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相关论文范例 与新常态下独立学院转型的特征和困境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此文是一篇独立学院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新常态下独立学院转型的特征和困境

摘 要:高等教育新常态下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具有规范、转设、发展叠加共存、自治和变革创新共存、多方共同治理、质量特色发展四个新的特征.在深刻把握这些新特征的基础上,从独立学院合法性身份、理念、政策、基础条件、母体依赖、质量保障、特色发展等方面梳理出制约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困境,从而保障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独立学院;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1-0063-03

引言

2014年底,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论断,对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规律以及未来发展走向做出前瞻性预判.该概念提出后,被广泛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也成为高等教育领域重要研究课题.作为民办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来讲,应认真把握新常态的精髓和内涵,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审视自身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方向,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手段,充分利用民办机制的灵活性特点,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实现纵深发展.

一、新常态下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特征

转型既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外在需求,也是独立学院自我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独立学院内外需求的有机统一,是其走向健康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在新常态语境下,体现出内在独特的转型规律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规范、转设、发展叠加共存常态化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具有以满足教育部规范验收为阶段性目标,以实现转设为外在追求,以谋求自身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三者叠加共存特点.这是独立学院与其他类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最大的不同点.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行,这标志着独立学院进入规范化和法治化的转型发展轨道.独立学院的转型便具有建立在大部分独立学院尚未达到办学条件标准之上的一种"应对性发展策略",这是由独立学院制度自身特殊发展历程造成的.因此,在转型发展中出现达标、转设和发展三者同步推进、叠加共存的特点.在三者当中,规范是转设的前提和基础,转设是发展的形式之一,发展既是一种过程也是前两者的结果.因此,独立学院的转型发展既直指当前基础办学条件,又指向未来发展,它含有规范、转设、变革等多重内涵和多层次含义.

(二)自治和变革创新常态化

高等教育领域呈现的“新常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新常态;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办学活力成为新常态;以法治思维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成为新常态;政府宏观管学与社会参与办学成为新常态;大学深度开放与教育科技引领成为新常态.因此,独立学院要实现转型发展就要适应这种新常态,要从培养理念、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自我变革和创新.因此,为实现独立学院自我完善、提高、发展,自治、变革、创新要成为其转型发展的一种新常态.

(三)多方共同治理常态化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是国家综合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虽然只是对高等教育体系的局部变革和革新,但却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在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地方政府、高校、举办者、出资者等多方利益参与者会共同参与、协商共治.国家参与其中更多是为保障独立学院的高等教育公益性;地方政府参与其中既有其自身经济利益追求,又有社会利益追求;举办者和出资者作为特殊投入者,必然有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求;而母体高校则因独立学院带来的丰厚物质利益等原因分享独立学院的溢出效益.如此之多的利益参与者其价值取向和利益出发点各不相同,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和矛盾.因此,新常态下的转型就必须要在保障独立学院公益性基础上,不断来平衡各方利益,稳步进行规范治理.这个过程中需要独立学院保障多方共同参与、平等协商的权利,建立共同治理的常态化体制机制,实现动态渐进调整平衡.这是高等教育制度变革治理的总趋势,也是更加适合独立学院变革发展的一种新常态.

(四)质量特色发展常态化

质量和特色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根本,也是其永恒的价值追求.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质量和特色成为衡量其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识.独立学院发展新常态就应该是由外延式发展进入到内涵式质量生存的阶段.转型新常态应该是对非理性发展的一种纠偏,是一种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阶段.新常态下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所要追求的质量和特色要具备自主性、群体性、个性化和地方性四个重要特征.自主性特征是明确转型发展过程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由上至下的改革推动,而是独立学院自我发展自觉过程,是其自我重新定位、自我实现的过程,明确独立学院在转型中的主体地位;群体性是指独立学院整体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教育质量总体得到大幅提升,能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与公办高校相抗衡竞争,而且要立足群体优势体现群体特色;个性化就是要脱离本本主义和法条的束缚,注重独立学院个体间质量和特色的差异化发展,做到“校校有特色、校校有优势”;地方性是要独立学院面向区域办学,主动对接地方行业、产业需求,从而提升办学质量并形成区域特色.

二、新常态下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困境分析

(一)合法身份困境

独立学院合法身份困境会给转型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独立学院合法性身份须经法律规范授权并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发放办学许可证方可获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学院诞生之初办学模式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正在逐渐消失,它需要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获得新的“合法性”.这说明独立学院需要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考察验收后重新认可并赋予其合法身份,否则它还处在一种不确定的“非合法”状态.这种“非合法”状态会动摇独立学院合法性和合理性制度根基,影响和制约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方向,更会阻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导致转型发展处在极度不确定状态,从而动摇办学者、举办者、参与者的办学信心和预期.尤其在2016年民促法修订后,民办高等教育采取分类管理的制度设计,更加使得独立学院发展处在不确定的摇摆状态.因此,独立学院转型必须在取得合法性身份基础上实现自觉式发展.

(二)转型理念困境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存在理念缺失、趋同、虚化等问题.理念缺失主要表现在主体责任缺失、转型意识淡薄、发展思路含混不清等方面,突出表现为部分独立学院无视自身转型发展的主体责任,缺少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出现“等政策、靠政府、赖母体”的消极行为,自我转型发展的意识极其淡薄,对于转型的方向、目标、思路等缺少清晰的研判,造成发展水平和办学水平徘徊不前,无法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核心品牌;理念趋同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个是与母体办学理念趋同,表现为照搬母体办学理念和思路,沿用母体研究型办学理念,缺少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始终将自己定位于母体二级学院,缺少独立革新精神;另一个是独立学院群体办学理念趋同,表现在缺少对自身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在转型目标、人才培养类型、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都存在趋同情况.理念虚化主要表现在转型理念和办学实践的严重脱节,如大部分独立学院定位的应用型仅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停留在修改人才培养计划和各种制度文本上,缺少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核心的制度实践,如产学融合和校企合作.

(三)外部政策困境

推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实施效果欠佳.独立学院是特定时期教育政策的产物,是由政策主导推进的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但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关键阶段无论是还是地方都出现政策资源不足的情况.另外,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政策条块分割、缺少统筹协调.政府教育、财政、税务、工商、土地、建设等各部门在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过程中,出现部门利益至上、条块分割的问题,尤其在产权、土地、税收等方面无法协同推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省级政府优势,创新省级政府支持独立学院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联动的工作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形成改革合力.

(四)转型基础困境

转型基础条件薄弱尚无法支撑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其转型尤其是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如“双师型”师资队伍、内部治理结构、办学条件等较为薄弱.师资队伍方面,独立学院专结构尚不合理,专任教师数量偏少;教师年龄结构上呈现出青年教师和退休教师偏多、骨干教师偏少的“哑铃型”特点;教师总体教科研水平较低、教师骨干队伍尚未形成等.内部治理结构上,整体建设步伐滞后,尚未形成科学合理、运转高效、具有特色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如部分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没有建立或不完全,相应的执行机制、运行机制及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这些会阻碍其转型发展.办学条件上,独立学院校舍、图书资料、教科研仪器设备等主要办学条件尚未达标,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明显不足,无法保障实现应用型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特别在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方面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五)依赖母体困境

依赖母体转型发展的路径是独立学院难以克服的制度性障碍.独立学院“是多方利益驱动下的诱致性制度创新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先天性的制度缺陷”.独立学院与母体无法割舍的高度依赖关系就是一种先天而成的制度性缺陷.对于独立学院发展来讲,这种依赖是一柄“双刃剑”.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能使独立学院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知名度、扩大规模,保障其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来,独立学院在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依赖只起到制约和束缚的作用.独立学院内部机构设置、管理运行机制都沿袭母体,无法走出母体二级学院的怪圈,他们在缴纳高昂管理费后,难以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发展始终处在低水平徘徊状态,无法提升质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质量保障困境

教育质量是决定和制约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结果和表征.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举办者、参与者、管理者对于质量提升已达成共识,认识到质量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提升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质量,但教育质量提升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境.首先,独立学院质量主体责任错位.这无疑确立了申请者尤其是申请高校在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中的质量责任主体地位,扭曲和异化母体和独立学院的正常关系,导致质量责任严重错位.其次,质量保障瓶颈难以突破.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缺乏个性化的质量保障组织机构、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体系,缺少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模式、体制、机制,仍照搬照抄母体质量保障思路,出现管理理念、制度架构、实施手段与培养目标分离的现象,质量保障成为一种形式化和教条化的管理手段,而非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路径.再次,内部质量文化建设不足.大部分独立学院质量保障尚处在完善机构、制度的层面,尚未上升到持续提升质量的文化层面,缺少质量文化意识和“人人关注质量”的氛围.最后,教育质量效果未得到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的认可.独立学院的总体满意度指数、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教育环境满意度、教育期望值指数均低于大学和学院.这反映出独立学院整体教育质量亟需提高.

(七)特色发展困境

独立学院尚未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缺少核心竞争力.目前,缘于生存发展压力,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具有特色发展意识,注重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特色发展的思路不明确.仍有部分学校无视自身优势特点,承袭母体发展特色,缺少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论证,特色发展停留在“假”、“大”、“空”的宣传口号上,这使得独立学院短期内无法形成与其他类型院校高度区分的实质性特征,在竞争中处在劣势地位.其次,缺少特色培育发展机制.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培育养成、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培育土壤和蕴育机制.因为大部分独立学院尚处在摆脱母体影响逐渐形成特色的“阵痛”期,在特色优势、定位发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发展等方面还没有贯穿始终的特色发展理念,尚未探索出适合的发展路径.由于校内特色培育机制不健全,缺少经费、政策、人力等要素的协调推进机制,出现了“盲从”和“趋同”现象.这些院校没有立足“民”、“独”、“优”的特色发展基础,盲从于母体、同类型院校、国家政策,导致其仍沿用母体的人才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专业设置和建设发展路径单一,缺少面向地方、面向企业的特色专业,缺少与企业深入合作的平台和基础,出现独立学院与母体趋同、区域趋同等问题,使得独立学院优势全无.

三、结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在新常态理念指引下,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内涵和特征,了解制约其转型发展的困境因素,加强转型顶层制度设计,规划好推进路径,最终实现独立学院顺利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向东.处在“十字路口”的独立学院[J].高等教育研究,2011,(06):37.

[2]阙明坤.我国独立学院转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6.

[3]陈志丹,晏艳琴.完善独立学院内部治理结构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3.

[4]中国教育科学院.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7.

独立学院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独立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独立学院方面论文范文。

1、赤峰学院学报期刊

2、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