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知论文范文数据库 和时闻/新知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新知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时闻/新知

世界首例“线粒体移植婴儿”在广州出院

现年已30岁的小美(化名)与丈夫感情很好,却一直没有孩子,检查后得知她患有原发不孕及双侧输卵管疾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梁晓燕解释,原发性不孕是指有性生活的女性,在没有过任何妊娠或流产情况,并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仍未能,通常以1年为限.

在经历两次失败的试管婴儿助孕治疗后,为突破原发性不孕这一难题,梁晓燕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刘兴国团队共同合作,利用“卵母细胞内注射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技术,为小美改善胚胎质量,让这位母亲成功,最后顺利诞生了世界首例“线粒体移植婴儿”.

梁晓燕介绍,线粒体是细胞中制造能量的结构,细胞糖类、脂肪、氨基酸最终都在线粒体中氧化并释放能量,可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卵母细胞内注射自体骨髓细胞线粒体”这一技术,是通过提取产妇自身骨髓细胞内的线粒体,并注射到胚胎内,可以改善胚胎发育质量,提高胚胎存活率.

这项技术的难点在于线粒体的制备和注确剂量的摸索.卵母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却非常脆弱,需要精心的呵护.向卵母细胞中注射治疗剂量的线粒体,既要保证提取线粒体的纯度和浓度,又要保证注射的体积不会影响到卵母细胞的继续发育.

梁晓燕表示,在原发不孕或常规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反复胚胎质量差、大量胚胎碎片无可移植胚胎者;年龄大于37岁,获卵数超过6个,但反复失败、胚胎质量差的患者,都可以尝试该项技术.

专家表示,世界首例“线粒体移植宝宝”的顺利诞生是一项历史性的突破,其科研参考价值不可估量,希望未来线粒体移植技术为更多不孕患者带去新的希望.

上海:机器人进入医院,模拟医生个性化随访病患

机器人模拟医生的话语打电话给病患,询问患者出院后是否有呕吐、疼痛、伤口渗血感染等情况,并一一记录下来……这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吗?这在上海已经成为现实.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披露,人工智能AI随访助手正式在该院日间手术病房上线.该人工智能AI随访助手就是个机器人,可以根据规定问题模板,模拟“医生”打电话给病人进行随访.

医院方面表示,AI随访助手上线不仅大大提高了随访效率,还确保了随访信息采集的全覆盖及准确性.据悉,仁济医院日间手术平均每天出院病人在120人次以上,每位病人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要进行一次随访.以往,传统随访需要医务人员挨个拨打病人的电话,询问患者的术后状况,并做记录.这意味着医务人员每天要花9~12个小时用于电话随访.如果病人出现呕吐、疼痛、发热等症状,就需要多次随访,这样的病人数量不少,大大加重了医院的随访工作量.

医院方面告诉记者,人工智能AI随访助手上线后,医务人员繁重的随访工作减轻了不少.机器人可以按照不同术种患者的出院记录,制订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机器人会通过终端自动拨打患者电话,模拟人声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沟通,并有效地采集患者回答的信息,并将患者的语音自动转录为文字.随访结束后,医务人员在系统后台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位患者的术后情况.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AI随访助手可以做到每天无间断、全覆盖随访.据统计,一天之内,AI随访助手可完成400~1000人次的随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AI随访助手还会对采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据透露,下一步,AI随访助手还将进行患者的满意度测评,以持续、科学地改进日间手术医疗服务质量.

超100个基因在“操纵”人类头发颜色

你的头发天然是黑色、白色,还是、棕色?这些是体内的基因说了算.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多国科研机构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影响人类头发颜色的基因超过100个,这打破了“人类头发颜色主要由几个已知的基因决定”的原有认知.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通过问卷和专家评估结合的方式,精确量化了近30万人的头发颜色状况,并分析了800多万个遗传位点和头发颜色的关系,最终新发现超过100个新的遗传位点和头发颜色存在显著关联.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刘凡研究员说,此发现深入解析了头发颜色的遗传力,进一步揭开了人类色素表型表达变异的分子基础.基于新发现位点的人类头发颜色预测有更高的准确性,在法医学等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实现通过DNA来精准预测未知犯罪者的头发颜色提供了可能.

女性年龄增长,压力感反而降低

近年来“中年危机”这个词受到热议,从广义上来讲,中年危机是指人至中年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在这个时期都容易出现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然而不久前,一项来自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结果却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压力感反而会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在这一“特殊”的时间段,女性的压力感相对较小、生活质量更高.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共调研了超3000名年龄范围在42~53岁之间的女性,通过评估女性的自信心、控制力以及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来评估年龄、更年期和人种对于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调研对象感受到的压力,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中相比于黑人、白人以及中国女性,日本女性的压力下降程度相对较弱.

虽然在这次研究中,并没有进一步研究压力感下降的原因,但研究人员推测结果或许与生活现状有关.对于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来说,这项颠覆过去经验的研究成果,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听音乐可改善自律神经功能

日本的研究小组发现,人在聆听环境音乐时可以减轻主观疲劳感,变得舒心放松,从而改善与主观情绪变化有关的自律神经功能.

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诱导放松、睡眠、兴奋以及悲伤等情绪.从生理学观点推测,这些情绪变化可能与自律神经功能有关,但尚没有科学的共识加以解释.

此次,研究小组从钢琴、小提琴和自然音源等构成的音乐中,选择适于预防疲劳和放松恢复的乐曲制成环境音乐专辑,并以20名健康人为对象,利用数值化装置测定他们在下班后听30分钟专辑音乐与无音环境下的疲劳、不安、睡意、忧郁等主观情绪.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在听音乐时主观情绪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观疲劳感减轻,慰藉、放松情绪变动较大.环境音乐对循环系统自律神经功能的影响为心跳显著减慢.

欣赏音乐是能够简单转换心情的方法之一.这项研究表明,科学评价主观心情转换的效果是可能的,今后有望将音乐欣赏确立为一门与健康有关的学科,推进健康社会建设.

日本研究:全球变暖导致人们夏季难以入睡

日本大学一研究团队近日发布研究结果称,全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使夏季夜晚气温偏高,人们因此失眠、辗转反侧,睡眠质量也随之下降.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人们可能都有过在夏季夜晚难以入睡的经历,但此前尚未证明气温与睡眠之间的具体关联.对此,大学环境社会系统学副教授井原智彦率领研究团队对1284人进行调查,并通过将睡眠质量数值化,得出气温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其中,40%的受访者在夏季出现“晚间入睡后突然醒来”“白天困到不能自己”等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不佳的现象.尽管凌晨平均气温约在23~31℃之间,但气温超过24.3℃的话,人们就容易失眠、难以入睡.井原表示,因中暑可能导致死亡,人们对中暑关注度及警惕度较高.但实际上,在夏季难以入睡、无法保证良好睡眠质量的人也不在少数,由此造成白天工作效率低下,对社会整体产生负面影响.建议人们在夏季入睡时适度使用空调,保证良好的睡眠环境.

人工智能诊断皮肤癌,打败17国58名专业医生

据报道,近日,来自德国、美国和法国的一个研究小组用超过10万张图片对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使它能够区分出危险的皮肤病变和良性的皮肤损伤.

这台机器——一个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区分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照片的测试中,打败了来自17个国家的58名皮肤科医生.其中超过一半的皮肤科医生是“专家”级别,有5年以上的经验,19%的人有2~5年的工作经验,29%的人是初学者.

“CNN的表现优于大多数皮肤科医生.”研究小组工作人员表示,平均而言,人类皮肤科医生准确检测出了86.6%的皮肤癌,而CNN的比例为95%.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海德堡大学的Hologer Haenssle在一份声明中说:“CNN检测出了更多的黑色素瘤,这意味着它比皮肤科医生的敏感度更高.”但它还是“误诊了少部分恶性黑色素瘤,这将导致不必要的手术”.

因此,机器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医生,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人体某些部位的黑色素瘤,如手指、脚趾和头皮,很难通过图片展现,人工智能可能难以识别“非典型”病变或病人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病变.“目前,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彻底的临床检查.”墨尔本莫纳什大学的Victoria Mar和昆士兰大学的Peter Soyer表示.

日本筑波大学团队发现睡意与脑内蛋白质有关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筑波大学教授柳泽正史(神经科学)团队在英国科学杂志《自然》网络版上发布研究成果称,通过老鼠实验发现大脑中的80种蛋白质活化时将导致犯困,而睡眠后又会恢复原状.名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这些蛋白质被认为是睡意的“真面目”,似乎与睡眠本身有密切关系.

柳泽等人认为蛋白质能促进睡眠,使神经得到休息,有助于恢复机能.他表示:“这或将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开发失眠等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新知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新知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新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新知杂志订阅

2、医学新知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