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与猕猴桃主要病害为害症状与防治方法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猕猴桃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猕猴桃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猕猴桃主要病害为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的比例大大增加.植保部门的服务工作也应随着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而跟上时代的需要.猕猴桃生产项目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近年来产业结构比例上升最快的项目之一,到目前为止,全县猕猴桃栽培面积达0.53 万hm2.在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植保植检站近两年对猕猴桃生产项目的实施、试验示范,总结出猕猴桃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为猕猴桃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猕猴桃;主要病害;为害症状;防治方法

猕猴桃生产项目是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近年来产业结构比例上升最快的项目之一,但猕猴桃病害影响猕猴桃的生产,据沿河县植保站对该项目的跟踪服务调查结果及资料搜集表明,猕猴桃的主要病害有溃疡病、褐斑病、炭疽病、霉污病、根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疫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等.通过近两年对猕猴桃生产项目的实施、试验示范,掌握了猕猴桃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1 溃疡病

1.1 症状

主干和枝条受害,皮层组织呈水浸状,变软,稍隆起.发病初期浸出细丝状黏液,进而变成青白色或暗红色的树液淌出.叶片染病,在新生叶片上呈现褪绿小点,水浸状,后发展为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较宽的晕圈,有时也不产生晕圈.花蕾受害,不能张开,变褐、枯死后脱落.受害轻的花蕾虽能开放,但速度较慢或不能完全开放,这样的花可能脱落,也可能坐果,但形成的果实较小,易脱落或成为畸形果.

1.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病残体或树体病枝上越冬,翌年3 月受风、雨、嫁接等因素影响开始侵染传播,4 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该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冷凉、湿润地区发生较重.成年树比幼年树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1.3.1 加强植物检疫严禁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和插条.

1.3.2 清洁果园冬季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早春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病叶、徒长枝、下垂枝等,减少病菌的传染.

1.3.3 药剂处理每年9月中旬叶面喷施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冬剪后,及时喷施3~4 波美度石硫合剂.发芽前,全园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3%中生菌素800 倍液.如果发病部位在架面上枝蔓剪锯口的,复剪10~20 cm 至健康处,剪口用乙醇喷灯火焰灼烧5~10 s,再用勃生肥涂干或用中生菌素保护伤口;发病部位在主蔓或主干上的,用棉花或卫生纸擦净菌液,用0.15%四霉素20 倍液+有机硅涂抹发病部位及周围20 cm范围;将带病枝、带菌棉花或卫生纸密闭移出果园外集中烧毁;嫁接口附近出现明显发病部位的病株,及时连根挖除并烧毁,再用0.15%四霉素600倍液对树盘消毒.

发病较严重的园区,应采取全园喷施0.5%氨基寡糖素400 倍液+20%噻菌酮600 倍液;树盘地面浇灌勃生水溶肥150~200 倍液;安装杀虫灯、挂粘板、投放糖醋液等诱杀害虫.

2 褐斑病

2.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在抽梢、现蕾期从叶缘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多在叶片边缘产生近圆形暗绿色水浸状斑,在多雨高湿的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为褐色,周围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其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2.2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落叶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飞溅到嫩叶上,可进行多次侵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较重.一般5—6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9月如多雨、湿度大,发病严重.

2.3 防治方法

2.3.1 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合理整形修剪,提高行间通风透光性,搞好果园排水工作.冬季清园,剪除病枝、病叶,连同落叶一起集中烧毁,然后喷施5~6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枝蔓上的病菌.2.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每隔7~10 d喷一次,连喷3次.

3 炭疽病

3.1 症状

叶片感病时,一般从叶片边缘开始,初期呈水浸状,后变为渴色不规则形病班,病健交界明显;病斑后期中间变为灰白色,边缘深渴色.受害叶片边缘卷曲,干燥时叶片易破裂,叶片正面病斑散生许多小黑点.果实感病,发病初期,绿色果面出现针头大小的淡褐色小斑点,圆形,边缘清晰;发病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变为褐色或深褐色.表面略凹陷,由病部纵向剖开,病果的果肉变褐、腐烂,可烂至果心.

3.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或芽鳞、腋芽等部位越冬.病菌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有潜伏侵染现象.树势衰弱、高温、多雨、高湿条件下,易发病.

3.3 防治方法

3.3.1 农业防治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排水,防止积水.采果后清扫果园,剪除病虫枝、枯枝,并集中烧毁,减少病虫侵染源.

3.3.2 药剂防治发芽前,全园喷一次5 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后和套袋前,可喷施一次25%咪鲜胺乳油1 000 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4 霉污病

4.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枝蔓和叶片.被害处呈污褐色、污黑色、青绿色、不规则形或条状污痕.该病主要在果实上发生,严重降低果品价值.

4.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部上越冬,翌年由风雨、昆虫等传播.高温多湿、通风不良以及蚜虫、介壳虫等分泌蜜露,可加重发病.7 月中旬开始发病,9月上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10月下旬停止发病.

4.3 防治方法

4.3.1 农业防治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合理施肥,幼果期套袋.

4.3.2 药剂防治发病时,可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喷雾,每隔10 d喷一次,连续喷4次.

5 蜜环菌根腐病

5.1 症状

该病使根颈部皮层初期出现黄褐色块状斑,皮层逐渐变黑软腐.韧皮部易脱落,木质部变褐腐烂,有酒糟味.土壤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并逐渐向下蔓延,导致整个根系变黑腐烂,病部流出许多棕褐色汁液,木质部变为淡,叶片迅速变黄脱落,树体萎蔫死亡.

5.2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或菌索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随耕作或地下害虫传播.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一般在4 月份开始发病,5—8 月进入发病高峰期,发病期间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地势低、排水不良、地下害虫猖獗的果园,发病较重.

5.3 防治方法

5.3.1 农业防治果园应选择通透性好的沙土,定植不宜过深,开沟排水,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3.2 药剂防治3 月上旬和6 月中下旬树盘施药,每667 m2 用8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0.5 kg 加水200 kg灌根或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防治.

6 疫霉病

6.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根系,表现为植株突然萎蔫、枯死.一般抗性较强的品种多从根尖开始发病,逐渐向上扩展,地上部分萌芽迟,叶片弱小,果实发育不良;感病品种开始从根颈或主、侧根发病,被害部位呈环状褐色湿腐,病部长出絮状白色霉,植株在短期内变为青枯,病情扩展迅速.

6.2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借土壤水流传播为害,经根部伤口侵染.一年中可进行多次重复侵染,盛夏高温季节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严重.

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加强管理,小心中耕,以免造成伤口.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不偏施氮肥.雨后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发现病苗,及时挖除烧毁,再在病穴撒生石灰消毒.

6.3.2 药剂防治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1%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苗基部10~15 min,晾干后栽植.发病初期,喷洒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7 叶斑病

7.1 症状

叶片感病初期,形成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斑,后病斑不断扩大,沿叶缘纵深扩展,使多个病斑联合,但受叶脉限制,多数病斑较小.后期病斑颜色稍浅,有的呈灰色,表面有黑色小粒点.

7.2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雨水传播侵染.施肥不足或不当,造成土壤瘠薄,可加重发病;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树冠郁闭和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较重.

7.3 防治方法

7.3.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秋冬认真清园,集中烧毁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7.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7~10 d喷一次,连续喷施3次.

8 灰霉病

8.1 症状

叶片边缘或叶尖感病后,出现褐色坏死,略具轮纹状,潮湿时上面着生大量灰色霉层.花感病,初期呈水浸状,后逐渐变褐、腐烂,表面着生大量灰色霉层.果实感病,病斑初期呈水浸状褐色,后出现大量灰色霉层,腐烂变质失去食用价值.有时在腐烂部形成黑色不规则形菌核.

8.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靠气流、水溅或园地管理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一般7 月下旬开始发病,8 月份发病加重.

8.3 防治方法8.3.1 农业防治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体抗病力;通风透光,减少病菌繁殖.疏去病虫枝、过密枝,增强树势.冬季清园,集中烧毁病残枝,减少越冬菌源.

8.3.2 药剂防治盛花末期,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 d喷一次,连喷3次.

9 软腐病

9.1 症状

果实染病,初期病斑呈浅褐色,周围黄绿色,病健交界处呈暗绿色晕环带.果肉呈淡,内部呈海绵状空洞;中后期病斑渐凹陷,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常出现锥形腐烂点,表皮不破裂,但易与果肉分离.

9.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实体在病残体上或枝干上越冬,翌年春季释放孢子,借风雨传播.冬季受冻、排水不良、挂果多、树势弱、枝蔓瘦小、肥素不足的果园,发病较重.

9.3 防治方法

9.3.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管理,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增强树势.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园地湿度.冬季彻底清园,清扫落叶落果,剪除病枝,消灭病菌载体,幼果套袋.采收、运输中避免果实碰伤,低温贮藏.

9.3.2 药剂防治春季萌芽前,全园喷洒3~5波美度石硫合剂.谢花后14 d 至果实膨大期,喷施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10 菌核病

10.1 症状

雄花受害初期呈水浸状,后变软,成簇衰败凋残,干缩成褐色团块;雌花被害后,花蕾变褐,枯萎不能绽开.在多雨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果实受害,初期呈现水浸状褪绿斑块,病部凹陷,渐转为软腐.病果不耐贮运,易腐烂.发病严重的果实,均先后脱落;少数果由于果肉腐烂,果皮破裂,腐汁溢出而僵缩;后期在罹病果皮的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色菌核粒.

10.2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组织上越冬,翌年春季,借助风雨传播为害.当温度达20~24 ℃、相对湿度85%~90%时,发病迅速.

10.3 防治方法

10.3.1 农业防治冬季修剪、清园、施肥后,翻埋表土10~15 cm,使菌核深埋土中不能萌发侵染.

10.3.2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乙烯利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7~10 d 喷一次,连喷2次.

11 粗皮病

11.1 症状

该病仅为害果皮,从幼果期开始表现症状,果皮褐色或深褐色.受害表皮组织木栓化,呈疮痂,表皮十分粗糙,使果实丧失商品性.

11.2 发生规律

粗皮病属于生理性病害,风吹或其他外因损害果皮,可引起病害的发生.

11.3 防治方法

11.3.1 农业防治适当疏花、疏果和幼果套袋,谢花后7 d 开始幼果套袋,避免果实受到伤害.清除修剪后的枝条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

11.3.2 药剂防治从谢花后14 d 至果实膨大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1∶0.5∶200 倍式波尔多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树冠,7 d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

12 花腐病

12.1 症状

受害严重植株,花蕾不能膨大,花萼变褐,花蕾脱落,花丝变褐腐烂.中等受害植株,花能开放,花瓣呈橙,雄蕊变黑褐色腐烂,雌蕊部分变褐,柱头变黑,阴雨天子房也受感染,有的雌花虽然能受粉,但雌蕊基部不膨大.感病果实生长不正常,种子少或无种子,受害果大多在谢花后7 d 内脱落;轻度受害植株,果实子房膨大,形成畸形果或果实心柱变成褐色,果顶部变褐腐烂.

12.2 发生规律

花萼裂开的时间越早,开花时间越长,发病概率越大,发病越严重;花期遇阴雨,在山凹、背风、近水源地方的果园,发病较重.

12.3 防治方法

12.3.1 农业防治加强果园肥水管理,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适时中耕除草,改善园地环境,坪坝区在5—9 月要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降低园地湿度,及时将病花、病果捡出果园外处理,减少病源数量.12.3.2 药剂防治冬季在猕猴桃萌芽期,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雾;展叶期用8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0.3 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全树,10~15 d 喷一次,特别是在猕猴桃开花初期要再防治一次.

猕猴桃论文范文结:

适合猕猴桃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猕猴桃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猕猴桃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