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路径探析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本文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路径探析

[摘 要]随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新规划的推行,促使高校艺术教育从理念到行为模式发生相应变化,地方高校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尤为突显,而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在改革中更是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重庆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调查与分析重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现状,就重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如何有效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可行性路径进行研究与梳理,通过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从而构建更加完整且可行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重庆;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民族民间音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8) 07-0106-02

“本土音乐”泛指地域性音乐的母语、民俗、民风,音调的风格、色彩、调式、调性及其理论.地方性、区域性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族民间歌舞曲、劳动号子、山歌、地方戏曲等.[1《]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年)》中提道:“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地方音乐是民族、历史、风土人情等的艺术化再现,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浓郁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是大学生艺术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可贵资源.近年来,教育部对高校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新的设置和调整,着重加强了对各地本土音乐的研究与实践,促使高校的艺术教育从理念到行为模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已成为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必修课程.

一重庆高校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意义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富饶的土地孕育出灿烂的巴渝文化.几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传承和创编了许多风格各异情趣不同的歌曲和器乐曲.“秀山花灯”“乌江苗族民歌”“土家民歌”“綦江吹打”“永川民歌”等等,都是重庆民族民间音乐中的经典,是我国本土音乐在时代长河中留下的文化财富,其文化价值无可替代.在当今世界多元化文化跨界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原有的本土音乐传承与发展推动形式早已发生了改变.一方面促进文化间交流,刺激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而另一方面,由于当下对国际潮流音乐的推崇,忽略了对本土音乐自身特征的传承保持.高校作为本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需肩负起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音乐这一重任.将重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相关课程资料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是对主流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与拓展[2].这不仅可以丰富重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素材,完善整体教学架构与专业教学体系,更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加强二次创作,保持重庆本土音乐民族性与多样性,保证民族民间音乐不丢失、不守旧.

传承创新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是融合的关键.高校拓展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引导学生把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符号与多元音乐表现手法、技巧、风格相结合,推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才是提升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艺术表现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如,“川江号子”“跑马溜溜的山上”“华阴老腔”等等,这些新创作的作品不论在本土民族民间音乐音调风格的保持上还是在运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既感受到了传统音乐的音画风韵,更体会到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的时代气息.

二重庆高校音乐专业融合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

虽然高校音乐专业都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但由于涉及范围太大,内容太多,一般都是知识、结构、层次方面的介绍了解,属于一种点到为止的教学,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渊源、起因源点、旋律特点、方言俚语、风格特性无法做深入细致的讲解,更谈不上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上的传承创新了.

教学结构失衡.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普遍以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为主导,我国本土音乐的教学呈现“附加”模式.截至2017 年,重庆设立了音乐专业的本科院校共9 所,专业下设理论、声乐、钢琴、器乐、舞蹈等方向,其中仅部分师范专业学生设立了民族民间音乐相关课程,课程设置呈现不平衡状态.在不完全统计中,大部分院校设置该课程为2 学期之内,且每周课时在3 小时以内,无法与其他专业理论与技能课相比,课程量有限,学习效果不理想,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几乎没有设立专门课程.

教学内容与手段传统保守.当前,重庆高校音乐专业的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架构的宏观性,针对巴渝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介绍与学习体量明显不足.在对重庆相关高校学生所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本地学生对巴渝文化与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很浓厚,但由于教学理念的偏差与教学内容的限制,导致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学生的知识了解程度较低,且教师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手段单一传统,课程设计缺乏新意,教学形式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缺少互动,使学生逐渐丧失兴趣,更谈不上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创新.

外部扶持力度不足.90%的受访学生认为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非常必要,并且对重庆高校参与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民间音乐非常支持.但由于实践平台不完善,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使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没有形成良好互通,不利于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总的说来,目前重庆高校音乐专业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吸纳融合创新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重庆高校应该以此为教改方向,增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强化教学手段,加强学校与地方的文化互动,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真正得以创新发展.

三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融于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

1 完善课程结构

高校要完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改革,必须从课程结构内部进行完善.首先是落实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设置.针对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设置的普适性和独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比例调整,特别是非师范生需增加相关课程设置.其次是对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培养方案、培养体系、课程结构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此探索将重庆本土民族民间歌曲、器乐曲、舞蹈等引入高校艺术教育课堂,打造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特色.前期开设基础理论课(必修课),后期开设民族民间音乐创新课(选修课).

2 充实教学内容

重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形式丰富,趣味性、互动性强,要在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归纳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各种元素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吸取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对优秀的作品要做深入细致的历史脉络挖掘,在艺术理论上进行完善提升,阐述其悠远的民风文化和民俗气息.重视课程设计、教材编订与更新,要做到抓重放轻,取优弃劣,落实理论实践双纲并举的原则,加强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与其他理论课、器乐课的有效交流与融合.

3 优化教学模式

当下高校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多为教师讲授、视频观看等简单形式,互动不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因此,教学改革必须加强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创新.需要与相对应的课程进行相互协调相互支撑,教学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在引导体学习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个性化教学.要把本土民族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与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相结合,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的音乐创作中去,为此后的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4 建立实践平台

强化艺术实践,贯彻“请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将民族民间音乐艺人请进高校、请进课堂,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民间,通过参观学习、文化走访、田野调查等形式组织课外音乐文化探究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环境了解当地的人文、音乐等[3].通过切实的体验与了解,学生在演唱演奏民族民间作品时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通过节目创作、演出编排等实践内容实现学、演交替双轨同步,让学生学之以用.另一方面,与本地文化教育机构、群众文化馆加强联系与沟通,共享资源,并就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实践建立长期合作,在音乐文化传承、音乐二度创作上促进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

5 构建扶持机制

相关体制的建设与完善.教育部门和文化单位要协作互动,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以支持高校本土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工作和构建完整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基地,并支持教职人员相关能力素养的培训.此外,扶持实践平台建设,促进高校与文化教育机构的联系.最终实现对师资队伍、艺术装备、经费投入、制度创新等全方位的保障.

通过对高校艺术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置和合理调配,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促进重庆市高校艺术教育充分吸收重庆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增强高校艺术教育音乐课程中的本土文化养分,使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散发出时代的气息,唤起青年大学生对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结:

适合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教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2、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3、教育教学刊物

4、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5、教育教学论坛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