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当代青年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感受当代青年的文化情怀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当代青年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感受当代青年的文化情怀

在这个时代,有一种亮光比任何时候都要耀眼,那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随着文化中国建设的开展,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重担越来越多地落到了青年作家的肩上.如何做到创作与修身共进,做到文品与人品齐升,这是当代青年作家及广大中学生必须面对与思考的大问题.

周朝:用诗歌表达信仰

湖北“90后”作家周朝,从小喜爱诗歌.6岁那年,他在书店买了本连环画版的《唐诗三百首》,读那些古诗,觉得朗朗上口,就模仿着写了不少有些幼稚的古体诗.真正接触到现代诗歌,是16岁那年,那时他刚上高一,在一次晚自习上,他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女同学的侧脸,突然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于是就随意地用现代诗的格式在草稿本上写了一段文字,那可能是他写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现代诗.

周朝原名周京,把诗稿拿给高中班主任看的那天,他第一次用到“周朝礼乐”这个笔名.他觉得自己正身处一个远离礼乐的时代,取名周朝礼乐是想呼唤一种文明,或者说是追寻一种情感,后来大家都称呼他周朝,他便有了这个笔名.他最初写诗,只为纯粹的情感需要,然而现在,诗歌已成了他心中的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怀.大学期间,他投入网络文学创作中,并入选湖北省作家协会,先后发表过长篇玄幻小说《翻天覆地之神城》和青春文学作品《少年的荒岛》.大学毕业前夕,周朝出版了个人处女诗文集《南方以南》,因而踏入青年文学圈.

[多维解读]1.崇尚传统.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中攀民族的骄傲.崇尚传统,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爱国的表现.

2.追求信仰.当今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乱象,人们内心出现盼一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缺乏信仰所导致的.作为年轻人,周朝能够摆脱世俗的看法,摆脱名利的束缚,依然对文学保持一份纯粹的信仰,值得人们点赞.

[适应话题]信仰、诗歌、坚持、传统、文化、财富.

蔡崇达:《皮囊》为泉州而写

蔡崇达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也是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之一,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作为一名青年记者,蔡崇达的作品已经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最佳报道奖、亚洲出版协会特别报道奖等大奖.

蔡崇达出生并成长在福建泉州的一个小镇上,他的人和他的文字一样,透着一股独特的人文气质.2004年蔡崇达从泉州师院毕业,十几年后他带着新著《皮囊》重返母校.蔡崇达说,闽南人“根”的意识特别重,多年来他对家乡泉州的热爱与依恋从未改变.“我以泉州为荣,我是她的一部分”,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泉州有很多独特的文化,即便是泉州人的日常生活也非常吸引人,泉州的文化需要被感知,且不应只用概念性的东西去宣传,而应用更美好的方式去呈现、放大.近年来,蔡崇达拒绝约稿,唯独对泉州文化的稿子例外.

[多维解读]1.地方文化.人有人的性格,地方有地方的文化.熟悉与宣传家乡文化,不仅是热爱家乡的表现,更是加强文化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2.了解家乡.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必然会深深地爱着自己曾经生活的家乡.写作不仅让蔡崇达在故乡的风土里寻回了自己的“根系”,也让他充满了独特的个性魅力.

[适应话题]故乡、情怀、往事、感恩、文化等.

蒋方舟:更看重作家的身份

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2008年通过自主招生被清华大学录取,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蒋方舟虽然年纪轻轻,但笔龄已达22年.

蒋方舟有记忆的阅读启蒙是在小学,当时妈妈是中学老师,她每天放学后都会跑到妈妈的学校,在图书馆里找书看.七八岁时蒋方舟已经在看三毛的作品;十岁出头的她开始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米兰,昆德拉以及尼采等人的哲学著作.近几年,和蒋方舟同为“80后”作家的韩寒、郭敬明已经跨界进入影视圈甚至餐饮业.在写作之余,郭敬明执掌“最世”,包装文学明星;韩寒则有了“一个”,打造写作新秀.不过蒋方舟对这些并不感兴趣.

“一个作家的创作黄金时期并不长,如果精力被分散,可能会承担很大的风险.”蒋方舟说,她自己并不喜欢被冠以“《新周刊》最年轻的副主编”的头衔,内心渴望自己能以作家的身份被人们认识和记住.

[多维解读]1.不忘初心.在当今社会,做回自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名利面前,蒋方舟对作家身份的看重,展示出了一位青年作家的美德与坚守.

2.执着追求.谁都知道,世间从来就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占没有从小对文学的热爱,没有二十年如一日的追求,蒋方舟哪来一次次的成功与超越?在羡慕她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她多年在文学道路上的巨大付出.

[适应话题]执着、兴趣、坚守弋成功、文化等.

李远:愿为武侯帐前一小卒

李远是河南南阳文坛知名的青年作家.记录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传播绵延千载的智圣文化,是他矢志不渝的文化理想,一部《访古寻踪卧龙岗》文化散文集,就是他献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心血之作.

对卧龙岗,对诸葛亮,李远有着血脉相连的感情与铭心刻骨的情怀.有一次李远去外地出差,邻座坐着一位湖北人,他听说李远是南阳人,就和李远聊起“诸葛亮躬耕地”这一话题.李远引经据典,说得他心服口服,还非常郑重地抱拳深施一礼:“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这场论战,使李远萌生了著书宣传卧龙岗的念头,“我要为卧龙岗正名”.有时候,为了佐证一句话,李远得查阅大量相关史料,甚至还得遍访专家,请教有关知识.2017年5月,为了求证书中所引用的一段明代史料的准确性,李远火急火燎地寻找《大明一统志》,但问遍身边好友及藏家,也难觅书踪.几日后,有朋友来访,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大明一统志》影印本作为礼物赠送给李远.李远惊喜万分,直呼:“武侯助我,你就是武侯派来的特使!”后来记者采访李远时问:“假如你可以穿越到三国,你最愿意成为什么样的角色?”李远脱口而出:“执笔听令,吾愿为武侯帐前一小卒!

[多维解读]1弘扬传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历史,弘扬家乡的历史文化,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住思想与精神的根系.

2.严谨治学.治学必须严谨,对待历史文化,更来不得半点马虎.当你将血脉融入其中的时候,成功或许也,就不遥远了.严谨写作,承载理想,追逐文学,这一切充分体现了李远值得称道的才华和持之以恒的求索.

[适应话题]治学、严谨、 统、历史、文化、铭记.

于仲达:到北大悟道的文学青年

于仲达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生于安徽界首农村,他自幼爱读书.中学时,他就独自到县城,从图书馆借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和顾城的诗文集,文学作品深深吸引了他.这些书伴随了于仲达的整个中学阶段,并让他萌发了自己的第一个梦想:“要当个作家,当个诗人.”

参加工作后,于仲达在家乡从事新闻工作,闲暇时坚持对鲁迅和现当代文学进行研究,发表的《一个奴隶的手记》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2005年,于仲达怀揣着作家梦想,前往飘着残雪的北国燕园,以北大旁听生的身份开始了寻梦之旅.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比很多在校生更像北大学生.短暂的几年间,他陆续出版了《问道北大》《北大悟道》《北大偷学记》等书,被读者称作“史上励志北大旁听生”,也成了“草根”人物的励志典型.《我在北大听文学》一书,就精选了于仲达对诸多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的解读,涉及鲁迅、沈从文、萧红、张爱玲、顾城等经典作家的作品内容的解读;在引入钱理群、何怀宏、曹文轩等北大中文系名师观点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索.

[多维解读]1.人生追求.生命不息,追求就不能停止.在人生道路上,身份不在乎高低,起步不在乎早晚,只要拥有追索的精神,我们或许也能成为于仲达那样的成功者.

2.提升境界.一个人的视野与高度,往往决定着他《她)事业成功的大小.向一流学者学习,与有思想的学者结缘,是一条提高自己趣味与境界的捷径.于仲达的精神视野如此犬,就是因为他善于向名师学习.

[适应话题]追求、励志、梦想、文学、命运等.

张超凡:一个靠谱的“90后”

张超凡,被新闻联播称为“一个靠谱的‘90后’”.她4岁开始学习国画与书法,9岁考过国画专业九级,曾拿下全国美术特长生状元.去年,这位“90后”独臂女作家又携新书《生活总会厚待努力的人》在中国国际展览馆召开了发布会.在交流会上,不少人被她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

有人问起张超凡不完整的左臂时,她微笑着告诉对方:“我这是天生的.”她告诉自己:“我必须优秀,即使要比别人付出多几倍的努力!”受父亲影响,张超凡从小学习国画和书法,初中时便开始崭露头角,有一个星期,她拿回来四张获奖证书.

张超凡的生命真正绽放是在大学时,为了多学技能,她曾每周一次,坐5个小时地铁往返于北京工商大学房山校区和清华大学之间,旁听演讲课.大学期间,她先后深入全国各地开展了500余场公益励志演讲.2015年,张超凡以吉林省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吉林省艺术学院研究生院写意花鸟专业,并创办了东北三省首家国学书画院.

[多维解读]1.理想信念.张超凡虽是一位天生残疾的女孩,但她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远远超过了我们这些身体健全的人.一份信念,让她成为自强的标杆.

2.持之以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能够坚持并成名成家、有所成就的,又有凡人呢?坚持,才是取胜的法宝.

[适应话题]理想、追求、挫折、微笑、天使、文化、公益等.

当代青年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当代青年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当代青年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当代青年杂志

2、当代青年杂志社

3、当代护士杂志

4、当代青年投稿

5、青年作家杂志社

6、青年博览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