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业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这是一篇与饭店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业

“个人开饭馆国家没政策,我们也不敢批啊”

1980年9月30日,雨,北京中国美术馆正门对面狭长的翠花胡同里黑压压挤满了人,大家的伞撑成一小片天空.有人推着自行车,有人手里捏着网兜,有金发碧眼的记者,还有日本留学生……大家挤在一个简陋的小饭馆门前等待着.11点多,门刚一开,靠前的人群已经涌进小平房里.一位40多岁的妇女有些惶恐和兴奋地走出来,她就是中国第一个个体饭馆的老板,刘桂仙.

1979年,在一次发言中指出,要多搞赚钱的东西,可以开饭店、小卖部、酒吧.国家允许自谋职业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同年2月,国家工商局向提交报告,建议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个体劳动,不准雇工.这份报告是“”之后,党、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有关个体经济的报告.

当时“”余波刚平,没人敢去想自己经营赚钱的事儿,北京的郭培基和刘桂仙夫妇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郭培基和刘桂仙夫妇原先都是单位食堂里的厨师.那时候,刘桂仙还是个临时工,两个人每月只有不到100元的工资.家里有五个孩子,一家七口人共盖两床被子.因为厨艺出众,刘桂仙到了一位首长家做饭.首长夫人说:“小刘,你要是开个饭馆,肯定火!”在大家的再三鼓励下,刘桂仙动了心.既然有手艺,不如开个小饭馆试试,还能改善一下家里的经济.

20世纪80年代,没有个体户这个词,所有饭馆都是国家经营.刘桂仙是个急脾气,想到就要做,第二天早上就跑到工商局去申请营业执照.工商局的人说:“没有营业执照我们不能让你开店,要营业执照,个人开饭馆国家没政策,我们也不敢批啊.”“当时的环境‘左’得厉害,个体发展不发展的大问题都不确定.”时任东城区工商局副局长的靳云平回忆说.

尽管如此,刘桂仙仍然天天去.最后,靳云平被她感动了,同意选择刘桂仙这一户试试.“刘桂仙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别人问问没结果就回去了,她一个月每天都来工商局问执照的事情,有耐性有决心.”不久,工商局的人找到刘桂仙说:“这样吧,先斩后奏,你先开业,然后发照,回家准备去吧.”就这样,刘桂仙的小饭馆梦终于实现了.

“外国人更是去品尝‘政治’的”

郭培基和刘桂仙把3间平房中的1间改成饭店,搭建厨房的砖头木材是郭培基从单位借的,找了一个烤白薯的旧桶,改装成灶.刘桂仙又去买了4张旧桌子和15把椅子,饭馆的门面就算弄好了.二人给饭馆取名“悦宾”.

夫妻俩原定是“十一”开张,头一天打算试开业,先做给街坊尝尝.9月30日早上,郭培基把炉子生好火,就放心地上班去了.不料中午刘桂仙开火的时候碰到了《北京晚报》的记者,一篇不足百字的《本市第一家个体经营的悦宾今天开业》的头版报道引来了众多食客.“我晚上7点多下班回家,感觉胡同里的气氛不对了,怎么比大棚栏还热闹.”郭培基推着自行车根本无法前进.

当天刘桂仙拿着两人仅剩的36元钱到朝阳菜市场买了4只鸭子,做了一些“鸭子菜”,一块钱一份地卖.“鸭子便宜,而且不用拿票买.也没有酱油,因为买不起.”在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鸭子是唯一不需要用票买的肉食.后来有人叫这个店为“鸭子店”,“不是因为鸭子做得好出名,而是当时只能买得起鸭子”.第一天关门后,刘桂仙夫妻俩算计了一下,赚了40多块钱.那可是郭培基一个月的工资啊!

靠着一个星期卖鸭子的收入,刘桂仙有了第一笔流动经费.当时买东西都要票,粮票、糖票、肉票、油票,刘桂仙和郭培基没有足够的票,只有去河北、天津赶农民的集市采办.刘桂仙从此开始了艰辛的赶集生活.她坐火车去,带两个大口袋,装了满满的东西回来,用这种办法解决了当时城里难解决的配给供应问题,做出国营饭店都没有的菜肴.

“悦宾”的菜出名了,来“悦宾”吃饭的人更多了.4张小桌,一天只能接待十四五个顾客.来吃饭要排号,最长时要排到60多天以后才能吃上.刘桂仙有一个小本子,记上他们的电话,排到了,打电话通知.后来,在北京的外国人也知道了“悦宾”,纷纷来品尝.“当时大家都想去尝尝‘第一家’,外国人更是去尝‘政治’的.”靳云平说.

又过了1个月,美国使馆突然提出要包桌,他们要按每个人10块钱的标准包桌.“那时候一个炒豆腐才1毛2,一个砂锅白菜1毛9,1块钱就能吃得很好,10块钱一个人的标准太高了.”于是在美国使馆的包桌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饭店包桌的预定排到68天之后,大多是使馆的人,“他们就是来看看中国的个体经济是什么样的”.

“当时我特别谨慎小心,因为我代表的不是一个小小的‘悦宾饭店’,而是整个中国的形象.”刘桂仙最自豪的事情是她接待过70多个大使馆的人,“没出过一点错,没给国家丢人”.

1980年秋,美国合众国际社记者写了一篇报道,称“在中国的心脏,美味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胡同里恢复元气”.

国家宣告“个体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

“悦宾饭店”开业后,“个体第一家”的名号引来了很多食客,也引来了风言风语.曾有报纸刊文说,“私人开买卖,不伦不类”.“那段时间,爷爷下班进了胡同,就低着头推着自行车走,生怕有动静.”孙女郭华说,她听老人们回忆,那时候家人常被街坊邻居在背后指指点点.为了不被说成“资本主义”,郭家不敢雇佣家庭成员之外的员工,店里所有的伙计,都是郭家的亲戚.

风言风语还不止这些,当时很多外宾常来“悦宾”吃饭.“有一位邻居曾直接指着我奶奶说,‘你就是一女特务,要不你们家怎么有那么多外国人’.”那时候,即便是北京,国际化程度和今日也无法同日而语.当时有个人赠送给饭馆一幅字,上书三个大字“尝尝看”,只落款了时间,却不敢留下名字.迫于压力,郭培基、刘桂仙夫妇二人一度将餐馆关停.

第二年春节,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陈慕华到刘桂仙家拜年,“领导告诉我们不用怕”,这给他们夫妻,以及像他们一样的个体户们,吃了定心丸.当年10月,《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发布,明确承认“个体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

“个体户是劳动者”这一定义,让个体户有了身份,在“悦宾”之后,个体餐馆、个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悦宾饭店”生意红火,家里5个孩子全都到饭馆里帮忙,老四老五全天跟着刘桂仙做事,老大老二老三每天下了班就到饭馆里帮着张罗.遇到忙的时候,“一大家子都被拴在了饭馆里”,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全在饭馆打理.“悦宾饭店”的营业额越来越高,不出几年,郭家就成了当时风光的“万元户”.1983年,“悦宾饭店”第一次聘用了家庭之外的员工.郭华的母亲张学兰,在1985年被餐厅聘用,后来成了郭家的四儿媳妇.

1992年,刘桂仙在翠花胡同里开了第二家餐馆“悦仙美食”,离“悦宾饭店”几十米远.女儿郭洪燕辞去正式工作,全天在“悦仙美食”里卖饭记账.

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饭馆里也迎接着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在郭华的记忆里,爸爸为了学习对账报税,没少被奶奶批评.税票也从每月定额交税到根据具体营业额使用手写、手撕、机打票……郭家的孙辈基本都是在“悦宾”和“悦仙”里泡大的,六七岁时两边饭馆来回跑帮着递啤酒饮料餐具.在饭馆第3代人的童年记忆里,上饭馆都被叫做是“去奶奶家”.

如今,“悦宾饭店”依然在胡同里,像一个历史符号,记录着中国改革开放最难忘的一页.

(参考资料:《悦宾: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10月31日、《中国第一家个体餐馆:坚守胡同》《华声》2018年第6期、《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业》《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2期、《我们不是生意人,是手艺人》《工人日报》2018年6月24日等;作者:冯琳琳、王佳慧、周琼等)

饭店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饭店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饭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饭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