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作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光芒从废墟上产生(创作谈)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创作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光芒从废墟上产生(创作谈)

从小我就没什么方向感.后来写作,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认不清自己写的是哪一种文体,人说是散文,我同意,人又道是小说,我也同意.在这薄弱的认知下,居然可以将这件事连续干到至今,想起来有点神奇.以往对很多事情只保持三分钟热度.

有热情向来是求之难得的.

现实中我总表现得有点傻.父辈说这是因为小的时候在砧板上偷了还没切好的肉吃.这样的人将来遇到事情——比如说,遇到有人丢了东西,排查可能谁是贼的时候,自己没干也会脸红,还有就是,上不了台面,所谓台面就是各种应酬和聚会.前一件事我没有经历过(也许经历过也忘了),后一件完全说中,实实在在成了上不得台面的人.各种大小聚会都能使我提前一星期紧张,恍惚不定,几次要临阵脱逃.更可悲在于,即使与好友相会,也时常心虚,仿佛私会老情人,去了不知说什么,回来也担心被人问及谈论了什么.

三十三岁的时候我长了第一颗智齿,至今有两颗还在一前一后冒芽.我是在冒第一颗智齿的时候开始写小说.也似乎在那个时期才从模糊的幻境中脱离,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并且最喜欢干什么.逐渐想着写一些新奇的玩意儿.当然这些东西大多时候只有我爱它,在别人眼中或许都是废品.可是我有愚蠢到顽强的牺牲精神,深知光芒就是从废墟上产生.

父辈说智齿生得晚的人智力开发得也晚,也更成熟聪慧.不管别人信不信,我信.所以好多时候我都希望自己可以多长几颗智齿.你不会知道,傻了那么多年,突然变得有点开悟了,两只眼睛好像比从前看得更清晰,心情会有多好.但我也不能完全将提升智力的事情依靠多长几颗智齿来完成,总不能变得和鲨鱼一样满嘴都是牙齿.何况我的脸因为多了几颗牙齿,已经圆得不能再圆.

一开始我就说过,我是没有方向感的人.有时会因为一时冲动干些后悔的事.好在我忘性特别大,大到令人吃惊的地步时常有(当然,有时也好得出奇).写文章对于我这样的,只能是扯到哪儿算哪儿,我没有规划意识,任凭自由生发,好坏全靠运气.写出点什么是幸运,写不出什么是常态.我早已在糟糕的方向感中锻炼得很坚强了.

一直以来我想写一些难一点的东西.不论是哪方面的,都在尝试.

写暗夜不难.写暗夜中的微光不难.难的是微光后的灰烬,那冷清,空茫,野鹿在黑暗旷野中的逃亡,以及小老鼠跳出它自造的黑洞寻找自由.写这些难.

我总是在午夜醒来,脑子里装着一些接近难的东西,可是一抬头就发觉把它们倒地上了.捡不起来了.我就干脆这样坐着,不开灯,伸手不见五指,却睁着大大的眼睛,企图找到弄丢在地上的那些东西.我等待它们发出亮光.

写《到上村去》是在秋天,2017年的秋天,夏天刚刚过去.当然了,在南方,夏天过不过去也不太明显,一年之中从头到尾只有农历十一月才有秋天的气味.因此,即使秋天,我依然被酷热包围.很多次我想搬到凉快的地方去,比如我的故乡大凉山,从字面上已经看到了凉,深处其中四季分明,可是那片地方我已很久不回去了.小的时候,我母亲万分落寞地跟我说,作为女孩子,就是草籽命,风吹到哪儿就是哪儿.而我这样的人,一边厌恶漂泊一边又收不住脚步,是草籽命中最低贱的那种.如果说得更煽情一些,那就是,谁十六岁离开家乡,谁就一辈子离开家乡了.

自从我离开原先的土地,我就很难爱上任何地方的土地.甚至我原先喜爱的东西,随着成长和时间流逝,渐渐看清面目,渐渐识得滋味,也不那么喜爱了.就像一个人最初尝到的微甜,经过更多味道冲击,对原先的微甜品尝不到,找寻不着.这是遗忘带来的伤害,也是距离带来的伤害,是这些因素造成的不可弥补.

谁都可以跟我说,你可以回去.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这样的话我也可以说.然而,这是无用的口水话,不值得开口.

更多时候,我想做一个庸人,住在陋巷,关上窄门,万事不理.我学会十字绣,织毛衣,甚至打,一个人打四个人的牌.可我依然不能避免要想着那微甜的最初,想起曾经遥远的住地——那差不多像是上辈子的经历.从我出生的第一个日子开始计算,三十多年了,活在世上,难道我只是为了干点这些神经病一样的事情吗?可我又不想干别的事情.于是我只能关上窄门,写点什么.

很多东西就是这样产生,从茫然中来,捉住它的影子,随着它奔跑,随着它活在它们的世界上.我要进入的是这样一种环境,从中找到解脱,找到快乐,找到生活的真相.《到上村去》就好比是,我要从南方脱离,到另一端生活.可是又怎么样呢?事实上我可能适合住在树上,这种喜好或许跟我的父辈有关,他们第一次搬到村子居住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野兽出没,危机四伏,他们在树上搭了像鸟窝一样的家,我的父辈就在树上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地面上的庄稼和周围的树木修剪,完全适合人类居住之后才从树上下来.我敢说,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肯定保留了树上的记忆.当他们把这样的记忆倾诉给我们,我只觉得非常熟悉,就好像我曾经也是住在树上.

可是如今,我住在陋巷之中,每日清晨,起床听到门口那个尖嗓子的中年女保洁,拿着她搞卫生的铲子使劲敲破宁静,开启第一声喧闹.周而复始.树上的所有记忆都在淡化,我的心里一会儿拥堵一会儿空荡荡.

这是大部分人的草籽命.大家都在漂浮.都认定了这样的漂浮.都认定了时而拥堵时而空荡是心里的必然现象.

可我想透透气.但不是从陋巷中搬出去透气.事实上我住在这儿感觉很好,周围的人干着最苦累的工作,从他们脸上看到最温和的笑,有些人的方言毫不费力就能听懂,这些特质会让我想起家乡亲友.很多年了,我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与故乡亲近.不过,很多时候我又难以接受这种生活.我想随时处于荒原,在无路可走的丛林,顶上只有遥远的星子和茫茫的云.就是在无比愁闷,纠结,拥堵或者空空荡荡中,我写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到上村去》算一个.这些东西无法细致解释.其实很多都是无法解释的,即使你自己修建的房子,你住在房子里面,也不可能完全了解这所房子.它给每个人带去不同的感受,或者说,每个人带着不同的感受住进房子,从而生出不同的感受.这是房子的用处.如果能有这样的用处,就不算失败.我解释的也仅仅是一种角度,很多事情一出口便是另一番滋味.

《敛翅者》这篇散文,讲的是一位故人,由此牵扯出一些往事.遇见他在一次偶然,我们匆匆打完招呼,他就骑着摩托车走了.这种匆忙的相遇,使我想到很多旧事.也因为简短的招呼令我感觉恍惚.我们从前有很多热情去对待朋友,如今没有了.

这篇散文写在冬天,南方的冬天,那几日刚好天气阴着,有两日还下了一阵小雨,有了一丝入秋的气味,所以这篇散文写起来情感是收着的.

在我的故土,我熟悉的人实在不多了.一起长大的人天南地北,不常相见,每一个都是游子身份.每次回乡见到的都是陌生小儿,分不清谁是谁.也懒得细细打听.由于长期漂泊,早年与两个嫁到重庆的姑姑相处时间长——与她们在一家重庆人居多的工厂上班——口音起了变化,甚至彝话也忘记了,能听不能说,这种变化在乡人眼中多少有点隔膜.他们会觉得,你不是我们这里的人了.

但我的情感还在故土挂着,像一件旧衣裳.人对旧物向来留念.即使大多时候我的作为像个没有心肝肺的人,可谁又能真正端着一面镜子照到我的内心去呢.谁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凡是写作的人,难逃生长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童年的生长环境.我承认我的很多文字当中都无法避免地透露出故乡的高山,溪流,泥土,险峻山崖,甚至想逃离恶劣条件的人.这是难以抹去的记忆.这种记忆促使我即便到了繁华的城市,依然要住进陋巷才觉得舒适.只能说,逃离了悬崖的人命定了要住在悬崖边才觉得安心.

关于《敛翅者》这篇文字,我就不必多说了.很多事物,只待人亲眼去看.

还是老话,方向感差的人不讨喜,写东西没有规划,建构能力薄弱,总结能力差,离题万里,任性而为.因此,就算我扯了这么些,什么都等于没说,我也不说了.就此打住.

责任编辑 包倬

创作论文范文结:

关于创作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创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音乐创作期刊

2、音乐创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