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壮大新工匠队伍支撑陕西经济高质量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发展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壮大新工匠队伍支撑陕西经济高质量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作用不断发挥.

一、 高技能人才总置持续增加,已成为“质置陕西”建设的重要力量.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把高技能人才和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其他五支人才队伍一视同仁,统一布局,提供政策保障,明确工作方向,使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一大批技能大师、工匠人才脱颖而出,在“质量陕西”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陕西省多年来政企联合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连续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涉及工种达150个以上,参加职工几十万人次,职工创新成果达到1 547项,命名表彰的省级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达到139个,促进了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截至2016年底,陕西省评出各类技术状元171人、陕西省技术能手2840名、陕西省技术标兵242名,其中有33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6年省总工会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三秦工匠”荣誉称号,其中“用榔头和飞机对话”的孪世峰, “为立规矩、研制出近万件精密量具”的张新亭,为国铸剑的“雕刻师”徐立平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质量陕西”的建设中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

三、建立起高端引领的技工办学体制,为“质量陕西”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重点支持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就业质量高、服务能力强、办学实力领先的技工院校发展,依托航空、航天、建设、交通、通信、能源等行业建设了34所技师学院和6所高级技工学校,形成了以技师学院、高级技校为龙头,重点技校为骨干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依托重点技工院校、大型骨干企业,每年建立1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截至2016年底,已建立了34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27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5个省级大师工作室.陕汽集团与职业院校的定向联合培养、西飞公司的“两客一匠”活动(创客、极客、工匠)、陕鼓集团的智慧技工培育、 “宝鸡技工”品牌效应等,都有力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追赶超越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对照,在认识、总量、素质、机制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高技能人才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是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一些地方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加上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待遇偏低,职业院校报考率还比较低,技能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同时有关方面也存在着支持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关政策要求的对职业教育的生均拨款达到8000元,但是多年都未达到;对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执行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等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同等待遇的要求,不少企业还没有落实;有关政策要求企业应将职工教育经费的50%以上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机构建设,但是许多企业都没有做到.

高技能人才队伍总体短缺.主要表现为“总量缺乏,单一技能多、复合技能少,新兴产业技工严重缺乏”.据统计,陕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91.69万人,即使按照有关部门每年新增4至5万人的最宽口径估算,仍与2020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 15万人的规划目标有一定差距.从地域分布上看,关中地区人才数量多,占总量的70%,映南、陕北地区少.从行业分布看,目前陕西省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在装备制造、航天、航空、兵器及能源化工、工艺美术等行业,其他行业的高技能人才不足.

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低级多、高级少”.目前陕西省高精尖技能人才偏少,高级技师只有1万多人.据调查,技能人才队伍中,省内央企、省属大型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5%左右,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仅占1%-2%,我省技师、高级技师整体数量仍然低于《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2006)15号)中5%的要求.在我们调研的某国有骨干企业中技师以上职称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为3.4%,并且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技校、中职,企业深感高技能人才的不足.

高技能人才队伍后继乏力.主要表现为“大龄多、青年少”.根据调查,陕西省企业中技师、高级技师年龄偏大,40岁以上的占30%,而35-40岁的占35%,30-35岁的占28%,30岁以下的仅占7%,在我们调研的某国有骨干企业中,技能人员的平均年龄41.4岁,年龄普遍较高.陕西省实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养5万人,与社会需求仍有差距.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目前逐未形成完善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体系,高技能人才再教育不足.

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一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缺少“校企对接”的信息渠道和交流平台,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存在“两张皮”现象.学校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而部分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缺乏动力.二是科学的评价机制还不配套.多数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权威性和代表性不强.技能鉴定标准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且省、市、行业不统一,鉴定程序繁琐,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晋升困难.三是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还没完全到位.陕西省虽然有对优秀的首席技师等高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但连续性不强.大师工作室一次性10万元的补助,相对于西部某些省市25万元的奖励明显不足.不少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等级设置不规范、对高技能领军人才重视不够,人才上升通道有限.

按照党的十九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五新”的战略要求,为适应我省经济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要求,针对陕西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对高技蘸人才队伍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各展其长的杜会生态环境.一是各级宣传部门组织各种媒体,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典型,引导社会舆论正确认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以评选“三秦工匠”为契机,利用陕西职工科技节,大力褒奖“工匠人才”,使之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三是举办“三秦工匠”事迹展览,大国工匠、三秦工匠进校园活动,吸引大专院校学生和社会各界对工匠人才的关注和对“工匠精神”的学习;四是举办传承“工匠精神”报告会等大型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促进各方面重视高技能人才、尊重高技能人才、支持高技能人才,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制定完善《陕西省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分层次培养不同层级的职业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化.二是构建“政府指导、院校主导、企业参与”的技能人才协同培养体系.就能工巧匠到“高校任教”、高校在企业设立实践、实训、实习基地等事宜出台具体办法进行规范和支持.三是设立政府专项资金,采取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配套措施,鼓励有条件企业兴办技校,支持中小企业接受技工培训任务.四是充分发挥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的作用,通过实战培养”高、精、尖”人才,多渠道多层次推进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培养.

三、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选拔评价机制.一是以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借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和评价体系,改革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晋升和评价体系,打通陕西省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二是制定权威、公正的技能评定标准,合理确定评审主体、程序、内容,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持续性,提高评定质量,确保职业资格证书在全省范围得到认可.三是积极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可将高级工以下的评价鉴定下放至有条件的企业.

四、进一步创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一是制定陕西省高技能人才的奖励激励办法,并完善相关奖励标准和细则,将高技能人才奖励纳入政府奖.二是参照国家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实行特殊津贴的办法,试行高技能人才特殊津贴制度;对有杰出贡献、突出技能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可推荐到相关高校任教.三是设立“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对获得首席技师称号以及在国家和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持续性的奖励,或在其个人退休后以年金的方式予以补助.对高技能人才趴伍建设成绩突出、具有示范效应的企业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或奖励.

五、认真落实陕西省已出台的支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督查工作力度,落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有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一是实行高级工、技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政策,对取得高级技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合格毕业生,在政策上与大专学历同等对待.二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规划,明确校企合作的方向和目标,并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三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使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享受和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等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同等待遇.四是落实技工院校生均拨款经费8000元的标准,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条件.

发展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发展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发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热门发展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