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我国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现状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本论文可用于休闲农业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休闲农业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我国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现状

摘 要:都市观光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主要的发展模式有观光采摘园模式、民俗风情园模式、农业主题公园模式、产业融合园模式等.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新的发展趋势不断涌现,伴随着发展,也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

关键词: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前提;发展模式

1 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前提

1.1 人民的需求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全球性的经济支柱产业[2].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为广大市民提供的休闲活动区域显得越来越狭小.城市人口密度大,工商业密集,造成拥挤喧嚣、生活节奏快、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使得城市居民希望享受恬静悠闲、古朴自然的乡村生活.郊区乡村由于距城市较近、交通便捷、往返快捷,配以独特的人文、地里、民俗、景观,让广大市民在亲近大自然、体验农事乐趣的同时,又实现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社会功能.

1.2 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持续鼓励支持市场经济发展,农业、农村改革以此为引导,这也成为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2006《十一五规划纲要》正式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健康发展的规划研究.2008年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农民的增收问题.2013年一号文件指出:都市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功能,而且具有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功能.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都市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崛起和发展壮大.

1.3 经济结构调整

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调整,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已进入新的转型升级时期,与加工、物流、服务、旅游等其他产业结合日益紧密,各产业间相互交叉、融合,产业链逐渐向纵深发展.伴随都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产品也日益多元化,实现了从种植、生产、加工到消费的一体化经营,形成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体系.

1.4 其他产业资金流向农业

国家目前处于宏观经济调整的时期,同时受到世界经济增速总体放缓、贸易保护主义形势加剧的影响,许多行业不景气,使得企业投资趋于多元化,大规模闲置资金从金融行业、地产行业转移到农业项目上.休闲观光农业因其农业特色,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与优惠,因此成为第二产业资金投资的热点.

2 发展模式

2.1 观光采摘园模式

农业观光采摘园是以种养殖为基础,以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为发展模式的园区.园内有可供农事体验的作物,园区所处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有丰富的农业主题展示或农业主题教育,充分满足都市人对农业的好奇心,同时又可得到身心的放松.早期这类园区以露地园区为主,采摘观光受季节影响,如今有很多设施农业园区加入,减小了季节对其的限制.这类园区建立,通常有特色或集群的种植业,或距离旅游区、城市较近,交通便利等条件.

2.2 民俗文化园模式

民俗文化园是以当地传统风土人情为主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独特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建筑景观来吸引观光旅游的一种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启动时可从传统民俗的出发,深入挖掘文化中的原生性、质朴性、参与性和独特浓郁的乡土风情,以民族特色、独特建筑风格、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等作为开发点,着重体现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等.因此开发该模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当地民俗文化要具有特殊性或区别性,如果不具由特殊性的民俗,此种模式很难建立.第二,历史或建筑的特殊性.此种模式区域要选择建筑风格、风土人情具有一定特色或历史悠久,再根据特色进行分类,如传统民俗游、特色手工艺游、古镇建筑游等多种发展模式.

2.3 农业主题公园模式

农业主题公园式模式是近几年新兴的农业旅游形态,兼具农业的传统内涵和园林景观的主要特征,它的设计理念和经营思路主要来自于公园,把城市公园建设元素结合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将乡村农业加工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与游客旅游休闲场所结合一体,使农业主题公园能同时实现观光旅游、农业科技示范、休闲健身、农产品采购等多种功能.

2.4 产业融合园模式

农业产业融合园模式是以群众休闲需求为主要导向,以一、二、三产联动和各产业融合为理念,横跨农村种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通过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旅游业,来满足消费者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

3 发展趋势

3.1 多种模式不断融合

一是产业融合.包括农业生产与乡村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业、加工业之间的融合,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与旅游服务活动之间的产业或劳动的融合,形成了所谓的“六级产业”效应.二是生产融合.休闲观光农业将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社会风险.三是资源融合.观光休闲农业使农村和农户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缓解了资源的季节性或长期性闲置问题.四是集散融合,即规模性接待服务与农户分散接待服务相结合.五是区域融合.观光休闲农业带动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使农业景观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六是城乡融合,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交流,助推了农村社会风貌的变迁.

3.2 小城市化、远郊化、多元化发展

早期观光休闲农业多分布在大城市市郊和经济发达地区以及特色农业生产区.而几年来休闲农业正悄然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同时,也从近郊向中、远郊区发展,休闲农业从单纯观光型农业向休闲、体验、农业知识传播等多种类型发展.

3.3 科学化、规范化、公司化

规划论证趋于科学化.近年来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加强规范化管理,制定农业游和民俗游的评价标准,有些地区甚至对农家乐和体闲农庄制定了星级标准,并定期对农业旅游进行评估,在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资源招引游客的同时,又维护好双方的权益.根据评价结果设置一级、二级休闲农业旅游示范区,使观光休闲农业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经营管理趋于公司化.外来资本的涌入和农民自身经营意识的提高,使得观光休闲农业从随意的闲散经营,逐步向流程化、规范化管理的公司经营模式转变.

4 存在的问题

4.1 缺少文化内涵

经营建设者对观光休闲农业的认识不够,过分重视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文化内涵这一层面,开发前规划不合理,缺乏长远眼光,对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内涵缺少重视,未进行深入挖掘.只注重对农业观光、农产品销售、农事体验的开发,而忽视农业文化内涵和特色文化资源,导致产品特色单一、品牌档次低,而高档次、多功能、文化内涵型的产品较少.大部分观光休闲农业园区设施简陋,内容单一,缺乏生态、文化内涵,社会影响力较小,不具备持续性吸引力.

4.2 个性和特色不明显

目前许多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开发模式雷同,无明显特色.产品还不能形成系列,各种资源利用率有限.目前此列项目多集中在观光采摘果园、垂钓园、餐饮等,而以观赏性蔬菜园、花卉园、度假民宿为主的农庄、民俗文化游等项目开发较少,观光过程缺乏体验性、知识性、趣味性;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接待水平较低.农业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开发利用不充分,未进行深度挖掘,使活动形式单调.

4.3 管理欠规范,缺乏专业人员

目前许多园区为企业甚至农户自主经营,没有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配有受过专业教育或培训的导游的园区很少,此种状况是使得都市农业观光园旅游品味偏低、知识性差、无异于其他旅游区的重要原因.甚至一些农业园区自身没有长远规划,管理水平低,不具备提供旅游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休闲农业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休闲农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休闲农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农业水利工程论文

2、农业杂志投稿

3、农业论文

4、农业机械期刊

5、农业期刊

6、农业期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