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方面有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和山区农村经济的浙江下姜经验和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此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山区农村经济的浙江下姜经验和

摘 要:相比其他类型的农村,山区农村发展经济会面临更多的困难.浙江淳安县下姜村曾是典型山区贫困村,经过十五年的转型发展,成为生态优美、村民富裕的美丽农村.下姜村保护生态整治环境、加快耕地流转、农旅融合发展特色农业等经验,对于大量山区农村发展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山区乡村 下姜村 经验 启示

一、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乡村振兴最大的难点在山区农村.我国山区范围占全国总面积的70%,东中部地区山区面积占比40%,西部地区山区面积占比高达81.9%,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里的农村.山区农村在很大程度上以农业为主体,如何进行山区农村综合开发,促进山区脱贫致富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目前,山区农村发展面临资源条件贫乏、投资资金不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等普遍性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多落后,陈旧破损,多数乡村散落在山沟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产性和生活性基础设施投资总量不足、结构欠合理,从根本上制约了贫困山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可能性.

(二)自然条件落后且产业结构单一

山区农村大多自然条件较差,坡地多、平地少,林地多、耕地少,人均占有的耕地少.山区的农业生产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很低,辅以传统养殖业、零星的家庭手工业,农民收入水平整体较低.农业生产大多以传统的耕作技术、简陋的农用工具为手段,无论是农业还是农村经济中的其他各产业都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山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是至今仍然束缚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主要劳动力流失严重

由于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山区农村留守只有妇女、儿童、老人,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数量不足、劳动力素质低,在耕作上粗放经营,撂荒、半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

(四)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薄弱

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也造成基层组织管理弱化,一些农村干部思想觉悟不高、文化水平低,市场意识淡薄,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一些贫困山区农村资源缺乏,集体经济薄弱,基层组织维持正常办公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浙江下姜村发展山村经济的经验与做法

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大量的农村分布在山区,耕地稀缺,农民苦于缺少致富门径.淳安下姜村就曾是这样一个地处浙西偏远山区的贫困村庄,童谣戏称下姜“土墙房,半年粮”,下姜村民的增收途径是“砍柴烧炭”“养猪喂牛”,造成山林毁坏、水体污染.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到此调研,告诫村民要艰苦奋斗,乡村发展村民自身要努力.十五年的自力更生,埋头苦干,下姜村人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发展之路.2017年,下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45元,是2001年2154元的12.56倍,村集体经济收入117.31万元,是2001年0.86万元的136倍.

下姜村的发展是在同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指引下,村民们奋发图强、千方百计发展乡村经济的结果.下姜村成为山区农村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板,总结下姜的发展经验,对于大量山区农村的脱贫致富,实现山区乡村振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以改革促发展,“耕地流转”加“资本引入”,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

加快土地流转,是下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下姜村是穷乡僻壤,人多地少,传统小农生产模式显然不能发展农业生产.2011年开始,下姜村开始了大规模土地流转,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每亩土地每年能拿到1200元的租金和分红,再到各个农业基地打工,成为职业农民,拿工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耕地可以引入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特色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产业化,并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以保护促发展,“环境整治”加“清洁能源”,加快实现农村生态化

保护生态环境是下姜村发展道路的重要转折.2003年,时任省委书记的到下姜调研时,就强调要守护住绿水青山,并帮助村里建设沼气池,既解决猪粪满地的环境问题,又解决伐木烧炭的能源问题.从此,下姜人选择走了一条生态经济之路.

近年来,下姜村又先后编制完成《美丽乡村精品村总体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景观规划》等6大规划和35项水利、交通、道路等项目设计方案,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里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新建集体养猪场,村民养的猪集中到猪场,旁边配套建设1座100立方米的集中供气沼气池,猪圈里的粪便污水全部流进沼气池.在“无违建县”和“五水共治”工程中,全村共拆违拆旧5427.69平方米,农村治污工程总管网长度达8032米,新建化粪池133个、窨井717个.村里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新模式,村民严格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自觉养成区分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投放垃圾的习惯,乱丢垃圾的情况越来越少.不断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村里先后完成240幢46391平方米的房屋立面整治和墙体美化,完成游径线及村内小道铺装7000平方米、人行道铺装1000余平方米,农舍庭院被打造成一处处景观小品.下姜村人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山村华丽变身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理.

(三)以特色促发展,“观光农业”加“循环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特色化

下姜村四面环山,林地面积1万多亩,可用来种植农作物的耕地仅600余亩,每户人家分到手的就几亩地.土地流转后,开始规模化发展葡萄园、草莓园、桃园等特色种植.目前,下姜村种植桃树150亩、葡萄220亩、草莓60多亩,仅特色种植一项,村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同时,通过规模集约的特色种植,也带动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如今的下姜村春季可赏桃花,夏季可采摘桃子、葡萄,冬季能品尝草莓,走上一条农旅结合的生态发展道路.其次,利用好大量的林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种植,围绕传统的茶叶、毛竹、蚕桑、中药材“四片叶子”开展山林种植.其三,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过去家家养猪,污水遍地,如今建设集中养猪场,农户散养变集中养殖,猪粪也集中排入大型沼气池.村里还利用400亩竹园建设生态散养鸡场,养殖规模超过两万只,销售额一年将近500万元,鸡粪还被用来作为水蜜桃树的肥料,实现了循环利用.

(四)以绿色促发展,“生态旅游”加“民宿经济”,加快实现产业多元化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村庄变美了,交通改善了,游客慕名而来,村委带领村民开起了民宿,兴办农家乐.为了提高村民办民宿的服务水平,村委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取经,学习其他农村兴办农家乐的经验,加大服务、餐饮培训,进行庭院堂前改造,提升民宿品质和水平.随着乡村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乡创业.至今,下姜村已拥有民宿23家(含精品民宿2家),床位398个.布局了35个美丽乡村精品建设项目,新建集餐饮、观光、会议于一体的葡萄餐厅,发展农旅融合的设施农业产业.随着游客规模的增加,2016年,下姜村成立了“下姜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营销、统一分客和统一结算的运作模式.村里成功创建国家3景区, 并与30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稳定合作关系.2017年,下姜村共接待游客16.1万人次,其中住宿游客达3万余人次,旅游创收1200余万元.

(五)以管理促发展,“组织建设”加“村民自治”,加快实现治理现代化

时任省委书记三次来下姜村,都强调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党员干部争做发展带头人、新风示范人、和谐引领人和群众贴心人.下姜村的变身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下姜村现在有43名党员,努力践行群众路线,坚持党员带头干,带领群众一起干,积极兴办农业产业园,打造民宿经济,让群众真满意、得实惠,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同时,下姜村村委会建立了维护群众利益的各项制度:结对扶贫资金由市县两级农办委托第三方每年进行一次专题审计,立查立纠;所有用扶贫资金实施的项目,必须在村里公示公告;所有扶贫资金一律纳入县乡两级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并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近年来下姜村先后荣获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今天的下姜村不但成了经济示范村,也成了党建示范村.

三、对山区农村加快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

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山区农村人均拥有耕地少,要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更要重视农村土地确权改革,让山区农村的耕地、林地流转起来,让农民集体所有的山、田、林、房“活”起来,让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也有利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配合农村土地的流转,要进一步消除工商业资本、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投资农业农村的政策障碍,鼓励资本、土地、人口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

(二)加强生态保护,实践“绿水青山”就是山区农村发展的“金山银山”

从生态角度来看,下姜村的发展之路就是对总书记“两山”理论最好的注释.山区农村的优势是生态,是绿水青山.过去,村民看不到绿水青山蕴藏的生态价值,如今国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逐渐展现出内在的经济价值.山区乡村要打好生态牌,保护好周边山山水水,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同时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以减轻农村环境污染,缓解农村能源紧缺,提高农民的卫生健康水平.

(三)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农旅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和美丽农业

特色农业具有总量少、品质优、需求旺盛、附加值高等显著特点,并且非常适合山区立体化的种植条件.特色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能成为山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带动广大山区经济跨越发展.山区农村在特色农业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自身资源和条件打造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下姜村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林下经济的养殖业,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山区农村可复制的成功之路.结合各地自身的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乡村生态旅游也是未来农村大有作为的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党员致富领头雁作用

总书记曾强调,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包括村委会在内的各类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核心.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和希望都在村级基层.要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选好用好农村发展的带头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和组织农民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 柯福艳.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1).

[2] 陆远权,蔡扬波.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 陆健,严红枫.在深山邂逅“绿富美”.光明日报[N],2017-12-02.

[4] 赵芳洲等.农旅融合描绘希望田野[N].杭州日报,2018-4-9.

[5] 殷军领等.创业农家折射山乡巨变[N].杭州日报,2018-4-13.

(作者单位: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康伟

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结:

适合经济发展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经济发展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生态经济论文

2、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3、工程经济论文

4、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5、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6、金融经济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