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类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跟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最佳密度试验初报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玉米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最佳密度试验初报

王树平

(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甘肃白银

730900)

[中图分类号] S-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134-01

甘肃会宁干旱地区由于常年发生旱灾,农民习惯稀植抗旱,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中自行加大株距,降低密度,严重影响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潜力的发挥.为了寻求适合本地区全膜双垄沟播的最佳种植密度[1],2015年选择登义2号[2]玉米新品种,在会宁县三房吴乡进行了旱作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最佳密度试验,其试验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处理与品种

试验共设五个处理:A(亩播2500株)、B(亩播3000株)、C(亩播3500株)、D(亩播4000株)、E(亩播4500株).供试品种为登义2号.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三次,小区面积35.2m2(8m×4.4m),采用全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宽行70cm、窄行40cm,株距依处理而定,每个处理种植8行,收获时中间行连续取样10株进行考种,收取中间两行两边各剔除1 m计产,计产面积13.2m2(6m×2.2m).

1.3 试验地点与管理

试验设在会宁县四方吴乡三房吴村王治平承包地里,海拔1840m,年均气温7.2℃,无霜期150天,≥10℃的有效活动积温2400℃左右,年降雨量320mm.试验地为梯田地,质地疏松,肥力中上,前茬作物为全膜马铃薯,播前亩施猪粪3000公斤,基肥亩施尿素25公斤,普钙50公斤,大喇叭口期亩追尿素20公斤采用人工点播,生育期间其它管理同当地大田.

2 试验结果与分析(产量见表1)

经方差分析(见表2),处理间的F值等于106.148>F0.01等于7.00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区组间F值等于0.27<F0.05等于4.459,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结果具有很好代表性,可用来做进一步分析.

2.1 不同密度对主要生物性状的影响

植株性状 随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的性状是株高、穗长和穗粗.株高由3000株的260cm降为4500株的248cm,穗长由2500株的27cm降为4500株的21cm,穗粗由2500株的17.3cm降为4500株的17cm,变化不明显;随密度的增加逐渐增高变长的性状是穗位和秃顶长.穗位由2500株的110cm增高到4500株的126cm;秃顶长由2500株的0.63cm变长到4500株的1cm.

2.2 不同密度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4直观分析,随着密度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均呈规律性降低.由2500株的16行、41粒、656粒、216g降为4500株的14行、38粒、532粒、177.7g.百粒重和出籽率随密度增加明显降低,由2500株的37.65 g、84.89%降为4500株的33.41 g、81.15%.

2.3 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表1表明,产量最高的是亩播3500株小区折合亩产797.34kg,其次是亩播4000株小区折合亩产760.59 kg,表明:登义2号丰水年在会宁半干旱地区全膜玉米高产的密度在亩播3500—4000株.

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模拟产量与播种密度则得:y等于-0.0001x2 + 0.759x - 689.67(R2等于 0.918).方程拟合良好,对产量随密度变化的实际情况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进一步分析得到登义2号的适宜亩播株数和最高产量.

对回归方程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则得:x=3795株时,有最高产量750.53kg,最佳播种密度3795株.

3 小 结

3.1 试验表明:登义2号随着播种密度的加大,反应植株特征的株高、穗长、穗粗、穗粒数、粒重等性状有明显的降低.

3.2 登义2号在甘肃会宁中部半干旱地区现阶段生产水平下,丰水年全膜玉米的最佳密度应在3795株左右,产量可达750公斤左右.

参考文献

[1]张文斌,杨祁峰 , 牛俊义 , 孙学保 , 牛芬菊. 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02):74-78.

[2]刘志梅.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初报.甘肃农业科技.2014(3):48-50.

玉米论文范文结:

关于玉米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玉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