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与洋务运动和中国教育近代化探赜相关论文范文集

该文是关于中国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洋务运动和中国教育近代化探赜

教育,作为人类有组织、有目的、有场所的知识传承行为,古以有之.《孟子·滕文公上》载有“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的说法,这里的校、序、庠都是学校的别称.尊师重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古代中国也以教育发达而著称,不仅有组织体系完备的官学系统,更有以书院、私塾等为代表的私学系统,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整体风貌.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古代教育制度的局限性也日趋明显,特别是在西方已经开启近代教育之后,我国以科举为目标,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以书院为阵地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实现传统教育的近代转型是横亘在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社会的难题之一,而洋务运动则是此一难题的先导工作,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一、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洋务,也称夷务,代指和洋人相关的一切事物,洋务运动则是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晚清政府的一项自救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则以求富为目标.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各朝各代均以天朝上国自居,缺乏外交观念,除中国本土外,海外诸国均是中国的朝贡国,并形成了完备的朝贡体系.然而,此体系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以及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科技实力与武器装备显著提升,开启了全球扩张之路,并以战争痛击清政府,致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但整个朝野仍然是颟顸无能,缺乏进取意识.直至第二次战争,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咸丰帝客死热河,才深深地震撼了统治者,由此兴起了一场以恭亲王为代表,地方以汉人督抚为代表的洋务改革运动.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虽然领导者是权贵阶层,虽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其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却不容忽视,它从很多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固有观念,比如以国家意识取代天朝理念、重视“商战”等,在很多领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转型,最为显著的便是教育领域.中国的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这一点毋庸置疑.

  二、洋务运动下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实践分析

  1. 洋务学堂大量举办

  清代虽然具有完备的官学系统,但府学、县学实际上已经不承担教育工作,真正的教书机构是广泛存在的书院.书院多实行山长制,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近代以来,书院教育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特别是中西交通以来,语言类人才、军事类人才、工程类人才大量缺乏,而传统的书院又难以培养此类人才,新式学堂就此诞生.洋务运动催生了新式学堂,比较著名的新式学堂有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上海机器学堂、天津电报学堂等.从学堂的名称可以看出,此一时期的学堂创建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和目标性,均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要.

  2. 教会教育持续扩张

  除了新式学堂的创办以外,教会教育的发展也同样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两次战争不仅打开了中国的通商大门,也使得中国成为基督教的重点传教目标,而教育则是基督教传教的主要阵地之一.1877年是教会学校发展的转折点,此年,第一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召开.大会召开后的基督教会学校开始摆脱以往教育中的分散孤立状态,各自为政的状态被打破,不同教会学校在坚持独立办学的基础上,开始在课程设置、考试制度、教科书编写上合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会教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教会传道的载体,是中国受西方压迫的社会表征之一,另一方面教会学校以传授新知识、新课程为目标,在促进中国近代教育转型中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 留学教育开始涌现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间段,中国的各项科技水平与工艺水准都要优于西方,但自宋代以后,中国科技发展呈现出减缓的态势,明清时代已经全面被西方超越.两次战争让清政府统治阶层深刻认识到自身与西方的差距,并开始以各种形式来缩短这种差距,其中派遣留学生就是最为典型的选择.留学生分留美与留欧两大群体.1872年~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遣四批共120名留美幼童,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这批留美幼童虽然人数不多,但学有所成者为数不少,比如詹天佑、唐绍仪等.留欧则是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倡议,主要学习法国、英国的军舰制造技术、轮船驾驶技术等,为我国船政事业以及海军发展培养了第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规模虽然不大,但其意义却是开创性的.

  三、洋务运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深远影响

  1. 教育组织的近代化

  中国传统的教育组织可以分为官学、私学两大类,明清时代,作为私学的书院出现了显著的官学化倾向,成为了制度化的私学,省级书院如钟山书院、关中书院,每年享受政府拨款,同时学政会亲临检查教学状况.学校教育由山长及其他专职教学人员负责,没有明确的学制.新式学堂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教育组织的局限性,出现了新式的教育组织,并且在教育组织内部的制度制定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学堂开始实行学制制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年级授课,又如学堂采用班级授课制等,都使得近代教育显著地区别于既有的书院教育.

  2. 教育内容的近代化

  除了教育组织的近代化以外,新式学堂的教育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四书五经虽然也在教学范围内,但比重与地位大为降低,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式课程,这些新式课程正是教育近代化的主要象征.以福建船政学堂为例,福建船政学堂分前学堂和后学堂两个部分,课程则设有基本课程与实践课程,基本课程包括几何、代数、平面三角、航海天文、地理等,这些课程都是传统书院教育中不可能出现的新式课程,在新式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实习课则是上船实习,也称“练船”,这些都是那些熟谙四书五经、善写高头讲章的士大夫难以想象的.

  3. 教育考核的近代化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自唐代确立科举制度以来,教育与科举就成了一对“孪生兄弟”,尽管宋代兴盛的书院在一定程度上使教育具有了独立性,但元代书院的官学化倾向大为发展,独立办学的书院也日益向科举的附庸发展,至明清时代,承担具体教育功能的书院彻底成为教育的附庸.尽管书院也有相应的考核体系如测试等,但测试的目的无一例外都是服务于科举考试的需要,测试的题目也多以科举的例题为主.洋务运动时期的学校改革,比如新式学堂的创建,改变了教育服从于科举的现状,学校成为了新式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时,科举也不适用于洋务学堂,洋务学堂自有一套考核系统,教育已向近代转型.

  四、结束语

  洋务运动虽然是旧的阶级领导的一场阶级自救运动,但其效果却非常明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转型,是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洋务运动不仅从形态上重塑了教育,而且在教育内部做了大量的改革,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红霞.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2).

[2]冯雁.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3]李昆.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启动的积极作用及启示[D].辽宁大学,2017.

[4]刘丽,王小丁,罗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中国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中国教育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

2、中国教育学刊

3、中国教育信息化期刊

4、中国教育论文

5、中国教育期刊

6、中国教育教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