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跟音乐和服装表演的审美功能契合类论文范本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服装表演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音乐和服装表演的审美功能契合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在服装表演中的作用和地位,论述了音乐在服装表演欣赏过程中的审美机制和认识方式,着重强调了音乐在服装表演中所呈现的形式,以及它对于服装表演的审美过程所施加的独一无二的影响,总结出对服装表演产生影响的音乐艺术,在三方面存在于审美主体,即观众的意识形态中——集体无意识、氛围的想象、原存经验.这些因素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着力的对象,即观众的审美品味.

关键词:音乐 服装表演 美学 审美功能

音乐在服装表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个粘合剂,把模特、服装、舞台等各个艺术形式粘结起来,创造了表演的氛围,使服装表演艺术成为综合的艺术形式.服装表演是当今社会重要的文化现象,音乐作为情感艺术为服装表演中意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情绪的渲染等提供了声态音响效能.因此,服装表演与音乐艺术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存在达成契合的共同美学基础.

一、音乐与肢体艺术审美的历史性

音乐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与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相伴而生.最早的音乐是与各种人类早期实践活动的集体无意识①所密切相关的,所以,与当时相匹配的音乐肢体语言就是人类原初的各种实践活动.当然,与其说这是一种艺术的创造,不如说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实践行为,鲁迅所谓的杭呦杭呦派②就是这个意思.

不仅如此,早期原始社会的各种图腾崇拜,也把神灵祭祀或家族祭祀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从而诞生了与祭祀相关的音乐和肢体语言.这说明在中国古代的早期,音乐的听觉语言与肢体语言就已经相互结合,成为一种可以协调和欣赏的审美艺术了.

然而私有制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出了等级制度,从而产生了古代的封建社会文明.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使一些在财产和社会地位上都占有优势的群体从每日的繁忙劳作中解放出来,这些被解放的双手也在很大程度上催生了以娱乐为目的的音乐艺术,各种舞蹈甚至戏曲艺术形式由此产生.

综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音乐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的审美艺术,经历了原始的杭呦杭呦派、祭祀歌舞、舞蹈和戏曲等传统审美形式.直到今天,作为一种“新兴”的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结合,服装表演登上了艺术史的舞台.

服装表演是具有美感的活动,它通过服装模特在特定场地走台等动作,为观众展示服装和服饰品,并使用音乐、舞台美术、人体语言等手段来展示服装内涵.表演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体语言,服装模特要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充分表现出设计师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与此同时,服装表演要成为一个整体的“戏剧”,而非个别模特的单人表演秀,就需要营造一种与模特、舞台美术、音乐、参展服装的审美风格相一致的审美氛围.这种氛围存在于整个服装表演的审美过程中,使一场服装表演成为一个整体的审美对象,而非多种审美因素、审美对象的结合.同时,这种着力营造的氛围也在整个审美过程中起着高屋建瓴的统率作用.

二、服装表演中音乐元素的审美机制

服装表演的欣赏者——观众的感知机制又是怎样的呢?不论欣赏何种艺术,艺术品评主体的审美行为说到底是一种带有创造性和感知力的认识行为.也就是说,是一种在特定氛围中,审美受众将自身经验与审美对象予以结合,进而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因此,不同款式的服装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如晚礼服高贵典雅,服装模特就要表现出端庄的气质;牛仔装自由随意,服装模特则要表现出无拘无束的特点.晚礼服之所以能给审美对象带来典雅高贵的审美感受,不仅仅因为审美对象(这里指服装和被模特穿着的服装)具有高贵淑华的特性,也因为在审美主体的经验中有高贵典雅美的形象,这种形象与所表演服装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一致性,从而使审美客体产生一种审美风格上的认同感.

同时,审美客体所表现出来的出于审美主体经验之外的某些新鲜元素,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发审美主体的创造思维的,这种创造思维与既存经验相互作用,完成一次服装表演的审美行为.而这种创造性思维的审美行为,从服装艺术发展史的角度,又推进了服装艺术和服装表演艺术的元素更新,引领各种时代潮流,推进它的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上述艺术审美感知机制之所以能够成立和顺利运转,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整体氛围.众所周知,服装表演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音乐等听觉艺术和模特、服装、舞台景观等视觉艺术.而使得观众能够理解到当下观看的是一场服装表演而不是一场舞台展览或者服装展览的,是其中的音乐元素起了重要作用.

当下的服装艺术界已意识到音乐元素的必不可少.每一场服装表演所精心准备的音乐证明了这一点.从理论上说,没有音乐的服装表演会使得观众席的窃窃私语被放大化,模特的步履凌乱化,甚至观众的注意力也会分散化.最初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使观众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于模特和她们所展示的服装上,才设置了背景音乐.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音乐元素在服装表演中并不是一个背景性质的因素.音乐元素是一场服装表演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辅助而是积极参与到了整个服装表演风格的构建中去.如果说用套着服装的人偶模特群体展出和一场服装表演有什么不同,区别在于审美对象的不一致,即观赏套着服装的人偶模特,只能对模特套着的服装进行审美,而一场服装表演提供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华服美人,而是一场艺术盛事——正像它的名称般,是一场演出.演出所蕴含的审美元素非常丰富,它所带给观众的审美冲击是静物展览完全不能比拟的.而音乐元素在一场服装表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服装、模特和舞台艺术这些要素都是视觉艺术元素,上述要素的视觉特性决定了作为审美主体的观众,当他们看向一边时,往往无暇顾及另外一边发生的事情.所以观众所能欣赏的,往往只是随机的一眼,多看一种服装一眼,就意味着对于其他种类服装的一种忽视.所以,每一位观众观看到的服装表演都是随机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是偏颇和片面的.那么,怎样让这些不够全面的审美方式变得全面而一致,使观众获得服装表演制造者想要观众获得的审美快感呢?音乐要素在这里成了主力战将.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假若音乐安排选择得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甚至支配审美主体的审美心态,甚至让审美主体关注服装表演制造者想要他们关注的审美客体.正像著名美术家AddphaAppia曾说过的,惟有音乐才能以一种完全超越我们想象力的方法把舞台上的各种因素融合成为和谐的整体,没有音乐,这种和谐就不能存在,也不可能被发现,一台没有配乐的时装发布会是难以想象的.

三、T 台音乐的审美功能

艺术的审美拥有全人类可以理解的共性.古希腊的话剧拥有一支特殊的力量和审美元素,那就是歌队.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提到了歌队的独特而又无法替代的作用——催眠性.歌队在恰当的时期吟唱恰当的曲调,可以抹去观众头脑中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意识与潜意识,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使他们的审美心态变成意志而可支配.

T台音乐也具有相似的功能.一方面,它能对欣赏者情绪进行调整,使他们对将要欣赏到的服装类型与风格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和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是对模特情绪进行调整,使模特更快地进入到服装要求他们“扮演”的“角色”中去.这些说明的都是服装表演中,音乐元素具有节律作用与“催眠”功能.

服装表演中的音乐元素具有共时性.德国著名文学家和戏剧理论家莱辛曾经撰写过一本著名的研究性著作《拉奥孔》,其中论述了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时间凝固性与延续性的问题.莱辛认为,作为雕塑这样的艺术形式,不可避免的是一种静态的呈现.这可以说是它的特点,也可以说是它的缺陷.但是,拉奥孔这个作品用极富暗示性的肢体动作,在某种程度上修复了雕塑作为一种静态呈现艺术的缺欠.他认为这是在共时性中的历时性,历时性中的共时性.拉奥孔这个作品正是在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双重审美方式内被审美主体关照的,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快感.

类比于服装表演艺术,我们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虽然服装表演艺术不是一种静态的艺术,但是审美主体的关注点的一瞬性是无法改变的.也就是说,审美主体的审美过程发生在一瞬,而下一瞬审美主体的注意力就有可能被新的画面所替代.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说时装表演的审美行为是由一幅幅瞬间审美的画卷拼贴而成的.这无疑是一种共时性的体现.

相比于这种共时性,由于视觉被一幅幅画面所束缚,听觉却得到了全面的解放.无论观众在关注哪位模特的那种动作,某服饰在某模特的某个特定动作中呈现的那种效果,都可以同时关注历时流淌的音乐元素.这种音乐元素的审美行为和影响是历时的,流淌的,纵观整场服装表演而不停止的.这种历时性的艺术手段,带给审美主体的是一种连续的审美感受.这种连续的审美感受,有助于审美主体对服装表演的整体把握,也有助于将一幅幅视觉审美画面转换为流淌的电影般的审美影像加以综合把握.

总之,音乐是一种表达人的所思所想的声音符号,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它是有目的、有内涵的,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怀.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而音乐放在T台上,则是上述所有功能的集合.因此,音乐要素在服装表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研究音乐要素的审美机制和认识方式,对研究服装表演艺术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充分研究受众的思维习惯和审美观念,以便能更加有质有量地实现时装表演组织者的审美理想.

注释:

①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心理学用语.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

②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年版.指音乐从人民所喊的口号“杭呦杭呦”中诞生和发展,称之为杭呦杭呦派.

参考文献:

[1] 包铭新. 时装表演艺术[M]. 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7.

[2] 华梅,贾潍,编著. 服饰与展示[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3] 刘蕾,侯家华. 服装美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4] 黄汉平. 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王欣,女,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模特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郝秋赪,女,广州体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艺术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服装表演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服装表演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服装表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服装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2、关于服装的论文

3、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4、服装设计论文

5、服装设计杂志

6、服装毕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