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从夏目漱石的小说《哥儿》看日本人的报恩心理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日本人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从夏目漱石的小说《哥儿》看日本人的报恩心理

摘 要: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哥儿》是1906 年发表的一部中篇诙谐小说.通过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直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在本稿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哥儿”报恩行为的出发点,其次、比较了“哥儿”对“豪猪”与阿清的态度.结果表明:日本人希望接受对方恩情的同时又担心被其束缚的矛盾心理.

关键词:夏目漱石;《哥儿》;报恩心理

作者简介:陈永岐(1964-),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教育学),东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日语教育研究.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17-124-02

引言:

夏目漱石(1867 ~ 1916),是日本近代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其短暂的文学生涯中,写下了《我是猫》、《哥儿》、《草枕》、《三四郎》、《门》、《心》、《明暗》等独具特色的作品,被誉为日本的国民作家.

小说《哥儿》, 发表在1906 年4 月的《杜鹃》杂志上.主人公的绰号叫“哥儿”,因生性鲁莽,遇事总吃亏.父母见到他就头疼,兄长与他关系不好,唯有女佣阿清疼爱他,称赞他有“耿直的好气质”.父母去世后,他离开哥哥去物理学校学习.毕业后,去四国的一所中学任教.他给这所中学的教师起了绰号:校长—狐狸;副校长—红衬衫;数学教师堀田—豪猪;绘画教师吉川—帮闲;英语教师古贺—夹生瓜等.在这里经历了诸多尴尬,狠狠地教训了邪恶者之后愤然寄出辞职书,返回.以后,他和阿清生活在一起.

夏目漱石的中篇小说《哥儿》于20 世纪30 年代已被译成中文,也译作《少爷》.研究其作品的论文也颇为丰富,例如李光贞(2000) 的“从《哥儿》看夏目漱石的内心世界”,利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论述了作家的无意识积淀.蓝太凯(2001)的“一篇讨伐日本教育界腐败的檄文—论夏目漱石的小说《哥儿》,论述了夏目漱石作品幽默情趣和滑稽诙谐的俳谐精神及其文学的独特风格.吴舜立(2006)的“假面人生的一面透镜—试论‘哥儿’形象的人格意蕴”一文,论述了作家对人类理想的生活态度和人自身的不断解放、不断完善的追求与探索.谢发朵(2017) 在“从《哥儿》看夏目漱石的反利己主义思想”一文中论述了夏目漱石早期的反利己主义思想.

在本稿中,首先,分析“哥儿”报恩行为的出发点,其次、比较“哥儿”对“豪猪”与阿清的态度.目的在于探讨日本人的报恩心理.

一、“哥儿”报恩行为的出发点

所谓报恩即是由于受到恩惠而予以报答.古今中外以报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不胜枚举.例如:《诗经·卫风·木瓜》曰:“投我木瓜,报之与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诗所要表示的是理解并珍视他人的情意才是真正的情意.《艺文类聚》一书单独将“报恩”列为一项,列举了《史记》、《汉书》等典籍中的有关报恩的描写.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老门生三世报恩》令人感慨.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水手邓蒂斯的报恩和复仇故事.敦煌壁画中《九色鹿本生》(第二五七窟、北魏)等以报恩为题材的经变也很多.日本的民间传说浦岛太郎的故事中的乌龟,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引领浦岛太郎畅游龙宫.木下顺二的作品《夕鹤》里也表现了报恩思想,这些作品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们都符合了日本人的审美情趣.

日本文化的特殊性使日本人容易接受报恩思想,但是在日本,受恩者应该对施恩者感恩.在实际生活中,日本人愿意接受别人的恩情并不是平常之事.他们不喜欢随便接受恩情而背负人情债.“让人受恩”是表示给别人一些东西或者帮别人的忙.对于日本人来说,突然受到陌生人的恩是令人讨厌的事.因为他们知道受恩所带来的麻烦.明治维新以前,有一条著名的法令:“遇有争端,无关者不得干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有明确的职责而出面帮助,会遭到别人怀疑是不是想从中捞点什么好处.既然知道帮助别人会使当事人感恩领情,人们便不积极乘机插手,反而慎重对待.

在日本,人们接受别人的恩情时常常怀有矛盾的心理.在社会人际关系之中,欠人情推动每个日本人竭力报恩.然而,欠人情同时又是很难受的,因而很容易产生反感.

“哥儿”在任教的学校,很快就发现大多数同事为平庸之辈,难以合得来.后来“哥儿”为 “红衬衫”的中伤所惑,开始怀疑自己曾经信赖的 “豪猪”,马上想起“豪猪”请自己喝过一杯冰水,于是,将冰水钱退还给他,不欠其恩,为什么事到如今才想要还钱呢?小说中叙述如下:“到这里时,是豪猪第一个请我喝冰水.由这种阴一套阳一套的家伙请喝冰水,实在有损体面.我只喝了一杯,他不过花了一分五厘钱.明天到校,还他一分半钱.我从阿清婆手里借得三元钱,直至五年后的今天也没还.不是不能还.我也决不打算做那种见外的事情,把钱还给阿婆.如果我担心不还钱阿婆会作何感想,那无疑是怀疑阿婆的一番好心,往阿婆美好的心灵上抹黑.不还不是辜负阿婆,而是由于把阿婆当作家人看待.阿婆与豪猪固然不同,但不论是一杯冰水还是一杯粗茶,之所以受人恩惠而佯装不知,是因为看重对方的人格,是表示暗暗感激,这是给予对方一种任凭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报答.尽管我无官无职,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对你低头敬礼,应当认为是一种比几百万两金银都更为可贵的酬谢”[1].

“哥儿”的独白极其耐人寻味.但是他的主张未必完全是事实.首先因难得而感恩是给对方的无上的还礼,好意的行为,这是他的立足点.正因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尊敬对方的人格,而向给与自己恩惠的对方低头,愿意从属于对方.这是深远的议论.也可以说,显示了有关感谢这一人的行为的最深刻的伦理意义.但是“哥儿”基于这种对感谢的深刻理解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要别人感恩必须尊敬对方的人格.“哥儿”曾经尊敬“豪猪”,但是发现他不值得尊敬时,便无法接受对方的恩情.所以要归还“豪猪”请自己喝冰水的钱.相反阿清是值得感恩的人,所以曾经借的三元钱不还也没关系.

日本人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的话,就必须想方设法还礼.所以活得很累.也就是说,“知恩”的精神规定了日本人的行为,它置于日语之上.

在哥儿提出绝交时,把以前豪猪请他吃一分五厘钱的冰水钱放在了他的桌子上.据说若发生在美国的话,就只能在精神病患者病历上看得到.

总之,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的话,日本人会非常头疼.所以,日本人不轻易给别人东西,因为他想:“如果给你东西的话,那么你一定会想着怎么还吧.”为了缓和语气,日本人在赠给他人礼物的时候,就产生了日本特有的寒暄方式,例如说“不成敬意”.对此美国人似乎就会想,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东西不好,却还要拿来送给我?而对日本人来说,想说的意思是:我把这个送给你,但因为不好,所译可以不必归还.在请人吃饭的时候,日本人还会说“没有什么好菜,请多用点”,这种表达方式也表现了日本人温柔体贴的心绪:希望您吃了以后,也不要为此背上包袱.

二、比较“哥儿”对“豪猪”与阿清的态度

在第一部分笔者分析了“哥儿”对“豪猪”还礼行为的出发点,接下来将比较“哥儿”对“豪猪”与阿清的态度.“哥儿”的三段论式的伦理极其明快,看上去合乎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一下,仅此未必能说明他的实际行为,他不能再尊敬“豪猪”了,因为他相信“豪猪”曾中伤过自己.但是盲信对自己的中伤,本身就是缺乏对对方的尊敬的行为.还有,他对阿清永远不吝感激,不能就断定出于尊敬阿清的高尚人格.但是也不能说“哥儿”不尊敬阿清.正如他的自我独白,把阿清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了.事实上欠情也满不在乎.虽说它欠阿清的情,并未真正低头.因为对于他来说阿清不是一个独立的人,二人是一体的关系.从“哥儿”的“那是因为我把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了”,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恩情的反应,既是只能接受“看得起的人”的恩情.

“哥儿”在语言方面对感谢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在实际行为方面,值得感激的关系是两者成为一体,确切地说,两者成为一体才能形成相互笃信的关系.处于这种关系该还的可以不还而永远感恩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因为处于这种关系中不存在原本独立的个体.实际上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哥儿”是一个不能依赖别人的人,也不愿意接受阿清的依赖,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误.但是从他对阿清的心理中,特别是永远欣然接受来自阿清的恩情这一心情中,可能看出他愿意被依赖的内在心理.

“哥儿”心中希望得到阿清的依赖,同时也希望得到“豪猪”等人的依赖,其差异在于阿清使其由衷满足,而其他人总是以不满而结束.分析一下他那样执著地要还钱的行为就会充分理解.他并不是单纯地判断“豪猪”不值得尊敬.他感到为“豪猪”所背叛.因此,认为“由这种阴一套阳一套的家伙请喝冰水,实在有损体面”.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豪猪”是自己人.换而言之,内心认定“豪猪”也会像阿清一样袒护自己,专为自己谋利益的人.由此可见,他希望得到依赖的本来面目.正因为违背他的最敏感之处,所以才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不论如何,如果不还清一分五厘钱,自己不会心安理得.

以上通过“豪猪”与阿清的比较,使我们了解到“哥儿”对待自己人的阿清的心理,与对于陌生人“豪猪”的心理是不同的,自然而然采取了不同的行为.

结语:

在本稿中,笔者首先阐述了小说《哥儿》的梗概, 其次,分析了“哥儿”报恩行为的出发点,第三、比较了“哥儿”对“豪猪”与阿清的态度.结果表明:日本人希望接受对方恩情的同时又担心被其束缚的矛盾心理.“哥儿”的报恩行为与心理并非是其特有的,实际上可以说是全体日本人所共有的心理.当日本人感谢某人时,则一辈子要感恩.这未必是一种快感,确切地讲是一种被束缚感.为什么说是一种束缚感呢?在日本的人际关系中,像“哥儿”与阿清的一体关系非常少见,大部分均是利害冲突关系.而且在这些关系中,个人的人格独立和自由一般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日本人对于别人奉献给自己的亲切热情,一方面感激,另一方面也恐惧被其束缚.实际上,“哥儿”与阿清之间的一体关系是否也存在利害关系也值得怀疑,只是两人都深信其为一体关系而已.

读者有些羡慕“哥儿”,因为他没有因感恩而被束缚.人们每天均在人际关系的束缚中,而且欲罢不能,“哥儿”勇猛果敢地切断束缚,博得众多读者的声援.总之,“哥儿”实现了所有日本人内心中的理想.因此,“哥儿”如此博得众人喜爱.

日本人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日本人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日本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