适用所有课程的这一类占25分,而专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类只占10分(在“总体印象”中).

同志的改革评价新标准告诫我们,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创新评价中,应从整体性和协调性的视角去把握才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以此审视,一是必须建立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性质有明确和清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简言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工作,在成才目标中处于灵魂的地位,也就是过去经常讲、现在仍在讲、以后还须讲的“德才兼备”中放在首位的德育的工作.我们在此暂且撇开其应涵盖的范围、内容、层次问题的讨论,但从总体上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素质.这正是上述专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与一般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整体性和协调性视野当然要求我们要兼顾各方面,但该突出的方面仍然要突出.二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应反映、体现在对它的评价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评价,应反映这十几年在这方面的创新改革的成果,充分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建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而不能还是沿用过去其他课程的评价体系.如,不区分考核评价对象的差异,使用统一的指标体系、统一的权重,对差异较大的评价对象实行“一视同仁”的考核评价,这都是不可行的.三是要科学地考量评价体系中的各种指标和因素,对思政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乃至极其重要的实践教育模式,都应有清楚明确的认识并恰如其分地给予体现.

基于过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存在的只重理论的灌输而失之于空洞、高谈阔论远离实际的弊端,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使之有灵魂又有血肉,因此实践性的元素要锲入教育教学中.与此相对应,在我们的评价中,也要特别重视在所设定的即使是框架性的评价指标中也要有所体现.比如,教育主体、学习主体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教育内容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情况.这都需要全面考虑和衡量.

针对过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所存在的诸如“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改革的另一个点就是改变、创新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乃至创新教育教学的模式、机制与手段,如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自主式、情景模拟、专题讲座、专题影像等,克服以往的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痼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因此这些在我们的评价中也需要全面考虑和衡量.

对评价方式也要综合考量.评价由哪些主体来进行、怎么进行?这都需要全面考虑和衡量.在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大体上有督导专家、同行的评价,还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在这些评价中,首先要确定谁主谁辅,其次是各种评价在整个体系中的权重问题.就目前很多学校来讲,在所谓的“市场哲学”和“哲学”下,在所谓创新与改革的氛围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好像是理所当然占居首位,甚至是占到70%,这是否恰当,很值得商榷.特别是由于存在诸多因素诸多主体包括学生在内的许多不同社会群体,事实上的不重视甚至不认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下(调查中有5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是“有一些意义而已”或“没有必要,最好不开”),是否真的要与评价专业课一样占首位乃至于70%?更何况“学生评教”有诸多困境,首要的就是“评教结论的虚假”[3].撇开各种原因,不涉及任何利益的情况下去客观看待,这种学生评价分数靠前甚至排名在第一、二位,但无论是同行还是督导,也无论是系级还是院校级,评价较低甚至很低的情况很多.而在前面所列出的专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比所有课程都适用的评价体系倒是有弱化此一指标的情况,对此我们是否可借鉴.另外,我们发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体系中(非前面讨论的课程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40分中学生评价只占其中的3分而已,这是否也应该解读为不能把学生的评价视为全部和唯一呢?笔者认为把学生评价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整个评价体系的主要位置上是不妥的,一是考虑到学生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存在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如“评价失德”,将评教视之为评价教师与自己关系,好的特高,直至满分;差之则低,甚至借此机会报复、诋毁老师[4-5];而“判断失真”,表现为只了解表象而对讲授的内容、难点、方法、目标等很难做判断[6].对此,、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学生评教制度,完善评教方式,合理运用评教结果.”这对我们都应该有所启示.二是在整个评价体系的不同评价方式中,对学生的评价应冷静看待恰当考量,同时应该更加重视督导、专家的评价.以学生的评价代替督导、专家评价乃至把学生的评价作为其唯一,非但把评价引向歧途.更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向歧途!另外,可以考虑以等级评价取代分数评价,不能过分拘泥于评价的具体分数以至于斤斤计较一两分甚至是零点几分的差距,以此作为评价一位教师教学工作优劣的标准.

总之,在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评价中,应创新整体性视角下的评价评估方式和评价机制,协调好各种关系,准确定位理论与实践、内容与模式、方式方法以及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参与教学和自主学习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地位及所体现的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分量.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创新评价中的框架性指标的认识和建议

以同志的改革评价新标准为源泉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评价如何体现?简言之:全面考量,准确定位,强化点与弱化点并举.

第一,教学内容指标要突出,教师要真讲,讲真.教学内容是我们要授之于学生的,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说,这是我们教育教学所要围绕的中心和重点,其他的绝大多数指标都服务于这个中心和重点,如果这方面出现问题,肯定是大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华传统美德,对于中国精神,当然要真信、真懂,而在教育教学中,就要真讲,讲真,要动真格,要动真情,要心无旁骛,不能有太多的个人“盘算”.虽然大家都信誓旦旦地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喜爱和终身受用的课程,并为此努力着,但实际上还有不小距离.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显示,有5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只是“有一些意义而已”或“没有必要,最好不开”,这当然有学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但也有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如果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讲,可以下更大工夫去进行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实际备生活,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也有以学生的“另类”的“喜爱”和“终身受益”为借口,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不讲,或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掺杂掺假”,这也是有些人现实存在的做法.而正如前面所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成才目标中的重要位置及作用,我们应该去坚守,包括必要的理论性和思想性也是我们要坚持的,因此体现在评价体系上就要重视这一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对严重背离教学内容之极端的情形者予以“一项否决”,也就是整个评价会因出现极端的情形而导致不合格的情况.

首先对教学内容这个一级指标而言,其所占比例应多于40%.如果少于或等于40%的话,从技术的操作上就不可能有前面的所谓“一项否决”的设计.其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于既是理论课又应该是实践课的认识,应加重实践性环节所占的权重.而统观现时的很多评价体系所列出的指标,体现这方面的特少,所占的权重也小.如很多课程教学评价相关指标就只有一个:“理论联系实际,举例恰当、典型”,且只占整个体系的5%而已,这与当今所强调的实践性教育教学要求有相当距离.因此,应加大其所占权重,并重新设计或增加或细化实践性教育教学的二级指标.基于上述两方面的综合考量,笔者以为,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教学内容”应该从40%以上提升到占50%以上.

第二,组织教学指标应强化,推荐混合式教学.基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性质与特定的内容,一是要更加重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采取能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模式、手段、形式,充分并恰到好处地发挥其独特的引导、启发、激发和催化作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吸引力,使其对学生成长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和作用,像精神食粮能更好地入脑.在此,综合、混和上述各方乃至教学内容的混合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模式.二是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指导、布置和检查.近几年的“慕课”“微课堂”“翻转课堂”“专题教学”“互动教学”等都较好实现上述对教学的组织,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参与度.而这反映在整个评价体系上也应该适当加大其所占权重,使之占到整个评价体系的20%至25%.

第三,要重视教学工作态度指标,注重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基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学生人格塑造的特殊意义,在全员育人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和对工作认真负责、诲人不倦的教学工作态度,并在评价体系中得到体现和反映,这对于教育教学的有序正常进行是一个重要的保障.因此,这个指标应占有相当比例,应比其他的课程有一定的提升,以此更彰显育人的重要性.如果说,其他课程的这个指标占15%的话,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同样的指标上可以占到整个评价体系的18%到20%.

第四,所谓的短期教学效果指标要弱化,摒弃急功与短视.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不讲效果,而是笔者对课堂效果有不同的视角.从这种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如果有效果和效果怎样的话,应该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导入、组织并在某种教学工作态度下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的展开而取得的结果.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教学的组织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如何,这三者决定了教学效果的种种具体情况.它们首先在时间上是一种“如影随形、无形则没影”的关系;同时它们又是一种正相关的因果关系,前三者是因,后者是果,前三者决定着后者的具体情况.教学效果的有与无、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前三者的展开.没有前三者,就不可能有后者即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先前早已进行的前面的各个方面,其本身并无任何的影响力.从这种角度讲,有没有这个指标其实关系不大,在评价时大可把分数分摊到前面三个重要的指标.退一步讲,如果非要有教育效果这个指标的话,怎么去反映也是一个很难拿捏的问题.基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课,特别是不同于从学生的角度比较重视的专业课,它主要是观念、意识、思想方面的培养,而这些方面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功成名就的.期求毕其功于一役,经过短时间的教育就可以一蹴而就取得立竿见影的好效果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希望经过一堂课或几十节课就能有与之前不同的长进,说到底还是急功近利和短视在作祟.因此,如果要把教学效果纳入评价指标就需要充分考虑.在此必须摒弃急功近利与目光短浅.其二,基于上面的认识,要控制好教学效果这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占比,不要把我们信誓旦旦所追求的教育效果与此划上等号,应该弱化、减低其分数的占比,总体上在整个评价体系中不宜超过10%.

第五,教学基本技能指标可以忽略,或视其为新晋门槛.其理由有两个,一是教学基本技能是每一位教师在准入时就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如果这些基本技能都不具备,可以从事其他的工作而不一定非从事教学工作.二是在实际存在评价指标之时,其评价所反映的差异微乎其微,没有实际的意义.

总而言之,全面考量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和作用的各项因素,准确给予其定位,强化点与弱化点并举,重视、突出、强化过去曾被弱化的部分,削减、减低、弱化以前过分追求的指标,这是目前“改革评价新标准”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西广明.“两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再思考[J].黑龙江高教

研究,2003,(4).

[2]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

现状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3]董泽芳,申晓辉.高校“学生评教”的困境反思与价值重构

[J].大学教育科学,2013,(2).

[4]周继良.破译高校学生评教问题症结之新解——基于信

息不对称理论的检视[J].教育科学,2010,(6).

评价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评价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评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论文评价怎么写

2、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3、考试和评价杂志

4、药物评价杂志

5、论文评价意见

6、对论文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