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政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和社交网络媒体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大学生思政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大学生思政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社交网络媒体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摘 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功能强大且快速便捷的信息技术,为传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新阶段.面对社交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多元化现状,本文探讨了社交网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期用创新的社交网络新媒体教育模式和思路,提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社交网络;新媒体;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新媒体进入到了高校校园,成为了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工具,且极为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并在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独特的应用优势和特征.微博、博客、飞信、微信等社交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虚拟和现实共存的教育方式和思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境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社交网络新媒体的强大功能和优势,使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需求相匹配,成为强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和手段.

一、社交网络新媒体及现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社交网络新媒体表现出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特征,成为时代的科技标杆,并显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社交网络新媒体的广泛性.新媒体时代下,社交网络媒体进入和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社会到达了一个崭新的全民传播时代.电话、电脑、手机等使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采集者和传播者.二是社交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及时性.社交网络新媒体以其不可超越的速度传递各种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极大地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定时、单向传播的特性,显露出明显的即时性、实时性和全时性.三是社交网络新媒体的互动性.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网络新媒体,积极主动地参与,产生深刻的当事感,在信息的采集、剪辑、发布过程中,全程、全方位地互动参与.四是社交网络新媒体的个性化特征.在社交网络新媒体领域之中,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颇受人们的青睐,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人隐私泛滥、内容参差不齐的缺陷.

现代大学生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共同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 获取信息迅速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依托下,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新媒体可以迅速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随时随地掌握各种丰富的信息,足不出户即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迅速地对网络信息做出反应.

2.好奇心强烈

现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由发展,喜欢标新立异,在网络新媒体产生的浩如烟海的信息环境中,寻求个性化的刺激,具有极为强烈的好奇心理,也善于思考问题,对新媒体网络中的信息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和习惯.但是,大学生的这种思考尚缺乏辩证的理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3.抗挫折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显现出心理上的负面特点和规律,表现为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较差,自私娇气,还存在一定的叛逆和冷漠心理.

4.思想多元化

当代大学生思想新潮,与隔代之间有着较大的鸿沟.他们追求个性上的独立、性格表现得较为张扬,并且受到网络各种思潮的影响,显现出思想多元化的特点和规律.

鉴于上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社交网络新媒体已经渗透和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许多大学生使用电脑和手机,登陆和使用微博,并且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开发和普及,手机应用软件使大学生的新媒体应用更便捷和迅速.微博这一新兴的社交网络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之中,具有极其宽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大学生利用微博这种新兴的社交网络新媒体发布自己的实时状态、关注其他人群的动态、参与热点事件的讨论、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交人脉、排遣内心的情绪等.

二、运用社交网络新媒体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创新模式

1.运用全新的社交网络新媒体载体,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态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运用高度覆盖的社交网络,建构和完善高校的BBS,利用交互式技术,构建与学生的网络学习和交互的平台.可以成立专业博客,让大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想.要注重BBS和专业博客的人性化创建,使之与大学生的网络学习习惯和网络学习方式相契合,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人际交流与发展需求,通过网络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并缓解来自生活和学习的紧张压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微博,运用这种新型的社交和信息发布新媒体,了解学生的“思维脉络”,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新闻的看法和观点,创设平等、开放的人际社交新空间,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微博独有的“@”功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对话,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并及时将校内外的信息及时推送给学生,增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以手机媒体为载体,实现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移动终端设备——手机是当今大学生喜爱的媒体之一,它具有全球携带、即时信息传递迅速的特点,并且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其非即时性的特点,给双方以最大的回旋余地和思考时间,极大地便利相互之间的交流.在手机新媒体工具中,微信是一种极其丰富、便利的手段,通过微信的语音发送模式,可以使大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利用手机聊天软件可以实现图片的输送、视频的交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开设大学生所关注的讨论群,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并依托网络支持语音发送和视频图片的传递,较好地避免面对面交流的紧张心理.手机微信中的LBS功能还可以使教师全面获悉和了解学生的日常喜好、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有的放矢地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的“朋友圈”,获悉学生近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关注学生的心情和生活,将萌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消灭在初期阶段.

3.创新与转变社交网络新媒体平台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在社交网络新媒体的平台和环境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加以转变和创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

(1)创设社交网络新媒体平台上的双向互动对话和交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单调的说教形式,单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已经不能满足现展的需求,也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通过社交网络新媒体平台,促进大学生主动参与双向的互动对话和交流,使大学生的心理有一个宣泄和疏通的渠道,在这个社交网络新媒体平台上可以得到及时的引导,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实效.

(2)回归生活,辩证引导.在社交网络新媒体的平台和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创建回归生活、辩证引导的务实途径,遵循德育教育的初衷,引导学生辩证地思维,发现生活的本真意义.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事情的全貌,使学生通过社交网络新媒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网络中对董存瑞的革命事迹的真实性的质疑的声音为例,教师不能一味采用遮挡、屏蔽或说教的方式,而应当将学生带领到真实的生活之中,与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相链接,采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强劲有力地驳斥网络质疑的荒谬,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哲学辩证思维能力,较好地提升思想政治德育教育效果.

(3)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德育习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德育教导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实践和社会行为中得以体现.要培养和促进大学生外显的习惯养成,并通过实践环节加以强化和维系.教师要开拓实践新空间,吸引大学生,培养大学生良好而正确的德育行为习惯和态度.

4.关注社交网络舆情,完善社交网络舆情评价

高校还可以构建和完善“微思政”网站,关注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舆情,设置合理的网站板块,开展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理性的讨论和平等对话,并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开展网下谈心、线下组织大学生看望福利院儿童等活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合一.同时,还要创新社交网络舆情的教育评价机制,用公正客观、符合教育伦理准则的标准,实现对大学生的“微思政”评价,避免评价偏见,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比如,评价时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人努力情况和进步程度,给予单独的表彰或奖励;采用“延时评分”策略和评价方法,更好地起到正面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5.增强对大学生的“微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伦理规范

虚拟的网络世界也要遵循一定的网络伦理,恪守网络中的行为道德准则和规范,尤其是在当前网络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的教育.要规范大学生网络上的行为,保持网络舆情下的伦理规范,加强对大学生的“微素养”教育,使大学生具有辨析和选择社交网络媒体信息的能力,具有社交网络媒介思辨和批判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于社交网络中负面信息的免疫力,更好地利用社交网络新媒体完善和提升自我,提升高校“微思政”的教学效果.

当代科学技术以其自身不可抵抗的优势进入到教育领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渠道,社交网络新媒体的出现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好奇心理,顺应了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和成长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社交网络新媒体为手段和工具,采用多元化的社交网络新媒体思政教育方式和手段,关注大学生的社交网络舆情,及时对大学生加以德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思政论文范文结:

关于大学生思政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大学生思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思政论文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