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农村基层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述

[作者简介]王华华(1984-),男,湖北裹阳人,无锡市委党校讲师、副主任,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摘 要]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按照国内学者的研究旨趣和议题场域,主要可概括为六个层面:以组织功能为枢纽,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学设置问题;以社会风险为场域,梳理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以农民诉求为价值导向,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为民服务目标;以社会治理为中心,考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以政治认同为视角,重构农村基层党组织合法性延续机制;以社区党建为着眼点,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空间.梳理十八大以来村基层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研究文献,既有助于总结已有研究的成绩和不足,又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并尽可能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农民诉求;政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D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155(2018)01-0070-06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想是前进的力量.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的‘强基,’工程和‘三农,’政策的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愈发有力,而我国学界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研究旨趣却有所迟缓.个中原因,颇为复杂.通过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现状的分析可知,国内学者从党组织队伍建设、党组织运作机制、党组织经费、党组织领导方式、党组织软环境等不同的视角,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问题.从‘‘小问题”到“大问题’,学界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话题都有触及,但又难以弥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笔者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的理论与实际出发,系统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文献,以期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提供理论思考的空间.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的研究文献,按照国内学者的研究旨趣和议题场域,主要可概括为六个层面.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研究旨趣和主要议题

1.以组织功能为枢纽,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学设置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并强调在“强基工程”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任何党组织建设都需要在党组织结构设置、组织职务设计、组织规章制度、组织内部文化、组织财力保障等方面做出科学、有序、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党组织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和运作.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也存在一批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学者,他们以组织功能为枢纽,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科学设置问题.李毅弘、曾洁超认为,在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能够履行农村服务职能的组织是多元性的,既有包括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乡镇政府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委员会基层自治组织,也有包括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自助协会、养老资助基金等在内的社会组织.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领导职责,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可以在中国‘压力型体制”下层层量化分解‘下压,’的组织功能和组织职责“.陈朋研究的服务导向型农村基层党建新模式,也是将服务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最重要的‘组织功能”.周忠丽则以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空心化,’为视角,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组织功能失灵”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利益代表功能弱化、政治领导功能弱化、政治录用功能弱化和政治社会化功能弱化,并从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人手,提出重塑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设置,带领村民群众合法致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任中平等人则从四川省广安市岳庙村的实际出发,研究了岳庙村党组织设置的创新情况.该地以设置产业党总支为基础,将党组织的设置方式由区域性向功能性拓展,有力地发挥了农村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另外,考虑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功能发挥的区域性影响,赵连跃认为,不同地区的农村具有不同的民俗、地域、经济、文化、交通等情况,因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设置应符合当地农村的特色.特色化党建既能够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和社会需要,又能够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扎根当地,发挥‘领头雁’的执政功能,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服务,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民意认同“.

2.以社会风险为场域,梳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困境

社会风险(s..ial Risk),是一个社会面临的危险情况或存在爆发社会危机的现实可能性.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 U.Beck)更是直言“现代社会是典型的风险社会.认清社会风险,细化风险分类,既有助于执政者化解社会风险,降低社会风险的破坏力,也有助于提升执政者的社会治理能力,更好地预防社会风险.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长期执政面临诸多社会风险,而化解社会风险也考验着中国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十八大以来,国内不少学者从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社会风险出发,以社会风险为场域,系统梳理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诸多困境.马建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社会风险研究较为系统.一方面,他基于对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调研,较为系统地概括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面临的社会风险和社会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工作缺位、农村党员队伍后继乏人、农村致富发展困境重重、村民信任缺失“;另一方面,他从城镇化迁移视角,研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结构变迁、农业增收困难、农村党组织功能‘‘边缘化,’、农村干部‘腐败”多发频发等农村情况的变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的冲击,并根据“全面从严治党”和‘依规治党”的理念,提出了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公信力建设的相关措施“.于晓娟等人进一步概括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社会风险和社会困境”,其结论与马建新的研究结论大致趋同.而孙肖远则从江苏农村工作的实际出发,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城镇化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及农村党建社区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困局,破局之策在于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化、化、法治化建设,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向社区化党建转型,更好地服务于村民群众““.同时,张庆杭也从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分配不公正、宗族势力影响村民选举、村两委权责分化严重等多个角度,细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社会风险和社会困境““.

3.以农民诉求为价值导向,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为民服务目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宗旨和职责.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也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并不是抽象的概念或简单的口号,而是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从变化的民众需求人手更能体现“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了提升基层执政水平,不断推进“富民强村”和“村民自治”工程,不仅彰显了为农民服务的本领,也丰富了三农政策的政治实践.而学界在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则以农民诉求为价值导向,强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为民服务目标.王建国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诉求表达与农民利益维权的意识觉醒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利益分化与阶层分化严重,农民为争取自己的利益,选择自发维权或结成简单联盟维权(如群体性利益诉求抗争等);另一方面,农民维权过程中“自组织”式结成了各类农民组织,包括农民经济组织、自组织性的联谊组织和志愿组织等.这些农民维权的组织形式,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维护农民诉求为价值导向““.也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的思想出发,认为过分倚重资本、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现象,会伤害农民、牺牲农业、破坏农村,从而不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城镇化过程中应代表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城乡资源相互流动机制,形成城乡基层党组织资源共享平台,才能进一步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及时维护农民的价值诉求,从而让村民得实惠,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地位“”.另有学者偏重于考察“空心村”、“精准扶贫村’的农民诉求问题.他们重点研究西部‘空心化,’重灾区和精准扶贫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诸多挑战,指出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围绕农民诉求展开党建和服务,培育社会陛农民组织,增强农民的治村能力,有效应对‘空心化”和“精准扶贫”问题““.这些学者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西部地区农村党组织建设中的‘‘农民诉求维护”问题.

4.以社会治理为中心,考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界很快也将‘社会治理’理论运用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研究当中,以社会治理为中心,考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基于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变化,张卫海从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组织自身威信下降、道德纽带面临溃散、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社会管理结构变化等情况出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社会治理和社会整合的唯一合法主体,试图以价值整合为农村社会整合的核心,以利益整合为农村社会整合的基础,以文化整合为农村社会整合的重要内容,构建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村两委”双强模式“..崔玉丽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和作用,从农村的社会繁荣和农民的权利维护等角度,细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价值追求““,与张卫海等人的研究范式接近.而王晓荣的研究则另辟蹊径,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边缘化”现实人手,厘清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被‘‘边缘化”的四大原因:农村集体经济萎缩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物质基础,农民外出与人才流失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农村政治权威的意识淡化降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凝聚能力,农村思想价值迷茫弱化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文化话语权“‘.有学者从大数据时代信息裂变公开与社会信任建构的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农村利益增值与农村利益分配、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农村党组织建设与农村事务村民共治之间的关系,指出农村党组织需通过强化自身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整合信息公开的‘互联网+,’模式,‘先近后远,’地兑现村民守规绩效,引导村民参与村务合作共治,以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尹杰钦等人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的具体任务和诸多挑战人手,论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多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和不足既有来自于农村社会领域的政策落实问题,包括农村生态化发展、精准扶贫、留守儿童教育救助、孤寡老人医疗保障等,也有来自政治领域的纯洁性建设问题,包括抑制村干部腐败、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等,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5.以政治认同为视角,重构农村基层党组织合法性延续机制

政治认同并非一个新的政治话语,它在塑造民意和建构政权合法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亚里士多德到卢梭再到哈贝马斯和韦伯,许多学者都对‘政治认同”或‘合法性”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当代政治话语环境中,政治认同主要是指民众对于政权或政党的施政体制及政策的满意或认同程度,它具有认同空间的固定性、认同时间的迁移性和认同内容的多样性等特征.十八大之前以政治认同为视角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文献并不多见.因此,以政治认同为视角来重构农村基层党组织合法性延续机制,是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黄子婕等通过对湖南常德L村的调研,以村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心理认同为研究变量,分析了引发村民政治认同危机的四个要素:农村党组织号召力不强、农村党员吸纳机制不完善、农村党组织集中制运用不当和农村党组织发展经济能力短缺等.也有研究者从政党认同视角,分析了基于政党自身建设来获得政党认同的三个条件,即党的纲领、党员素质和政党能力,并据此用来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不足,提出可以从农村党组织的党员吸纳和教育人手,通过优化农村党组织的党员构成,进而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增强农民的政党认同.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长期执政的基层‘末梢”,它的执政能否触及农民的内心认同,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合法性建构.鉴于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存在的部分党员干部腐败、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塑造困难、执政可支配资源减少、动员农民政治参与乏力以及农村民间组织冲击等问题,他们主张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建设,来提高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巩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资源”.

6.以社区党建为着眼点,拓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空间

城镇化就是一个‘魔法棒’.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实施,城市和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乡村过剩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城市社区人口混杂,市民和农民在文化、经济实力、职业、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使得城乡居民混居并非真正的融合,城市社区居民关系的内卷化、原子化、冷漠化趋势加重;另一方面,农村在城镇化过程中,开始转变为城市郊区社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城中村社区等,原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城市化社区党建的需要.因此,农村变社区,尤其是处在‘城中村”的社区,都迫切需要学习城市社区党建的创新模式.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社区党建’取向,虽然不是十八大以来学界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原创研究,但却丰富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成果.彭汉琼从乡村党组织转向社区党组织面临的多元问题人手,提出以社区党建为着眼点,一方面,从社区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维度人手,将原有农村党组织的党建思维方式、党建活动载体、党建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有序更新,让党员干部规范自身的党内政治生活;另一方面,从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维度人手,改变原有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建组织设置、党建工作机制、党建领导体制、党员服务机制,以履行“社区党建’为民服务的功能.也有研究者从自然村向社区的结构转型、农民向居民的身份转变角度,研究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向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转化过程中的“多元服务兜底”问题.农村转社区,农民被迫‘‘上楼’,‘‘生活居住圈”服务欠缺等问题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以社区党建为着眼点,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优化小区、楼栋、社区“生活居住圈”的党组织设置结构,促进社区商贸流通圈、社区生活圈、非公企业圈区域化党组织建设,从而提高社区党建的社会治理能力.

二、评述与展望

总体而言,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实践而展开的,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研究内容上,学界围绕社会风险、组织功能、政治认同、农民诉求、社会治理、社区党建等不同论域,不断深化和拓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内容.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学界坚持规范和实证并重,定量和定性结合,但整体上仍以定性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居多.三是在研究视角上,学界结合了党建、社会组织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学科视角,将农村党建与城镇化、环境保护、跨区域合作、企业党建、经济社会治理等进行交叉性、融合性的研究,丰富了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研究视域.回顾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研究,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研究的不足.

1.国内学界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生存的“基层土壤,’变化的把握不够深入

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赖以生存的‘‘基层土壤’,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转型、城镇化变迁引发的‘‘农村空心化,’、农村‘青山绿水”的环境需求、农民对农村党组织的服务需求等正悄然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的‘‘基层土壤’所发生的变化,意味着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有效解决农村城镇化变迁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包括农业‘虚置化,’、乡镇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村民家庭‘空巢化,’、村民自治‘权贵化,’等,从而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培育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巩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工业化’、‘城镇化’’、‘空心化,’等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对基层土壤的变化,必须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三种‘转变’.一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二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点由向农民‘索取,’到向农民“给予”转变,三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环境由‘‘人治”向“法治”转变.这些“基层土壤’的变化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实现的“转变’,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有何‘新要求”,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如何尝试在‘新要求”和‘‘新调试,’之间寻找‘平衡点”,从而更好地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亟待学界的理论阐释.而学界现有的研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生存的‘‘基层土壤’变化的把握与应对并不深刻.如,对设定在‘‘空心化”的基层土壤语境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研究尚缺乏农村党组织建设的应对之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随着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学界可以进一步深挖农村基层党组织赖以存在的‘‘基层土壤”的变化及应对之策,以期更优的成果.

2.国内学界将党建新理念新话语嵌入农村党组织建设研究的多,而对这些党建新理念新话语在农村党建中的适用性关注不够

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科学化命题的提出,使得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不断创新,而这个过程也包括不断更新的党建理念和党建话语,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执政党”、“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学界及时地将‘‘党建新理念新话语’嵌入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上,但却缺乏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指导价值的关注.“时髦”的党组织建设新理念、新话语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中的‘嵌入性”与‘‘本土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应是学界深入思考的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理念,如何‘植入,’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而不被‘排斥”等.笔者在2017年调研苏北(江苏北部)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了解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有三个层面的动作:一是‘规定动作,’,即上级要求完成的硬性动作或‘指标性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态度是“不得不疲于应付’;二是“自选动作”,即农村基层党组织日常的党务工作和部分村民反映事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态度是‘可以自我选择今天干或是明天干,于是拖着干”;三是‘创新动作”,即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之后还有“剩余精力”和“时间金钱’’去做的党建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态度是‘不是热情不够,是可望不可即’.囿于农村事务的繁杂性和村干精力的有限性,农村基层党组织很难将国内迅速更新的党建理念或先进村党建模式,直接套用或‘‘移植”到当地农村党建中,并进行本土化创新.

3.国内学界从系统性角度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系化成果相对匮乏,难以满足现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求

十八大以来,学界在‘组织体系内部”的“依规治党”与‘组织体系外部”的‘‘农村发展”双重背景下,聚焦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创新‘组织目标定位’与‘组织功能定位”的问题,并从‘制度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视野出发,从多个角度对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进行了学术梳理,已取得丰硕成果,然而,从系统性角度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系化成果相对匮乏.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系性创新,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在于,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创新”,防止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带头人队伍不纯”、‘执纪问责偏宽偏软’、‘‘选人用人不规范”等问题.而建设好创新型、服务型、学习型、务实型、廉洁型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有利于及时化解和引导农民的消极心理、减少农村各类冲突和土地征收件的发生,又有助于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培育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化建设,需要把握农村基层党组织“内生式”创新的特点和‘外压式’创新的条件,从“内生,’创新的有序学习、自我更新、适应发展到‘外压’创新的上级需要、群众诉求、外压调整,实现“四个推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治党、依规治党、从严治党”基本理念塑造,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偏平化、网络化、利民化”设置方式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选优配强、制度管权、定期培训”带头人队伍建设机制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员管理机制和‘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建设,从而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体系化建设,既能够协调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又能够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供给与村民需求之间的平衡性问题,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创新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统一.

4.国内学界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定性研究的多,而量化研究的相对较少

十八大以来,我国学界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等形成定性的论文或研究报告,而采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量化方法展开的研究尚不多见.事实上,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究竟采取何种方法,既因研究人员的旨趣和能力而有所不同,也因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有所差异.鉴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复杂的组织运作过程,它很难和研究经济学、社会学、行政学等一样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用量化的指标研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因此,笔者并不赞同“为了量化而量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研究,而应按照十九大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的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

农村基层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农村基层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农村基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农村教育论文

2、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3、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4、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5、农村经济和科技杂志

6、农村新技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