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冶金类论文范文 跟基于广西有色行业背景的高职有色冶金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有关论文范文素材

关于免费有色冶金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有色冶金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基于广西有色行业背景的高职有色冶金技术特色专业建设

【摘 要】本文基于广西有色行业背景,以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要,深入进行有色冶金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改革,以“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赛教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师生实践及创新能力;以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打造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产业对接 高职专科 有色冶金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08-03

一、研究背景

广西是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产业是广西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之一.2016年,广西有色金属规模以上企业达267家,对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有着30多年的职业教育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依托有色金属产业、行业背景,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大力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应用人才,为推动广西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企业员工培训基地.

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开设于20世纪80年代.近30年来,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在专业建设中,多次修订教学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到了21世纪,特别是自“十二五”以来,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有色金属行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及需求相对脱节和滞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老旧,未能与产业、企业、生产过程有效对接,与社会需求脱节;二是课程体系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三是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的教授方式教学为主,现代教育技术未能有效利用;四是教师缺乏与企业的互动,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此,有必要进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与研究.

二、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

(一)对接产业,构建基于广西有色金属行业背景的“五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组分析了广西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加强校企合作和产业对接,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情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性质和本校本专业现有学科基础优势,积极探索在广西有色金属行业背景下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建设,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五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冶金专业的发展与产业相联系,适应产业的需要改革专业发展方向,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实习实训与产业相联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分解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分析岗位能力,使之与课程内容相联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行项目教学,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获得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在实习实训室营造企业氛围,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实现环境育人.通过“五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的深入发展,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出的专业人才符合企业需要,社会适应性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以“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优化课程设置,大胆改革,构建了一体化课程体系.一是适当压缩理论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将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纳入教学环节;二是将岗位标准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分解岗位所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能力的培养;三是结合广西有色行业企业情况,将重金属冶金分为铜、铅、锌、锡等项目,将轻金属冶金分为氧化铝生产和电解铝生产项目,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实行项目化教学;四是把教学(部分)、实习、培训与考证放在企业进行,实行技能培训课程一体化;五是构建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三环节实习实训体系,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分段交替进行,加深了学习效果.通过课程体系的调整,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相吻合,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得到有效对接.

(三)丰富教学手段,打造开放共享式的校内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强化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针对本专业的生产设备体积庞大、建造费用高、不宜校内建造的特点,建设了冶金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成了氧化铝仿真工厂.以校园网及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基础,将专业相关课程的虚拟仿真操作实训开放共享,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进行仿真操作练习,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又有效解决了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脱节的问题.利用已建成的1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针对工艺技能训练的不同为学生搭建实践、实训的支持平台.同时以本专业(群)实验室为支持,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出发点,指导学生按生产实际进行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创新实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校内开放共享式的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和校外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同配合,强化了学生获取、掌握及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学生“厚实践,倡创新”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师生共同提高实践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为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既强化了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又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学校“创新杯”科技活动月中获铜冶炼、氧化铝制备技能竞赛奖项,每年有9-12名学生在全国有色行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金属冶炼赛项中分别获个人一、二、三等奖,且多次获团体二等奖.

(五)以平台建设为核心,建设“四个一”工程.近年来,学校开启了“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个平台、培养一批学生、造就一批老师、形成一种模式.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以冶金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氧化铝仿真工厂建设为依托进行“四个一”工程建设.氧化铝仿真工厂以拜尔法生产氧化铝为原型,将设备按比例缩小而建成,含软件和硬件两部分(中英文对照),为氧化铝生产实训基地,即搭建了一个氧化铝生产实训平台.同时,氧化铝仿真工厂可作为学生氧化铝生产实训基地,也可以作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将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由于氧化铝仿真工厂为国内首创,只有生产设备原型,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仿真工厂可以借鉴,因此,专业老师从设备结构设计、工厂图纸设计、管道布置等全程参与,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锻炼,造就了一批老师.借助氧化铝仿真工厂的软件和硬件、学校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学生可以像在驾校学习驾驶技术一样学习并掌握氧化铝生产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六)加强校企合作,打造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以专业发展方向为指引,以知识、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实行“双建”(共建实验中心、实训基地、交流平台)、“双训”(校企双方互建培训基地,互为对方培养人才)、“双聘”(学校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高级工程师担任客座教授,企业聘请专业骨干教师为技术顾问)、“双研”(共同申报课题,共同研究开发)的“四双”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与互动,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和服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课或做报告、开讲座和座谈交流.不间断地派遣在职教师到知名院校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更新充实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开展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培养,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多年的内培外引,形成了一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近年来,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公开发表教改及科研论文35篇,其中SCI、EI收录4篇,主持及主要参与教改、科研项目19项,编写校本教材4本,教师获奖33项.

(七)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本专业现有学科基础优势,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近五年来,学校为多家企业提供班组长、管理人员、新入职员工培训1000余人次;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分两期培训42名杭州锦江集团印尼项目印尼籍学员,为有色企业走出国门办企业提供了人才保障,服务中国有色企业走出国门,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企业及全国有色人才中心的交流合作,申报成立了广西唯一一家全国有色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实行资源开放共享,为加强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既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又有利于在校生的学习.协助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平台,为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的发展和教学提供了范例.

三、特色与创新

(一)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内容体系创新.经过多年的积累,结合广西冶金行业背景及本校本专业特色,形成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五个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方案为指导,通过优化课程结构,重构课程内容,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形成了课程一体化体系.

(二)开放共享式的校内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创新.建成校内冶金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保证学生“7×24”小时技能训练,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脱节的问题;以冶金与资源工程系专业群实验室为支持,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出发点,指导学生按生产实际进行课外科技活动项目创新实验、校内开放共享式的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和校外的实践教学等多层次实践平台共同配合强化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

(三)社会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与企业及全国有色金属人才中心的交流合作,建成广西唯一一家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形成了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为加强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企业提供了终身学习平台.协助全国有色金属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完成《有色冶金技术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为冶金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范例,促进了全国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色行业的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对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09页)的要求,以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有色冶金技术专业建设与改革一直在路上,需要不断探索前行.以“五个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校内开放共享式的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和校外的实践教学平台共同配合,强化了学生获取、掌握及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厚实践,倡创新”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努力提高师生实践及创新能力.以仿真实训教学平台建设为核心,进一步推进“四个一”工程建设,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造就出一批高素质教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打造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婧媛,侯冰清.优先重点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和4大新兴产业[N].广西日报,2010-01-23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7广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在广西冶金行业背景下的冶金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桂教职成[2015]22号)的成果

【作者简介】何贵香(1973— ),女,湖南郴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副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冶金专业教学及湿法冶金研究.

(责编 黎 原)

有色冶金论文范文结:

关于有色冶金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有色冶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冶金工程导论论文

2、冶金论文