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论文怎么写 跟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关于免费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高等教育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

靳 玉 乐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高等学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作为重点;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思考路向,也是在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应有作为.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立德树人;创新;教育治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6)01-0001-05

收稿日期:2015-12-22

作者简介:靳玉乐,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和发展理念,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深入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高等学校就必须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要旨,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切实把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建议》坚持“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提出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些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同时也为高等学校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指明了方向.

高等学校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学校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服务创新等,让创新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高等学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摇篮,其人才培养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变革的走向.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旨在发展,这是发展与创新的辩证逻辑.高等学校只有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具体而言,高等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一是要把创新思想真正贯穿于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丰富创新发展的生命特质;二是要把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抓手,不断促进整体创新效能的提升;三是要把创新行为融入到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学校创新发展的实践品性.

高等学校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特别是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的关系等,不断增强办学整体实力.高等学校的发展处于各种关系的交织之中,厘清并理顺各种关系是推进高等学校深入发展的必然之思.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既不能一味追求科研轻视教学,也不能只注重教学淡化科研,教学与科研作为高等学校发展的双翼,唯有保持平衡才可确保发展的平稳;其次,要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边界,既不能以长官意志、行政思维围困学术发展,也不要指望学术发展对行政的无限超脱,应在二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求得学校协调发展的权力支点;第三,要深入思考学科结构与专业布局的互动逻辑,放弃通过学科结构改变牵动专业布局调整,抑或通过专业布局调整影响学科结构变化的线性思维,善于处理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引领协调发展.

高等学校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学校教育的终极旨趣在于育人,从一定意义上讲,高等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的“最后一公里”.高等学校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追求,直接影响着他们如何担负未来社会发展的重任.今天的高等学校不仅要践行绿色发展,而且要引领绿色发展.一方面,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是绿色发展生态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理应在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中体现自身的担当;另一方面,高等学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域和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在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社会、植入人心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切实坚持绿色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

高等学校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加快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不断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对外开放的新体制、新机制,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尽快步入世界高等教育先进行列.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势在必行.高等学校在开放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清楚本土发展的血脉、传统、基础;另一方面要解读外来发展的背景、条件、问题,做到有选择地学习、借鉴和吸收,切实提高“引进来”的品质.此外,开放发展还意味着以积极的姿态“走出去”,在和国外高等教育的互动中,找寻自我发展的道路,既不盲目崇洋,也不夜郎自大,在互利共赢中,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高等学校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使全体人民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对于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的诉求和期待是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育发展的意义恰恰在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一方面,高等学校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动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高等学校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作用,就是要以集体的智慧,群策群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发展的成果越来越需要在社会中进行转化,研究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价值,高等学校通过发展造福人民,使全体人民在分享发展成果的过程中感到更加幸福而有尊严,这是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在.因此,高等学校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让人民与高等学校同行,使人民在不断提升对高等教育的满意度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二、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教育全过程

《建议》明确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这为高等学校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指明了方向.

高等教育在教育系统和整个社会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发展首先需要思考方向问题,即高等学校为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今社会风云变幻,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必然参与并可能直接影响当前以及未来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该以什么立场、什么情怀、什么姿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因此,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这已经不再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而是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1].实际上,这关乎当前高等学校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要真正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继续深入探索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把人的德性培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使得所育之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性和涵养,能引领全社会形成重道崇德的良好风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育人的重要指导和核心内容,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国家意识、社会情怀和个人担当的社会一分子.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要牢牢抓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宗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有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具体来说,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当从三个方面着紧用力.第一,着力于以服务国家和人民为宗旨的社会责任感的养成.青年一代是不是有担当,是不是有社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他们以何种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而且关系到他们在未来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的程度.因此,高等学校必须着力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真正成为敢于担当且能够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二,着力于以勇于探索为突破口的创新精神培育.高等学校是创新的重要源泉,创新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而勇于探索是创新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探索的实践,勇于探索是培育创新精神的突破口.高等学校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其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第三,着力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尺的实践能力提升.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大学生通常要面对许多复杂的科学问题、思想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他们能否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是衡量高等学校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确保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并推动社会稳步向前发展.总而言之,高等学校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把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认真贯彻到育人的全过程.

三、必须将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作为重点,

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一系列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取得成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格局日益形成,所有这些成就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深层次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学科专业结构是高等学校的“骨骼”,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有利于确保高等学校的良性发展.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剧烈变化,所谓“‘高等教育强国’不只是‘条件拥有’的概念,更是一个强调‘对外输出’也即衡量贡献尤其是对世界做出贡献的概念”[2].高等学校必须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适应时展的要求,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为引擎,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为此,要牢牢把握好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一是以国际化的标准为前提,加快推进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世界平台上寻求自身发展,以自身发展推动国际社会发展,是国际化的题中之义.因此,国际化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考向度.然而,国际化的标准是什么、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守什么、怎样的国际化才有益于我国高等教育长远健康发展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但是,作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国际化当然应该是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照.二是以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提升,所谓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没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支撑,是根本无从谈起的.因此,如何提升学科的创新能力以及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是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调整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是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保障.历史积习和体制僵化的弊病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表现为学科体系和专业设置处于封闭状态,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不能很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上的自主权也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很难在结构优化方面大有作为.因此,如果不能破除体制机制方面的积弊,高等学校就很难建设一流的学科专业.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是高等学校面临的又一个关键问题.毋庸置疑,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高等教育内涵发展[3].通常来说,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要着眼于三个优化.一是着眼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的载体和目标.《建议》明确指出,要通过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等,促成人才培养载体的更新换代,同时以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核心技术为关键,着眼于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是着眼于突破性成果的形成,优化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建议》要求,充分鼓励优秀人才进行创造性研究,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人才弘扬奉献精神,千方百计鼓励、支持特殊人才开展突破性研究,不断提升教学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三是着眼于决策机制的改进,优化人才培养效能.高等学校要把关于人才培养的审议、决策和人才需求的研判、导向战略等统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培育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意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能.

四、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领导是确保高等学校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诉求,又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需要.为此,高等学校必须首先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历史已经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符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是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必然要求[4].特别是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确保高等学校这艘航船在正确的航向上前行,不仅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未来社会的发展走向.为此,加强党对高等学校发展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意义重大.当然,在新时期新阶段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需要创新工作思路.一方面,要加强党对高等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导力建设,以增强党的领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充分发挥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合力在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其次,高等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高等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既需要一系列有益于其发展的举措、办法、政策等外部条件,也需要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切实建立现代大学的制度体系.一般来说,高等学校要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就应当从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评价等多方面入手,理顺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及其运行机制,以制度为支撑确保高等学校的有效运转.

第三,高等学校要落实大学章程,坚持依法办学.依法办学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法治尺度,将高等教育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就是要将高校真正建设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独立法人实体[5].高等学校坚持依法办学,就必须完善大学章程,以章程作为办学的法制尺度.为此,高等学校的各项工作必须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避免把个人意志凌驾于法治之上,确保大学章程的权威性,不断培植学校良性发展的法治土壤.

第四,高等学校要坚持参与,实现自主管理.现代大学已经走过了专门管理者单一主体决策事务的阶段,其事务决策多为基于多元主体参与的决策.参与的基本要义在于参与主体的多元性,这种多元又体现为学校外的主体多元和学校内的主体多元.在学校外主体这一层面,体现为政府、社区、社会机构、公益组织等的多元参与;在学校内主体这一层面,体现为行政管理者、教学科研人员、服务人员等主体的参与.参与体现了高等学校发展的开放性,而自主管理体现着高等学校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跳出行政逻辑的限制,真正落实教育家办学和教授治学,彰显高等学校发展的独立品性,这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欧阳康.价值多元化进程中的高校“立德树人”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4(2):52.

[2]眭依凡.高等教育强国:大学的使命与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26-30.

[3]刘贵芹.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4-8.

[4]崔益虎,刘运玺.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实现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5):9-14.

[5]张应强.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6-20.

高等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高等教育期刊

2、高等教育论文

3、高等教育法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