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验式教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方面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体验式教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实施策略盘天恩

(广南县杨柳井乡西洋小学云南广南663300)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教学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偏重于学生“看、听、记、仿”的现象,机械地强化抽象概括,忽视了学生的操作体验,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在自主建构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还数学鲜活生动的本来面目.

  一、在亲手操作中获取数学知识

  皮亚杰说过:“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和思维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知识.

  例如,在“认识整万数”教学中,有下面两个不同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出示八个数位的计数器):这是一架八个数位的计数器,除了我们熟悉的计数单位外,还有哪些不熟悉的计数单位?

  生:万、十万、百万、千万.

  师:这四个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生1:10个一万就是十万,10个十万就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就是一千万.

  生2:新的计数单位之间也有“满十进一”的关系.

  师:这些知识很重要,请同学们多读几遍,看谁先背下来.

  案例(二):

  1.拔数迁移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一架四个数位的计数器,请大家依次拨出2、20、200、2000.(学生拔数)

  师:刚才拨的4个数大小一样吗?每次用的珠子的个数一样多吗?同样的2颗珠子,为什么会拨出大小不同的数呢?

  生:同样的2颗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数的大小不同.

  师:下面请拨出 20000这个数.(学生操作后发现,因数位不够而无法拨出20000)

  2.大胆创新

  师:小组讨论,寻找拨出20000的办法.(学生同桌合作,把两架计数器合并在一起,并把左边计数器上的单位“个”改成“万”)

  师:对这个计数器,你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吗?

  生1:左边计数器上的“十、百、千”该作怎样的调整呢?

  生2:只需将左边计数器上的“十、百、千”改成“十万、百万、千万”就行了.

  师:这四个计数单位有多大?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

  3.拓展延伸

  师:利用2颗珠子,我们从2拨到20、200、2000、20000、200000等等.那么,在这个计数器能拨出九位数乃至更大的数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案例反思:

  案例(一)的教学,学生跟着教师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被动地参与式学习,没有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由于没有学生的主动体验和探究,这样的认知,显然缺乏深刻性.

  案例(二)的教学,教师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可能会碰到的困惑了如指掌,巧妙地让学生掉进其思维陷阱,并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当学生发现用自己的计数器无法拨数,是因为数位不够时,就自然而然地寻找同伴进行合作,即把两架只有四个数位的计数器合并成一架具有八个数位的计数器,如此“数位、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表”等问题都得到了巧妙地解决,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发展.这样教学,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验,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二、在亲身体验中领悟课程真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数学活动和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自经历并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例如,在认识公顷教学中,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 出示:据报道,我市每年新增绿地500公顷,人均由原来的6.2平方米提高到14.9平方米. 师:你熟悉的面积单位是什么?陌生的单位是什么?你觉得公顷 例如,在“认识公顷”教学中,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教学案例.

  案例(一):

  出示:据报道,我市每年新增绿地500公顷,人均由原来的6.2平方米提高到14.9平方米.

  师:你熟悉的面积单位是什么?陌生的单位是什么?你觉得公顷比平方米大还是小?

  生1:我熟悉的单位是平方米,陌生的单位是公顷.我觉得公顷比平方米大.

  师:公顷到底有多大?它与平方米有什么联系?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自学课本.(学生自学)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2:公顷是很大的面积单位.

  生3:1公顷等于10000平方米.

  师:这个知识很重要,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面积的转换,我们学习后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学会运用.

  案例(二):

  1.操作体验

  课前让全班学生到操场,由28位学生手拉手围成正方形,其余学生在围成的正方形中体验这个正方形的大小.

  2.自主探究

  指名读一读:舜湖占地64000平方米,富丽小区占地110000平方米,北京景山公园占地350000平方米.

  师:你有什么感受和建议?

  生:数字比较大,最好能简化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办法——用“万平方米”做单位)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单位——公顷.你们说的万平方米就是公顷,也就是说,1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那么,一公顷到底有多大呢?请看你们课前操作体验的视频.

  师:28位同学围成的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生:100平方米.

  师: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才是1公顷?

  生: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才是1公顷.

  3.感悟升华

  师:请同学们拿出计算器,算一算.

  ①一个轿车车位10平方米,( )个这样的车位面积是1公顷.

  ②一个教室占地50平方米,( )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是1公顷;

  ③一个篮球场占地400平方米,( )个这样的篮球场面积是1公顷.

  4.类比迁移

  读一读:苏州市国土面积848000公顷,江苏省国土面积10260000公顷,中国陆地面积960000000公顷,海洋面积300000000公顷.

  师:你有什么感触和建议?

  生:数字太大了,需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探讨,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案例反思:

  案例(一)的教学,教师只注意学生的自学,课堂中没有学生的体验,没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一种知识上的教学.

  案例(二)的教学,教师在注重知识探究的同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体验,逐步加深对1公顷实际大小的感知,在积累经验中感悟升华.只有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成为被学生活用的知识.

  三、在自主建构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验,在体验中获得认识和建构,并深化认识.

  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中,有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师: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有谁知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生:加法有交换律、结合律.

  师: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

  师:下面各题,有谁知道用什么定律才能使计算简便?

  ①4.5+2.7+5.5 ②9.7-2.6-3.4 ③6.3+1.8+3.7+3.2

  ④3.25+(2.75+1.8) ⑤4.27-0.99 ⑥12.7-(8.9+2.7)

  案例(二):

  1.教师引导 师:小数加、减法在我们生活里有很多,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例子吗?能不能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找出最简便的运算方法呢? 2.自我挑战 ①3.5+2.7+6.5 ②4.1-0.6-1.4 ③8.3+1.9+1师:小数加、减法在我们生活里有很多,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小数加、减法的例子吗?能不能设计一些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找出最简便的运算方法呢?

  2.自我挑战

  ①3.5+2.7+6.5 ②4.1-0.6-1.4 ③8.3+1.9+1.7+3.1

  ④3.25+(0.75+1.6) ⑤8.25-0.99 ⑥3.8-(2.1-1.2)

  ⑦11.7-(5.4+1.7) ⑧7.35-2.01 ⑨1.6-3.2+8.4

  ……

  3.个体反思

  师:你设计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计算的依据是什么?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案例反思:

  案例(一)的教学,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利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去巩固知识,但没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的过程,学生学习被动,没有主动探究和亲身的体验过程,缺乏对知识的自主构建,缺乏对学生新知创建能力的培养.

  案例(二)的教学,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和体验的时空,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去思考,联系实际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成功,不在于帮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自己去探究和体验,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体验式教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体验式教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体验式教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2、科学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4、外语教学期刊

5、教学论文范文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