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才培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三位一体化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人才培养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人才培养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三位一体化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

王岫鑫1,庞宇2,冉鹏1,王伟1,赵志强1,赵德春1,田银1,李章勇1

(1.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400065;2.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重庆400065)

摘 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产、学、研三位一体化”模式的建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是培养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高校创新建设的基础上,以重庆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探索学科发展策略、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数字医疗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产学研平台等系列创新举措,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人才创新培养模式.这对今后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对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三位一体化;数字医疗;生物医学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34-02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202014);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122001);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项目(Y201101)

作者简介:王岫鑫(1984-),男(满族),辽宁岫岩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医学信息技术.

一、“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当前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工程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向我国经济建设主战场,应责无旁贷地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1,2].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研究型的综合性的,大体是我们国立的重点大学”;“应用型的专业性的、培养各行各业的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一般的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等学校”和“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都带有浓重的学科体系特点.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出现了人才市场上供求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可以看出,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缺失决定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而“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其弥补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能力培养上的不足,符合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构建“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规划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人才培养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以数字医疗仪器为特色,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具有能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在其他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的高水平、创新复合型人才.因此,推进人才模式研究,合理安排知识内容,突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培养学科归属感、自豪感,让社会更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储备,这些都将列入我们的学科规划.

在创新培养模式研究中注重解决三个科学问题:①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问题,实现我校独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②信息背景和导向问题,实现扎实的信息技术背景、服务数字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③产学研研发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的建设,利用现有多企业协作的省部级科技平台,培养更具活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

三、“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优化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结构体系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的构成状况,即所掌握的各种知识的相互比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以及它们所形成的整体功能.知识结构通常包括核心知识和拓展知识,它们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核心教育和拓展教育.由于以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所接受的核心教育内容不一致,各高校差别非常大.比如医学院校往往强调医科内容,学生最初接触的知识往往是纯医学内容,在进行后续的拓展教育时,由于工科基础太薄弱,学生感觉非常吃力.而在工科院校,核心教育内容重视工科,按理说进行拓展教育比较轻松,但问题仍然比较严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干什么的?”“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区别在哪里?”“重庆邮电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些什么?”这些疑惑让学生的拓展教育受到制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群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基本知识;(2)工程专业核心课程;(3)生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4)人文与社会科学;(5)工程专业选修课程.

(二)突出信息特色,探索教育创新如何服务地方经济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需要宽厚的信息背景,要利用运用大量的通信、计算机领域和仪器仪表知识.重庆市“10+2”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发展信息(数字医疗等)、生物(生物医学工程等)等高技术产业,构建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生物医疗、信息、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国家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信息学科基础,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医学电子仪器为学科特色,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信息科学有关的理论知识,具有能将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医学电子仪器的设计制造、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在其他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等工作的研究生创新人才.

(三)构建、探索运行具有可推广性的校企联合产学研合作研究平台

研究生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解决问题、理论分析、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研究实践平台是研究生创新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教育工作者担负了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开拓学生科学视野,提升学生科研素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级医学工程型人才的教育工作中,生物医学工程的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应该广开思路,不仅重视研究理论教学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积极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创造环境和氛围.

(四)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目前研究生水平评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第一是课程考核;第二是发表论文;第三是论文答辩.这三大模块基本上确定了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处理课题能力和总结能力.但是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种交叉学科,其评价方法应该体现学科特色,需要更加细致化、过程化和量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评价指标体系的选用.既有学科特点,又有产学研创新,交叉学科,信息特色.比如:课程学习体系,必然要包含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健康康复要求等多方面、多模块的知识体系,包括课堂学习、文献查阅、情报检索、归纳总结等能力,知识产权申报与总结;产学研平台实习和解决企业需求能力评价;发表科技作品,不但包括科研论文,还应该强调文献综述发表,专利申报,软件著作权发表等事项.(2)指标体系权重设计和评价算法.通过充分调研、征求导师、同行、学生意见和建议设计各参数权重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和体系指标权重设计相应的评价算法,通过量化和定性评语方式确定研究生创新能力.(3)评价效果研究.通过评价体系的研究,跟踪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同时进行评价方法效果复核.

(五)探索研究生研究、学习生涯规划

研究生生活时间短,而学习、研究任务重.研究旨在实现一种明确的、有序的研究生研究学习生涯规划,解决如何尽快适应交叉学科学习研究、如何规划研究生涯问题.通过研究生涯路线图的形式研究在不同学习阶段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所需从事的工作、参与的课题、掌握的技能、乃至发表的作品.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基础入学研究生的研究生涯路线图,获得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研究过程管理.探索学习、研究过程的宏观目标与微观管理的有机联系,通过共性问题,提炼出不同类型入学研究生将要践行、实现的研究路线图.在研究中还将全面研究国际、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中的优势体系、培养方案,进一步提炼出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的新战略和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群,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全面实施与整体提升.

四、结束语

实现独具特色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实现扎实的信息技术背景、服务数字医疗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建设产学研研发平台和研究生培养平台,利用现有多企业协作的省部级科技平台,培养更具活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必须探索本学科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法和教学改革模式,在可能情况下与我国“卓越计划”进行有效接轨,探索在数字医疗人才培养领域开展应用型、工程型、创新性卓越工程师的可行性[4].显而易见,只有注重过程管理、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能力的提高才有内在的驱动力,才能保证“三位一体化”创新型数字医疗人才培养模式成功实施.

人才培养论文范文结:

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大学生如何培养职业能力论文

2、企业人才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